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弃妇傀儡哑妻txt:温室大棚蔬菜育苗技术(最新全文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04:11

 

温室大棚蔬菜育苗技术

 

 

 

 

 

 

 

 

 

 

 

 

 

 

 

 

 

 

 

 

 

 

 

 

 

 

 

目录

一、蔬菜育苗的概况

(一)育苗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蔬菜育苗技术的发展

(三)蔬菜工厂化育苗的前景

二、蔬菜育苗技术及壮苗的衡量标准

(一)播种前的准备

(二)播  种

(三)苗 床 管 理

(四)壮苗的概念

(五)壮苗的标准

三、蔬菜保护地育苗设施

(一)阳畦 育 苗

(三)容 器 育

(四)嫁 接 育 苗

(五)初级育苗工厂育苗

四、冬春主要蔬菜育苗技

(二)黄瓜育苗技术

 

 

五、蔬菜夏秋季遮阳网覆盖育苗技术

(一)遮阳网覆盖育苗技术

(二)六、蔬菜育苗的产业化

(一)蔬菜秧苗的商品生产

(二)蔬菜育苗的产业化体系

一、蔬菜育苗概况

(一)   育苗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多数蔬菜栽培中,育苗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苗期的生长发育状态,往往影响到前期,甚至整个生育周期。象茄果类、瓜类、豆类等果菜类蔬菜,其形成早期产量的花芽,在幼苗期多已分化结束。因此,秧苗的生长状况及生理素质,必然影响着花芽的分化,座果及果实的发育。对于多数叶菜类蔬菜来说,其秧苗的素质对定植后缓苗快慢、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发生未熟抽薹现象等均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搞好育苗是实现早熟、丰产的基础。

蔬菜育苗虽然需要一定的人工和设备,但与直播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早春利用保护设施,人为地控制苗期环境条件,在低温严寒季节提前培育出健壮秧苗,从而可以延长生长期,达到适期早定植、早管理、早收获,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育苗可使秧苗集中在小面积苗床上生长,缩短了在生产田的占地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

(3)目前生产上正广泛推广各种蔬菜的杂种一代种子,但由于制种技术复杂,种子价格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育苗比直播能显著节省用种量。

(4)某些蔬菜,如大葱、洋葱、芹菜等,幼苗生长缓慢,苗期较长。实行育苗可集中管理,利于培育壮苗,不仅苗期管理用工少,而且节省了土地。

(5)某些蔬菜苗期易感病害,如秋季延迟栽培的番茄等,在避蚜、冷凉的条件下育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的侵染,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为抗病丰产奠定基础。育苗虽有很多优点,但有些蔬菜,象萝卜、胡萝卜等根菜类蔬菜,以及大蒜、生姜等无性繁殖的蔬菜,不适于或不必要实行育苗移栽。

(二)蔬菜育苗技术的发展

中国是运用育苗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北魏人们已经意识到蔬菜育苗的作用,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种瓜篇中记载的茄子移植成活要点足以说明:“著四五叶,雨时合泥移栽之。若旱无雨,浇水令彻泽,夜栽之,白日以席盖,勿令见日”。蔬菜育苗是蔬菜生产的一大特点,是多种蔬菜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蔬菜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的必备条件。无论是春、冬、越冬保护地栽培,还是春早熟、夏露地、秋迟延等栽培的茄果类、瓜类、甘蓝类、豆类等蔬菜,培育适龄壮苗均可以充分利用适宜的栽培季节和保护设施,实现早熟早收、优质高产,提高设施和土地利用率,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长期的蔬菜生产中人们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育苗方法和形式,并且各有特点。

我国的蔬菜育苗技术,已由简单的风障、阳畦草苫覆盖育苗发展到目前一些单位或企业所具有的工厂(机械)化育苗水平的现代育苗技术。蔬菜育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变革或提高,也都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蔬菜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步。如电加温线的出现,使风障阳畦育苗上了一个新台阶;无土育苗技术使传统的营养土育苗进行了一次革命;穴盘育苗技术又使蔬菜育苗进入机械操作的工厂化时代,也为蔬菜生产集约化、工厂化、企业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世界发达国家蔬菜育苗技术的提高和育苗企业的发展,也都是随着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蔬菜生物学、生理学特性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提高,随着蔬菜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在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韩国、日本等国,蔬菜(园艺植物)工厂(机械)化育苗已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是现代农业、工厂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家以先进的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工程技术、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企业化的经营管理装备种苗产业,使秧苗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并在种植业中创造了最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日本,蔬菜生产农户的用苗可由农协、生产合作社供给或向育苗中心、育苗会社购买,农户基本没有自育自用的。我国台湾省的蔬菜生产者也都是向育苗公司买苗种植。

目前,我们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工业发达程度和生产水平不平衡是我们的现实,在一些地区的单位或企业虽然率先引入了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现代化技术,并且也有一些已创造出了很大的效益,但就全国而言,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不可能用现代化的育苗设施和技术来全部代替传统的育苗设施和技术。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传统育苗特点的同时,因地、因时、因作物种类和财力状况,将现代育苗的部分技术或方式嫁接到传统育苗过程中,以提高幼苗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中国将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现实,已对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蔬菜秧苗的低层次分散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蔬菜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供应是传统蔬菜生产走向现代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蔬菜业发展的必然。

(三)蔬菜工厂化育苗的前景

1.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意义

蔬菜工厂化育苗是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使蔬菜秧苗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效、成批而又稳定的一种育苗方式。应该说,蔬菜工厂化育苗是蔬菜育苗技术发展到最高层次的一种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的意义在于:

(1)采用科学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提高秧苗质量;

(2)节约种子,降低育苗风险和生产成本;

(3)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

(4)利于实现蔬菜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5)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

(6)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2.蔬菜工厂化育苗的前景

在蔬菜生产中,因为有60%以上的蔬菜种类需要育苗,所以人们对育苗设施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视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引入电热控温技术为中心的电热育苗开始,各地先后对传统育苗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内容为:控温催芽出苗(催芽室的应用)、提高并控制地温(电热温床的应用)、改善床土结构及营养(合理配制营养土)、实行无土育苗、改革育苗设施(用大、中棚代替小棚育苗)、改善光照条件、适当缩短育苗期、保温节能(多层覆盖)、容器育苗等。改革后的育苗技术形成了一套新的育苗程序,采用了一些新的育苗方法,建立并应用了初步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规范。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地又先后引进了一些蔬菜工厂化育苗的设施设备,国内的一些院、校及科研单位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利用简易设施进行工厂化育苗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改革和调整,蔬菜的种植面积愈来愈大,特别是蔬菜保护地生产面积发展更快,日光温室(冬暖型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塑料网室等如雨后春笋。但是由于生产者技术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在新调整的不少地方出现了“育苗难”或“育不出好苗”现象,以致影响了蔬菜的生产或产品品质、产量的提高。因此,有不少生产者热切希望能获得高质量的秧苗。

农业生产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规模效应的影响,一个种类、一个品种或是品牌的类型,一旦能形成应有的规模,则更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商品化生产和产业化进程。对于这一点,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最近十几年间,很多地方已形成了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蔬菜基地或新建了蔬菜园艺场,蔬菜商品化生产基地的迅速扩大和发展,这就需要有高效、快速、高质量、高水平的工厂化育苗基地或育苗中心的产生。蔬菜商品化生产已经使蔬菜产业体系中的很多部门如种子的采后处理、加工、贮藏和运输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样也使蔬菜工厂化育苗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而且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活力和良好前景的产业部门。

二、蔬菜育苗技术及壮苗的衡量标准

(一)播种前的准备

1.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是育苗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定植时苗龄大小和是否能按要求及时定植。适宜的播种期,可以参照以下三点来确定:

第一,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首先确定各种蔬菜的定植期。春季露地栽培较耐寒的结球甘蓝、莴笋、芹菜、白菜等,定植时10厘米地温要能稳定在5℃。在山东各地达到这一温度指标的日期大体在3月中、下旬。喜温性蔬菜,番茄、茄子、辣(甜)椒、黄瓜、西葫芦、菜豆、豇豆等,定植期应在终霜期后,华北大体是在4月中、下旬。

第二,春季早熟栽培的定植期比露地栽培提前、可视所采用保护设施的保温性能确定定植期。以喜温性蔬菜的定植期为例,有保温覆盖的阳畦早熟栽培,可比露地提前40~50天定植。定植后,只覆盖塑料薄膜的中小拱棚,定植期比露地栽培可提前15~20天;如能加盖草苫等覆盖物的小拱棚,早熟栽培可提前20~30天。单坡面塑料大棚,定植期可比露地提前50~60天,华北大体上可在2月下旬至3月初(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

秋季延迟栽培和冬暖型大棚的越冬茬栽培,主要根据预定采收上市期来确定定植期。

第二,根据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特点,确定适宜的苗龄。黄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的秧苗,生长速度较快,而根系再生能力差,大苗移栽缓苗困难,以两叶一心或三叶一心的苗龄为最好。利用一般酿热温床和阳畦育成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的黄瓜成苗,日历苗龄期30~40天;西葫芦为20~25天。茄果类蔬菜苗龄以第一穗(朵)花现蕾为最好,茄子、辣椒秧苗生长慢,茎杆木质化程度高,秧苗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利用一般酿热温床、火道温床为播种畦,阳畦为分苗畦,育成第一朵花现蕾的成苗,日历苗龄期为90天左右;若采用电热温床育小苗,阳畦育成苗,月历苗龄期为70~80天。番茄秧苗,较茄子、辣椒的秧苗生长速度快,要求温度稍低,苗床温度高易徒长,育成第一穗花现蕾的成苗,采用阳畦育苗,日历苗龄期为70天左右;若采用电热温床或酿热温床育小苗,阳畦育成苗,日历苗龄期为50~60天。结球甘蓝、花椰菜成苗以第一叶序形成为好,一般以阳畦育苗,结球甘蓝日历苗龄为70~80天;花椰菜为80~90天。莴苣、芹菜、白菜、球茎甘蓝等,育苗过程多不分苗,利用阳畦育成苗,苗龄为50~60天。

第三,根据上述两点即可推算各种蔬菜适宜的播种期。方法是根据已确定的定植期,按不同育苗方式所需要日历苗龄向前推算,计划出播种期的范围,然后再根据所用苗床的设备实际情况和育苗技术水平稍加调整,即可确定出适宜的播种期。

2.苗床面积与播种量的计算

播种前,应根据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推算出所需苗数,然后计划苗床面积和播种量。表1列出一个标准播种畦(实际播种面积是27平方米)的播种量,需分苗者所需分苗畦,育出的秧苗能栽植大田的面积,可供在计划苗床面积和播种量时参考。为了保证秧苗充足,防止缺苗被动,苗床面积至少要比计划数增加30%~50%作为安全系数,种子最好准备两套,并事先做一下发芽试验,以便心中有数。

3.培养土的调制培养土最好用肥沃的大田土,不用菜园土调制,以避免重茬和将病原物、虫源带入苗床。再是充分腐熟的圈肥、马粪,或沤制好的堆肥、用过的温床酿热物等,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草炭土。以上述材料为主体,再配合一定数量的经过腐熟的大粪干、鸡粪,以及过磷酸钙、草木灰等。土质过于粘重或有机质含量极低时(1.5%),应掺入有机堆肥、锯末等;土质过于疏松的,可增加牛粪或粘土;盐碱地要更换土壤,保持床土pH值在6~7的范围内。

培养土的调制比例:肥沃的大田土6~7份,腐熟的马粪、圈肥、堆肥4~3份,混合,过筛。每立方米混合土中,另外加入腐熟捣细的大粪干或鸡粪15~20千克,过磷酸钙0.5~l千克,草木灰5~10千克,50%多菌灵粉剂80克,充分拌匀。

利用草炭土做培养土,可按草炭土40%、腐熟马粪30%、腐熟大粪干10%、肥沃大田土20%的比例配制。

培养土中切忌施用未经腐熟的生粪、饼肥,也不要施用硫酸铵或碳酸氢铵等化学肥料。

培养土调制后即可填入床内,或装入营养钵内,待播种。

4.种子处理

为确保种子发芽迅速、出苗整齐,对播种用的种子应先做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检验。播种前还要对种子进行处理。

⑴ 种子消毒

蔬菜种子在采种过程中常常感染和携带各种病原物,带病原的种子会传染给幼苗和成株,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播前种子消毒可以减少病害的最初侵染源,特别是对于由外地引进的种子更应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常规种子消毒方法有:

高温烫种法:此法简便易行,并有一定效果。烫种一般可结合浸种进行。

药液浸种法:常用的药剂有磷酸三钠、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如番茄、辣椒种子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可以钝化种子上带的病毒。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可防辣椒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茄子种子用l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5分钟,可杀死黄萎病菌。黄瓜种子用100倍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或2%~4%的漂白粉溶液浸种30~60分钟,或0.1%多菌灵浸种20~30分钟,可防止枯萎病。菜豆、豇豆用200倍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可防止豆类炭疽病。

使用药水浸种过的种子,需用清水冲净药液后,方可继续用温水浸种或播种。

药剂拌种:茄子、辣椒、黄瓜立枯病,可用70%敌克松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0.4%。菜豆用50%福美双拌种,可防叶烧病,药量为种子重量的O.3%。拌种要求把药粉均匀地分布在每粒种子上,方法是把种子和药装入罐中盖严摇动。

拌过药的种子可直接浸种、催芽、播种。

⑵ 浸种催芽

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但要防止水温过高烫死种子,或浸种时间过长使种子窒息死亡。主要蔬菜种子的浸种方法是: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等蔬菜种子,一般用50~55℃温水浸种,种子放入温水后要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小时。种皮厚、吸水困难的冬瓜、茄子种子,可用70~80℃的热水浸种,但一定要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冬瓜需浸泡l0~12小时,茄子6~8小时。结球甘蓝、花椰菜、菜豆、豇豆等蔬菜种子的种皮薄,易吸水,可用20~30℃的水,浸种1~2小时。种皮易生粘液的种子,像茄子,浸种后要在清水中搓洗干净。种皮较厚的种子用55℃以上的温水浸种,还可以把附着在种皮表面的部分病原菌杀死,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浸种后,需要催芽的种子,可先摊开使种皮表面的水分散发,改善催芽期间的通气状况。然后用洁净的湿布或布袋包好。冬春季育苗的置于温暖处或恒温箱中催芽;夏秋季育苗可放在室内洁净的容器中催芽;个别需要低温发芽的种子,需置于温度较低处催芽。

一般喜温蔬菜种子催芽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0~12℃。催芽期间每天用25~30℃的温水淘洗种子。喜冷凉蔬菜催芽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需要变温处理的种子,按变温处理的要求进行。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是播种的适宜时间。

(二)播  种

1. 撒播法

冬春季育苗,要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播种;夏秋季育苗宜于傍晚播种。播种前苗床要浇底水,早春育苗,底水要提前几天浇灌,浇后有一定时间“烤畦”,提高床内地温。为使已催芽的种子播于湿土上,播种前可再喷点温水,以湿润床面;如床面过湿,可在床面上先撒一薄层细土。适于用撒播法播种的蔬菜有番茄、茄子、辣(甜)椒、结球甘蓝、花椰莱、葛笋、芹菜、白菜等。撒种前,可将种子掺上部分细湿土,以使播种均匀。播后覆盖细土,厚度一般为1~1.5厘米。

2.点播法

黄瓜、西葫芦、冬瓜以及豆类蔬菜用点播法。用营养钵等容器育苗的,可把营养钵排放于苗床内,浇足底墒水,把种子播于容器中央,每钵内播已发芽的种子1~2粒。采用方块育苗的,把培养土填入床内,耙平踏实,浇底水,按10厘米×10厘米见方,用刀切方块或只划出方格,每个方格中央播1~2粒种子(豆类播3~4粒)。随播种,随用少量细土盖严种子,全畦播完后覆土。厚度:瓜类蔬菜1.5厘米左右;豆类蔬菜2厘米左右。

播种完成后,冬春季育苗时,用地膜覆盖于床面,其上不用压土(开始出苗时揭去)。同时,把畦上的塑料薄膜等透明覆盖物盖好,四周用泥将薄膜边缘封好。夏秋育苗,需遮荫降温者,苗床上搭盖遮阳网。

(三)苗床 管 理

1. 发芽期管理

(1)播种后至出苗阶段的管理

从播种至出苗60%属于发芽期的第一阶段。此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充足的水分、较高的床温和良好的通气条件。苗床管理的重点是温度管理。在冬春育苗中,喜温性蔬菜床温控制在25~30℃;喜冷凉蔬菜20~25℃为宜。如果温度适宜,则出苗较快;反之,则拖延出苗时间。因床温低,拖延出苗时间越长,秧苗越弱。在苗床温度管理上,有加温设备的苗床,可严格控制床温;没有加温设备的苗床,主要通过揭盖不透明覆盖物的管理来提高畦温。前者应注意防止床温过高,后者注意防止床温过低,此时一般不通风

夏秋育苗,温度管理主要是降温。在湿度管理上,一是防止畦面失水干裂,要注意喷水;二是防雨,雨前应在床面上加盖防雨棚,床面还要防止积水。

(2)子叶微展到第一片真叶显露阶段的管理

此阶段是发芽期的第二阶段,幼苗由依靠种子贮藏营养转向独立自养的过渡阶段。苗床管理的重点是适当降低床温,进行第一次幼苗的低温锻炼。目的在于控制下胚轴因高温引起的徒长,防止出现高脚苗。同时也要避免床温过低、光照不足、湿度较大而引起的苗期病害。茄果类、瓜类蔬菜床温白天控制在20℃左右,夜间为12~16℃,甘蓝类蔬菜可稍低一些。方法是自60%苗子出土起逐步开始通风。晴天中午向床面撒细干土降湿保墒,填补出土造成的裂缝。加温温床,严格控制加温时间,不使床温偏高。

2.幼苗期管理

⑴ 分苗前的管理

从破心到3~4片真叶展开是幼苗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秧苗单株生长量较小,而生长点在大量分化叶原基,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葫芦等蔬菜的幼苗苗端开始花芽分化。因此,管理上的原则是:保持秧苗营养体的正常生长,促进叶原基的发生和花芽分化。

苗床的温度控制:喜温性蔬菜白天为20~25℃,夜间13~16℃;喜冷凉蔬菜白天18~22℃,夜间8~12℃。给以较强的光照强度和较长的光照时间。在管理方法上,主要是早揭晚盖不透明覆盖物;适当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时间;早间苗,保持合理的密度;向床面撒1~2次细干土,不使畦面龟裂,减少水分蒸发。

夏秋季育苗床还要及时拔除杂草,喷药防治病虫害,并向畦面喷水降温。

在早春育苗中,分苗是改善秧苗光照和营养状况,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必须进行分苗的蔬菜有:番茄、茄子、辣(甜)椒、结球甘蓝、花椰菜等。分苗前3~5天,适当降低床内温度,保持在适宜温度的下限,进行分苗前低温锻炼。

分苗要选晴暖天气进行。分苗前一天向床内喷水,以利起苗。分苗畦采用阳畦的,整畦方法和营养土配制,可同播种畦。容器育苗,要提前准备培养土或培养基质,并装钵。分苗的株行距,茄果类蔬菜为10厘米×10厘米,甘蓝类蔬菜为8厘米×8厘米。

采用水稳苗法分苗,即先在分苗畦内按行距开深和宽各6~8厘米的沟,用壶在沟内浇水,将苗按株距贴在沟边,水渗后覆土将苗栽好。分苗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密封,以尽量提高畦温,促进秧苗扎根缓苗。如在中午烈日下秧苗发生萎蔫,可覆盖少量苇毛苫或草苫遮花荫,午后揭开,至中午秧苗不再萎蔫时止。

瓜类和豆类蔬菜不行分苗,这一阶段结束即可定植。定植前7~10天在床内浇水切块,夜间适当降温,进行定植前低温锻炼。

⑵ 成龄苗阶段的管理

这是幼苗期的第二阶段。时间是从分苗到定植前。用阳畦分苗的大约需要30~40天。在此阶段内,秧苗要完成总生长量的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早期产量的花芽均在此期分化,如番茄从第三片真叶展开,条件适宜时,每2~3天可分化一个花芽,成苗阶段可完成第四穗花的花芽分化。而花芽分化的多少,花芽素质的好坏,均取决于此时期内苗床管理。因此,此期是苗期管理的重点阶段。在措施上,必须给以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营养条件。适宜的苗床温度:茄子、辣(甜)椒白天25~30℃,夜间15~18℃,地温20℃左右;番茄白天20~25℃,夜间13~15℃,地温18~20℃;结球甘蓝白天20~25℃,夜间10~12℃。

在管理上,要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揭盖不透明覆盖物的时间,尽量争取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根据床内温度状况掌握通风时间和通风量;特别要注意夜间床内温度的变化,前期防止夜温偏低,中、后期防止夜温偏高。

此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一是由于光照不足,夜温偏高,氮肥过多和土壤水分过高,形成徒长苗,其形态表现为茎细长,叶变薄,叶色变淡绿,节间明显加长,根系发育不良。这种徒长苗,花芽分化和发育都差,数量也明显减少,移栽后大缓苗,易落花,不易获得高产。二是由于控制过度,幼苗生长发育受到过分抑制,形成老化苗。主要原因是夜温偏低,床土水分明显不足。其形态、表现与徒长苗相反,节间短、叶量少、叶片小,秧苗生长速度慢,严重者停止生长。老化苗定植后生长缓慢,易落花落果,产量也低。

苗期一般不行追肥,为了补充秧苗的营养,可视苗情行根外追肥。一般喷施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如苗叶色偏淡,可混合0.2%的尿素溶液一起喷施。苗期喷2~3次即可。

夏秋季育苗,成苗期主要是做好防雨和雨后防积水,还要做好喷药防治病虫害,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菜青虫等。黄瓜、番茄苗还可喷1~2次83增抗剂防治病毒病。

⑶ 移栽前的锻炼

早春育苗对秧苗移栽前的锻炼是苗床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增加秧苗对大田栽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是在定植前7~10天逐渐降低苗床温度,加大通风量,逐渐撤除床面覆盖物,直到定植前3~4天全部撤除覆盖物,使育苗场所的温度接近栽培场所的温度。采用营养土块育苗的,可结合浇水切块一齐进行。在大棚内育苗,大棚定植的秧苗,由于育苗环境与栽培环境变化不大,可以稍行锻炼。

为了减少病害发生,定植前茄果类秧苗可喷一次240倍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瓜类秧苗,可喷一次600~800倍百菌清。西瓜苗用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浇灌两次防枯萎病。

3. 早春育苗期间灾害性天气的苗床管理

⑴ 阴冷天气

根据山东的气候特点,冬、春季节常有连续阴天的寒冷天气。采用阳畦育苗,遇到这类天气若以为天冷、无阳光,而连续几天不揭不透明覆盖物,一旦天晴再突然揭开,常常发生严重倒苗。这是因为秧苗在较长时间的黑暗环境中,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很大,秧苗十分虚弱,晴天后突然揭开,秧苗根系吸收的水分少于蒸腾,所以会萎蔫,以至死亡。再者,苗床内施有大量有机肥料,分解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秧苗的呼吸也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几天不揭苫、不透气,会因有害气体积累过多,而使秧苗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引起中毒。

遇连续阴冷天气,在苗床管理上,苇毛苫等不透明覆盖物应适当晚揭早盖,以利保温,使秧苗增加散射光。揭苫后,如果畦温不下降,就不要急于盖苫;揭苫后,若畦温上升,可在下午3时前后盖苫;揭苫后,若畦温下降,可随揭随盖,或趁午间气温较高时,揭苫后略等一会再盖。另外,遇连续阴冷天气时,须加强夜间保温,可以增加覆盖物。在阴冷天气时,可以不通风。

(2)雪、雨天气

白天开始下雪时,要立即覆盖苇毛苫等不透明覆盖物,停雪后立即扫雪。如果夜间降雪,翌日雪停后马上扫雪,并及时揭开苇毛苫等不透明覆盖物。遇到连续阴雪天,不管雪停与否,都要及时扫雪,并趁午间雪暂停时揭苫,或随揭随盖,且不可数日不揭苫。连续阴雪天骤然转睛时,揭苫后要注意观察苗情变化,若发现秧苗有萎蔫现象时,要立即覆盖苇毛苫遮花荫。待秧苗恢复正常后再揭开,萎蔫时再盖上,恢复后再揭开。经如此揭盖管理,约2~3天后,即可转为正常揭盖。遇此种情况,若不采取盖苫遮荫措施,极易造成倒苗。

育苗中后期,有时遇上雨天。一般说来,白天开始下雨时,可暂不覆盖不透明覆盖物,避免淋湿。如果傍晚雨还不停,而且温度又偏低时,则应盖苫,最好在苫上面盖一层薄膜防雨。如果夜间温度不低于5~8℃,也可以不盖苫。一定要避免雨水淋入畦内,以防影响秧苗生长发育。

(3)大风天气

不论是南风还是北风,凡遇大风天气时,白天要注意把塑料薄膜固定好,不使被风吹跑。傍晚盖苫时,要注意顺风向压盖苇毛苫,必要时加盖一层草苫,并将四周压好,防止夜间大风吹跑覆盖物,使秧苗受冻。

北风天气时,因有风障挡风,如果天气晴朗,仍应适当通风,避免畦温过高。

育苗中后期遇南风天气时,因气温往往偏高,常因急于通风或不注意通风口方向,使风直接吹入畦内,造成伤苗。遇此情况,可在育苗畦的里口通风。另外,大风天气还要注意将薄膜固定好。

(4)中午前后有云天气

进入3月份,中午前后阳光较强,苗床内温度变化较快。如果午前为有云天气,常因畦温不高,不行通风;当云过日出,床内气温会迅速上升,如果通风不及时,发现秧苗有萎蔫现象,不要急于通风,要先降温,后通风。方法是,先用苫子覆盖床面,秧苗恢复正常后再通风。如果末发现秧苗萎蔫,应及时通风。育苗中后期秧苗较高,接近塑料薄膜时,还要注意防止中午前后阳光强烈烤伤秧苗。

(四)壮苗的概念

培育素质优良的蔬菜秧苗是育苗的目的,秧苗优良一般称为壮苗。蔬菜壮苗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标准,因蔬菜种类的不同,生产目的和生产习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所有的壮苗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定植到生产田后有较高的生产力,总产量高。用于早熟栽培的应具有早熟性,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因素。具有以上基本特点的壮苗一般必然具有以下优良素质:外部形态整齐、旺盛,给人健壮的感觉,生理生化性状旺盛,指标适宜,苗龄适当,定植到大田后适应性强,生长发育旺盛。

(五)壮苗的标准

1.壮苗的外部形态标准

秧苗的外部形态因素,一般包括秧苗的高度、茎粗度、叶片数、叶色、株形、叶面积,根系大小和株体的干、鲜重等。这些因素测定比较容易,能直观的反映出来,一直是传统育苗技术中常用的衡量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

目前认为壮苗的形态特征一般是:秧苗生长健壮,高度适中,大小整齐,既不徒长,也不老化;叶片大而厚,颜色正常,子叶和叶片都不过早脱落或变黄;根系发达,干物质含量高,果菜类秧苗的花芽分化早,发育良好等。

上述形态特征多是直观的概述,不容易进行科学概念的比较。为此,有必要提出判断壮苗的数量指标,日常用的判断蔬菜壮苗的数量指标有如下几种:

(1)全株干重和根干重。一般认为数值越大,秧苗越健壮。

(2)茎粗/茎高。此值越高表示秧苗越健壮。

(3)地下部的干重/地上部的干重。即根冠比,此值越大表明秧苗的根系发达,秧苗生长健壮。

(4)节间长度。此值是秧苗高除以叶片数的数值,此值越小表明秧苗越健壮。

以上各项衡量秧苗壮弱的数量指标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即需在相同的育苗条件下(如育苗方式,苗龄等等),才能应用比较。

除了壮苗外,与其相对应的是徒长苗、僵化苗、老化苗、病苗,这些苗统称为劣苗。

徒长苗的特征是茎细长,节间长、叶薄、色淡、叶柄细长,子叶早落,下部的叶片往往提早枯黄,根系小。这类秧苗适应性差,定植后生长发育缓慢,产量较低。

僵化苗、老化苗的特征是:茎细发硬,叶子发黄,根少色暗。这类秧苗定植后生长缓慢,开花结果迟,结果期短,容易老衰。

病苗的特征是:茎叶上有病斑,有的地上部显然正常,但根部有变褐,腐朽征状,秧苗发育迟缓。

应该指出,壮苗和劣苗是相对的,在生产上,除了很典型的外,壮苗和劣苗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中间类型。

我国蔬菜育苗中,常把叶色做为衡量秧苗壮弱的重要标志。传统的习惯认为秧苗叶色越深越好,具有墨绿、紫绿、浓绿色叶片的秧苗才是壮苗。研究证实,这种叶色是一种低温下生长的表现。当秧苗经常处于1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叶片内就会形成大量紫色的花青素,这些色素不仅加深了叶片的颜色,而且抑制了叶片中叶绿素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有害物质。凡是叶色过深的秧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僵化、老化现象。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和依靠日光加温的传统育苗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早春气温很低,秧苗生长缓慢,要想育成较大的秧苗,就必须提前播种。播种越早,育苗温度就越低,致使秧苗叶色加深。秧苗叶色过深反映了秧苗的绝对苗龄较长和苗体较大的一方面。在传统的育苗方法中,凡是叶色正常的秧苗,多是在气温较高的晚春中播种的,育苗时间短,苗体也较小。这两种秧苗相比较,显然是苗株较大的秧苗受欢迎。因此,过深的叶色也成了“壮苗”的标志,加上徒长苗等劣苗的叶色较浅,就更加深了这一偏见。在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中,不存在温度过低的问题,叶色和秧苗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叶色过深不是壮苗的标志,而是僵化苗的表现。

我国蔬菜育苗,特别强调培育矮壮苗,认为秧苗的株体矮是壮苗应具有的特征之一。这一认识与传统的育苗技术水平也是分不开的,在传统的育苗设施中,苗距较小,不可能培育出很大的秧苗,秧苗过高和徒长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壮苗应当矮一些。早春生产中,秧苗定植到大田时的温度较低,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在育苗时控制的温度也较低,育苗前期自然温度较低,在这种低温环境中,抑制了秧苗的生长速度,育成的秧苗就具有了矮粗的特点。

传统的育苗技术,对秧苗的生长,往往采取了“控”的措施,即利用少水、低温等措施,抑制秧苗的生长,结果也造成了秧苗“矮粗”的弱点。但是,由于“控”的结果,严重地削弱了秧苗的生理活动,往往包含了秧苗僵化的弱点。

近年来,随着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发展,育苗的环境条件有所改善,育苗由“控”改为促、控结合,以促为主。因秧苗所处的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生长发育建设大大加快,蔬菜秧苗形态逐渐高大。研究证明,只要秧苗不过分徒长,在生理苗龄相近的情况下,秧苗的高度与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今后培育壮苗时,不应过分强调“株矮”。

以上所提的两个方面进一步表明,对壮苗的形态特征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逐步发展的,传统的认识观念应该不断更新。

2.苗龄标准

蔬菜育苗的目的是经济利用土地,节省管理,培育壮苗以提高产量。蔬菜秧苗在育苗畦内占用时间的长短和秧苗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目的实现。这就是秧苗的苗龄问题。苗龄是鉴别秧苗素质的重要指标。壮苗的苗龄必须适当,在蔬菜育苗中研究和掌握适宜的苗龄是一个重要问题。

⑴ 苗龄的类别

苗龄是表示蔬菜秧苗生长发育的大小和长短的统称。因衡量角度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苗龄(又称“日历苗龄”),它是以从播种至定植大田所经历的育苗天数来表示,如60日龄、80日龄等。一种是生理苗龄,它是以秧苗的生长状态来表示,通常用秧苗的叶片数来衡量,如子叶苗、5叶苗、8叶苗等。这两种苗龄在传统育苗技术中是相互关联的,即绝对苗龄越长,秧苗生长的越大,生理苗龄也越大,一般常用长龄大苗来表示;对应的就有短龄小苗和适龄壮苗之分。目前育苗技术多样化,育苗环境条件如温度,设备等差异很大,育成生理苗龄相同的秧苗,其绝对苗龄则相差很大。同样道理,在相同的绝对苗龄时,育苗条件的差异可导致秧苗的生理苗龄大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绝对苗龄只能表示秧苗生育的天数,反映不出秧苗的生育状态,而生理苗龄只能表示出秧苗的生育状态,反映不出秧苗生育的天数。为了正确的表示秧苗的年龄,应同时采用绝对苗龄和生理苗龄来表示。

(2)生理苗龄

生理苗龄是用秧苗的外部生育形态来反映的,一般是用它的叶片数来表示。由于它对秧苗的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反映直观,群众掌握利用方便,所以把它单独列入秧苗素质的一项指标。

蔬菜秧苗适宜的生理苗龄标准,不同的蔬菜种类各不相同,同一种蔬菜不同的品种也不相同,如早熟甘蓝的秧苗以5叶龄为宜,而晚熟甘蓝则以8叶龄为宜。通常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要小一些。同一品种蔬菜秧苗的生理苗龄,在不同地区也往往掌握不同的标准,北方地区普遍认为辣椒秧苗定植的适宜苗龄是8~10叶现蕾,而江南某些地区要求的生理苗龄很大,菜农常用已开花的辣椒秧苗定植。同一品种蔬菜秧苗的生理苗龄也因栽培环境和季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如在保护地条件下,蔬菜的生育条件较好,栽培的目的以早熟为主时,秧苗的生理苗龄就大一些。而在露地条件下,秧苗的生理苗龄应当小一些。

蔬菜秧苗适宜的生理苗龄受育苗环境和设备的约束,当育苗面积大,秧苗的密度小的时候,秧苗的生理苗龄可以大些。否则易引起徒长,降低了秧苗的素质。

蔬菜秧苗的生理苗龄与秧苗的干重和开展度成正相关,即生理苗龄越大,全干重和开展度越大(如表3)。生理苗龄的增大反映了秧苗生育阶段的增长。因此,个体的增大,物质的增加也是必然的。

 

在一定的密度下,秧苗根系活跃的吸收面积与生理苗龄呈抛物线关系。当生理苗龄为5.8叶时,秧苗株行距为10×10厘米时,秧苗根系活跃的吸收面积最大。生理苗龄增加或减少,根系活跃的吸收面积数值也呈阶梯式下降。生理苗龄较小时,根系生长量不足,因此根系活跃的吸收面积也小。当生理苗龄超过5~8叶时,它的地上部分互相遮荫,削弱了光合作用,减少了对根部营养的供应量,限制了根系的生长。同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根系的容纳量有一定极限,超过这一极限后根系的交叉拥挤,抑制了根系的吸收功能。所以在一定密度条件下秧苗的生理苗龄过大,其根系活跃的吸收面积反而降低。

蔬菜秧苗的叶绿素含量与生理苗龄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茄子秧苗为例,在秧苗株行距为10×10厘米时,以7片真叶的秧苗的叶绿素含量为最高(单位重量的鲜叶中含叶绿素的量),超过这一生理苗龄或低于这一生理苗龄,叶绿素含量都有规律的降低。这是由于生理苗龄过大时,叶片遮荫、郁闭现象严重,下部叶片光照不足而黄化,降低了叶绿素含量的缘故。生理苗龄过小时,叶片正处生长时期,叶绿素含量尚未达饱和状态,因此含量也不高。

秧苗体内有机氮的含量是反映秧苗生长情况的重要标志,秧苗的含氮率越高,秧苗的生长越旺盛,定植后缓苗越快。由表3可看出,在秧苗株行距为10×10厘米时,5.8叶的茄子生理苗龄的秧苗含氮量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一生理苗龄含氮量均呈阶梯式下降。据葛晓光等(1983年)的研究报道,番茄秧苗超过8叶龄定植后,前期产量较高,小于8叶龄时,后期产量较高,其总产量差异不大。因此,生产目的不同,要求的秧苗生理苗龄也不应千篇一律。

生理苗龄较小的秧苗定植时伤根较少,地上部需水肥量也较小,定植后缓苗快。因此对于肥力较差的土地和比较恶劣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大苗强;在相反的条件下是大苗强于小苗。这也是在保护地栽培中最好采用大苗的依据。

从秧苗的管理方面来看,培育生理苗龄较大的秧苗,需要较长的时间,增加了育苗成本。育苗后期稍不注意容易因秧苗拥挤引起徒长。而培育较小生理苗龄的秧苗就无此虑。

(3)绝对苗龄

在相同的育苗环境中蔬菜秧苗的绝对苗龄和生理苗龄是正相关的,绝对苗龄的差异与秧苗其它素质的关系和生理苗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是一样的,上文已经谈过,不再复述。

目前生产上出现了生理苗龄相近,而绝对苗龄差异很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和育苗技术多样化分不开的。在同一地区对秧苗的生理苗龄往往有比较一致的要求,但是育成相同生理苗龄的秧苗却因利用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绝对苗龄差异悬殊很大。一般是工厂化育苗的秧苗,其绝对苗龄较短,而利用传统阳畦育苗的绝对苗龄较长。在秧苗的生理苗龄相同时,绝对苗龄的差异主要是由育苗温度条件不同造成的。在育苗的温度条件适宜时,秧苗生长迅速,绝对苗龄就会缩短,而在育苗温度较低时,绝对苗龄就会延长 

表4的结果表明,番茄育苗期内的平均气温每提高1℃绝对苗龄缩短12天。尽管绝对苗龄差异很大,但有效积温数值并无多大差别。可见,秧苗的生理苗龄与育苗有效积温是一致的。在不同的育苗方法中,育苗温度不一致时,生理苗龄与绝对苗龄没有相关关系。在生理苗龄相同的情况下,秧苗的外部形态相似,但是绝对苗龄的差异,反映了秧苗生长速度的不同,其生理生化素质上必然也有很大差异。在生理苗龄相同时,绝对苗龄较长的番茄苗,其第一穗花芽分化较早,节位较低。这是由于在低温环境中,花芽提前分化的原因造成的。单从这一方面看,似乎绝对苗龄较长,秧苗定植后表现早熟。但是,绝对苗龄较长的秧苗,育苗温度往往低于花芽分化的适温下限,如番茄苗在10℃以下时花芽分化受阻,分化不正常,开花时落花落果率高,畸形果增加,这对它的早熟性又有不利的影响(表5)。番茄秧苗根系生长发育的适温下限是10℃,同样由于育苗温度的影响,绝对苗龄较长的番茄苗的根系活性低于绝对苗龄较短的秧苗,长期在低温环境中生育,绝对苗龄较长的秧苗,其苗期病害也大大重于短苗龄的秧苗。

 

从上述因素来看,蔬菜秧苗的绝对苗龄对秧苗的素质影响范围很广。绝对苗龄过长的危害较多,往往呈现老化、僵化现象,定植后生长缓慢,缓苗期较长,影响了早期产量。如茄子秧苗在5叶生理苗龄时,绝对苗龄70天的秧苗比116天的秧苗定植后早期产量提高34.8%。

秧苗绝对苗龄的长短,对育苗设施的利用率也有很大关系,苗龄过长延长了秧苗在育苗设施内占用的时间,降低了利用率,增加了管理人工,提高了育苗成本。但是在育苗中也不能一味追求缩短绝对苗龄,提高育苗温度,那样往往会造成秧苗纤细徒长,降低了早期产量。如茄子在5叶生理苗龄时,绝对苗龄为55天的比70天的早期产量反而低9.7%。所以绝对苗龄应要求适当。

三、蔬菜保护地育苗设施

采取一定的保护设施,在冬春季节为春季保护栽培、早熟栽培和露地栽培培育优质蔬菜秧苗,是蔬菜育苗的主要任务。我国北方地区统称为早春育苗。所用的育苗设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阳畦(即冷床)和温床(包括酿热温床和火道温床)。其特点是设备简单,取材方便,成本较低,只要使用得当,可以育出符合栽培上要求的优质秧苗,这就是我国北方的传统育苗技术。但应指出,传统育苗方式,由于设施简陋,保温性能差,育苗的风险性较大,秧苗素质较差。同时,随着保护栽培设施的进步,栽培季节的提前和商品秧苗的出现,对秧苗的素质、育苗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于是,出现了利用电热温床育苗、工厂化育苗、嫁接育苗和营养液育苗等比较先进的育苗方式。不论采取哪种育苗方式,育苗设施仍是育苗的首要条件。要达到培育优质秧苗的要求,必须掌握各种育苗设施的建造和性能,并因地制宜地选用经济有效、可行的育苗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阳 畦 育 苗

1. 阳畦的结构

阳畦即冷床,由风障、风障前栽培畦和畦上透明或不透明覆盖物组成。畦向均采用东西向,座北朝南,以便接受阳光和抵御寒风。

为了提高阳畦的防寒性能,可在田间规划成片建造,形成风障阳畦群。阳畦群的田间布局,有三畦组和四畦组两种方式。三畦组是最北一畦埋设风障,风障前第一畦为栽培畦,俗称根子畦;风障前第二畦又叫二邦畦,冬春季节用来放置根子畦上的覆盖物和作为田间操作管理的走道。三畦组的优点是田间风障较密集,防风性能好;缺点是风障和土地利用率低。四畦组即在风障间再增加一个空畦,俗称三邦畦。四畦组的缺点是风障间距离大,防风性能差;优点是春季可以利用风障间空畦作为分苗畦和种植蔬菜,其田间小气候仍优于露地。

2.阳畦的建造

阳畦的建造包括作畦墙、扎风障、加盖覆盖物三道工序。

育苗用的阳畦,最好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距水源较近的生茬地上建造。首先作畦墙,可将风障畦与根子畦中间的表土铲在一边,然后用湿土于根子畦的北畦边用锨拍打作墙。为使畦墙牢固,作畦墙的土壤湿度要适宜,不可过干过湿;刚打好的畦墙要防止雨淋坍塌。一般阳畦后墙高40厘米,上宽20厘米。南墙高10~12厘米;东、西两墙顺南北墙高度形成北高南低的斜坡,墙宽30厘米。作畦墙时,南墙可以稍矮一些,以后随菜苗长高再适当加高。这样可使整个畦面倾斜角度较大,利于接受阳光,提高畦温。

建风障的材料,以高粱秸、玉米秸、芦苇为好。扎风障时,在根子畦北墙外挖一道沟,然后将高粱秸或编好的玉米秸、芦苇等,按照与畦面成75度角的角度,紧贴北畦墙埋30厘米深。为了固定风障角度和使其稳固,可在风障两端和中间埋4~5根木杆。为增强风障的防风能力,应在风障背后加披草苫,并再覆以披土,其高度要高于北畦墙10厘米以上。在风障离地面1米处,加一道腰栏,使风障更加牢固。近年来,由于缺乏高粱秸等物料,有的用竹竿作骨架,披以稻草苫而成风障。

阳畦上的覆盖物,分为透明覆盖物和不透明覆盖物两大类。目前的透明覆盖物以农用塑料薄膜为主。透明覆盖物可以使阳光透过进入畦内,同时能防止畦内热量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逸出畦外。育苗的阳畦覆盖塑料薄膜时,一般采用展平覆盖的方法,即先在畦的南北墙上排放竹竿作支架,盖膜时用泥将北畦墙一边的膜固定住,其他三个边用砖压好,待播种后再用泥密封其他三个边。在多风的地区和季节,薄膜上面最好再用细铁丝或绳子揽好,防止大风把薄膜吹跑。

不透明覆盖物,包括苇毛苫、草苫以及蒲席。不透明覆盖物的作用在于保温,防止苗床热量以传导的方式散失。实践证明,苇毛苫是比较理想的不透明覆盖物。苇毛苫编制的方法是:先把苇毛穗理成小把,每把7~8根,然后每两个把相对,穗头朝外,用细麻绳编好,长约1.5米,每面再用三根细竹竿将编好的软苫夹住绑紧即成。每个苇毛苫重3~4千克,可用3~4年。草苫可用稻草、麦秸或山草编制,分为单幅与宽幅两种。单幅稻草苫的宽度为稻草的高度,以稻草根际一端为齐,用草绳编两道腰,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不用时可以卷起来。宽幅稻草苫的宽度要宽些,稻草根端朝外,穗端向里,用4~5道腰编成,宽度1.6米,长度2米左右。蒲席也是较好的不透明覆盖物,其宽度可略宽于畦面,长度6~8米。

3.阳畦的性能

阳畦没有人工补温设施,只依靠阳光来提高畦温。阳畦的防寒保温性能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阳畦本身结构和光照时间长短。一般畦面有较好的倾斜度,薄膜比较洁净进光多,能及时揭盖不透明覆盖物,延长接受光照的时间等,畦内温度状况就好;反之则差。二是风障及覆盖物的保温能力。风障严密防风性能好,透明和不透明覆盖物保温能力强,阳畦的防寒保温性能就好。

据观测,白天严密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苇毛苫的阳畦,在济南地区,畦内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下旬至2月初这一段时间,清晨畦内最低温度约3~5℃;“立春”后,畦内最低温度可以稳定在6℃以上;“雨水”后,畦内最低温度可以稳定在8℃以上。在整个冬春,白天畦内最高温度,晴天一般可达到20℃,阴天则显著下降。根据阳畦的性能,培育甘蓝、葛笋等喜冷凉蔬菜的秧苗,不论播期早晚均较安全。但是如果在“立春”前播种茄子、辣椒、黄瓜等喜温蔬菜进行育苗则有较大风险,因温度太低,秧苗迟迟不长,难以培育出适龄壮苗。

4.阳畦育苗的技术要点

阳畦是仅仅利用日光来提高苗床温度的,这就决定了阳畦环境条件的特点:温度低,人工控制苗床温度的能力较小;为了保持苗床温度,保温覆盖物覆盖时间较长。因此,在早晨和下午有遮光现象,光照时间缩短。这些特殊的环境条件决定了阳畦育苗技术与其它育苗技术有不同的特点。

⑴ 播种期早,苗龄长

阳畦的温度条件较差,在1~2月份育苗,即使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时,苗床内的气温仅能到20ºC,还达不到喜温蔬菜秧苗的生育适温界限,更何况寒冷季节,苗床的温度经常处于秧苗的生育适温下限,生长发育缓慢或仅能维持不受冻害的局面。据作者在山东济南地区调查的情况,番茄在12月份播种后,出苗期长达20~30天,比在适温下延长15~20天,出苗至分苗期需50~60天,比在适温下延长30~40天。为了培育较大的秧苗,只有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所以秧苗的绝对苗龄长,播种期早是阳畦育苗的特点。因此,在利用阳畦育苗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育苗经验,合理地提早安排播种期(见表6)。

表6  果菜类蔬菜冷床育苗播种期参考表

地区

种类

播种期

定植期

绝对苗龄

收获期

栽培

方式

 

番茄

12月下旬

4月上~中旬

100~110天

5月下~7月下旬

露地

茄子

11月下~12月上旬

4月中~下旬

140~150天

5月中~8月中旬

露地

辣椒

11月中~下旬

4月中旬

140~150天

5月下~10月上旬

露地

黄瓜

3月上旬

4月中旬

40天

5月中~6月下旬

露地

 

番茄

1月上、中旬

4月中~下旬

100~110天

6月上旬~7月下旬

露地

茄子

12月上旬

4月中下旬

140~150天

6月上旬~8月下旬

露地

辣椒

12月上旬

4月中~下旬

140~150天

6月上~8月下旬

露地

黄瓜

3月上旬

4月上旬

30~40天

5月下~7月中旬

露地

注:南京地区情况是从南京市农林局编著的《蔬菜栽培手册》中摘录。济南地区是据宋元林调查记录所提供的情况。

(2)苗期管理要精细

由于阳畦的温度较低,光照不足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想育成壮苗,必须具备丰富的育苗经验,还要认真仔细加强管理。否则很容易发生冻害或造成秧苗的僵化、寒根、沤根等现象。在阳畦育苗技术中的中心环节是尽量提高和保持苗床适宜的温度条件,增加苗床内的光照。

(3)需注意防治苗期病害

阳畦育苗法由于早期温度低,播种后烂种现象较严重,在幼苗期猝倒病发生率较高。在山东济南地区,茄果类蔬菜的成苗率不到50%。所以利用阳畦育苗技术必须注意防治苗期病害。为了充分利用苗床保证秧苗齐全,播种时播种量一定要加大,一般是适温育苗的一倍左右。

5.阳畦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阳畦育苗技术的历史悠久,在蔬菜育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弊端也很明显,最突出的是:冻害问题频频发生;秧苗期绝对苗龄过长,秧苗老化、僵化现象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秧苗绝对苗龄过长,管理耗费劳力太多;秧苗生产量太少,形不成商品性生产;这种育苗技术主要靠经验管理,缺乏标准化的科学措施,只能在露地气温较高时用它作为育苗和假植苗床。

(二)电热温床育苗

1. 结构与原理

利用特制的电热线加温土壤进行蔬菜育苗的方法,叫做电热温床育苗。目前所用的电热温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原有阳畦的基础上,于畦内埋设电热线,成为电热温床。二是在塑料大棚内做育苗畦,并埋设电热线,成为棚内电热温床畦。

电热线是由电热丝、塑料绝缘层、引出线和接头等部分组成。其电阻大,当接通电流时,可以把电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床土,提高床温。利用电热加温和酿热温床、火道温床相比,床温升高快,且温度高低易于控制。因此,使用方便,育苗的成功率高,秧苗素质也好。缺点是设备投资大,耗电量也较大。

2.电热温床的建造

⑴ 电热线和控温仪

这是电热温床的重要器件。目前使用较多的电热线有上海产的DV系列电热线和北京电热线厂生产的NQzV/V农用电热线。上海DV系列电热线有较多的型号(表7),工作时电热线表面最高温度低于40℃。北京产NQzV/V农用电热线,功率有1100和2200瓦两种,表面最高温度为50℃。

表7  DV系列电热线规格

型号

电压(V)

电流(A)

功率(W)

长度(m)

允许使用土壤温度(℃)

色标

20410

220

2

400

100

45

20406

220

2

400

60

40

20608

220

3

600

80

40

20810

220

4

800

100

40

21012

220

5

1000

120

40

绿

控温仪是电热线通电加温时温度控制仪表,可以自动控制床温,又能节约用电,最好是与电热线配套使用。上海产Ka-1型温度控制器,在土壤加温时进行通断式自动温度控制。KWD-K组合箱式温度控制器,是KWD温度控制器的扩充组件,配有三项闸、交流接触器等增加了负载,适于较大面积控温使用。多数控温仪的控温范围为10~15℃,适合育苗使用。

(2)电热温床的结构

为了提高电热温床的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损失,节约用电,电热温床最好设在塑料大棚内,并在电热线下铺5厘米厚的马粪或麦秸草等作为隔热层,减少热量向下传导的损失。播种床可在电热线上铺10厘米左右的营养土,或使用育苗盘播种,可把育苗盘放在电热线上。分苗苗床,则可以把育苗钵直接摆在电热线上。苗床上再扣小拱棚,夜间再盖草苫保温,效果更好。如果是单独建立温床育苗畦,也可按此要求把阳畦加以改造,即先将畦土取出15~20厘米,把畦面踩平,其上铺设隔热层和电热线,再填入培养土。

(3)电热温床设计中有关数据的计算公式:

苗床面积(平方米)=苗床长(米)×宽(米)                     (1)

总功率=育苗面积×功率密度                               (2)

功率密度指1平方米需要的功率瓦数。单位是瓦/平方米。据山东各地使用的经验,阳畦电热温床,育果菜类秧苗,功率密度为100瓦/平方米,喜冷凉蔬菜为80瓦/平方米。如果配合使用控温仪,功率密度可以大些,反之则小些。

山东济南等地标准阳畦为长22.5米,宽1.5米(包括畦墙30厘米),实际使用面积可按22米×1.2米=26.4平方米≈27平方米计算。

标准电热温床总功率=100瓦/平方米×27平方米=2700瓦

所需电热线根数=电热温床总功率/每根电热线额定功率(取整数)            (3)

线行数=(电热线总长度-苗床宽度)/苗床长度                             (4)

布线的间距离=苗床宽度/(布线行数-1)                                  (5)

布线间距在大棚内的苗床可为等距的。但在阳畦苗床中,因畦内温度不匀,布线间距应稍加变动,在靠近畦子南侧的地方,因地温最低,间距可缩小一些;靠近畦子北侧的地方地温较高,间距可放大一些。根据经验,14行电热线的间距由南侧向北侧分别为:2、2、6、6、l0、10、10、14、14、14、10、10、10、2厘米。

(4) 电热线的铺设方法

铺设电热线前,先按设计计算的布线间距,在苗床两端固定好小木桩。从一端开始将电热线往返绕在木桩上,要求把电热线拉紧伸直,并紧贴地面。电热线接头线都从苗床的一端引出,便于连接电源。一条电热线铺设到最后不够往返一个来回时,可根据剩余长度在苗床中间插入两根木柱将其引回,下一根电热线可以在前一根线拐回之处拐进去,继续铺设。全床电热线铺完后,用万能表检查电热线是否畅通,如无问题,需要填培养土的填好培养土,整平畦面,拔去木桩。放育苗盘或营养钵者,在电热线上覆土厚度为2厘米。

(5)控温仪的安装

控温仪背面有三个插头,其中电源插头接220伏电源,供仪器工作用电。右面为感温探头插孔,连感温探头,感温探头插到苗床土壤中,随时测定床土温度。探头线长度不够使用时,可以从中间剪断接一段导线,但最长不得超过100米。另一对接头将仪器串联到线路中。控温仪应放在清洁干燥的工作间中,切勿放入电热温床中。假如所用电热线较多,可用三相380伏电源供电,但接线要用三相四线制,使每根电热线仍是220伏电源供电。接线时先把电热线分成三组,最好每组电热线数量相同,同一组内各根线并联两个接端,一头一尾。然后把三组尾线一起接电源零线,另三个头则分别接接触器的三个下触头,接触器的三个上触头则与三相开关相连,接触器线圈也以380伏为好。因每个控温器控制电热线功率不能超过2000瓦,故电热线数量多时,中间需加交流接触器。

线路安装结束后,用电表检查全部线路,验明线路无故障后,方可通电使用。

如果没有使用控温仪,可直接将电热线并联到电源线上。

(三)电热温床的性能

电热温床使用电热线加温,电热线在床土中的排列合理,所产生的热量向其四周均衡地传导。因此,对苗床地温的增温效果快而均匀,且地温高于气温,苗床的气温和地温均比阳畦高且稳定,因而适于幼苗生长,所育出的秧苗素质也好(表8)。

 

由于电热温床的温度环境好,秧苗达到成苗积温所需天数减少。因此,育苗天数与阳畦相比大约可缩短1/3左右,即秧苗的日历苗龄短而生理苗龄和苗的长势又明显好,并突出地表现在根系活性提高上。所以产生这样大的差别,主要是苗床温度条件的改善。

4. 电热温床的应用

采用电热温床育苗一般实行二级育苗的方法,即在电热温床中育小苗,即一级苗。幼苗出土整齐,生长快。当幼苗达到分苗要求时,再移栽于阳畦或塑料大棚中育大苗,即二级苗。在较寒冷地区或大棚保护栽培需要提早栽植,提前育苗时,因气温较低,也可在电热温床中分苗育大苗。

5. 电热温床育苗技术要点

⑴ 育苗程序

利用电热温床育苗程序如图1所示。在育小苗阶段图中所示三种方式各地都有应用。在育大苗阶段(分苗阶段)国内多数采用风障阳畦、大棚和温室冷床的居多,利用电热温床培育大苗,仅在东北等高寒地区应用。

 

 

 

(2) 苗龄和育苗时间

利用电热温床育苗的苗龄,辣椒是60~65天(6~8叶);茄子是60~65天(4~5叶);番茄是45~50天(8叶);黄瓜是30天(4叶)各地定植时对秧苗生理苗龄大小要求不一样,如果希望秧苗的生理苗龄再大些,则育苗天数还应适当延长。据作者(1986年)研究的结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番茄每增大一个叶龄需延长绝对苗龄4~5天;茄子需10~12天;甜椒需8~10天。

在播种时,应根据苗龄和定植时间来确定苗床的播种时间。

(3)播种

播前进行种子催芽,出芽后苗床浇底水再播种。因为电热温床的成苗率很高,播种量应适当减少(详见第二部分蔬菜育苗技术中的种子处理与播种)。黄瓜在电热温床上点播时,播种行尽量在两线之间,这样在切块之前可方便地拉出电热线。否则,取线时易带出秧苗。如果不取出电热线,切块时易伤线,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4) 温度控制

电热温床育苗时的温度控制可按苗床管理的要求进行。据作者试验表明,电热温床的人工控制温度是相对的,要注意检查控温效果。

(5)秧苗的锻炼和分苗  在分苗前3~5天,电热温床内停止通电降温锻炼秧苗。锻炼期间尽量使苗床温度略低于分苗床温度。从播种至分苗,番茄约经18~20天,甜椒和茄子约经25~30天。

(6)肥水管理  电热温床培育小苗,时间较短,育苗畦内应施足基肥,一般不需追肥。如有条件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做为根外追肥。电热温床内的温度较高,水分蒸发较多,故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多。

(7)防止徒长  目前,对电热温床温度的控制,只能增温不能降温,在管理上稍一疏忽,往往会出现床温过高,秧苗徒长。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经常检查,控制通电时间,以获得适宜的床温。

(8)安全问题  电热温床在使用中,如果电热加温线发生断线、漏电等,可用断线测定测出断线位置,按要求连接后,外面用胶布或塑料布包住,以免渗进水,造成金属线锈蚀和漏电。这对人的安全无影响。但在操作过程中违反规程,对人的安全仍有危险,应严格按照电工操作规程管理电热温床。

(三)容器 育 苗

容器育苗,是将蔬菜种子直接播于一定的容器中,或将幼苗移栽于容器中培育秧苗的一种育苗方法。这种育苗方法的优点是:定植时秧苗伤根少,缓苗快,成活率高,便于育苗机械化和秧苗运输,是现代化工厂育苗和专业化大批量商品秧苗生产主要技术之一。为了提高目前传统育苗方法的秧苗质量,可以采用容器育苗的某些方式。

育苗容器的种类和型号很多,制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育苗容器只具有容纳基质和秧苗的作用,本身没有秧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称为育苗钵。这是较常使用的一类,目前我国容器育苗多是使用这类容器。另一类容器除容纳基质和秧苗外,本身还能供给秧苗生长发育的营养。我国普遍采用的营养土块和半机械化制钵器生产的营养钵可归于此类,但是比国外生产的腐殖质钵、压缩营养钵和脲醛育苗板性能差,育苗效果也差;优点是成本低,制造方便。

以下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育苗容器:

(1)塑料育苗钵:应用非常广泛,种类也很多。国内最常用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单个半软体育苗钵,有圆形和方形两种。规格有8厘米×8厘米×6厘米,10厘米×10厘米×8厘米,12厘米×12厘米×8厘米、14厘米×14厘米×12厘米等几种,钵底有圆形排水孔。这种塑料钵有固定的形状,装培养基质方便,使用寿命也长。

目前菜农最常用的是无底塑料薄膜钵,它是用直径8~10厘米的筒状塑料薄膜,按8~10厘米的长度剪裁的。这种塑料钵由于钵壁软,没有固定形状,装基质费工,但是价格很低。

最近生产的硬质塑料联体钵,是由多个方形钵或圆锥形钵联体而成,一般由50~100个钵联成一套。每钵的上口径为2.5~4.5厘米,高5~8厘米,这种容器可以用于工厂化育苗的分苗,也可以用作各种温床育成苗。所用的培养基质最好是质量较轻的,以便于搬运。

(2)纸制育苗钵:这种育苗钵在日本和西欧等国家机械化育苗中使用较多。规格型号因各种蔬菜种类不同而异,日本常用的有7种规格。这种纸钵不用时可折叠成带,展开时成一排排小方格,由上下开口的四棱柱形纸钵连接在一起。为了使纸钵中的培养基质不散开,防止秧苗根系穿入地下,又便于起苗,使用时在纸钵下加垫板。垫板的透水性要好,板面平整,具有弹性,上面有很多小孔,以利透水。

我国普遍采用废旧报纸做成直径8~10厘米上下开口的单体圆筒形育苗钵,效果也很好。因不是专用纸,使用时易破损,不易排放整齐。

(3)草钵和泥钵:我国江南地区菜农有用稻草制成育苗钵的经验,原料可以就地取材,栽植后稻草腐烂又可肥田。有的地方利用黄泥加河塘污泥为原料,加水搅拌用模具压成上面开口,中空、有底的泥钵作为育苗容器。定植时连同泥钵一起栽植,既方便,且钵体有一定的营养和有机质。

(四)嫁接 育 苗

蔬菜嫁接育苗是随着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它首先是在越冬茬黄瓜上应用,收到了抗寒能力提高、抗病性增强、结瓜期延长和总产量提高的效果。成为越冬茬黄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进而嫁接技术推广应用于西葫芦、茄子、番茄、芸豆等,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1. 嫁接的作用

(1)增强了抗病能力

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对预防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效果明显;同时可推迟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期。茄子用托鲁巴姆、日本赤茄作砧木嫁接后,对茄子黄萎病、枯萎病有较好防效。

(2)提高植株整体耐低温能力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比自根苗的黄瓜在低温下根的伸长性好。在地温12~15℃、气温6~l0℃下,根系仍能正常生长。

(3)有利于克服连作障害黄瓜根系脆弱。忌连作,日光温室栽培极易受到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伤害。换用黑籽南瓜根以后,可以大大减轻土壤溶液浓度和有害物质的为害。

(4)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黄瓜根系比自根苗成倍增长,在相同面积上可比自根苗多吸收氨钾30%左右,吸收磷多80%,而且能利用深层土壤中的磷。

(5)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黄瓜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4成以上。番茄用晚熟品种作砧木,早熟品种作接穗,不仅保留了早熟性,而且可以大大延长结果期,提高总产量。

2.嫁接方法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的是靠接法、劈接法、插接法等。现分作物介绍如下:

★ 黄瓜、南瓜嫁接

(1)工具和材料准备

①云南黑籽南瓜籽,培育砧木用。

②黄瓜籽,培育接穗用。可选用各地的主栽品种。

③塑料营养钵、营养袋、育苗盘,内装营养土,可直接播砧木种子,也可用来栽嫁接苗。

④嫁接夹或专供育苗用的胶带、胶片以及1厘米宽、5~8厘米长的新塑料条和回形针,嫁接时用来固定砧木和接穗,以促使接口愈合。

⑤刀片,即一般刮胡子的双面刀片,嫁接时用于削切砧木和接穗。与黄瓜苗下胚轴等粗的细竹签,插接时在砧木上插孔用。

⑥喷雾器,在嫁接完毕后供喷洒清水用,以保持空气温度,减少接穗蒸发量,有利于接口的愈合。

⑦新地膜和细竹竿,用于嫁接后培苗时搭盖密闭的小拱棚,主要作用是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⑧旧报纸或无纺布,嫁接后的前3天内用来遮挡强光,减少接穗蒸发量,防止萎蔫。

(2)靠接法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应根据需要产品上市的时间来决定。一般从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播种育苗。

浸种催芽  为了保证砧木和接穗的最适嫁接期一致,所播的种子均应催芽。黄瓜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南瓜播种前须认真处理,即先用洗衣粉水搓洗至种皮无粘液,然后在55℃的温水中浸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维持55℃的水温浸种l5分钟(水温不够时加入开水补温),待水温降至30~40℃时继续浸种8~12小时,再用温水淘洗几次。将种子捞出后摊开,于阴凉干燥处晾种14~18小时,然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包起来置30~32℃处催芽。

播种  采用靠接法嫁接,要求黄瓜苗稍大些,因此黄瓜要比黑籽南瓜早播5~7天。黄瓜幼苗出土后,保持稍高的苗床温度,促使黄瓜苗下胚轴伸长至7~8厘米,以利于嫁接操作。采用“插接法”嫁接的,黄瓜要比南瓜迟播3~4天,并且黄瓜苗应适当控水控温,嫁接时黄瓜苗适当小一些,成活率高。

嫁接的时间和方法  当砧木第一片真叶半展开,接穗吐心,即黄瓜播种后约13天为嫁接适期。嫁接前l天分别对苗床浇水,以利起苗。嫁接时,以黑籽南瓜苗的下胚轴长6~7厘米,黄瓜苗下胚轴长7~8厘米为宜。分别挖出黄瓜与南瓜幼苗,尽量多带土,少伤根。用刀片背面去掉南瓜的生长点和真叶,随即用刀片在南瓜幼苗的下胚轴上距生长点0.8~l厘米处由上向下斜切一刀,刀口长1厘米,角度为35~40度,深及茎粗的一半;取一株黄瓜苗,在其下胚轴距生长点1.2~1.5厘米处由下向上斜切一刀,刀口长l厘米,角度为30度左右,深及茎粗的五分之三。将两株幼苗从切口处接合,让黄瓜高于南瓜苗并使四片子叶呈平行状展开,用塑料条裹好接口,并用回形针固定或用嫁接夹夹好接口处。接好的幼苗须立即栽在直径lO厘米的营养钵或营养袋内,栽苗时应将砧木和接穗的根茎分开一些,便于以后断根。接合处应高于土面以免伤口感染。栽好后及时浇水,并随即扣上小拱棚。当苗床放满嫁接苗后,将小拱棚的膜扣紧压严,光照强时还要遮荫。为避免人为地传播病害,操作过程中应随时用75%酒精棉球消毒操作人员的手、刀片和竹签等。但用酒精棉球擦过的刀片、竹签,一定要等到干后才可用,否则将严重影响嫁接的成活率。为此,实际操作时必须多备些刀片或竹签。

(3)插接法

插接比靠接方法简便,但因黄瓜苗在嫁接时已切离母体,嫁接后管理更需严格,成活率往往不及靠接法高。

插接的砧木南瓜与黄瓜同期播种,或在温度低时比黄瓜早播l~2天。嫁接时,取黑籽南瓜苗,用竹签除去生长点和其周围真叶后,沿右侧子叶主脉向左侧子叶朝下斜插5~7毫米深,以竹签尖不扎破砧木下胚轴表皮为度。然后取黄瓜苗在子叶下1厘米处斜切一刀,深及茎粗的2/3,切口长5毫米左右,再从另一面下刀,把胚轴切成楔形,拔出竹签将其插入即可。

西葫芦一般都是采用靠接,砧木和接穗同期播种。育苗和接法同黄瓜的靠接。

(4)嫁接后管理

黄瓜嫁接时,应边接边栽边浇水,当苗床栽满后,从塑料营养钵底部少量灌水,使营养钵(袋)现渗透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嫁接后的前3天,苗床内白天气温保持25~28℃(插接法是28~30℃),夜间17~20℃(插接法是20℃左右),苗床温度不够时,应设法补温。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95%左右(拱棚膜上密布小水滴即达到要求),湿度不足时,中午从小拱棚上面扒开缝,对棚内喷清水,雾滴应细小,勿使伤口处积水,以免感染。上午l0时到下午4时光照强时要遮光。3天后,白天气温降至22~23℃,夜间14~17℃,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80%,并逐渐增加光照时间。5~6天后逐渐撤除小拱棚,转入正常管理。

靠接法嫁接后10天左右应及时切断黄瓜的胚轴。具体方法是:断根前1天用手指把胚轴捏掐一下,损坏部分维管束,以保证断根后基本不发生大的萎蔫。断根时用刀片从接口下1厘米处切断黄瓜苗的胚根。

嫁接苗的苗龄一般为35~40天。

(二)黄瓜育苗技术

黄瓜是保护栽培和春季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为了获得早熟、丰产,对秧苗素质要求较高,在育苗过程中要求较好的设施和精细的管理。

1.优质秧苗标准

(1)苗龄要适宜。日历苗龄不超过45天,形态指标为2~3片真叶展开,一片心叶,即二叶一心或三叶一心,最大不超过四叶一心。

(2)大棚栽培,早熟栽培为嫁接苗。

(3)子叶完好,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无病斑。

(4)茎粗,节间短,茎上刺毛较硬,苗高在10厘米以内。

(5)容器育苗或营养土块育苗,根系保持完整,根色白。

2.播种期和育苗方式

依照栽培方式确定适宜的播期,选用不同的育苗方法。

⑴ 春季露地栽培:播种期为3月下旬,定植期为4月下旬,苗龄30天左右,采用阳畦营养钵或营养土块育苗即可。

⑵ 春季小拱棚覆盖早熟栽培:播种期为2月中旬,定植期为3月下旬,苗龄35~40天,采用阳畦营养钵或土块育苗。

⑶ 春季拱圆形塑料大棚栽培:播种期为2月上旬,定植期为3月中旬,苗龄40天左右。如果大棚采用多层覆盖,播种期和定植期可再提前5~7天。育苗方式为电热温床苗床,进行嫁接育苗。

⑷ 春用型单坡面塑料大棚栽培:播种期为12月中旬至1月上旬,定植期为2月中旬至下旬,苗龄期40天左右。育苗期内是山东全年气温最低、光照时间最短的时期。要培育优质秧苗,须采用大棚内电热温床育苗,同时采用嫁接苗。

⑸冬暖型单坡面塑料大棚越冬茬黄瓜栽培:播种期为10月上旬,定植期为11月中、下旬。棚外播种,棚内培育嫁接苗。

3.播种

播种前,常用温水浸种,病害严重地区和塑料大棚栽培,还需用药剂浸种(种子处理、浸种方法详见第二部分播种前的准备)。催芽适温为25~3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如果此时天气不好不能播种,可把已发芽的种子放在5℃左右的地方,控制其生长。

营养钵育苗时,把发芽种子直接播于钵内,每钵一粒;营养土块育苗时,在育苗畦中按l0厘米×10厘米株行距点播;用育苗盘播种时,按2~3厘米的株行距点播,再用营养钵分苗。

嫁接育苗者,用砂床撒播,或育苗盘点播。播前床内先浇透水,播后覆土,覆土厚度为1.5厘米。

4.苗床管理

⑴ 苗床温度调节

嫁接苗的嫁接技术和接穗、砧木苗的管理,以及嫁接后的管理见本书的“嫁接育苗”。自根苗苗床可按以下四段管理。

第一段,播种后到开始出苗。应控制较高的床温,促其快出苗。适宜床温为25~30℃。阳畦育苗者,应防止出现低于10℃的床温,如果连续数日低于10℃的床温,常会出现烂种。床温适宜,一般40小时即可开始出苗。

第二段,从出苗50%到第一片真叶显露,即破心。要及时降温,保持较低的床温,适宜温度指标:白天20~25℃,夜间l3~15℃,土温15~20℃。尤其注意控制夜温,不使偏高,防止胚轴徒长形成“高脚苗”。

第三段,成苗阶段,从第一片真叶展开至移栽前7~10天。此阶段内,适宜温度指标:白天25℃左右,夜间13~15℃,地温15~18℃。春黄瓜品种多属于低温短日照敏感型。此期内床温和日照时数对花芽分化和性型影响极大,每天要保持8小时日照,夜温不宜超过18℃。

成苗阶段,苗床内不能干旱,床土应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如果床土干旱,土壤中氮肥过多,秧苗全糖量及碳氮比会下降,雌花出现推迟而影响早期产量。

第四段,移栽前秧苗锻炼。移栽前7~10天,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床温。双膜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的,床温要低些,以提高秧苗的适应能力。床温控制指标:白天15~20℃,夜间10~13℃。单坡面塑料大棚,多层覆盖拱圆大棚栽培的,床温可稍高些。

(2)成苗期苗床管理

要注意保持秧苗根系的完好,用营养土块育苗的,提前5~7天在苗床中浇水,水渗下后,用长刀在行、株间切方块,切的深度为10厘米左右,起苗时断根已经愈合,土块含水量适宜,便于起苗,也可减少因散坨造成的伤根。

采用无底容器育苗的,秧苗根系可能伸到床土内,栽前应在床内移动一下苗钵。移苗前苗床喷一次防治病害的药剂。

(三)西葫芦育苗技术

西葫芦在北方各地是春季早熟栽培的重要瓜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单坡面塑料大棚和双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冬春季节保护地西葫芦的种植面积增加很多。由于其耐低温性和生长势较好,在保护栽培条件下,病毒病危害明显减轻,采瓜期延长,产量提高,故经济效益较高。

西葫芦幼苗发根较快,根系较为发达。在地温6℃时,根即可开始伸长,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地温过高对根系发育不利。

1.优质秧苗标准

(1)苗龄期30天左右,嫁接苗为40天。

(2)幼苗两叶一心,秧苗高20厘米左右。

(3)茎粗,子叶平展,真叶较大,无病斑。

(4)根系完整,白色。

2.播种期和育苗方式

⑴ 露地栽培  播种期为3月下旬,定植期为4月中旬,苗龄期25天左右。可采用阳畦营养土块育苗。

⑵ 膜覆盖和阳畦早熟栽培

播种期为2月中旬,定植期为3月中旬,苗龄期30天左右。采用阳畦育苗,最好使用营养钵播种。亦可采用大棚内育苗盘育小苗,阳畦营养钵分苗。

⑶ 单坡面塑料大棚栽培

播种期为1月上旬,定植期为2月上、中旬。苗龄期30天左右,宜采用大棚内电热温床营养钵育苗,或棚内育苗盘育小苗,温床营养钵分苗。

⑷冬暖型单坡面塑料大棚越冬茬栽培

播种期为10月上旬,定植期为11月上、中旬。苗龄期30天左右,小拱棚覆盖育小苗,大棚内嫁接育成苗。

3.播种

播种前3~5天,进行种子处理,可行粒选。50~55℃温水浸种,水温降至30℃时,继续浸泡3~4小时。浸种后,必须将种皮上粘液搓洗干净,捞出种子,晾干种皮上的水分,用湿布包好催芽。催芽适温为25~30℃,2~3天出芽,芽长3~4毫米时即可播种。

营养土配制、播种方法与黄瓜相同。播种后,覆土厚1.5~2厘米。

嫁接苗,采用黑籽南瓜为砧木,砧木和接穗可同时播种,用靠接法或插接法均可。具体操作方法见嫁接育苗部分。

4. 苗床管理

出苗前床温,白天25~28℃,夜间12~15℃,地温16~18℃。此期间不通风。

开始出苗逐渐通风降低床温,床内适宜温度白天18~25℃,夜间10~12℃;子叶展平,第一片真叶现出后,床温适当提高,白天保持22~28℃,夜间12~15℃。

移栽前7~10天,加强通风,降低苗床温度,进行移栽前的锻炼。温度控制,白天15~22℃,夜间8~12℃。营养土块育苗的,提前5~7天浇水切块,方法与黄瓜相同。

 

六、蔬菜育苗的产业化

(一)蔬菜秧苗的商品生产

蔬菜育苗业的产生与发展是蔬菜商品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蔬菜秧苗成为商品也是必然的产物。因此,蔬菜秧苗的商品性生产,也就成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蔬菜秧苗的商品生产

蔬菜育苗在蔬菜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提早了产品的采收,显著地增加产量。即使在传统农业生产时期,生产者对育苗也都是极为重视的。随着蔬菜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生产者不仅对育苗极为重视,而且更希望有能够按照所需提供高质量秧苗的供苗者或企业。这是蔬菜商品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使得蔬菜育苗业渐渐地从蔬菜栽培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蔬菜生产的一个独立生产部门。了解和认清蔬菜育苗在蔬菜商品性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形成产业化生产这一必然趋势,对科学地调整、组织与发展我国蔬菜商品性生产和宏观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蔬菜育苗的产业化生产,首先是在蔬菜商品性生产发达的地区兴起,逐渐发展壮大,然后再影响、带动和普及到其他蔬菜生产区。蔬菜秧苗商品生产从萌芽到发达,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不是取决于生产者本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蔬菜生产的形式和性质及其所持续和变革的时间与发展速度。我国蔬菜秧苗商品生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 商品苗生产意识阶段

在很长的蔬菜生产历史中,都有这种情况,即种菜能手将自己用剩的菜苗免费或低价供给缺苗生产者,或者生产者之间在秧苗数量或“品种”上相互调济,以满足各自的生产需要。但是,发展到商品性生产阶段,有的农户,或者设施比较宽裕和完善,或者技术水平较高,在当地生产者中享有一定的信誉,每年除培育自家用苗外,都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秧苗生产,以商品交换的方式供给周围或当地的菜农使用。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农户每年都会提前预约为其代育所需的菜苗,有时还预付一定数量的定金,以确保菜苗的按时供给。由于卖苗所得的收人不低于甚至明显高于从事蔬菜种植所得,驱使有的农户集中精力专门从事秧苗生产,形成了育苗专业户。尽管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交换方式也极简单,但从这时开始,却已经出现了蔬菜育苗业的萌芽或雏形。

⑵ 商品苗生产初级阶段

与上述形成的育苗专业户相比较,其资金、设备的投入增加,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联系的客户面也较广,已初步形成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但是,在这个阶段,还没真正成为功能齐全、管理协调、经营完善的育苗企业,秧苗生产还是主要集中在全年的某个主要的季节(如春季保护地秧苗生产),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本地甚至更小的生产范围内,缺乏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秧苗生产也不够稳定,对新技术的采用还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且生产效益不太稳定。

⑶ 商品苗生产的高级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育苗设施与设备先进,能保证全年各个季节稳定地生产出各种蔬菜的合格秧苗;经营范围扩大,经营管理体制完善;生产的计划、组织、管理及销售等都能适应现代蔬菜生产的要求;不断采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效益明显提高。到了这个阶段,才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生产,形成独立的现代农业企业,成为蔬菜产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部门。

2.蔬菜商品苗的质量

⑴ 秧苗质量鉴定的意义

对于自育自用的农户或生产单位,秧苗质量鉴定一般凭经验进行,要求不太严格,主要挑选质量较好的秧苗定植,将次苗挑出即可。而专门从事商品苗生产的育苗基地或育苗公司,必须认真进行秧苗质量鉴定,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秧苗质量是确定秧苗价格、按质论价的主要依据。如果秧苗价格与其质量不一致,不仅影响育苗者的利益,也会降低秧苗生产单位的商业信誉。

②通过秧苗质量鉴定,可以分析出秧苗培育中技术投入的效果,从而为改进和提高育苗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秧苗质量往往又与育苗成本相联系。按照生产者的需求,在不同的时期或季节为生产者提供高质量的幼苗,就必须投人更多的资金、设备,育苗成本也就相应提高。为做好育苗企业的经济核算,有必要对秧苗质量进行科学的鉴定,以便为合理、经济、高效的投入提供可靠的依据。

⑵ 秧苗质量鉴定的方法  秧苗质量鉴定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两种供参考。

① 经验分类法  依靠长期育苗及用苗的经验,按质量将秧苗分为若干等级(一般分2~3等)。经验分类法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苗龄大小,甚至按育苗期长短来分类,其前提是在同期供苗前提下,以秧苗的早熟性为标准进行分类。播期早的,苗龄相对较大,早熟性较好,质量较高,依次往下排列。但要说明一点,播期早,育苗期长的秧苗也不一定就是早熟性好的优质苗,还必须结合分析秧苗的内在质量来判断。如果秧苗徒长、老化,则不应属优质苗之列,这也必须靠育苗者的经验来判断。另一种分法是,在播种期相同的条件下,依据秧苗本身的内涵质量来分类。首先,应将明显的徒长苗、老化苗挑出作为三类苗处理,不到必要时(如严重缺苗)不作商品苗出售。然后按该育苗期预计的苗龄大小(依叶片数及现蕾程度判断),将符合该苗龄大小,叶片生长正常,秧苗株高、幅宽比较大,幼茎较粗,无病虫害的健壮秧苗作为一类苗;将秧苗生长正常、株体健壮,但实际苗龄(即在育苗期相同条件下实际在生长发育程度上的差别)较小的秧苗作为二类苗。

凭经验分类在掌握标准时必须注意:不能把明显老化的秧苗当作生长健壮的优质苗;叶色与秧苗健壮程度的相关性有时是不显著的,不能仅以此项指标来判断秧苗的优劣,应结合其他标准具体分析;同期育苗,在秧苗生长量没有太大差别的情况下,挑出其中的部分劣质苗后可不再进行更细的分类,以免掌握标准不恰当反而出差错。

②指标分类法  按照科学研究的结果并经实践证明的量化指标对幼苗进行分类。根据赵庚义等人研究,茄果类蔬菜(番茄、茄子、辣椒)秧苗的日均绝对增长量(日均绝对增长量=苗干重或茎叶干重÷育苗天数)与定植后的前期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直接用这个指标,即日均干重增长量G作为判断秧苗质量的指标应用。根据对48份材料的分析,初步提出茄果类蔬菜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所用秧苗的量化标准:番茄苗日均干重增长量G以20毫克/天左右为宜,其形态标准是8~9片叶,茎粗0.5~0.6厘米,苗干重1200毫克左右,现大蕾;辣椒苗日均干重增长量G以8毫克/天左右为宜,其形态标准是10片叶以上,高10厘米以上,苗干重550毫克,现大蕾;茄子苗日均干重增长量G以15毫克/天左右为宜,其形态标准是8~9片叶,苗干重1000毫克/天左右,现大蕾。可以根据上述标准,在培育同种类(同品种)蔬菜秧苗中按生长状态不同进行分类,取样测试按日均干重增长量G值分级,划分出不同等级的秧苗,并确定秧苗质量在各等级间量上的差距,依此作为判断秧苗商品性的依据。

3.蔬菜商品苗生产的效果  蔬菜商品苗生产的效果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稳定。不仅年度间稳定,同一年不同批次、不同蔬菜种类的秧苗生产也都稳定。

(2)秧苗质量较高且达到规格化要求。

(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包括育苗者与用户两方面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指无环境污染、节约能耗等;社会效益主要指对蔬菜业发展的贡献及得到的社会信誉等。对生产效果的全面理解是认识育苗现代化的关键,单纯算经济账或只看某一时期或某一批秧苗的生产效果,并以此来判断其先进程度都是片面的,这种效果不可能带给育苗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育苗现代化水平必须采用多目标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才比较全面、可靠。

(二) 蔬菜育苗的产业化体系

蔬菜工厂化育苗是蔬菜育苗技术发展到目前的最高形式,是蔬菜秧苗商品性生产的最高阶段,是从蔬菜栽培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独立产业。对于一个产业来说,从它的产生开始,随着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在生产的原材料选择处理、产品的生产计划及管理、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及检验、运输销售及效益核算等方面都会形成与本产业特色相适应的产业化体系。当前,我国蔬菜商品性生产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对蔬菜商品苗的生产与经营提出相应的要求。近些年来,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育苗基地或中心,也正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除此以外,季节性的育苗专业户也不断增多。这表明我国蔬菜育苗业已进入商品苗生产的初级阶段,但只是还没有形成庞大的、正规化的、真正企业性质的产业。由县、乡、村建立的具有较强的服务体系色彩的蔬菜育苗中心,大多数是育苗技术水平不太高,规模也大小不一,经营管理也很不完善,还谈不上建立完整的蔬菜商品苗生产的产业化体系。尽管如此,从蔬菜商品性生产的发展规律来看,这个产业一定会随着蔬菜商品生产的发展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商品苗产业化体系。因此,一方面我们在宏观上要因势利导,促进商品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确定合理的企业模式,以及与我国商品生产和市场相适应的技术路线,促进育苗产业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如荷兰、日本、美国等蔬菜育苗产业已经与种子产业、蔬菜商品性栽培、产后处理和运输销售等紧密地连接成一个规模宏大、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链。在中国,各产业之间还缺乏紧密的联系,就是产业部门内的联系也还没有真正建立或不尽完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关于蔬菜育苗产业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有些内容已在前面的有关章节中提到,为了促进蔬菜育苗产业化体系的形成,下面将商品苗的生产计划及管理、运输销售及效益分析内容提出来以供商榷。

1.商品苗生产的计划及管理

⑴ 育苗业的计划

作为一个企业,优化的育苗技术体系及先进的育苗设施、设备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计划及管理的水平。计划与管理工作关系到产品质量及经营状况。

蔬菜育苗业的计划主要是生产计划,其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生产任务计划、任务落实计划及财务计划。生产任务计划是依据市场需求、订购合同及生产能力决定。作为一个企业,其生产任务的饱和度即最大生产能力应该是心中有数的,而且每年的变化在不增加设施设备的前提下也不会很大,可以根据上年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确定。除了保证合同任务的完成外,主要应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预测对上年的生产任务作适应的调整,争取获得更大的效益。生产任务确定后,还必须将任务落实到全年各个时期,并与设施设备的利用相配套,应着重考虑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以及生产潜力的挖掘,以此对生产任务计划作进一步的调整。财务计划是从经济核算角度预测当年生产任务完成后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效果,其中包括产品成本、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比的计算,以此进一步监测生产任务确定的合理性。如在效益上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应该对生产任务计划作局部的调整。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育苗生产计划时应留有余地,特别对合同任务的完成应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一般为15%~20%。即使在育苗设施、设备条件较为先进与完善的条件下,育苗中也避免不了一定的风险及不可预测的问题,如气候条件骤然变化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技术操作及管理上的失误等,留有余地对保持生产的稳定及企业的信誉有重要意义。

第二、为获得更大的育苗经济效益,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生产潜力的挖掘  一方面要尽可能节约能源、物资及资金的投入,同时应尽可能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育出更多更好的蔬菜秧苗。这是提高育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与管理工作有关,更重要的应从改进技术或设施、技术合理组合上想办法,既保证秧苗的质量,又能增加产值和效益。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知名度,在依据市场需求及合同要求确定生产任务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本单位资源(特别是种质资源)优势及设施、技术优势,生产批量的拳头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知名度。例如,培育具有特殊优良品质的蔬菜秧苗或抗病力较强的嫁接苗等。这样,育苗企业在秧苗生产中就才有自己的特色,能为扩大经营规模及占领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蔬菜育苗企业任务的确定,应本着以一季为主,全年开发;一类苗为主,多类苗并存;以菜苗为主,也育其他作物如花卉、草莓等有价值的秧苗;以育苗为主,还可兼顾其他产业,特别是与育苗有关的产业,如繁种、有机质加工等以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争取更大的效益。

(2)蔬菜育苗业的管理

作为一个产业,即使在发展初期,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像我国目前各地发展的蔬菜育苗基地或育苗中心,尽管是具有服务体系的性质,但也应逐步走上企业化管理的轨道,否则不利于育苗产业的发展。正规的现代蔬菜育苗业如育苗公司应该建立科技、生产、供销的三元一体的管理体制。科技部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与改进育苗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引进、研究并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只有品种不断更新和技术上不断进步,才能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生产部的任务是按确定的品种、技术规范及育苗程序或工艺流程组织生产,按计划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秧苗的任务;在秧苗生产过程中必须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科学地组织与利用劳力,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并建立明确的生产责任制及必要的规章制度。供销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产前的育苗物资的准备及产后秧苗的销售。在物资准备方面,除一般物资外,最重要的是保证育苗用种的品种质量及发芽质量以及育苗基质原料的质量。在秧苗销售方面应着重于产品宣传、签订合同、按期供货、追踪调查等工作。以上三个部门都很重要,既要各司其职,又要互通有无、相互联系。

与其他农业企业不同,蔬菜育苗业在管理上有其一定特点:

第一、育苗的时间性  蔬菜秧苗是供给蔬菜生产者作为种植材料应用的柔嫩、活体的特殊生产资料,难于运输与保存,在时间要求上非常严格。提前供苗,生产者由于季节或换茬等原因不能栽植,保存数日后成活率降低;延迟供苗,生产者不能按时栽植,影响早熟及产量,特别对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影响更大。在组织生产时,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按时成苗;并要精心组织包装、运输等环节的作业,保证按时供应秧苗。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在签订合同时,在供苗时间上也应有一个余地,以免被动。

第二、育苗条件的制约性  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同,其产品形成的速度及质量不仅决定于原料及操作技术,更主要是受育苗环境的影响。在秧苗生产过程中,秧苗生态条件的改变会完全打破原来制定的计划,特别在育苗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这样的事情可能会经常发生。因此,一方面在计划制定时要充分考虑育苗条件的影响,同时,在管理上也应有所准备,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第三、品种的区域性  蔬菜秧苗是蔬菜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中间产品,而各地蔬菜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及品种的适应性也有较大差别,品种不对路,秧苗质量再好生产者也不可能接受。因此,不仅在组织与计划生产时要考虑这个特点,在产品销售的区域性特点上也必须注意,签订合同时更应该明确其品种及适应范围,销售时也应标明品种的名称及特性,以免造成生产上的损失或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第四、按质论价  在蔬菜生产区,各种蔬菜不同栽培时期需要用的秧苗价格都大致有个标准,但秧苗的质量却千差万别,为维护育苗企业的信誉,必须坚持按质论价的原则,使生产者在购苗时有选择的余地。因此,育苗企业应该在秧苗质量上有明确的标准,保证质量分等合理,价格公道,绝对防止优劣苗一个价,甚至以劣充优的现象发生。

2.蔬菜商品苗的运输销售

蔬菜秧苗,作为一种商品,在地区间交流也是正常的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蔬菜商品性生产不太发达,蔬菜产销体制基本上是“就地生产,就地供应”。随着蔬菜商品性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蔬菜育苗产业的发展,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育苗中心或企业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异地运输销售也会随之兴起。

⑴ 异地育苗运输销售的意义

异地育苗运输销售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利用纬度差、海拔高度差或地区间小气候差进行育苗,节约育苗能耗,提高秧苗质量,降低育苗成本  我国春季南北之间温差很大,甲地可以用露地或简易保护地育苗时,乙地可能还要在加温温室育苗,利用这种差异发展异地育苗运输是可行而有效益的。相反,也可在夏季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或海拔较高的山区为夏季炎热或平原地区的夏秋季、秋延迟栽培培育秧苗,这种异地育苗可明显提高秧苗质量,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

②可以利用地区的资源及技术优势为异地培育成本较低、质量较高的蔬菜秧苗  蔬菜育苗的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越高,对设施及技术要求也更严格。一般在新发展的菜区如远郊、农区或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建设水平较高、育苗设施设备比较完善的育苗基地或中心是比较难的,而在资源优势及技术优势较强的地区发展蔬菜育苗业,运输至上述地区,对发展新兴菜区蔬菜生产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有利于较大范围内形成较完善的蔬菜产业体系,推动蔬菜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蔬菜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促进商品性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一个地区来看,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蔬菜产业体系不仅难度较大,而且也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而影响效益的提高,成为发展蔬菜产业的限制因子。如果利用地区间资源的差异和市场范围,建立较大范围内的产业体系结构,就有可能加快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促进蔬菜育苗业和生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蔬菜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各地先后建立起一些蔬菜育苗中心,培育了批量的商品苗进行销售,其中有的也运往外地栽植,但运输距离较短,主要用于秧苗不足的调剂。除少数育苗中心在育苗前签订购苗合同或协议者外,不少还属临时性的,缺乏长期的计划。但是,由于异地育苗的优越性及可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随着各地蔬菜育苗中心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交通及运输条件的改善,异地育苗运输销售,包括远距离的长途运输必定会逐渐兴起。

⑵ 蔬菜商品苗运输销售

蔬菜商品苗与其他商品的运输销售一样,要根据用户鉴定的合同,按时运到用户所在地。又因蔬菜商品苗是活的幼嫩个体,运输条件、方法与技术等都会对运输过程中的秧苗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运输、销售商品苗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①     先要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作好运输计划,其中包括运输数量、种类、时间、工具及方法,并通知用户方作好定植的准备工作。

注意天气预报,确定具体起程日期,通知育苗场及用户,并做好运前的防护准备,特别在冬春季由南向北运苗,应作好秧苗防寒防冻准备。

运前秧苗包装工作应加速进行,尽量减少秧苗的搬运次数,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② 合适的包装容器及运输工具  秧苗运输用包装箱有许多种,有专为运输一定种类秧苗特制的包装箱,但一般都是用纸箱、木箱、塑料箱等包装。作为一个常年进行秧苗生产的育苗公司,必须制作有本公司商标且较适用的包装箱。包装箱质量按运输距离可有不同,距离较近的,可用简易的纸箱或木箱,以降低包装成本。远距离运输的,应考虑箱的容量,能多层摆放以充分利用空间,且容器应有一定的强度,能经受一定压力和运输途中的颠簸。从快速、安全、保质的角度看,运输工具以具恒温保温的汽车为好,具有调温、调湿装置的汽车更为理想,由育苗工厂运至异地定植场所的过程中无须多次搬动,以免秧苗受损。秧苗重量不大,但装箱后体积不小,为节约运输费用,应采用大容量的运输汽车,可降低运输成本。对于价格较高的秧苗或运输成本合算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飞机空运。

3.商品苗生产效益与分析

在育苗专业化、商品化的条件下,应注意并认真做好效益分析工作,这不仅为评价企业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方案或某些技术环节的技术效果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评价育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须的保证。

育苗效益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进行商品苗生产的条件下,育苗经济效益是以秧苗出售的价格来实现的。秧苗出售价格的确定除取决于秧苗的生产费用(或成本)外,还决定于受市场、生产变化影响的秧苗增值率的大小。在秧苗出售之前,增值率只是一种预测估计值。所以,秧苗价格往往都是在大于增值率、加上生产费用(或成本)、且在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确定的。因此,秧苗出售的价格就反映出育苗者经济效益及用苗者经济效益两部分的效益分配。秧苗售价较高,超出育苗者应该分享的部分,则生产者(购苗者)应得的效益受到损害。反之,售价过低,则将整个育苗经济效益的大部甚至全部转让给生产者,育苗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效益,就无法维持和发展生产。

一方面生态效益可以通过光能利用率、积温增加率、热能结构比、辅助加热能量置换率、秧苗生理适应性等功能指标来评价,这些指标设置的目的在于从生态的角度对秧苗生态系统与外部因素之间各种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进行计算与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从生态功能上反映出秧苗生产的环境及技术要求的适宜度,同时也为判断育苗效益提供有用的生态学依据。

生产效益可以通过设施利用率、壮苗百分率、秧苗商品率、秧苗增产率等指标来评价,可以进一步分析蔬菜秧苗生产的效果及其改进生产的潜力。

专业化、工厂化育苗中心或企业的出现是随着蔬菜商品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反过来,育苗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蔬菜商品性生产的发展,而且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技术和实力保证,为种子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奠定可靠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育苗效益中,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是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的某些组成成分和产生的作用,不仅影响着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且关系到育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认为,经济效益高,而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时,这种经济效益是暂时的、不可能持久的,最终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相反,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即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可以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大型专业化、工厂化的育苗中心或企业,应该建立比较全面的育苗效果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性效益评价,不断提高育苗中心或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的潜力,以更快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