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下载:对话北大少年作家何天白:我不是“90后韩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3:07:26
对话北大少年作家何天白:我不是“90后韩寒”
2011年04月15日 00:00
来源:凤凰网专稿 作者:李杨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撰稿:李杨
在访谈的末尾,何天白轻轻地说,“最近我有些压力。”这个17岁的少年没有吃早饭,低头吞了一大口抹茶沙冰。好在初春的北京,阳光和暖。
何天白毕业于河北衡水中学,曾是河北省教育厅表彰的“优秀学生”。2010年,他在北大自主招生笔试中获得河北省最高分,被保送北大历史学院。在家等通知的当口,他写下小说《重点中学》,共277000字。
《重点中学》的书籍腰封上,出版社称其为“中国首部关注当今教育体制的社会问题小说”。而评论家白烨,则“心甘情愿地为这样的文学才俊拍手叫好,摇旗呐喊。”
小说里描写学校管理层和地方教育系统的斗争段子,篇幅不在少数。90后的少年作家,在小学时翻阅的《官场现形记》中,寻找成人世界的某些规则和身影。
“我之前在文学上没有惊人的天赋。从当时的一个高中学生的角度来写(这本小说),就带着一种做习题的感觉--解题要分几个(步骤)?要怎么逐步的把题目论述清楚?”何天白的写作态度“很严肃很认真”,就像一个高中生用研习理科的逻辑思维,去推测成人世界的浑浊与清澈。
十年前少年韩寒写就《三重门》,何天白并没有看过前辈的作品。有人提他是“90后的韩寒”,他谦虚的否认。“若有相似的地方,就是我们都用写作上某些能力,把同龄人的想法更系统的反映在社会面前。”
何天白和他的书,在同龄人之间越传越广。一位中学学长在网络上点名批评,不满《重点中学》,“这是在控诉母校!”
校友的评论让何天白感到些许压力。“很多人希望我多学会适应规则,”他咽了一大口唾沫,扶正了在鼻梁上下滑的眼镜。“我觉得这个社会既然有它有缺憾在那儿,我就要尽我的力量去弥补它吧。大家都在讲我要适应规则,但是这个规则在适应之前得先考虑好了--它到底是不是你需要适应的。”
自小接触官场小说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不陌生
凤凰网:小说的原型都来自于哪里?
何天白:主要是平时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有一些是我间接听到的事情。等于(小说中的)每个人就是一个大的集合,先决定这个集合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就把相似的材料就塞进去。
凤凰网:严格意义上你现在17岁,是未成年人。在你作品中有很多一部分描写的是学校管理层、甚至是地方政府教育系统的故事。我很好奇对于这些成人世界的细节描述,它是如何产生的?
何天白:在整个情节设计上,主要来自我们这些学生对成人世界的一些反应。包括很多同学都会说校长压老师、老师压学生之类的。
而具体到某个人物活动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成人世界的规则,这一部分我想主要就是平时看新闻,比如像领导讲话。还有会看一些官场小说,比如王跃文的《梅次故事》(编者注:王跃文,当代作家,著有《国画》等官场小说,《梅次故事》是其续篇)。
第一章特别不好把握,因为这一章一定要把人物的定位定好。所以我边写一边问我爸妈:这个人他到底是不是这样说话?这样动作?在现实中会不会出现?要防止写得比较假嘛(笑)。为什么第一章持续那么长时间,因为一直在反复的写了又改,老是害怕写错。得对写作抱着很认真很严肃的态度,否则没有经历或者素材不够,就很容易写得很窄。
其实我感觉生活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很多信息当时听别人讲可能感觉没用,在你需要用到的时候,这些第二手资料所带来的信息量就会很有帮助。
凤凰网: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官场小说?
何天白:我姥姥姥爷算是知识分子吧,家里气氛比较好。姥爷他退休之后在家里写小说,他所有的稿子第一审都是我姥姥,两人说话挺有学术范儿。小时候闲着没事儿,也不知道是什么书,拿起一本就看。《梅次故事》这本书也是印象比较深的,(作者)他自己也写得比较透吧。
凤凰网:看过《官场现形记》吗?
何天白:那个看过。像上面说,当时的两江总督特别提倡节俭,官员们都不能穿新衣服,都要穿旧衣服、都要穿打补丁的。后来以至于打补丁的羊皮褂子卖的反而比新衣服要贵,反而真正的穷的官买不起补丁衣服。这种行政力量过分的干涉和我的小说写的那种--一味要求改变,不顾学生的感受--也有相似之处吧。
用做数学习题的逻辑推理写文学故事
凤凰网:大概是在十年前,韩寒在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年纪,写了小说《三重门》。你有看过吗?
何天白:有吗?我真的没有看过。我就只是听有一个同学说过:三重门就是升学、就业什么的(第三个忘了)三个象征。
凤凰网:《三重门》和《重点中学》,两者都描写了大教育环境中的个人故事、体验。从80后到90后,两代人对教育的拷问有着某种隐约的同质传递。
何天白:其实我感觉再过十年会有00后写,再过十年还会有10后写。
(社会对教育制度的关注),这个制度也一直在随着人们的努力,不断地做微调。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在,肯定会有缺陷。每一代在这个体制下受教育的人,他肯定会对这个体制的某种缺陷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有所反应。如果说它有缺陷,但是没有人反映的话,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凤凰网:有人称你为“90后的韩寒”吗?
何天白:没有吧。我倒是无所谓,就看韩寒先生能不能接受。其实硬把一个人比作另一个人,双方都会有别扭。可能有人会发现我俩的某些相似,但并不是着眼于具体问题上的,而更多是精神上的东西,比如对体制的反思,然后引起社会关注。我觉得比较相似的地方是,我们都用写作上某些能力,把同龄人的想法更系统的反映在社会面前。
凤凰网: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你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少;而韩寒《三重门》中,校园生活有一条明显的爱情主线。
何天白:应该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吧。有一天在QQ上一个安徽同学跟我说,我感觉你这个书有一个问题。我说什么问题?他说没有多少女性,"在我看起来,理性上可以接受,但是情感上读不下去。"这是个人问题,因为我确实没有恋爱经历,我也把握不好如何去写这个东西。
凤凰网:成人世界里的复杂关系,和现实世界里的恋爱经历,两者你都没有经历过,但你选择的是研究和揣摩前者。
何天白:从情感方面入手的小说是比较多的。但是成人世界中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大家可能是不太关注的。表面上,大家更多的是把矛盾指向学校、指向学校的管理层,但学校的管理层是一个假精英层,上面还有一层在压他们。这个东西很少有人触及,我就对它进行接触,也算是同类作品的一个补充。
凤凰网:看韩寒的作品,有某些蓬勃的文学色彩。但是你的作品,我看到了一种严谨、一个结构、和一整个逻辑框架,就像一个理科生在做数学推理。
何天白:我之前在文学上没有惊人的天赋。从当时的一个高中学生的角度来写(这本小说),就带着一种做习题的感觉--解题要分几个(步骤)?要怎么逐步地把题目论述清楚?可能在平时接受的训练不同,也可能是个人倾向就有差异。

相关新闻:
·从韩寒到何天白:拷问中国素质教育
·韩寒6月起 为《萌芽》写专栏
·用稿费养活自己能几人
·百度道歉遭拒 出版界反盗版升级战
·演艺圈伤不起啊,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