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柴油申请:“恶”的循环 – 《恶人》影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01:46:27
“恶”的循环doglovecat 发布于:

       日本电影喜欢造极端,同时以“变态”反映“常态”,2011年,一部《告白》以极端的形式表现了人性恶之极端,又表现了其动机下的孤独和悲恸。而同样在2011年,日本《电影旬报》排名第一的《恶人》则在主题上与《告白》暗合,只不过,它没有了那夸张的形式,回归普通人的视角,从一起少女遇害事件中,向我们道尽个体的孤独和压抑,人与人间的疏离和偏见,以及在此之下,最终导致的多个家庭的破碎和悲剧,而造成这一切的绝非一两个“恶人”那么简单。


       从舆论受众角度看,片中,最具“恶人”相的非清水莫属。如果我们代入到片中,一个当时情景下,电视机前的普通日本公民一份子,看到电视上介绍一个花季少女,惨遭杀害,一定会认为这个凶手穷凶极恶,心理变态。然而,在这部弱悬疑的社会性犯罪电影中,我们却发现,他又是最孤独的一个人。片中诸多细节,都透出清水的善良和单纯,他的母亲基本将他不管不问,奶奶将其一手抚养。而和诸多这样的经历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奶奶只能给他亲人的关怀,但这种隔代的教育却常常很难给予他更健全的人格塑造。清水的性格交织着自卑下的防御性敏感,孤独的他渴望交流,却又不善交流,在互联网和短信渠道上可以与他人沟通的他,却似乎丧失了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其实,在《恶人》中,反映的是不仅仅日本存在的很多社会现状:比如互联网环境下人们交际范围扩大和实际社交范围缩小的悖论,人在屋中尽可与世界互联,但是却无法直面一次当面的情感的挫折;比如物欲横流的世界下,如佳乃这样的少女们的浮躁的人生观和虚化的富贵梦;比如增尾这样的富二代们对生命的无敬畏,对他人的无尊重;比如清水和奶奶,佳乃和父亲间日渐严重的代沟问题。《恶人》展现的是一个原子化的社会,亲人间尚且隔阂不断,更别提网络上相识的两人关系更是那么的脆弱。


       《恶人》最刺痛人之处在于,它以“善”与“恶”交织在个体之上的矛盾统一性,让人感到一种社会运转中的死结。当清水遇上了光代,你能深深感受到两颗孤独的灵魂轻柔相撞后的温暖,他们相依相偎,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天,尽管是在冰冷的灯塔下,是在危险的逃亡中,是在千夫所指的骂声中。他们感觉不到这一切,周遭环境对他们的偏见和伤害,被两个孤独的人组成的孤独于世界之外爱情所隔离。然而,同样的清水,同样在佳乃被抛弃时伸出援手的清水,却被佳乃认知为跟踪狂的“恶人”而要对其极尽侮辱;而虽然有些迷恋物质生活,但是仍然开朗阳光的佳乃,却被增尾认知为不知羞耻的“恶人”而对其同样极尽侮辱;而蜜罐长大的增尾,这个没有经历过太多磨难,刚刚被一场冤情折磨过的青年,也被佳乃的父亲认知为冷酷无情的“恶人”而要对其抄起扳手。孤独的人间的交集常常源于偶然,而我们又常常因为偶然相遇时的彼此印象认知对方,因为对方展现的令人感到厌恶的一面,我们便容易对其贴上令人憎恶的“恶人”的标签,而突然间,我们也可能变本加厉的以“恶”的态度和手段对待他人,就如佳乃,刚刚不幸的遭到增尾的侮辱,接下来就给予清水以更恶劣的羞辱。然而,清水与光代,初次相遇,那么不愉快,清水恼火,光代悲伤,但是内心已经被逼入绝境的清水却勇敢的走出了深入了解的一步,让我们看到了那短暂的美好和“善”的可能。


       一个健康的社会体系,应该是一个可以激发“善”的体系,而《恶人》向我们展示的是社会体系病变的一面。我们看到不同的社会成员,相互伤害,相互以“恶”诱发新“恶”,形成了一个个家庭不断破碎的连锁反应。当佳乃刺激清水进而失去自己的生命时,换来的已是这两个家庭的破碎,而清水与光代的爱情,却又带着天然的“原罪”,让光代的生活也从此不再平静,当佳乃的父亲向增尾举起扳手时,我们隐约也可以见另一个家庭的破碎即将产生,好在他及时刹车,正如他自己的独白,他内心的善正是社会病态可能恢复的希望:


“有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吗?仅仅是想着那个人幸福的样子,自己也变得高兴起来的人。现在这世上,没有这样的存在的人有太多了。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东西,然后,觉得这样就可以变强。所以,就认为自己很看得很开,把失去东西的人,渴望拥有的人,当成傻瓜。不是这样啊,这样的话,人类就完了”


孤独促使隔阂,隔阂促使偏见,偏见促使攻击,而攻击制造了一场场大大小小的“恶”的爆发,制造着“恶”的循环。想着那个对自己重要的人,哪怕你曾经因为一场“恶”失去了这样的人,也要想想其他,避免因此失去更多,世上本无太多恶人,更多孤独的人,需要至少彼此最基本的尊重和沟通,去抚平那些“恶”在心头的涌动。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7c307f44a9fcd78dcc4745c.html

7 .8 / 8 .0

恶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