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薇:动物教我们的那些事?|?蓝心网 ? 心理周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7:59

作为高级动物,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思维能力,最大的相似在于有动物的本能。因此,研究动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事实上,很多有关人类心理的研究,都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了解而得到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角是一条狗,而斯金纳研究的是小白鼠和鸽子。达尔文也是最早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动物与人类的情绪表达》影响深远。

 

1973年,劳伦兹、庭伯根、冯弗利因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奇妙的动物世界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暴怒的野马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它们靠吸食动物的血液生存。它们貌不惊人,体量细小,却是身强力壮的野马的天敌。它们在野马的腿或头上爬来爬去,用尖利的牙齿咬破野马厚厚的皮肤,然后吸食血液,一直到吸饱之后,才肯飞走。深受其害的野马不能容忍吸血蝙蝠的骚扰。它们愤怒蹦跳,拼命狂奔。然而很多野马却在这种暴怒、狂奔和流血之中,无可奈何地丧命了。

 

解析

 

其实,吸血蝙蝠吸食的血量对野马来说微不足道,远构不成致命威胁。那么野马为何毙命呢?这要归咎于它的“情绪炸弹”。野马用暴怒和狂奔对付吸血蝙蝠的进攻,结果疯狂奔跑的同时,被活活气死了。

 

人类也有自己的情绪炸弹。盛怒之下,人极有可能做出冲动而冒失的行动,犯下无法弥补的过失。日常生活中,一些原本无足轻重的伤害,都可能会像吸血蝙蝠一样,引爆我们的情绪炸弹。

 

比如别人一个鄙视的眼神,或者别人说自己小气、笨,或者配偶不能立刻明白自己的心思......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强烈的不满,甚至巨大的愤怒。

 

在这个时刻,我们就像那些狂怒的野马,不懂得“抽离”与“停止”,任由烦躁和愤怒来临。在情绪“高涨”的同时,理智却迅速降到零点,最后变成只受本能驱使的愚蠢的动物。

 

求死的小白鼠

 

行为学家克拉特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水池中心放入一只小白鼠。虽然水面很大,但仍在小白鼠游泳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小白鼠落水后,没有急于游动,而是一边转圈,一边发出吱吱的叫声。原来,它是在利用鼠须测定方位。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反射回来,被鼠须测到,水池大小、自己所在位置、离池边的距离就胸中有数。于是小白鼠不慌不忙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去,安全迅速地抵达水池边沿。几次实验它都安然无恙。

 

然而另一只被剪掉胡须的小白鼠却不是这样。尽管也在水里转圈,发出吱吱的叫声,然而没有了鼠须这个“方位探测器”,它就不知道水池边沿其实离自己很近,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游出去。小白鼠干脆放弃了努力,几分钟后沉至水底毙命。

 

解析

 

动物在生命彻底无望的前提下,往往会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即“意念自杀”。意念是一种生命力,可以决定生命是继续存在,还是就此消失。在抑郁症患者的意念中,自己毫无生存价值,因而对生命不再留恋,对勃勃生机的自然界也无半点留恋,就像失去方位探测器的小白鼠。

 

意念也是一种本能。有人统计了乳癌患者的存活率,发现很多有顽强求生愿望的患者能顺利战胜癌症,而一些悲观的患者既使手术成功也会相继死去。因此,意念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还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把人放进冰箱里,告诉他气温将会降到零下40摄氏度,而事实上温度却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上。结果十几个小时后打开冰箱时,人已被冻僵。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反思:当生命遇到危险时,怎样才不像剪掉胡须的小白鼠,自暴自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