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vpn账号:周郢专访:用诗人的激情研读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31:54
:《辽宁青年》2004年第20期所刊周郢专访:用诗人的激情研读史学

周郢实在不是个好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变动,刚上小学的他于一年多时间里,在陕西和山东之间转过5次学。口音不同,教材、教法不同,学制不同,当他终于安定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比班里的同学缺少太多东西:汉语拼音,不会;写字的正确笔顺,不会;两位数以上的乘除法,不会;他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所以,周郢的成绩,总是在班里垫底。
小学阶段课程简单,考不好多少还能得点分;进入初中后新开了物理、化学,因为基础太差,老师讲的东西周郢全然不明白,就像听天书。最后只好老师在上面讲电流电阻、化学反应,周郢在笔记本上默写他喜欢的古文名句、唐宋诗词。深深陶醉其中的他每每会被老师抓住,拧着耳朵揪出教室,罚站。
中考时,没有考官欣赏他随卷附呈的古诗,落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那一年他只有14岁,还是个孩子。失学带给他最大的痛苦并不是对未来的迷惘,他并没有想那么多。让他最难受的是,同学们都去上了高中,就他一个人在家,没有玩伴,太寂寞了。干点什么好呢?
那天,周郢正在街上游荡,迎面碰上了以前的班主任吴老师。他吓了一跳,觉得老师又要来拧自己耳朵了,扭头想跑,又一想:我已不是他学生了,怕什么?吴老师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孩子,算是毁了!
凭什么说我毁了?!望着吴老师远去的背影,他愣怔了好半天。之后给自己订立了个目标: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小小年纪的周郢这样做,不过想以此让总是拧着耳朵将自己揪出教室的老师知道,自己不是笨蛋,而是他们错了。
在以后的9个月中,周郢拼命地读书,看报、写文章,什么都写,诗歌、散文、历史知识。开始寄出的稿件都石沉大海,小小的他经历了一次次挫败,但9个月后才偶尔有稿件变成铅字。冷静下来,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报刊的用稿需求,摸索出一条将自己的文史知识与人们关注热点相结合的路数。而写这样的文章,就要大量阅读史学专著,比较、引征、运用一些研究方法。不知不觉中,周郢已从“为发表而写文章”慢慢走上了一条读史治学之路。
翌年夏天到陕西汉中探望父母时,周郢得到了一本《汉中名胜古迹》,就利用假期一一探访了书中写到的地方,而且还把这本书带到他生活的山东泰安。泰安是一座古城,城北就是举世闻名的东岳泰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周郢决定像《汉中名胜古迹》的作者一样也去亲身考察泰山及周边地区,也要写一本这样的书。15岁的他背着一个小包上路了,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去赶长途站的头班车,走遍了泰山及周边地区村村镇镇,山山水水。
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冷,总在口处透风的公交车上来回奔波,周郢的脚、手和耳朵都冻了,脸也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一天在汽车站.又碰到了正在送亲戚的吴老师,师生两人聊—会儿。得知这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竟要做泰山文化探究,吴老师觉得他纯粹在异想天开——学术,岂是一个初中生能碰的,看周郢的惨相,吴老师劝他尽快打消这个念头.被婉拒后忍不住又一次叹气:这个孩子的想法就是这么不切实际!
但周郢却丝毫没有觉得这不切实际.古今自学成才者的经历激励着他。在十年的漫长时间里,周郢进行了艰难的自学,通读了数千种文史典籍,撰写了数百篇研究文章。充满诗人激情的他,渐渐摸索出了一条自已的治学路数,他以地方文献与大文史互证,纵横联系,点面结合,这种独特的方法,使他在文献学、古代史,红学、方志学等领域接连取得了许多堪称轰动的学术成果:18岁完成并出版第—部学术著作;19岁时发现的曹雪芹家世史料震撼红学界;22岁时在台湾《故宫文物》发表重要论文……日本著名汉学家小仓芳彦教授见到周郢后曾这样感叹:“这样小的年纪,如何获得如此广博的学识,对我来说,实在是个谜。”
在周郢中考落榜14年之际,当地高校泰山学院聘请他为专职研究人员。不久,又被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并被评为拔尖人才。
如今,已出版十余本学术专著、对待荣誉获奖早已波澜不惊的周郢,和吴老师的不期而遇却让他感慨万端。那天他应邀为部分教师开办讲座,听课的人里面就有吴老师。课间听到吴老师对别人说:“这个年轻的副教授,曾是我班公认为差生。现在看来,他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旧模式与看待人才的老眼光啊!”
 

周郢

  周郢 男,1970年1月生,山东泰安人,泰山学者。现任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自幼喜爱文史,11岁时即有文章发表。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学进行学术研究。主要著作有:《周郢文史论文休》(34万字,独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明代名臣萧亨》(24万字,独立)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泰山文史丛考》)(20万字,独立)泰山区档案馆1991年版;《泰山历史纪年》(12万字,独立)泰安市档案馆1989年版;《新泰文化大观》(25万字,总撰)齐鲁书社1999年版;《新泰风物史话》(18万字,合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2年版;《泰山历代小说选》(20万字,合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泰山道里记》[点校](5万字,合作)山东友谊出版社1987年版。此外,还先后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大陆《文博》、《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献研究》、《山东图书馆季刊》、《成都大学学报》、《红楼梦学刊》、《史学月刊》、《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道教》、《走向世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海内外报刊发表文章近200篇。周郢之学术研究注重开拓新领域,发掘新资料,担出新观点。其关于泰山、泰安地方史、褒斜石门、曹家芹家世、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及诗词创作均为文史学界所瞩目。    

  

周郢主要从事泰山文化历史文献研究,他注重开拓新领域,发掘新资料,提出新观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为文史学界所瞩目。日本汉学家、学习院大学校长小仓芳彦在《周郢文史论文集序》中论云:“未曾领受过专门学者特定指导的青年,竟能获取这般众多的丰硕成绩,自令人对其颖悟才俊表叹之余,又当瞻仰中国学术界之源远流长而不已。”  周郢至今已出版著作10种, 主要有:《泰山志校证》(黄山书社2006年版)、《泰山通鉴(先秦—清)》(齐鲁书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书目季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民俗研究》、《齐鲁文化研究》、《中国道教》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作品先后荣获山东省、泰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及精品工程奖。  《中国青年报》(1989年至12月26日)、《羊城晚报·海外版》(1992年11月28日)、《陕西日报》(1995年4月14日)、《炎黄春秋》(1997年第5期) 、《辽宁青年》(2004年第20期)都曾发表长篇通讯,报导了他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