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晴天惊雷破局:固原市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14:37

固原市概况

http://www.gyxww.net 时间:2010-09-04 11:58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地理位置: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六盘山地区。东部、南部分别与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为邻,西部与甘肃省白银市相连,北部与本区中卫市、吴忠市接壤。地域范围在北纬35º14″~356º38″,东经105º20″~106º58″之间。总面积10540平方公里,固原市区面积45平方公里。处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府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中国西部前景极佳的待开发地区,亦是中央确定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拥有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地方制定的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

 

  历史沿革:距今2.7万年至3.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在彭阳县发现古人类活动遗址。到新石器时代,已有农业为主的氏族部落。战国时期,本地属秦国版图。最早的行政建置始于秦惠文王时期(公元前337~前311年)的乌氏县(在今原州区南),后又增设朝那县(今彭阳县古城镇)。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县(今原州区),共辖21县,属今本地的有高平、朝那、乌氏3县和月氏道(今隆德县境)。东汉仍仿西汉建置。西晋新置都卢县。在东晋时有高平、朝那、乌氏、都卢4县。南北朝时,本地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属地。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镇置原州,并置高平郡和县,均治高平。原州领高平、长城2郡,高平、里亭、黄石、白池4县。北周置原州总管府,仍领郡2、县4。隋统一全国后,大业三年(607年)废原州暨总管府,置平凉郡,领平高(高平改)、百泉、默亭、他楼4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平凉郡复置原州,贞观五年(631年)复置原州中都督府,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平凉郡。广德年间(763~764年)没于吐蕃。宋朝属本地的有镇戎军(今原州区)、怀德军(今原州区黄铎堡乡)、德顺军(今隆德县)、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金升军为州,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德顺军为德顺州,废怀德军和西安州。元朝设有开成路、开成州、广安州。明置固原卫和固原州。清代设有固原州、隆德县、海城县和化平川直隶厅。辛亥革命后,将固原州改为固原县,海城县改为海原县,化平川直隶厅改为化平县。1936年红军西征部队到达固原,在固原县东北部设固北县,隶陕甘宁省,此后不久即撤,回归固原县。1942年新置西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化平县改为泾源县。1953年11月1日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1955年11月改称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地区行政公署,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1983年从固原县析置彭阳县。2002年7月,改固原地区行政公署为固原市,固原县改称原州区,辖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2004年6月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现固原市辖4县1区。

 

  行政区划: 固原市现辖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原州区。2003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州区南部的什字路镇、蒿店乡、大湾乡划归泾源县管辖;2008年2月,又将原州区北部的黑城镇、七营镇、甘城乡划归中卫市海原县管辖;2009年7月,固原市政府批准将原州区所属的1个街道办事处重新划分为3个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由15个调整为23个。至2009年底,各县区共辖6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农村有891个行政村,城市有38个居委会。 

  人口与计划生育:据最新考古发现,固原在旧石器时期即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活动。新时器时期人类繁衍兴盛,发展较快。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戎族迁居。汉代以降,漠北少数民族来到本地居住。隋唐至元明,境内成为军屯、监牧之地,大片土地沦为屯田、牧地。明嘉靖二十年(1542年),固原州约有人口才52921人(不含驻军)。清代,人口锐增。尤其在同治年间(1862~1874),陕甘起义军中的回民被大量安置到本地。1928年,总人口227548;1945年,总人口333212人,其中回族155914人,占总人口的46.79%;1949年,总人口412204人,其中回族149681人,占总人口的36.3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制度优越,人口迅猛增长,到1990年,总人口已达到1316834人,其中回族547024人,占总人口的41.54% ;2005年,总人口1486822人,其中回族636909人,占总人口的42.84%。人口的过快增长,超越了本地自然与经济的承受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1990年,出生率22.84‰,死亡率4.48‰,自然增长率18.36‰;2005年,出生率18.97‰,死亡率4.99‰,自然增长率13.98‰。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当务之急。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50.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62万人,回族人口67.96万人,占总人口的45.3%。全市人口出生率17.01‰,人口自然增长率11.58‰。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抓宣传建机制、抓重点攻难点,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百日专项治理”行动和“星级乡镇”、“少生快富”示范(村)户创建活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隆德县、原州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年实施“少生快富”2720例,计划生育率达到82.25%。

 

  地形地貌:固原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全市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大部分在1500~2200米之间。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山脉有六盘山呈南北走向,主峰美高山(米缸山)海拔2931米,为全市最大、最高山脉。月亮山海拔2633米,云雾山海拔2148米。有六盘山高山丘陵区,葫芦河西部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葫芦河东部黄土梁状丘陵地区,茹河流域黄土梁、塬丘陵地区,清水河中上游洪积—冲积平原区,清水河中游西侧黄土丘陵、盆、埫区,清水河中游东侧黄土丘陵山地区等类型。

 

  水系河流:主要水系有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祖厉河、颉河、乃河、红河、茹河等,年径流量约7.3亿立方米。

 

  地质土壤: 固原市在地层上处于华北地层和祁连地层区内,两区以龙首~六盘深断裂为界。华北地层区的次级单元为陕甘宁盆缘分区,彭阳县和泾源县、原州区的部分地区位于该分区的平凉小区内。其余大部分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的六盘山小区和北祁连分区的靖远~西吉小区内。平凉小区内地层分布特点是: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至侏罗系均很发育,但因黄土大面积掩盖,仅零星见于残山或沟谷中;下白垩统广泛分布,厚度较大;新生界较发育,遍布全市。六盘山小区地层发育极不完全,缺失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系、上白垩统和古新统。下元古界零星分布。早白垩世接受了巨厚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砂岩中具铜矿化。靖远~西吉小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古生界只有中~下泥盆统;新生界分布最广,缺失古新统。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构成黄土丘陵。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加之经历了畜牧业~农牧业~旱作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土壤类型不一,但主要土壤可划为三类:⑴黑垆土。这是主要土壤类型,占总面积的66.4%,分布于山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即气候上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⑵山地土。分布占总面积的33.6%,包括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土和山地灰褐土三个层次。它们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六盘山、月亮山等高山地区。

 

  自然资源:⑴土地资源:全市总面积10540平方公里,内有耕地335221公顷。

        ⑵水资源:地表水主要以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祖厉河几大河流为主,年平均径流量7.2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约3.24亿立方米,其中有0.8亿立方米因埋藏太深或矿化度高于5克/升而难以开采利用,真正能开发利用的有2.44亿立方米。

        ⑶野生植物和名贵珍稀动物有: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蕨菜、沙棘、发菜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黄芪、桃儿七和北方少见的窝儿七、暴马丁香等。珍贵的树种有云杉、油松、华山松和水曲柳等。野生药材植物有530种,临床使用的有贝母、刺五加、三七、党参和当归数十种。林区还栖息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钱豹,三类保护动物林麝、金雕、红腹锦鸡。六盘山区昆虫极为丰富,其优势类群有尺蛾、夜蛾、天蛾、常蛾、十二羽蛾、长角蛾、天蚕蛾和流萤等。波水蜡蛾在北京农业大学仅有雌雄各一只标本,而在六盘山区却极为常见。褐纹十二羽蛾仅存于六盘山,国内其他地方尚无记录。

        ⑷矿产资源:境内金属矿藏稀少,而非金属矿藏资源较丰富。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中煤产地5处,总储量9.30亿吨;硫铁矿1处,储量5.9万吨;铜矿5处,储量893万吨;磷矿1处,储量13.9万吨;石英砂矿4处,总储量16亿吨;石膏矿10处,总储量30亿吨;石灰石矿4处,储量1.3亿吨;陶土储量133万吨;芒硝储量200万吨;白云岩储量5900万吨;黄金矿石储量10万吨;油气资源4.92亿吨,盐矿核心区硝口30平方公里范围内初步探明储量17亿吨以上,属国家大型盐矿,远景预测储量达到100亿吨以上,具有埋藏浅、厚度大、品位较高、易开采等特点。花岗岩、、闪长石、陶土等也有相当储量。  

 

  气候特征:气候 境内气候属暖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拔,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季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27℃,年均降水493.5毫米,多东南风,风速在2.1~6.2米/秒之间,平均无霜期152天。1、气候分区。根据热量分布和干湿情况的差异,可以分成3类不同的气候类型。北部干旱区,夏热冬寒,早凉晚冷中午热,气温变化幅度大,光热资源较丰裕,但降水少,干旱多,有“十年九旱,三年两头旱”的说法。年平均气温6~7℃,七月平均气温20~22℃,极端最高温度达36℃,一月平均气温﹣10~﹣8℃,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4℃。年日照时数2600~3000小时。平均无霜期120~150天。年平均雨量250~400毫米,个别地区不足250毫米,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雨量的62%。中部半干旱区,主要包括原州区的中部、彭阳县全部、隆德县西部、和西吉县的大部。这一区域光热资源比北部少,降水比北部多。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10~145天。年日照时数2300~2600小时,全年降水量400~600毫米。7、8、9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降水较少,尤其春夏雨量不足。“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夏秋两季降水强度大,甚至出现洪灾。南部半湿润区,也叫阴湿地区,包括泾原全县、隆德县东部、固原县西南部、西吉县东北部。海拔高,位置偏东南,气温低,热量少,无霜期较短,降水量大。春寒、夏干、秋涝。年平均气温5~6℃,六盘山山地仅1℃。无霜期100~130天,个别地方不足100天。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全年雨天110天左右。2、日照。年日照时数2254.9~2963.1小时,由北向南递减,原州区全年日照时数2716.6小时,泾源县2242.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61%,年太阳总幅射4900~5700兆焦耳/平方米,由南向北递增,北部每年的太阳辐射量级为140千卡/平方厘米,越向南太阳辐射量越少,每向南推移10公里,年辐射量约减少1.2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为61.05~67.78千卡/平方厘米。除高山地区外,大多数地方光能资源丰富。在时间分布上,春夏季多,秋冬季少,五六月份达到最高值,十一月份出现最低值。在地理分布上,北多南少,最多的是原州区北端,最少的是隆德县。3、气温。1957~2005年,年均气温6.27℃,年平均最高气温34.6(1976年)年平均最低气温-28.1(1975年),气温由南向北递增,温差较大,六盘山区4~6℃,黄土丘陵区6~7℃;一月平均气温6.9~9.2℃。七月份平均气温16.9~21℃,年平均气温5.3~7.3℃,绝对最高气温38.5℃(原州区北端),绝对最低气温—32.0℃(西吉),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8~12.8℃,气温平均年较差24.2~27.0℃,年际变化不大,一般在±0.26~±0.39℃之间。热量资源≥0℃的积温2582.3~3098.3℃,≥5℃的积温2403.8~2889.6℃,≥10℃的积温1925.0~2392.3℃,≥15℃的积温768.7~1452.1℃。(图1.2—1)。4、气温变化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到1967年全市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尔后又在波动中回升,1998年温度最高。以后略有下降。南北变化一致。近10年(1993~2002年)的平均气温比50年代(1951~1960年)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4至0.6度,原州区升温较高。全市气温的变化有3年、10年、22年周期。50年代至70年代春季呈下降趋势,80年代以后存在着较明显的上升趋势,90年代后期,升温更加明显。5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夏季呈下降趋势。与春季不同的是,夏季是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波动中上升。90年代后期,则与春季相同。50年代至1967年秋季呈下降趋势。与春、夏季不同的是,1967年之后在波动中上升。冬季整体为上升趋势,与秋季相同。各季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为冬、夏大,春、秋小。从近几十年变化看,全市冬、夏升温最明显,春季次之,秋季不明显。气温升高,是全球普遍现象。有两种原因:因废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引起;正常的大气气候活动规律引起。温室效应会造成气温的持续上升,大气活动规律则是造成气温反复波动的直接原因。根据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及固原市气温变化情况,预计未来气温的变化总体上是在波动中上升。具体为:未来5年内气温呈上升趋势;未来5—10年呈下降趋势;由于受温室效应和气候周期共同作用,在未来20年内,可能出现比1998年还要高的高温年,同时可能出现比90年代更低的低温年。2009年,境内气候属暖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拔,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季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27℃,年均降水493.5毫米,多东南风,风速在2.1~6.2米/秒之间,平均无霜期152天。2009年,受气候异常影响,全市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在6.2℃~8.5℃之间,较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9℃~1.6℃。降水偏少,年降水量246.8mm~549.5mm,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18%~38%。日照充足,日照时数为2153.3小时~2558.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泾源偏少117.1小时,其它各县偏多31.5小时~86.6小时。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全市春夏期间大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汛期天气复杂,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使农业生产蒙受了较大损失。秋季雨水相对较多,各地土壤底墒有所增加,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冬前生长较好。进入冬季后,全市降雪天气较多,有利于冬小麦顺利越冬。

 

  降水与蒸发:年均降水绝对值493.5毫米。1957~2005年,年降雨最多,1964年766.4毫米,最少1972年290.5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80%,南部的泾源县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中部的原州区年平均降水量435毫米,北部的海原县年平均降水量367毫米。大部分属半干旱地区。受地形影响,降雨不匀变幅大,时空分布不均,60~70%雨水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冬季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俗有“春寒”、夏旱、秋雨多,大雨下在七八月”之说。全市年降水量自1951~2002年基本呈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比50年代上升了80毫米,70年代比60年代下降了70毫米,80年代略有上升,90年代又呈下降趋势,比80年代少40毫米,特别在90年代末期,有加速下降趋势。在四季降水量变化中,春季和夏季降水量五十年来呈波动变化趋势 ,变化幅度不大。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春、夏季降水量有加速下降的趋势,春季降水量表现得更为明显,90年代下降速度率为平均每年2毫米 ,1995年春季降水为1951年以来的 最低值,2000年为次低值年。整个90年代出现两个低值 ,说明进入90年代以来,全市春季已进入一个明显的干旱少雨时段。秋季降水量,1951年至2000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平均每十年3.1毫米,50年代秋季平均降水量为63毫米;60年代为82毫米,较50年代上升了19毫米;70年代为69毫米,比60年代下降了13毫米;80年代为57毫米,下降了12毫米;90年代为46毫米,下降了11毫米。秋季降水量除60年代为46毫米,下降了11毫米。秋季降水量 除60年代为上升趋势外,其它均呈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略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平均每十年0.5毫米。

  年均蒸发量1472.85毫米,1957~2005年,年最大蒸发量1960年2005.3毫米,最小蒸发量1992年1326.0毫米。原州区北端年均蒸发量2174.8毫米,泾源县1480毫米,彭阳年均蒸发量1360.6毫米,西吉1370.8毫米,隆德989毫米。

 

  风  本地多东南风和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在2.1~6.2米/秒之间。“热生风,冷生雨。”全市西北靠近沙漠,易生成风暴、沙暴。冬春季大,秋季小,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受山脉走向及地形影响,随山地海拔高度升高风速增大,到山顶部受其气流影响,阻力减少而风速更大。年均大风日数为28.6天,最多出现在3~4月,最大风速29.0米/秒。气压一般在793~829百帕。年生理幅射为61.05~67.78千卡/厘米。风能资源D为241瓦/平方米,T为7394小时,E为1789千瓦时/平方米(D为全年有效风能密度,T为有效风速[3~20米/秒] 累计时数,E为全年平均有效风能)。本地属风能资源中常地区。
霜  无霜期127~160天,平均无霜期152天,白霜期140天,绝对无霜期仅84天。最早初霜日9月13日(1959年),最晚终霜日5月1日(1993年),最晚初霜日10月15日(1973年),最早终霜日4月9日(2000年)。

  云 1957年~2005年,多云间晴年均87天,阴天96天,阴雨天31天。总云量平均6.2,底云量平均2.8。

 

  灾害性天气 2009年4月24日至25日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轻霜冻,隆德县胡麻受冻140公顷,彭阳县大部果树受冻50%果花脱落,罗洼、交岔、小岔、白阳镇4乡镇作物受灾面积609.3公顷(胡麻348公顷、豆类229公顷、地膜玉米28公顷、蔬菜0.8公顷、落花果3.5公顷)。5月6日下午西吉县吉强镇、新营乡出现大风天气,部分拱棚受损。6月26日午后彭阳县境内出现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其中大风灾害最为严重,最大风速21.8m/s。白阳镇、红河、王洼3乡(镇)9村19个村民小组,502户2256人受灾。其中白阳镇罗堡、老庄、周沟和红河乡上王、韩堡5村损失最为惨重,白阳镇任湾、余沟、王洼镇路寨、李岔4村次之。大风灾害造成24栋日光温室揭掉棚膜、829栋小拱棚全部损坏、25栋水泥弓架棚损坏棚膜、10间民房揭瓦。8月15日08时至16日08时固原市出现了中雨、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西吉县白城乡和沙沟乡24小时降水量分别达69.0mm和61.9mm,西吉县白城乡出现冰雹。8月18日05时至20时固原市又普降中雨,局地出现短时暴雨。暴雨中心区固原市区累计降雨量达92.9㎜,市区内到处一片汪洋,街道洪流深处及膝,30多处民居进水,行人车辆受困,广电局遭受雷击,部分设备受损;西吉县沙沟、白城乡暴雨中心区降水量分别达107.7㎜和100.9㎜。部分农户院落进水出现房屋倒塌,乡村公路、村道淤塞中断;西吉县沙沟乡东庄村臭水河组3名小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20万元。

 

  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使固原有着积淀深厚的古文化,有颇具特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野荷谷、白云山六大景区的70多个景点上奇特的高山峡谷地貌、流泉瀑布和特有的植物资源在群峰环抱中大放异彩。中部是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北部以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为中心,有火石寨丹霞地貌构成的云台山、石城、扫帚林及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参观过的单南清真寺、红军长征会师的将台堡,震湖和地震遗迹。概括的说,可归纳为生态环境游、高原风光窑洞游、峡谷探险游、荷叶溪水赏花游、民族色彩节日游、长征路上重走游(或六盘古道游)、历史文物寻古游、六盘山消夏避暑游、石窟壁画游、回乡村寨情趣游。  

  农业与农村经济:按照建设“宁夏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大力实施农业“十大工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在重灾之年仍取得较好收益。实现农业增加值24.14亿元,同比增长8.1%;粮食总产量达到64.6万吨。草畜产业以实施百村肉牛养殖示范工程为抓手,建设示范村100个、示范园区5个,完成黄牛冷配改良10万头,新建暖棚圈舍1.04万座、三贮一化池2132座。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71万头,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383.34元,同比增长12.5%。马铃薯产业以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稳定面积、优化品种、主攻单产,完成播种面积198.02万亩,总产28.72万吨,生产原原种3400万粒、种薯扩繁6.28万亩。设施农业以扩规模提质量为突破口,狠抓品种选择、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营销等关键环节,新增设施农业5.8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9万亩,大中拱棚4.96万亩,完成覆膜63.6万中药材等优势特色种植4.21万亩。设施农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35元,同比增长2.6倍。

 

  劳务经济:以抓培训增效益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拓展输出领域,狠抓规模输出,全年输出劳务26.48万人,创收13.7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80元。
  扶贫开发  扎实做好闽宁对口协作、定点帮扶、整村推进和社会扶贫工作,全年投入及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达3.65亿元,超额完成第三批164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年度任务,新增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基金145个、资金2675万元。

 

  工业经济: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2.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8%、27.8%。全年开工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六盘山2×330MW热电厂完成主体工程,宁夏中节能固原烧结制品项目开工建设,王洼一矿年产120万吨原煤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二矿年产150万吨原煤生产线即将竣工,富宁投资公司年产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佳立公司年产1万吨全粉扩建、荣发草业年产5万吨草产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生产原煤140.29万吨,水泥133.81万吨,原油6.7万吨,马铃薯精淀粉8.8万吨,清真牛羊肉1.8万吨。

 

  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入园工业企业达198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项目112个,实际到位资金15.55亿元,同比增长29.7%。资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启动实施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大会战,共投入1.2亿元,加大了岩盐、煤炭、石灰岩等资源的深度勘探,为固原工业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旅游产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原市旅游总体规划和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须弥山旅游景区、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二十里铺回族民俗风情园、萧关等景区详规,完成六盘山生态博物馆布展和萧关遗址文化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王洛宾文化园和皇甫谧文化园,须弥山博物馆建设完成主体工程。举办了第五届六盘山山花旅游节、第二届清凉六盘消夏之旅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3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9亿元。

 

  城镇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新区与改造提升老城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完成老城和新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施了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新区古雁西路、明堡路、兴固路等道路建设及供排水配套工程,完成中水回用项目主体工程,新建集中供热管网6.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55%以上。宋家巷民族特色商业居住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实施清水河二期西岸景观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新建两座橡胶坝、5处休闲健身广场。实施街区绿化47.2公里,市区新增绿化面积2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8.8%。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违法建设监管,整治街区环境秩序,城乡面貌呈现可喜变化。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西吉葫芦河综合治理、隆德三山公园和文化城建设、泾源卧龙湖及民族商业街建设、彭阳茹河治理及绿化、原州区张易镇等小城镇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19.12%,城市建成区面积31.95平方公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旱作基本农田19.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4万亩。东山坡引水工程投入运行,原州区东部引水主体工程、固西引水工程建成试通水,秦家沟水库开工建设,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0个,完成“一池三改”沼气池1.4万座,推广太阳灶2.25万台。    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完成荒山造林20.9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新封7.1万亩、公路两侧绿色长廊245公里。贺家湾水源地生态绿化保护工程一期完成4700亩,栽植树木64万株。长城梁土地整理及生态绿化工程一期完成造林绿化1394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67.7万亩。进一步落实封山禁牧责任制,建设生态示范乡10个、生态示范村100个。完成水保骨干坝20座、中小型淤地坝30座,治理小流域28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1.4平方公里。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关停淀粉加工小企业1700多家,马铃薯淀粉废水污染问题得到遏制,地表水环境有所改善,环境质量监测得到加强,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交通建设: 固原新汽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六盘山机场建设基本完工,福银高速公路六盘山镇至沿川子段全面开工,兰青高速公路东山坡至毛家沟段正在勘测设计,原州区至王洼运煤专线正在进行可研论证,309国道马成河至硝口段改造进展顺利,309国道固原市区至西吉一级公路、101省道市区段改造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开展农村道路建设攻坚战,新修通村沥青水泥路1040公里。全市境内通车公路里程达到6199公里。

 

  社会保障: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扩面提标,率先在全区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全市范围“一卡通”服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10元,4.28万城市居民、12.59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924名8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提高市区征地补偿标准,制订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分别补贴资金1723万元、3922万元。建成城市廉租住房9.3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3万平方米,农村危窑危房改造1.5万户。全市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到94.12%,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8.56亿元。

 全民创业:全面落实全民创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搭建创业平台,发展小企业562户,培育小老板556个,开发和征集创业项目412个,创造新岗位5125个。新建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16个,其中大学生创业园区6个,对入园大学生给予政策扶持和生活补助。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24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246人。     社会事业  全面推进教育强县(区)、强乡(镇)创建活动,全市33个乡镇创建工作通过市级评估验收。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建、迁建固原回中、原州四中、西吉一中等城区中小学20所,开工建设113所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已竣工105所,有效缓解了“大班额、大通铺”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总分及格率达到71.3%,高考上线率达到65%。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政策,4.6万名困难家庭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完成中职招生和各类培训2.7万人,联合办学招生6612人。实施科技项目50项,建设科技示范园区5个,发展科技特派员501名,实现了优势特色产业区的全覆盖。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报业新闻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5个、“农家书屋”79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0个。成功举办“红歌唱响六盘山”万人歌咏大会、“花儿漫六盘”电视歌手大奖赛、全市农民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成立西海固文学艺术研究会,《六盘山文化丛书》《固原市志》《固原历史纪要》《固原史话》《固原年鉴2008》等出版发行,编排了《王洛宾的花儿情》歌舞剧。“申遗”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展开。市医院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迁建已完成主体工程,隆德县中医院建成使用,西吉、隆德县医院迁建、彭阳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等工程进展顺利,新建20所乡镇卫生院。“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三统一”政策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3.29%。

 

  平安固原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平安固原”和“民安工程”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司法援助工作,集中开展“三个排查”活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895件,调处成功率95%。针对治安突出问题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开展专项整治,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结案率均有所提高。严厉打击经济领域涉恶犯罪和非法传销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净化市场环境,抓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新疆“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敏感期维稳工作。不断完善大接访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化解信访积案78件,化解率90.7%,依法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476件(次)。

 

  精神文明建设: 扎实推进礼仪、诚信、和睦、爱心“四大工程”,组织开展“每周一星”宣传、首届十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机关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征集等系列活动,全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明显。申报国防教育基地2个、自治区教育基地4个。全面创建文明机关、文明村镇、文明户和文明非公有制企业,全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比贡献、促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培育弘扬“六盘山精神”: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在全市大力培育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深入开展了六盘山精神大讨论系列活动,征集理论研讨文章345篇,在银川举办研讨会,总结提炼出“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六盘山精神内涵,精心打造固原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固原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8月底基本结束,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每批历时半年,先后有1379个单位、2416个党组织、54438名党员参加了活动。一年来,固原市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按照市委确定的“弘扬六盘山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发展新路”的实践载体,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阶段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整个活动中,各单位共查找梳理出各类问题16973个,目前已解决12571个,其中解决影响科学发展方面的4768个、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1457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5548个、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798个,正在继续整改落实的问题4402个,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8118件,废止规章制度1006项,修订3543项,新建249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