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洞窟20到40装备:我的这四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7:49

我的这四年

2011-4-22 9:27 中国会计视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编者按:这是一个毕业四年的财会人的经历——抉择、放弃、迷茫、坚持,他的经历也许你我都似曾相识。

  周末的夜晚,望着窗外无尽的黑夜,我悲催地发现自己已毕业快四年了。这四年,我得到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磕磕碰碰的经历,经历过内审,外审,公司财务,四年时间,四个公司,我算80后中比较不安定的那类人,细细回想起来,这些经历仿佛就象昨天。

  2007年6月,我从国内一所知名的财经院校毕业,放弃了去中国银行某珠三角城市分行和青岛那个人人皆知的家电集团财务总部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国内一个汽车制造企业,或许是男生或多或少对汽车的那点喜爱促使了这样的选择吧。

  一、初入社会,混在海南

  2007年7月13日,我把海南踩在了脚下,开始了我的内部审计生活。那时候的我,豪情万丈,那时候的我,还写过一篇《是男人,就干出你的血性来》的日志。入职,军训,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初到海南的新鲜感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进入审计部后,部长安排了一个老员工带我,但是我渐渐的发觉,他不太愿意教我东西。每天一上班就丢大量的文件和汽车4S店的管理的资料给我看,也不给我任何指导。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汽车行业,大量陌生的行业术语和文件,心里难免有些抵触。我有时候就恳求他给我一点事情做,我希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但是这样的机会太少太少。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审计部的部长就安排我到车间去实习,两个月,跟车间工人同吃同住,每天搬运轮胎,焊接汽车底板。在汽车车间闷热和电火花纷飞的环境里,穿着工作服的我俨然就是一个工人。同时也开始思考这种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或许是刚毕业,或许是不想吃苦,总觉得自己学的东西一无所用,心里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不过也是这段日子,让我体会到底层工人的辛苦和淳朴,他们一天工作三班倒,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可怜的1200元。我依然记得毕业后第一个月工资扣税和五险一金后是2130元,而且这也远远低于了自己的预期,在80%的同学加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经院校里,这样的工资让我情何以堪。然而跟30来岁的车间工人比起来,我又是多么的幸福。也是这段日子,让我渐渐的了解了汽车的四大生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冲压工艺是指将钢板冲压成车身钣件;焊接则是指将冲压成形的车身钣件焊接在一起;最后要焊接成一个车身主体及车门、发动机盖、行李箱盖等;涂装工艺则是指对车身钣件进行防锈处理、喷涂漆等;最后一道工艺就是将涂装后的车身与底盘总装成整车。整车生产出来后就通过下面独立的销售公司发给各4S店进行销售。

  车间实习的日子无疑是辛苦的,我有时候甚至不理解那些工人为什么还能够坚持下来,或许是为了生存,他们没得选,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可能就不会选这种生活了。我清晰的记得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在搬轮胎,一不小心,上面的轮胎全部掉了下来,把我吓醒了。2个月后,结束了车间的实习生活,我回到了审计部,陆续的参与各个审计项目。如对下属销售公司,置业公司,上海研发公司的年度审计等。年度例行审计结束后,参与了公司内部一些文件的修改、下发。

  现在想来,其实做内部审计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一是了解公司的经营业务,比如汽车制造业,汽车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包含哪些零部件,销售模式是怎么样的等等;二是熟悉公司政策和文件,做到审计时依据充分;三是加强自身的财务、税收、审计、工程知识学习;四是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五是获取最高领导的授权,由于当时审计部直属于审计委员会,所以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工作开展起来也相对顺畅。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从学校到社会,要有归零心态,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零开始,放低自己,真正的融入进去。

  二、返回家乡,外审江湖

  由于家庭的原因,5个月后,2007年11月30日,我回到了家乡。2007年12月1日,加入当地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拥有证券期货审计资格,拥有所在城市三十三家上市公司中二十七家公司的审计业务,垄断了当地几乎所有的IPO业务和集团审计业务。怀着对事务所的好奇,我加入了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了我的CPA审计之路。

  第一个项目,一个啤酒制造企业下属超市,2007年年审,属于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审计组成员三个人:部门高级经理,资产评估部借调的一个MM和我。第一天到达后分工,我做财务管理循环,高级经理做收入成本,另外一个MM做其他项目。第二天,高级经理打电话说他们两个有事,说这个超市比较简单,让我一个人搞定。哦,myGod,我的第一个项目,让第一次做外审的我单独搞定一个公司,太看得起我了嘛。不过牢骚归牢骚,事情还得做,把以前的底稿翻出来,发现参考价值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同事的字写得太龙飞凤舞了,要认出来的确需要点考古能力。怎么办,总不能不做啊,算了,哥自己搞。照着中注协的审计程序来:第一步,账账,账表核对一致;第二步,分析性复核,看下变动大不大,变动大的话问下企业财务人员什么原因……就这样磕磕碰碰的居然把它做完了,做完的那一刻,心里或多或少的有一点成就感,拖着底稿箱轻松的返回所里。

  第二个项目,该啤酒企业下属的广西某子公司,生产型企业,对刚入行的我来说,相当复杂,尤其是存货那块的包装物,难搞啊。看着同事们在EXCEL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心里真着急啊。还是只有抱着以前的底稿慢慢啃,先熟悉了再做,照着做,哥总可以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外部审计生涯。出差,回所里补底稿,写报表附注,出报告,周而复始,慢慢的也摸索出来了一些审计的策略。一是总结,二是多看看审计教材。审计无非就是那些方法,先判断一个公司的风险点在那里,然后采取措施来证实或推翻自己的想法,方法无非就是分析、抽查、现场查看、盘点、询问、函证等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审计底稿,当然前提是把中注协那些程序履行完。

  慢慢的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可以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企业,吃不同地方的美食,带各地的特产回来。每天都是新鲜的,不象企业,每天都是那些事情,枯燥而乏味。

  事务所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它的学习氛围和自由度以及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面对那些会计和EXCEL技术高超的同事,我曾经自卑过,恨自己为什么那么笨,但是潜移默化地,自己的水平也在提高。事务所同事大体年龄都差不多,有共同语言,我们一起抱怨工资待遇,我们一起抱怨频繁的加班出差,但是一旦开始做项目,大家又非常的投入。忙季过后,一起开始复习CPA考试,一起讨论各种疑难问题,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简单而纯真。通常所里会给大家放2-3周的考试假,可以在办公室复习也可以回家去。只要不出差,基本上早上可以10点到所里,没有考勤,没有打卡。这种宽松的环境一度让我沉迷,重回企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

  在事务所的日子里,我前前后后参与了七八个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四五个IPO审计项目以及部分发债项目审计,对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渐渐发觉自身的不足,专业知识还停留到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是逐渐地在提高。于是业余时间开始啃书,正是在事务所的这段经历,让我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会计审计这些行业,活到老学到老。

  一年后,逐渐的有同事离开,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不想忍受频繁的出差加班,有的是因为找到了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的职位,想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事务所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这个所的待遇还可以,毕业三四年如果认真点的也可以拿到十多万,每年升一级,每年工资涨20%-30%不等,每年一次旅游,将近一个月的考试假,很自由的工作时间。留下的有许多理由,离开的也有自己的考虑。在事务所呆了两年,两年时间,部门同事走了50%。

  2009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无意间投了某金融控股集团下属的高速公路公司主管会计岗位,当时的想法是想到企业尽快把CPA考完,在事务所或者说在整个财务行业,没有CPA自己感觉是很悲催的事情。人事部面试、财务副总面试、笔试、董事长面试,当时笔试的时候居然考MBA的题,做得很惨烈啊。然而出人意料,顺利拿到offer,工资待遇一年发17个月工资,优秀员工发20个月工资。上班时间上午9点30至下午4点50,轻松加愉快。于是开始纠结,纠结过后选择了离开。

  三、垄断行业,平淡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速公路的确是完全垄断性的行业。不需要考虑市场,不需要考虑生产,不需要考虑应收帐款政策。每天一开门都是几百万的收入,而且基本上是现金。

  在这样的行业里,财务也相对轻松,更多无非就是报报费用,偶尔要小修中修大修或者搞点绿化什么的,都是外包给其他工程公司或绿化公司做。我们是业主,我们只管付钱就行。银行帐上随时都是几个亿的现金摆在那里,稳定而踏实。

  这样的公司,财务无非就是把账做清楚和让公司资金产生收益。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公司可以动用不超过2个亿的资金来打新股(通常只需要1000万就够了)。打新股的收益也相当不错,07年赚了4000多万,08年400多万,09年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只有60多万。其次是采用协定利率的方式来增加收益,节假日使用七天通知存款增加收益。该公司每年坚持分红,财务总监说看到帐上这么多资金就着急啊,还不如把钱分给股东。

  该公司比较值得推崇的就是预算做得很好,财务部统一编制表格下发给各部门填列,预算精确到每盒订书钉。每发生一笔开支,由部门预算员登记,看是否超支,超支不报。然后交给财务部预算岗位登记,会计做帐,每月财务部预算岗位与各部门预算员定期核对,每月坚持预算分析。每年的预算除了收入利润超过预算外,其他成本费用均严格控制在预算的95%-100%之间。

  我当时主要是工作就是会计核算,税务管理和打新股。每天早上9点多到公司,下午4点50闪人,没有任何的压力。公司氛围也比较好,由于董事长是财务出身,对财务很重视,财务地位很高。

  唯一的缺点就是离主城有40分钟的车程,比较远,每天坐交通车上下班。这样的生活,平淡而没有新意。

  2010年5月的某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过去做财务主管,我当时纠结啊,我问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对方说在网站上看到的,原来我一直把简历挂在网站上没有撤下来。我当时一口回绝了,后来他们继续电话,叫我过去谈谈。

  这家公司是某发电集团下属的三级子公司,央企,主要从事工程和设计业务,号称在该领域拥有了全国12%的市场占有率。财务经理与我相谈甚欢,说跟我以前事务所的部门经理是哥们,很熟悉,说这个公司发展很快,而且当时暗示我,电力行业,待遇不错。和我说如果愿意的话,第二天就可以过来上班,在公司总部,给正式编制。其实正式编制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我在所经历的任何公司都是正式编制,人力外包我本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当时纠结的是工作地点的原因,工程公司在主城,方便。高速公路公司在郊区,较远。

  四、工程公司,蹒跚前行

  我感觉自己有时候真的是缺少定力,别人一诱惑,我就去了。而有时候也拒绝得毫不犹豫,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某地市中心支行,笔试面试都过了,看女朋友的意思,不想我去另外一个城市,就拒绝了。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也是女朋友觉得基本工资低,也拒绝了。这种性格让我丧失了很多机会,如果有一条路走到黑的精神,或许现在我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如果在事务所继续呆下去,我现在就是项目经理;如果在高速公路呆下去,我现在也许就是经理助理或者副经理(因为走的时候财务总监做过这方面的暗示),如果去了人行,如果去了投行……我的人生轨迹是否会就此改变。

  其实,有的时候,理想和现实之间需要的往往只是等待。主要原因估计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只是众多80后中一个迷路的孩子。

  2010年5月底,我来到了这个电力工程类公司,公司财务,带10多个工程项目,同时也参与本部的一些财务管理。工程类公司的帐务混乱得确实可以,有时候自己真的想放弃。成本分摊方面、项目管理费管理方面、资金方面、税务方面,要考虑的东西千头万绪,太多太多。

  有时候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向什么方向发展。20多岁的人了,四年时间,除了收获了个CIA证书,CPA通过5门,助理会计师职称外加频繁的跳槽经历以外,我还得到了什么?悲催,迷茫。看着论坛里的强人5年时间做到1000多财务人员的集团公司财务经理,自己发觉真的是差距甚大啊。

  或许,我需要的只是一个方向和一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