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丝家纺图片:10.一切行为都要依据法制而不要有私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7:14

10.一切行为都要依据法制而不要有私心

【原文】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道德定而民有轨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设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无道之君,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私者也。为人上者释1法而行私,则为人臣者援2私以为公。公道不违,则是私道不违者也。行公道而托其私焉,浸3久而不知,奸心得无积乎?奸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逼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4内争之乱。此其所以然者,由主德不立,而国无常法也。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5其意;国无常法,则大臣敢侵其势。大臣假6于女之能,以规7主情;妇人嬖8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于是乎外9夫人而危太子,兵乱内作,以召外寇。此君之征也。

【译文】因此区别上下交往厘正君臣职分称之为理,顺应理而不失理就称之为道。道路与规律确定了而民众就会有轨道可循。有道的君主,善于明白设立法制而不用私心设防。而无道的君主,既已设立法制,则舍弃法制而行为于私利。作为上级放弃法制而行为于私利,那么作为臣子的就会拉来私利当作公道。公道不违背,那么就是私道也不会违背。行为于公道而把私利寄托在其中,长久渗透而不知,奸邪之心怎么不会积聚呢?奸邪之心的积累,大的会招来侵犯逼迫杀害君上的祸患,小的会有结党营私内部相争的混乱。所以会形成这种后果,在君主的规律没有树立起来,而国家没有常备的法规。君主规律不树立,那么妇人也能背弃他的旨意;国家没有常备法律,那么大臣也敢侵犯他的势力。大臣凭借女性的才能,来窥测君主心思;受宠爱的妇人亲信,凭借男人的知识,以拉拢宫外势力。于是乎就会疏远夫人而危及太子,内部军队混乱,由此引来外敌。这就是危害君主的征兆。

【说明】本节是论证君臣职分不明的危害,不仅职务要明确,关键还在于一切行为都要依据法制而不要有私心。如果凭自己的心意,自己的喜怒好恶来处理政事,那么就会有奸邪之心的积累。君臣都有私心,君臣都积累了大量的奸邪之心,那就什么都乱了。

——————————————————

【注释】1.释:(shì士)《书·君奭》:“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书·多方》:“非天庸释有夏。”《左传·哀公八年》:“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国语·晋语》:“君其释申生也。”《吕氏春秋·察今》:“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这里用为舍弃、抛弃之意。

2.援:(yuán元)《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孟子·公孙丑上》:“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荀子·性恶》:“不肖者敢援而废之。”这里用为拉之意。

3.浸:(jìn晋)《易·遁·彖》:“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论语·颜渊》:“浸润之谮。”《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湿,润浸北房。”这里用为渗入、渗透之意。

4.比周:《管子·立政》:“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荀子·儒效》:“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荀子·臣道》:“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左右因相与比周而恶之。”这里用为结党营私之意。

5.食:(shí石)《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易·泰·九三》:“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易·大畜·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王引之述闻:“食言者,言而不行,则为自食其言,食者消灭之意。”《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小雅·苕之华》:“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老子·二十章》:“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论语·述而》:“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古今韵会举要·职韵》:“食,吐而复吞曰食;又,消也。”这里用为背弃之意。

6.假:(jiǎ贾)《诗·大雅·文王》:“假哉天命,有商孙子。”《诗·周颂·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左传·隐公十一年》:“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礼记·曲礼》:“假尔大龟有常。”《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韩非子·存韩》:“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广雅》:“假,借也。”这里用为凭借之意。

7.规:(guī归)通“窥”。《管子·宙合》:“以有不可先规之,必有不可识虑之。”《商君书·境内》:“不能死之,千人环规。”这里用为窥察之意。

8.嬖:(bi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9.外:(wài竵)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诗·商颂·长发》:“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易·否·彖》:“内小人而外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