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创始人杨勃:经济数据频泄漏 中南海四面透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7:54


  经济数据频泄漏 中南海四面透风
  2011-04-16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但没想到有媒体在前日已提前曝光。数据提前泄漏使得统计局发布会变成一场毫无悬念的宣读会。核心经济数据屡次提前曝光,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和统计部门权威性的毒瘤。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统计数据的泄密不止一次地发生。早在去年六月份,一位央行经济学家以发表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五月份宏观数据,其中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PI,以及五月份出口数据。这组数据与两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高度相似,其中CPI更是丝毫不差。至于传媒未卜先知,百分百「预测」到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经济数据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数据的泄密极易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诱使投机资金大肆套利,而对相关企业也不啻是一场灾难。事实上,伴随着每次宏观经济数据泄密,权贵和金融大鳄们便在股市和汇市上兴风作浪,攫取暴利,公平博弈的秩序被打破,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失守,普通投资者则血本无归,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内鬼作怪 套利发财
  中国经济数据泄密造成国家巨额损失,早有前例。中国钢铁协会在海外进行铁矿石谈判,由于内奸频频泄漏中国谈判的底牌,导致中钢协尽失谈判底牌,陷入被动僵局。在短短六年之内,中国钢铁企业因铁矿石上涨因素,就多支付七千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的一倍多。再譬如,当年中国汇率改革,有领导人声称人民币升值将「出其不意」,但事实上在汇改出台前一天,国际外汇市场已出现异动,一些权贵公司早已藉消息炒作套利。
  面对宏观经济数据一而再、再而三的泄密,国家统计局只给予口头谴责,声称「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情」,类似的答复一再重复,早已让民众的耳朵起茧,谁也不知道查处到何种地步,又有谁受到查处,调查机构又为何如此无能?
  事实上,泄漏重大宏观经济数据和核心机密者,肯定是内部人士,甚至不排除是级别很高的官员。现在的政府官员早已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他们心中只有小家,不顾大家,只要有机会发财,完全可置国法于不顾。不久前遭查处的广东中山市前市长李启红,便是一个内幕交易的典型。
  中南海四面透风,无密可保,暗藏的内奸为数不少,小奸出卖国家机密谋利,大盗里通外国,里应外合,甚至执行外国主子的命令,将国家财富与主权拱手相让。有人说,清末只有一个李鸿章,现在则是遍地李鸿章,可谓一针见血。 
  经济数据泄露不能只谴责不问责
  舒圣祥
  时间:2011年04月16日 来源:羊城晚报
  国家统计局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然而在此前一天,凤凰卫视已经报道了相关数据,和官方公布数据毫无二致。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严厉谴责任何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相信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早产”,早就不是第一次,而几乎渐成一种“惯例”;最近一年来,仅被媒体报道的就不下三四起:去年6月,在统计局正式公布5月经济数据之前,路透社已经提前两天刊发了准确数据;还是去年6月,中国5月份出口额数据在海关公布之前,被国外媒体报道,导致A股当天发生惊天逆转;今年1月,2010年经济数据发布前一天,网上已经出现一模一样的“网络版”……
  在这些被媒体报道的经济数据“早产事件”之外,不为外界所知的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提前泄露事件可能还会有多少?公众自然不得而知,提前泄露会否干脆就是一种常态,也不是没有可能。反正,每次数据提前泄露事件被曝光,有关部门都要表示“严厉谴责”;此外,再无任何调查下文公布,更没有一个涉案官员被问责。面对社会的质疑和严查的呼声,当事部门除了“谴责”还是“谴责”;所谓“相信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真不知该从何说起。
  在资本市场上,信息的提前泄露必然会让那些所谓“消息灵通人士”获得大量直接利益。那些看似无味的数据,对普通人而言可能提前知道几天也毫无价值,但是对相关领域的投资经营者而言,内幕信息往往就是真金白银。
  宏观经济数据之所以屡遭提前泄露,肯定是因为统计部门里有“内鬼”;而且,更多的提前泄露也不只是炫耀性的,相反肯定是与私人利益直接挂钩。这里面,肯定少不了统计部门“内鬼”利用尚未公开发布的经济数据进行寻租腐败、权钱交易的可能。与之相比,国家统计局除了“谴责”还是“谴责”,无疑极大地纵容了这种泄密行为,本质上既是对公众要求严查呼声的敷衍,更是对内部违法人士的包庇纵容。
  某种意义上,经济数据提取泄露之所以会在“谴责”声中渐成惯例,就是因为统计部门对内部人士此类泄密行为放任不管所致。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说“将会按有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查处”,可最后无一例外全都是不了了之,如此色厉内荏的“谴责”怎会被泄密者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