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转氨酶:成功中的心理学(实用心理学百事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9:50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我看来,无情的竞争和压力已经从四面八方袭来。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避。

你手中的“饭碗”还稳定吗?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公司的破产、倒闭、裁员等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作为公司一员的你,可能随时都面临着被裁掉的危险。

你不感到恐惧吗?

面对未来,很多人不敢想象;面对明天,很多人一脸茫然。

你也许并不满意自己的职位、自己的生活,可是当你发现,就连手中的这个职位和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时候,你还怎么去奢谈成功?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经历过了多年的社会打拼,你才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朝不保夕,战战兢兢,没有高薪,没有休假,升职无望,成功无门。

在我看来,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做事的方法不对。

常言道:想致富,找出路;想成功,找方法。

一个想成功的人,一定要方法对路。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在一家单位上班,那么作为一名下属,必须要和领导沟通。

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但是在人和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曲线,因为有些话不能直接说。特别是在一些企业中,领导开会说出一个想法,他说这个意思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底下人也不会对他提出质疑,全部回家关上门自己揣摩。

再比如说,开会的时候,给老板提建议要注意:第一,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问题不要提;第二,有想法、但无具体操作方案的问题不要提,因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必要提出来;因此,只提最紧急、最重要、有想法、也有具体可操作方案的问题。

为什么?很简单,老板开会,一般要解决的是他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老板开会自有他的目的,假如你总是提了与开会议案背道而驰的问题,那不是添乱吗?再者老板请你来是帮他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给他提一大堆问题或者建议的。

类似的问题,在本书里提到很多,剖析得也更加专业、深入。令我更高兴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谈成功,确实能给读者一个新的视角。

在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历程中,会遇到无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选择做事的方式能不能让对方满意,就决定了你最终能不能取得成功。

那么,面对一件事情,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对方希望你怎么做,你怎样才能让对方满意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而要做到、做好这一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无疑是一个捷径。

鉴于此,我们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成功中的心理学》。

书中选取了在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一些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法。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在你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助你一臂之力。

什么是成功?《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

成功在每个人心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因为成功是因人而异的!

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杰克·韦尔奇认为,成功就是“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

成功其实很简单,在每个领域都有成功的人,并不是非要获得世界之最不可才是成功!只要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并产生了价值实现的满足和喜悦,这就是成功!

人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扑朔迷离,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每个人都会遭遇种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此时,即使有人告诉你如何做,恐怕你也会充满着疑惑和不解。

例如,大家都知道应该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做到不抱怨,心态平和而向上呢?在失落和压力下,我们都知道要冷静,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再如,在职场中,我们怎样才能先人一步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呢?在人际交往中,到底应该如何通过身体语言看破对方的真实意图呢?在带领团队冲击目标时,怎么样才能实现影响和引导队员,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呢?

在我的培训经历中,几乎每次培训课上都会有学员问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成功。

学员们问:我们都想追求成功,也曾阅读过很多励志的书,但是将那些理念和技巧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为什么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适呢?

我的回答是:成功的理念是对的,技巧也可以做参考。大多数人的问题出在细节。

学员问: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理念和技巧融入到细节呢?

我的回答是:学学心理学吧!

 

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

眼看一笔生意尽在眼前了,最后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泡汤了。事后询问才知道,只是因为谈判时衣着太随便了,牛仔裤、旅游鞋,从不扣纽扣的衬衫。而合作的对象是一家精密仪器的组装公司,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对细节的关注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在谈判中客户总是皱着眉头。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经常为当时没有关注到客户心理的变化而自责,但自责没有用,成功的机会就这样稍纵即逝。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未知情况,很多事情并不是仅靠一些技巧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事情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就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年的职场摔打,我渐渐领悟到,很多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就只能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回答了。

现在心理学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领域,更被嫁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行为。我认为,如果想在追求成功时发挥人的最佳效能,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好成功中的心理学,我们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一个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融于集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定位和追求,才能更快地靠近成功。 

本书侧重以生动的故事点题,解释抽象的概念。在数不胜数的故事中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努力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恍然大悟中感叹:原来这都是心理学。

我们以故事作为切入点,辅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是希望把读者带入“成功剧场”的观众席,看剧中人如何表演,或聪明或愚顽。我们认为这是以多对一的耐心的教导。

本书不乏经典的案例,在没有必要解释的地方,也没有多费口舌,相信读者自会有独立的判断。

谈到什么是思维定势,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著名心算家阿尔伯特·?卡米洛正在表演心算,忽然有人给他出了一道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回答道:“很简单!告诉你,车上一共还有 ”

“不”那人突然打断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

以心算闻名于世的阿尔伯特·卡米洛顿时呆住了,面色难堪,他没有想到这人会问这么简单的加减法。

资料来源:(美)丹尼斯·韦特利.成功心理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有删改)

卡米洛的错误就是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定势,并且不管在做事或说话时都呈现出一种惯性状态。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得出结论,付诸实践。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叫做思维定势。

关于人们做事时的思维定势,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爱德华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房间内放上三种颜色的气球,红色气球的数量最多,黄色气球为5个,绿色气球为4个,然后邀请了60名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到房间内数出红色气球的数量,时间为20秒。

他们出来后,心理学家询问他们看到了多少个黄色气球、绿色气球,但却没有询问他们看到了多少个红色气球,由于他们只专注红色气球,没有注意其他气球,所以没有一个人答对。

资料来源:(美)丹尼斯·韦特利.成功心理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有删改)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实验,但却准确地证明了人们思维定势心理的存在。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当我们突然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去抉择。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思维定势总是会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们,并使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呈现出一种惯性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是我们心理反应的一种常态。

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或者表达某个观点时,我们会认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完整的,至少是可供借鉴的,所以,当我们习惯性地依照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会有一种安全感。另外,思维上也会有一种顺畅、方便和快捷的感觉。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当我们毫不犹豫地根据这些知识和经验去行事的时候,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因为思维定势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认知,使其总是按照以往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事情,这导致人们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致使命运的天平偏向失败、荆棘、坎坷的一方。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同时大学毕业,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并从事相同工作的同学,几年之后有的人已经成为部门主管,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同时到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几年之后有的人在大城市定居,有的人回乡开了自己的小店,而有些人过年后依然要背起行囊,远走他乡。

其实,这与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对待问题、困难时的态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成功之人,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态度,认清顺境和逆境中的不同,不停地打破思维定势,进而在逆境中寻找便捷的方式;失败之人,习惯以消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态度,面对顺境时可能看不出分晓,一旦遭遇逆境便感到迷茫,以至不知所措,在徘徊中虚度光阴,甚至有些人还走了下坡路。

由此可知,把握好思维定势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想保证良好的思维状态,就需要人们认清思维定势,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从自己现在的状况出发,了解自身的处境。碰到如意的事情时,要克服自我膨胀的思维;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克服恐惧消极的心理。多一分勇敢和坚定,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见怪不怪、常见不疑

在军事、商业和生活中,人们常用“见怪不怪、常见不疑”的思维方式,利用对方的思维定势来取得突破,获得成功。

人们常常利用对方的思维定势心理,再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这种方式往往会影响着对手下一步的预期,对手会认为我方还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遵循某一固定的模式。此时如果我们突然改变行动,往往会达到预想不到的结果。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东汉末年,黄巾军进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在都昌。孔融打算向平原太守刘备求救,但敌人围兵重重,无法出城。这使得孔融一筹莫展。

正在这时,名士太史慈求见,请求突围。他胸有成竹地对孔融说:“现在敌军围困严密,如果硬往外冲,那无异于羊入虎口,要想成功,须用奇计。我如今已想出了一条妙计,定可为您搬来救兵。现在军情紧急,请您别再犹豫了。”孔融虽不愿让太史慈去冒险,但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天刚亮,太史慈匆匆地吃完早饭,然后提了弓箭,骑上快马,扛起一个箭靶,打开城门冲了出去。城外的敌军见城中有人冲出来,以为是来挑战的,便急忙调动人马准备迎战。谁知太史慈下了马,来到城边的一个壕堑里,栽好靶,一个人不慌不忙地练起箭来。太史慈练了好一阵,然后扛起箭靶,进城去了。围观的人嘀咕了一阵子,起初都感到奇怪,便远远地站着不动,后来见他只是练箭而已,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太史慈骑上马,又扛着箭靶来到壕堑里练箭。这一回,围观的敌兵对太史慈不那么警惕了。他们有的躺着不动,有的还围上来闲看,相互间耳语一番,评论他的箭法如何如何。太史慈足足练了两个时辰,最后又扛起箭靶,骑马进城去了。

到了第三天,太史慈又扛着箭靶出城了。围观的人以为这个古怪的人物又出来练箭了,便不再理会他。谁知太史慈这次却把箭靶一丢,扬鞭策马,径直冲向城外。当围城大军清醒过来时,太史慈已经冲出重围。他们气急败坏地派人追赶,太史慈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太史慈来到平原郡,向刘备求救,请他发出救兵。刘备于是派出精兵强将3?000名,跟随太史慈去解都昌之围。围城大军得知刘备的援兵到来,再也无心攻城,四散退去了。

资料来源:何晓健.成功九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有删改)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不会感到意外或者产生疑惑。故事中的太史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不断重复的常见行为来麻痹对手,成功地使对手陷入思维定势的误区,而后突然行动,突出重围。

在商场上,同样的计策也可以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手,就像处于弱势的顾尔德

最后却控制了西联电报一样。

顾尔德是美国商场大玩家。1878年,他投资100万美元成立了一家电报公司。在此之前,西联电报公司一直独占着电报市场的生意,因而顾尔德的这家电报公司直接威胁到西联电报公司的利益。

面对顾尔德的威胁,西联公司的董事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收购顾尔德的公司。他们认为这么一来就可以除掉这个恼人的竞争对手。

然而过了几个月,顾尔德又开了一家电报公司,再一次和西联电报公司展开了竞争。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西联又出资买下了顾尔德新开的公司。不久后,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可是这一次西联电报公司却吃惊地发现,西联公司的经营权已经落入顾尔德的手中。

西联公司的董事们以为顾尔德的目标只是等着被高价收买,从中赚取利润。其实顾尔德是在转移西联的注意力,并通过西联公司的收购行为在西联内部安插自 己的人马。与此同时,顾尔德出高价在西联公司之前购买了爱迪生的四重发报机专利,进而在故伎重演的掩护下,以内部蚕食和专利权作为要挟一步步控制了西联的经营权。

资料来源:张放天.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有删改)

顾尔德使用的就是一个反复模式的心理战术,他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让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掌控着西联电报公司的心理预期,他们认为顾尔德的行为会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再开一家公司也只不过是上一次的重复。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他们落入顾尔德设下的圈套。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竞争中,如果能较好地运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利用对手的心理活动规律,常常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暗示,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