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餐桌:痛苦容易幸福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48:54

  《插班生林可树》,书很薄,长篇叙事,贴近我的生活工作,是我喜欢的那种,假期前我已一气呵成将它看完。
  
  文中人物不多,作者本人、林可树、陈老师、可树妈、可树同学还有一闪而过的可树爸,关系单纯,处理的几乎是我们每个老师天天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就是基于日常学习生活和教育生活的长篇叙事,能被推崇为“问题生”教育的教科书,我不得不信服。自从在教育在线上阅读到相关的主题贴,我就和搭班的凌老师讨论过,自以为能做到文中陈老师那样已是个相当合格的老师了,没想到和杨老师一比对,我们可是活脱脱的反面教材。转化问题生,先得看清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文中46篇叙事,杨老师处理每一件事无不透露他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功底,最难能可贵的是即时而专注于一个孩子的教育随笔坚持了一个学期……和杨老师相比,差距也许一时半会不能缩小,但我们可以转变的,最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心境。“佛法说:‘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只要念头能够转得过来就行了,对于一切的外境,我们要懂得从内心来转、用智慧来观照,如果能这样,你就如同如来的境界了。佛所提供给我们化解一切负面情绪的四字处方笺:转识成智。”这是从另一本书中看到的,说得挺好,就引用过来了。有了杨老师的点化,陈老师从无技可施、不停地抱怨到一脸冷冰冰,对可树不闻不问,转而能微笑地应答可树“语气中透露出轻松和愉悦”,陈老师心境的转化,我感同身受,此时的我,不也正在接受杨老师的点化吗?可树的转化,不是传说中的一下从后进生鱼跃为优等生,期末考试仍然是24分,难道每一个捧书阅读的读者不为可树的改变而感到高兴?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大多数老师被动地被分数牵着鼻子走,被分数所纠结。还是借用文中第九章的剖析,更能表达我想表达的:
  
  多数教师只是关心和在意“问题生”的成绩和学习有没有进步,缺点和不足有没有改变,有则喜,无则忧,甚至怨之厌之。他们眼中只有考试、分数、规则、纪律、听不听话等等。究其本质,这些不过是附属于“问题生”这个“人”之外的东西。只有极少数教师是对“问题生”的这个“人”的“本身”感兴趣,喜欢同他们交流聊天,乐于 探究他们的特殊心理和反常行为,既能欣赏他们的童心童言,又能悦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还给予这类学生积极向上的光照和前进的方向。前者缺少后者所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潜在的力量,尤其缺乏幸福感。
  
  说实话,面对当前应试教育盛行的现实,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痛苦容易幸福难!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在大的教育环境还不完善的前提之下,我们应该积极去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把握自己能把握的,而非无奈地牢骚不断和被动等待……
  
  当我们真正实现了心境的转变,我们才可以淋漓尽致地使用杨老师所提供的种种处理好老师与家长,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完成这份作业的时间很短,但我相信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将是长久的,林可树这个名字算是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了。可树是化名,杨老师是不是在名字里蕴含了“可塑”的含义,我揣测。
  
  即将开学,我们又会迎来一批新的插班生,当中也许有“张可树、李可树”我们可不可以用新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