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总裁请放手凌微笑:初四游走明月湾(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01:55
初四游走明月湾(上) 西山镇现在叫金庭,搞不懂为什么会把西山这个传承了这么久的地名硬生生地改名为金庭这样一个名字?至于是不是传说中那些劳什子的理由,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了。但是作为一个传承的地名,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遗产。而金庭这个名字在苏州人的心中,还并不认可,大家都还是怀念那个淳朴的带有典型地理特性的名称——西山。西山之所以被称为西山,是相对于同样历史悠久、同样处于太湖包围的古镇东山而言的,西山就在西侧、东山则在东侧。首次踏上西山,是在很小时学校组织的一次郊游中。坐在渡船上,感受了那当地民众代代相传的八百里浩渺烟波,也第一次看到了作为渔船使用的南宋水军的七桅帆船。对于西山,是一份难以割舍的喜欢。

自从加入了苏州古城拍摄记录志愿者协会,从老师朋友们的口中不止一次地听说了西山的古村、不止一次地翻看着他们留在论坛上的文字和图片,每次都有一种深深地钦佩和丝丝地羡慕。明月湾、堂里、甪里、植里、东蔡、西蔡、秦家堡、东村……一个个古老的村落支撑着西山这个已经入列保护名录的古镇。翻看苏州保护建筑的名录,黄氏宗祠、瞻乐堂、秦家祠堂、礼和堂、礼畊堂、凝德堂、汉三房、明月寺、揄耕堂、瞻瑞堂、仁德堂、姜宅,一串串古宅的名称就像一个个点点的荧光跳跃,也极大地吸引着我。 明月湾这个诗画一般名称的古老村落,同样有着诗画一般的自然景色。个人以为明月湾的美,最美的就是吴王西施避暑赏月这个英雄美人的美丽传说;其次,明月湾美在伴依太湖,有着太湖水雾的润泽,有着旖旎的水景;实则,最美的还是村中的那份厚重和宁静,有着各朝各代名士的映衬,自然就有非同一般的底蕴。难怪年初四,在我的怂恿下,一家老小驱车来到明月湾。到达明月湾已经接近中午,在享受完一顿以太湖水产为主的农家菜后,用了2个多小时,匆匆地沿着村子走了一圈,虽然没有完全见到那些列入名录的老宅,但是也极大地满足了我长久以来对西山古镇民居的渴望。非常遗憾的是,因为是随家人出游,所以每个点都无法很好细细地拍记。行走路线:古河泾——古樟树——明月桥——黄氏宗祠——敦伦堂——礼和堂——裕耕堂——邓氏宗祠——古码头——明月寺。

 
年初四明月湾摘记时间:2009年1月29日地点:苏州西山镇明月湾村摄影及记录人:苏州尖兵 关于明月湾村的介绍(摘录自网络):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石公山以西1.5公里处的大明湾自然村。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简称明湾,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而著称。                              唐代,明月湾已闻名遐迩,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南宋金兵南侵,大批高官贵族到西山隐居,到明月湾定居的,有以写诗反对宋徽宗大办花石纲而闻名的谏官邓肃、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璘的儿子吴挻等。明清两代,大批明月湾人加入了号称“钻天洞庭”的洞庭商帮,靠外出经商发家致富。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四百人,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多为南宋退隐贵族繁衍的后裔。明月湾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村内设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有多条横巷,纵横交叉,井然有序,俗称棋盘街。街面均以花岗岩条石铺设,下为沟渠,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街道两旁多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斑驳苍古。房前屋后,栽植四季花果,清代诗人沈德潜称之谓“人烟鸡犬在花林中”,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谓“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明月湾的历史遗存丰富多采。弯弯地伸入太湖的古码头,曾是村民走向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高高的古樟树,如伞似盖,已逾千年历史,是古村的标志;明月寺是农村乡土信仰的实物例证;多处宗祠建筑,是古村多家姓氏和睦相处、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汉三房等多处明清宅第,是村民居住、生活的真实记录。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组成了一幕幕水乡山村田园生活的生动场景。    2000年西山镇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开始对明月湾古村进行有计划的保护,并于2003年起对古村实施保护整治工程。2005年6月,明月湾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苏州市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之一。在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拆除了多幢明显不符合古村风貌的现代建筑,恢复了村口别具特色的生态丛林,又对多处古建筑进行了整修,于2006年5月1日对外开放。 明月湾拍记:古河泾、明月桥、古樟树:古河泾、明月桥、古樟树、旗杆、土地庙集而成景,现在是明月湾的标志景观。古河泾花岗石驳岸,是古村出入太湖的必经之道,在太湖大桥没有建成之前,此口甚至是村内居民进城最便捷的口岸。明月桥得名于吴王与西施在此共赏明月,现在的桥是平板石桥,从资料看为民国重建,也是旧时从水路上岸后,进村的唯一通道。古樟树已经成为了现在明月湾不二的标志,这棵1200多年树龄的大樟树,相传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手植。大树的一侧因雷劈火烧,已成枯木,幸由另侧发新枝大树才得以生长。此树新枝在上枯杆在下,村内人称“爷爷背孙子”,为当地著名的子孙树。2005年时,村子在村口恢复了两个标志物,一个是土地庙(原庙毁于文革),另一个就是历来作为导航使用的挂着大灯笼的粗大旗杆(旗杆毁于1939年侵华日军手中)。

明月湾的一大特色就是明清建筑相对比较集中,保护程度也相对较好。雨后的古村空气格外清新,灰白高耸的山墙、高低片片的黛瓦、不染一尘的石板街,街两侧是挂着红红橘子的弯弯的枝条,树下是三两只蹒跚的灰鸭,或是几只散步的母鸡,老宅子门口坐着张望着的老人,这就是古村隐隐透出的一种舒适、一种惬意、一种亲切,实则那是一种慑人的魅力。这也就是我喜欢江南古老村落的一种原由。

 
关于西山明月湾大家族的介绍明月湾是南宋朝廷官员贵族避祸避战乱的聚集点之一,所以此地从宋至今,留有五个大姓,且多由儒而商,以黄、秦、邓、金、吴为主。 网络摘录一段明月湾大家族的介绍资料:    金氏 民间有传说明月湾金氏是宋朝丐帮金长老的后裔,因尚未发现西山有金氏宗谱存世,是否属实难以考证。金氏在西山分布较广,明月湾、植里、下泾、岭东湾、金村、东村等地都有分支。根据西山金氏近支苏州下保金氏修于清嘉庆二十年的《下保金氏重修族谱》记载,苏州金氏也是南渡氏族,南渡始祖为宋朝承德郎金璹,吴郡始迁祖为金修可(先居吴江松陵,后居苏州城郊吴苑乡)。    邓氏 明月湾邓氏原是西山绮里邓氏的分支,也是北方南渡望族,源自河南南阳,南渡始祖邓肃(1095~1159,字志宏,号栟榈),原为宋高宗朝的中书省右正言(谏官),南渡后辞官隐居,居西山绮里,为西山邓氏迁山祖。至明朝初年,邓肃六世孙洞绮公出赘至明月湾,为明月湾邓氏始祖。今绮里邓氏人口已不多,西山邓氏主要居明月湾,有邓氏宗祠(在明月湾村口河边),存世《洞庭明月湾邓氏宗谱》四卷,清嘉庆五年修。(另一说为邓肃以<花石纲诗>十一章,谏徽宗建艮岳,被逐出太学院,隐居西山。)    秦氏 明月湾秦氏是西山秦家堡秦氏的分支,迁明月湾始祖为明朝初年的山东道监察御史秦伯龄。秦伯龄在元朝末年遵照“只许读书,不得仕元”的祖训,更感世不可为,遂弃书从商,在淮北一带经商致富,明洪武初年受朱元璋赏识,封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政绩显著,成为亦官亦儒亦商的一方名流,可惜到任后两个多月因病身故,归葬西山明月湾。    西山秦氏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先生)的直系后裔,迁山祖是秦观五世孙秦益之。秦氏原籍甘肃天水,后迁至苏北高邮,宋元符三年(1100),秦观卒于广西藤州,子秦湛扶父柩暂厝湖南潭州(今长沙)外祖家。宋徽宗政和年间,秦湛任常州通判,因北方时局不稳,决意不回高邮原籍,将父秦观葬于无锡,自此定居江南,在常州历四世。至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秦益之曾游西山,爱山水之胜,遂建别墅于西山消夏湾安仁乡,卒葬缥缈峰下飞仙山麓,其子秦通守墓遂定居于此,并更乡名为秦家堡,是为江南秦氏西洞庭支。秦通之子秦仪,十九岁中进士,尚宋理宗的娥明公主,今附马墓尚存,为县级文保单位。秦仪三子秦孝义随宋末帝南逃,一起投海殉国,成为宋朝烈士,故秦家堡府名“詠烈堂”。    西山秦氏又繁衍为秦家堡、旸坞、明湾、石公、渡渚、镇夏、涵村等分支;其中石公支又以出贸和入赘分出三山支、东山长圻支、吴江韭溪支,各支均以秦家堡为大宗。已知现存宗谱为《洞庭秦氏宗谱》,清道光五年(1825)修、同治十二年(1873)重印各一种。    黄氏 明月湾黄氏是西山兵场里黄氏的分支,迁至明月湾的时代约在明朝初期。西山黄氏原籍福建邵武,宋朝时因仕居汴梁,南渡及迁山始祖为黄明善。黄明善在宋徽宗朝为明经博士、著作佐郎,随高宗南渡后辞官退居。先居杭州,后爱梁溪(无锡)山水,拟定居未成,便渡湖定居于西山消夏湾黄家坞,另一支留居梁溪,两地为同宗的两支(同祠同谱)。今西山黄氏主要居于兵场里、鹿村、明月湾。黄明善之弟黄潜善为宋高宗朝左仆射(丞相),是著名的奸臣,力主议和,不思抗金,南渡后被贬至广东梅州,病死于那里,无后,由兄黄明善将其柩运回西山,葬在西山兵场里罗汉坞朴树头,清顺治十二年(1655)清庭发帑为其重修墓地,规模很大,今俗呼阁老坟。已知存世《梁溪黄氏宗谱》,民国20年(1931)修。黄氏宗祠保存较完整,为清代建筑,2004年曾作修缮。    吴氏 吴氏为明月湾首族,人口最多。迁山始祖吴挻,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璘的次子,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因避祸由四川迁至明月湾,并改名吴咸,字韫和,为明月湾吴氏迁山始祖。吴璘,字唐卿,南宋时任四川宣抚使,自靖康至乾道间以战功保陕蜀二十余年,晋封新安郡王,卒赠武顺王。吴璘的长子吴挺,曾任殿前都统帅,其子吴曦时任殿前都指挥使。吴曦靠贿赂权臣韩侂胄出帅西蜀,吴挻因担心受侄子牵连,举家于嘉泰年间由四川迁至晋陵(今常州),不久吴曦果然因事被杀,当时宋室朝廷也岌岌可危,晋陵也不平静,因“闻具区境幽地偏,遂渡太湖至明月湾居焉。”  明月湾吴氏繁衍为西山大族,是吴泰伯后裔(迁山始祖吴挻是泰伯的第八十三世孙),属吴氏十二支派中的“功”字派。明月湾吴氏自元代开始立宗祠、修宗谱,因外出到泰伯主祠祭祀不便,还在清乾隆九年(1744)在明月湾建泰伯分祠,以便春秋祭祀。明月湾吴氏至民国年间,共修纂了六次谱牒: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民国十年(1921)。明月湾吴氏已知现存的家谱,多是民国十年(1921)编印的《洞庭明月湾吴氏世谱》。 黄氏宗祠黄氏为明月湾大族(介绍见前文),黄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距今225年,为目前明月湾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祠堂。2004年修缮,2005年入列苏州控制性保护古建筑名录,据资料记载,现存门厅、享堂均为原构。 宗祠门厅为面南三间,硬山造带五山博风。门厅带有较高的基座,前有7个踏步。明间次间廊柱间挂落完整,其上有一斗六升带凤头双昂和枫拱的牌科共14朵。门厅的门廊上有扁做船篷轩一座,轩梁蜂头两侧带镂空雕饰的枫拱,相当精美。门厅内明间为木质,次间砖墙封闭,用水磨砖贴面。大门两侧有一对抱鼓石,只可惜狮子滚绣球的雕饰基本被毁,幸运的是背部的暗八仙雕饰未毁。抬头细看,门簪上“黄氏宗祠”匾额的落款竟然是苏轼。就不知东坡居士在晚年是否与黄氏先人有过交集?门厅后檐廊次间带石栏,东西各开侧门一,门上有额,东为“施善”,西为“济美”。

门厅后既是一座双面门楼。南面比较朴素,除上坊下的一排挂落和下坊两端的纹头外,其余均素面。字牌为“敬宗睦族”四字,充分显示了祠堂为家族纽带的特色。门楼的面北面就做的相当精致了,其雕刻也远较南面的复杂。写着“奉先思孝”的门楼整体看上去相当完整,但也能够很轻易地看出后世修复的痕迹。上坊用浮雕镂雕等手法,刻画了人与人之间和睦互敬的故事。其上是6多带有枫拱和昂的牌科。两个牌科间一个个圆圆的寿字、坊两侧的垂花柱上装饰的 “如意”、上坊挂落中央的“蝙蝠”、甚至是柱脚“寿”字花饰侧边的竹节纹,也含着节节高的寓意……这些小小的细节,充分显示了这个金氏家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实则这种处处以各种形象引申的口彩,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特色。

三间面宽的大厅,在这里理当被称作“享堂”,它依旧筑于高高的台基之上。7个花岗石的台阶,使前来祭拜的人,必定会看着脚下往上走。这低着头的几个踏步,也就成全了设计者的苦心——在不经意间完成对祖先的致意。带有观音兜、采用楠木柱、檐廊、雕花……确实这是一个较高规格的,至少是花了大心血大代价,完成的一个凝聚宗族的点。厅内比较耐看的是梁架上暗八仙、山雾云、棹木等雕饰,厅内前后轩、廊轩、格扇等较有特色的构件。厅内四周挂满展板,介绍明月湾村的历史。

廊轩东西有门,分别为“思敬”、“怀仁”两门景,西面通园,园内有一厅名“永思轩”,为族中蒙学。

随拍:石板街



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