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网站需要备案吗:共和国的希望不在街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13:56
共和国的希望不在街上

 

                          卢麒元

 

二十年前,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以极快的速度推进着。

一群年轻人在红墙里面拼命地工作着。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大部分星期天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无数的夜晚留宿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他们几乎阅读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西方理论书籍,激烈的辩论几乎无时无刻地发生着。他们一边进行着制度的变革,一边为变革进行着理论解说,大量的理论探索文章不断见诸各种刊物。他们几乎全部来自基层,对祖国对人民有着真诚朴素的爱。他们全部是优秀的大学生,而且多数是在校入党的青年,他们有着良好的操守和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如果历史开恩,假以时日,他们应该可以理性地推进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国应该可以从经济改革顺转入政治改革。那样,中国今天应该是另外一番光景。

然而,历史却是如此地坎坷。

在改革开放的同时,矛盾也在积累、积聚、发酵。

一群在校的年轻学子走上了街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红墙里面的师兄师姐们在做些什么。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所处的历史环境(并非亡国灭种的时刻)。他们甚至也不了解他们上街的使命(本应是支持改革)。他们上街了。其中,一些青年带着不应有的政治野心;一些青年接受了不可告人的使命;一些青年带着强烈的投机企图。更多的青年则仅仅是因为青春的燥动。他们上街了。一群懵懂的孩子,并无具体而现实的诉求。他们的盲动被演绎成为政治企图。于是,事情一发而不可收。

街上的孩子们,毁了他们自己,也毁了红墙里面的孩子。一切变得敏感起来,一切都停顿了下来,一切归于沉默。街上的孩子们散了。红墙里的孩子沉默了。其中,很多人最终选择了离开。原本是带着进步愿望的年轻学子们,留给历史的却是退步。他们写下了共和国一段遗憾的历史。

历史是不能复制的。五四运动是不能复制的。五四运动的先驱们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二十年前,那些街上的孩子们在哪里呢?那些街上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中国最现实的一代人了。他们没有变成五四式的先贤。他们泯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笔者对于五四先贤们抱有深深的敬意。然而,笔者对于五四精神持有深深地保留。那是救亡图存的努力。那是民族危亡之时的觉醒与奋争。正因为如此,五四精神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五四运动的那一代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澎湃的革命激情。但是,他们缺少高贵的宗教情怀;他们缺少深邃的哲学思辨;他们缺少雍容的法理气度;他们缺少优雅的大家风范。他们最终成为一代优秀的革命者。但是,他们始终不是优秀的建设者。这就给中国后面的90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导致了二十年前的悲剧。这种遗憾,今天仍然以某种方式继续着。

造反虽然有理。但是,造反无法实现富强。中国需要系统而持续的建设。

笔者认为,共和国的希望不在街上。

笔者认为,共和国的希望不在年轻人身上。

笔者认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未来,决定于学堂、教堂、庙堂、朝堂之上。

不要轻言继承和发扬。我们仍然需要深刻地反思。我们需要修正、补充、完善。

青春永远是躁动的。当然,也必然是肤浅的。

但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是深邃的、沉稳的、成熟的。

宪政100年了,五四运动90年了,我们在体制上不断地花样翻新。就像一个幼稚的小姑娘,不断的换着新衣裳。我们是如此的注重体统(形式),而从未在道统和法统上下功夫。历史地看,我们这代人,远远算不上成熟。我们仍然缺少高贵的宗教情怀;我们仍然缺少深邃的哲学思辨;我们仍然缺少雍容的法理气度;我们仍然缺少优雅的大家风范。

笔者曾经是当年红墙里面的青年。二十年痛苦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基本的道理。我们反帝反封建反了一百年了。我们完成了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超越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反对、破坏、摧毁都是容易的,而建设卻是艰难和复杂的。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但更主要的是深邃的思考和沉静的建设。

在道统、法统、体统各个方面进行深邃的思考和系统的建设,这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发现不完美是简单的。反对不完美也是容易的。真正的大智慧,是创造和建设完美,用崭新的完美替代过去的不完美。懂得创造和建设的中国人,才是中国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