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金资料:回眸:武重沉沉三十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0:01
凤凰网城市 > 城市汇总 > 武汉 > 正文回眸:武重沉沉三十载

2011年02月20日 15:36
来源:锦绣 作者:包应普、张珺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大多武汉人都知道武重。它的确是“重”,一台机床可承重600吨,一个厂曾养活了3万人,一个食堂万人就餐,一个迁徙梦做了8年……在从洪山广场到青鱼嘴三站路的地段内,打造出的新中国工业基础、“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武汉重型机床厂,就在这里度过了49年的岁月。一度,除了公交报站员会提醒乘客“武重”到了时,一般人几乎将它遗忘。巨型国企在改革中所经历的一切酸楚和阵痛,武重饱尝了个够。

2007年底,这只工业大象终于开始挪动庞大的身躯—从青鱼嘴到佛祖岭,26公里—向现代化工业企业迈进。

它有52年的历史—1958年9月13日,在武昌东湖和沙湖之间,武重诞生。武重选址武汉的背后,有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殊国情背景,也体现了国家重工业化的战略—当时,北京、沈阳、齐齐哈尔、济南等地均布局了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但作为战略要塞的中部,亟需一个大家伙来“镇守”。在对湖南、湖北的多重权衡下,九省通衢的武汉最终成了赢家。

1953年开始筹备,5年后才开张,可见决策之审慎。“这是对新中国工业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事,当时的定位就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武重有关人士评价说。

第一任厂长史梓明(后任职于外交部)的任命书由周恩来亲笔签署。他是由江西地委专员调任的,因此武重的级别是“正专级”,当时在本地仅次于武钢。

少年武重打上了浓重的“苏联老大哥”的烙印,现存的7层楼高的厂房,其设计施工和中途扩建,都由苏联援建组完成。

从那时直到往后的三十余年,都是武重的光辉岁月。现任政工部副部长的胡建武,在这里从每月拿38.4元的工人干起,中间经历了上大学、数次竞聘上岗、提干,直到现在头生华发。八旬老干部鞠毓春清楚地记得,建厂伊始,最多一天接待了8批外宾,来过的外国元首不胜枚举。

武重老工人、省劳模陈明星,17岁从农村招考进武重,到2008年初退休,为武重效力了36年。这个身材高大、手掌宽厚、关节粗糙的产业工人,常抡24磅重的大锤挥汗如雨。直到1997年,他才收起了大锤—因为技术的进步,大锤已逐渐被先进工具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