贵州望谟县房价: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0:35
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 许梦博 2011年04月22日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马怀德:让“法治GDP”成为依法行政的动力引擎
  林贤郁:“十二五”规划要给GDP“松绑”
  林贤郁:要走出GDP神话也要警惕“幸福指数”崇拜

  自汉唐直至1919年,中国的GDP一直超过日本。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日本的战败,中国GDP再次超越日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2010年中国GDP再次超过日本。如今,日本何时恢复震前水平还难以预料,探讨中日GDP的关系,关乎如何正确定位中国经济

  2011年2月14日日本公布了2010年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中国继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这次的超越是历史上的第三次。

  第一次超越:中国辉煌的农经时代PK明治维新之东瀛

  自汉唐直至1919年,中国的GDP一直超过日本。清末之前,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于东亚,并长期占据世界GDP头把交椅。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说法,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1700—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也从22.3%上升到32.9%。1890年时,中国的GDP还约为日本的5倍。直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GDP才被美国超过,位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从1860年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学习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实力特别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到了清朝末年,列强入侵中国。据史学记载:中日甲午战败后,为了筹措大笔对日赔款,清政府被迫向西方各国举债,债务支出沉重,且与国外的贸易条件恶化。总计加上赎回远东的白银支出,对日本的赔款几乎是清政府年收入的三倍。日本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当时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个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分赃会议——巴黎和会,西方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再加上日本自甲午战争从中国获取巨额赔款及诸多在华权益,日本能够利用这些钱财及特权迅速地发展本国经济。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改变了数千年来GDP弱于中国的局面。但是日本GDP领先中国的现实仅仅持续了二十几年时间就由于二战的惨败而终结。
第二次超越:快速工业化的新中国PK战败的日本

  从191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GDP领先于中国。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日本的战败,中国GDP再次超越日本。

  民国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不断发展,但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然占据主导。二战后,中国又经历了三年内战,并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清剿土匪等措施使政权进一步巩固,开展了经济恢复与建设的一五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国有化改革,并在1956年基本消灭了私有制,中国仿效苏联彻底走上了计划经济道路。

  日本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 年挑起太平洋战争,使战争费用更加扶摇直上,达到7558亿日元这样的天文数字,国债余额从1930 年的62 亿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亿日元,整个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更严重的是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之后,美国对日宣战,日本遭受了美国日夜不休的空袭与打击。就连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得知偷袭珍珠港成功时,脸上露出的不是胜利的微笑而是失败的愁容。媒体报道称,这位日军高级军官当时都说“弱小的日本要与美国作战,简直是发疯”。果然,二战后,战争除了给日本留下“大东亚共荣圈”幻梦的破灭外,还留下了“人工沙漠”(随美国占领军抵达日本的从军记者语)般的一片废墟,原有的财阀体系被盟国解散,剩余的军舰、飞机等军用物资也被收缴一空,几十年的工业积累毁于一旦。据《日本新华侨报》说,面对美军不断的空袭和打击,日本共损失50%的城市建筑、70%的工矿业、85%的军工业、90%的重工业和生产资料,共损失653亿美元,相当于1940年日本国家预算的十倍。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GDP在被日本超过二十余年之后借助“二战之力”重新又超过了日本,并且在1949年中国GDP已是日本的两倍。

  日本也在二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开始进行经济恢复,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生产能力锐减,工业设备的30%—60%遭到空袭破坏,未遭破坏的设备也急需修理与更新。同时,由于战时大量支出军费的结果,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许多生活必需品供应奇缺。尽管经济复兴之路比较缓慢,日本还是在1946年国民生产总值恢复到战前(1934—1936年平均值)的65%,工矿业生产恢复到战前的28%,农林渔业生产为78%。中日两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初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此期间中国的GDP仍然领先于日本。

  此后,两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学习了不同的对象,日本以美国为学习对象,而中国则学习并承接了苏联的经济体制。最终在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之后差距越来越大。日本此后几年接连上蹿,连续三年超过传统老牌欧洲强国英国,1968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并于上世纪80年代超越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日本经济发展巅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GDP仅为日本的11.7%。
第三次超越:快速发展的中国PK泡沫破灭的日本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2010年中国GDP再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年平均保持了9.8%的增长率。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幅前进。2005年底,中国GDP增加16.8%,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GDP为4.9092万亿美元,日本为5.0675万亿美元,中国GDP与日本相差0.1583万亿美元。在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日本在二战后,借鉴美国模式,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国内企业投资增长放缓,国际形势恶化,国际贸易下滑以及日本政府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尤其是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严重受阻,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虽然在1987年日本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开始显现,国内市场需求也开始增长,并且在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85年增长水平。但整个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房地产业泡沫的破灭、创新体制滞后、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日本经济的发展基本处于低迷状态,整个90年代GDP增长率仅为年均0.96%。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日本经济仍然处于严重衰退后的恢复阶段。

  日本歌手千昌夫,以《北国之春》等歌曲而出名。在他红得发紫的时候,银行主动来找他,建议他贷款去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先后共有五家银行给千昌夫放贷,总金额达到2700亿日元。此后,千昌夫神气地当上了房地产老板。钱赚得盆满钵满,他拥有大量地产、好几辆高级外国轿车。而当房地产泡沫崩溃时,千昌夫也崩溃了,高级外国轿车全部卖掉、所有房地产交给银行还不够还债,仍欠下一大笔债。他又重新当起歌手慢慢还钱。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众多原因中,除了自身原因外,美国的打击是重要因素,当1968年日本GDP总量跻身世界第二时,就已经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因为日本无论在金融领域还是在传统的汽车行业都对美国形成了强大竞争力,为此,美国开始在经济上不断打压日本,方式全面且力度不断增强。美国已经将日本视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国抑制日本经济崛起的招数可谓多管齐下,贸易审查、金融打击、扶持对手等。

  20世纪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敏锐地看到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对耗油量大的美国大型轿车的冲击,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进军美国市场的好机会。1980年,丰田汽车在美国刮起了销售旋风,上百万辆各种型号的丰田汽车被疯狂的美国消费者抢购一空。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丰田名车“花之冠”在1980年生产达到鼎盛,在高冈工厂中,三条组装流水线以65秒一辆的速度推出新车,年产85.6万辆。这是日本汽车打败美国汽车的一年。然而到了2010年,丰田被美国抓住了“把柄”,紧抓召回门不放,狠狠打压日本汽车,让其深陷泥潭,报了当年的“仇恨”。
如何看待中日GDP的关系

  在中国GDP第三次超越日本之后,媒体和各方声音各有不同。究竟如何看待中日GDP的关系,关乎如何正确定位中国经济,理性客观地推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首先,人均水平需要提高。虽然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但是我国人均GDP仍然比较低,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强弱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尽管我们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但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人均GDP 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社会福利水平等一系列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联合国2009年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对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日本位居第二,中国仅仅是第七位。

  其次,经济结构需要优化。中日产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10年是43.0%,而日本早已经超过了70%;从就业结构看,中国第一产业在总就业人口中占比为38.1%,二、三产业分别为27.8%和34.1%;城镇化水平中国比较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6.6%,高收入国家通常是70%以上,世界平均水平是50.3%。因而,尽管中国GDP总量快速增长,但从经济结构方面讲,中国与世界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最后,经济发展质量需要改善。中国存在“惟GDP英雄论”的倾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改善空间。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效益较低,200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日本GDP占世界的8.7%,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占3.3%和5.1%。二是中国多数企业竞争力较弱,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生产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了象索尼、东芝这样的国际品牌,拥有核心技术,占据较强的竞争力。三是科技教育水平比较低。中国2010年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1.75%,世界平均水平4.5%,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5%。因而,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真正体现出GDP超过日本带给国人的幸福感。

  就在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危机。3月23日,日本政府发布的报告显示,此次地震及海啸可能会给日本带来16万亿日元(约合1970亿美元)到25万亿日元(约合30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数字占2010年日本GDP的3.6%-5.6%。灾后重建政府财政投资和国际援助会有所增加,但日本要多久才能恢复到震前水平还是未知数。

  (作者为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历史小贴士

  教育的特殊定位

  日本,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何以能在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里,首先要提到教育。虽然日本也有教育产业化的问题,但日本的中小学依旧是义务教育的圣城,甚至,是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避难所,在基础教育方面为日本人提供了人人享受教育的机会。家境困难的人,在日本可以享受免费接受教育的权利。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学童俱乐部(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学生可以在下午3点放学后,来这里看书写作业,有老师辅导监督),费用减免。此外,书本、午饭的费用也很低。从农村、地方到东京的所有人,都有权利让自己的孩子进附近的学校读书,从未听说缴纳择校费、代培费的。

  富庶的农村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日中经济评论家西忠雄认为,“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1947年到1950年的日本“农地改革”(土地改革),让日本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城里人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生活的时候,农民有了地,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日本农民先富了起来。

  但是,一旦工业、城市发展起来了,无疑会迅速超过农业、农村。日本通过在农村建立农产品流通体制、在国家财政上长期拨巨款补助农业,维持了农村的稳定与富足。富庶的农村,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也带来政治的稳定,不会因为经济差别过大,造成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剧烈流动。日本劳动力既能滞留在农村,也能在需要的时候输送到城市,没有给日本就业造成太大的压力。



【1】 【2】 【3】 【4】 

 
(责任编辑:陈叶军)
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人民网 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 孙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历史瞬间--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一些地方开始告别GDP至上的官员升迁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马怀德:让“法治GDP”成为依法行政的动力引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马怀德:让“法治GDP”成为依法行政的动力引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马怀德:让“法治GDP”成为依法行政的动力引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马怀德:让“法治GDP”成为依法行政的动力引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逄先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逄先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GDP增长多少对就业最有利?--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老师评语里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张启华: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书写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领略毛泽东推动历史转折的四大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梁柱: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梁柱:党的建设是一个艰难而光荣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李忠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迟福林:让“农民工”成为历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