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尼第四封印:李浩:反国企垄断改革已空前迫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00:54

李浩:反国企垄断改革已空前迫切

2010年12月17日02:03中国经济网李浩 李浩 安邦咨询研究员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而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本来应该重点讨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但在新形势下,“遏通胀”却成了新的焦点问题。

通胀在本质上是一个货币问题,也就是货币发得太多,超过了经济的实际需求。但在中国,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

在11月份的数据出台之后,市场关注已久的加息仍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再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宁愿采取打压物价等行政手段,也不愿通过提高货币价格来收紧投放?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都存在“内需不振,外需拉动”的问题,在全球市场都处于萎靡状态的时候,就必须靠尽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投资来维持。但内需为何不振?实际上,这与垄断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均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超过30年,但市场机制仍然处于“半阉割”状态,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垄断集团根本上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因为资源基本上控制在他们手中。问题就在于,国企的低效率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和政策环境来保证,这就使得在控制通胀时,诸如加息一类的“狠招”难免投鼠忌器。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中,货币超量发行是必然的。而上述两大原因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广泛存在的垄断已经“绑架”了政策。

退一步说,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而大量超发的货币如果能够让居民普遍增收,也不至于让很多人的钱多到无处可去,而只能投机炒作。但这种假设在目前也只是一种假设,中国的货币貌似通过央行流出,实际上中间有个“二道贩子”:以垄断国企为代表的垄断集团。今年3月份,《投资者报》对已经公布年报的986家公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86家公司2009年总计从金融结构借得2.6万亿元的贷款,而其中,央企就获得了1.7万亿元,占比达到65%。而从数量上,央企只占这些公司的18.5%。这就意味着,银行资金首先进入这些垄断集团,然后通过商品交换再流入市场,而定价权就掌握在他们手中。换句话说,货币投放并非是“雨露均沾”。这么多钱被实际不需要钱的少数利益团体拿到后,四处炒作并最终推高资产价格就不奇怪了。反过来,当对资金最渴求的群体只能以高息的代价求助于地下钱庄的时候,物价怎能不涨?

所以说,在目前通胀高企的时候,反垄断改革已经空前迫切。此前,《人民日报》连续五篇文章督促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继商务部紧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油企扩大生产之后,发改委也命令7亿多吨重点合同电煤不得涨价,以缓解电价上涨压力。中央的“苦心”值得肯定,但实事求是的说,这只是治标之举。根子还在垄断上,只有通过放开准入,用市场机制调节供应,才能标本兼治。否则,中央各部委今后都得变成“物价调控局”。

不仅如此,在我们看来,即使这些垄断团体拼命反抗,也无济于事。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预计,这一轮的通胀将导致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发生,市场管制和垄断的全面放开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大规模的发钞让国有企业占了大便宜,他们最有钱;但通胀又会令他们将收获吐出来,这就是报应!以电煤为例,发改委虽然三令五申不能涨价,但能控制住吗?受限的合同电煤只占电厂消费总额的不到50%,市场煤仍然是主流。当煤价继续自我上涨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可用,那就是放开市场,扩大生产、增加进口。如此,煤炭价格自然在全球市场的框架下得到稳定。石油同样如此,当价格上涨被压制后,垄断油企极有可能会再次祭出紧缩供应的老把戏来逼宫,谁让他们垄断力量强大呢?但一旦这样的伎俩损及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时候,最终还得通过放开市场准入、放开进口权来解决。

现在的通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市场对“野蛮”垄断的无言反抗。而当这些都成为现实后,效率低下的垄断国企们将不得不自尝苦果。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现在的宏观形势,不仅是货币现象,更是不合理制度结出的“恶果”。垄断势力把持经济发展,最终将造成活力丧失、通胀高企的最坏局面。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狠下决心吐出这根哽在喉咙的鱼刺。况且,到了如今的处境,也由不得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