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演唱会1990: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京城流杯亭与《兰亭集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7:15

京城流杯亭与《兰亭集序》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6-4-10 9:09:55 - 文/闻舞

  本来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在这“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的地方,圆上数次到京领略流杯亭的句号,是何天意呢?这些完整的或因历史变故分置的流杯亭,沿用至今的名称分别为:故宫禊赏亭,中南海流水音亭,潭柘寺猗犴亭,恭王府沁秋亭,中山公园兰亭碑亭(圆明园坐石临流亭的遗物,底座在圆明园)。

  打造前清“盛世”的几个皇帝,不仅操心攘外安内的江山社稷大事,善于任贤用能,治国有方,还特别擅长珍摄“龙体,”陶冶情趣,所以才有移植江南名胜,附庸风雅,效法曲水流觞、避邪祈福的故事发生。几个皇帝中的主角,便是比祖父玄烨更风流倜傥的弘历。

  提到京城流杯亭,就仿佛看见东晋以来的书法名家,在皇家园林中比试着临摹“右军帖”之一《兰亭集序》;归隐山林的名士着长袍聚集在溪水边,把酒吟诵《兰亭集》中或飘逸或玄远的诗句。倘若没有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夏历三月三日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的典故,不知当年会稽郡山阴县兰渚的那个亭子,即今绍兴市西南二十七里处的兰亭,能否从古到今倍受书法界的关注,京城内外的流杯亭能否像现在这样多和这样能触动游客的情怀。

故宫禊赏亭 

  “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当时兼善隶、草、飞白、章草、行书的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名士和儿子王献之、王凝之、王徽之等四十一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仿效前朝以来风行的修禊风俗,在江南万物复苏的暮春,为消灾攘祸和交往游乐,到兰亭溪水边洗濯并饮酒赋诗抒怀,归来挥毫为众人唱和的诗集,撰写了简述事情经过并就此感念人生忧乐的《兰亭集序》。

恭王府的沁秋亭

  “序”中描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觞”是用麻布敷漆做成的酒杯,两翼对张呈羽状,所以也叫“羽觞。”“引以为”带有联想和仿照的意思。“曲水”不光指河溪,两晋前已有人工凿刻石板沟槽的先例。“幽情”也不只表达对现实景物诗情画意的感触,还表明思虑到了阴间,烙上了魏晋时代玄远清淡的印痕;“序”的后半部分接连有“岂不痛哉”和“悲夫”前的感慨,足以印证这一点。

潭柘寺的猗犴亭,汉白玉上曲折的水道呈南龙北虎造型 

  “序”中点化道:“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看人生得失分析得很透彻,无奈囿于宿命论的窠臼飞不出来。那么就一般规律来说,人生短暂,喜忧参半,大可不必得不到烦恼,得到狂喜,得到久了便不当个东西。赤条条地来还将赤条条地去,胸怀开阔的人便“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古代圣贤殉葬的心爱之物,自己无法用手紧紧抓住,保不定善于掘墓的后人,不把它当财物或不把它当文物弄到地面上来。历史上有许多出身平凡的伟大人物,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往往改变人类与时代的命运。成为典范的记载依然在流传,其中就包括书圣王羲之本人的“右军帖。”

  “序”中还批评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庄周的观点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生与死截然不同,长寿翁与短命鬼毕竟享年差别很大。不过,对人的生死价值该有高尚的主见,“好死不如赖活着”和“及时行乐”的说法就不足取。李清照有一首五绝感叹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她看来项羽搞政治谋略不足,但做人还是个响当当的英雄。可到了李宗吾那儿,就觉得项羽心不黑,手不狠,好面子,脸皮薄,所以难成大事,不好意思见江东父老才寻短见自刈。兰亭聚会两年后,王羲之也终于薄名利辞官职做隐士娱身心服丹药去啦。然而王羲之对去留抉择的结果,不能排除他看待一个人先自负后自卑的原因。这个人就是王述,任骠骑将军时虽年少但与王羲之齐名。

  王羲之自视才高,瞧不起王述,俩人不投机。王述为母守孝几年中,接替王述职务的王羲之仅去吊唁过一次,并在宾朋中断言,王述不过是个尚书坯子,能混个仆射告老还乡,当个会稽内史就飘飘然了。时间老人又开个玩笑,将王羲之安排为王述下属,且故意把职位弄得很悬殊。王羲之羞耻难耐,派人到建康求朝廷分立会稽郡为越洲,想抽身摆脱王述,未果,并被贤明人士传为笑柄。后来王述下会稽郡问及刑狱情况,主管官员答得一塌糊涂,王羲之愧疚的心便无法正常跳动,于是到父母坟前发誓,此后终身不仕。

《兰亭修褉图卷》,文徵明

  要形容兰亭那次文人雅士的聚会,得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兰亭集序》的问世恰如人生棋局的走动,王羲之做活的两个“眼,”好比超一流棋手回过味来在生死忧乐两极应时布下棋子。兰亭聚会的风雅,恍若被反复弹拨的千古名曲,不仅打动了数代文人墨客的心扉,更令东晋以来的朝野收藏家激动不已,甚至有两位杰出的皇帝也真心喜爱到几乎痴迷的程度。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格外青睐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王”的书法,终于通过寻访王氏后人,满足了获得《兰亭集序》真迹的夙愿。唐太宗亲撰《王羲之论》赞叹道:“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断。心摹手追,此人而已。”

  一件宝物被帝王爱得如此深切,未见得都能带来圆满的结局。《兰亭集序》的真迹竟落难于昭陵,成为唐太宗李世民自私的殉葬品。好在这位英明的胡人生前留有拓本,《兰亭集序》名帖才得以传世。历代书法大家均凝神提气,将《兰亭集序》张扬得纸墨飘香。

  清高宗弘历也深爱王羲之书法,程度当不在唐太宗之下。

兰亭修褉图卷(局部放大)

  前有祖父康熙帝“盛典昭垂,”乾隆帝如法炮制了六次南巡,行进方向一样,可所为大相径庭。康熙帝六次南巡的目的是治理河患,化解明朝心腹之地汉族士大夫的抵触情绪,所以足迹主要留在黄河流域和江苏,尤其前几次基本忙于政务,举动俭朴,大部分费用由内务府开销。乾隆帝则钟情园林山水,每次南巡必奔浙江,也屡到江苏、山东,捎带路过河北,偶然去一趟福建。在所谓巡视河工的亲政之余,饱览了旧时吴越之地的名胜,当然漏不掉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的兰亭。回京后或新建或修缮,终于使几个不同风格的流杯亭,再现于京城皇家园林和寺院。六次南巡的花费,都摊派给沿途与相邻省份,总共用掉白银两千多万两。

  普天之下皆属王土,皇家财力不会小于国库积蓄。大清皇帝想模仿书法、文采都口碑甚佳的王羲之做点雅事,非常简单自然。可是曲水流觞的风俗,并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唐太宗《王羲之论》)的王羲之首创;流杯亭的建设,也不单纯由于前清皇帝爱吟诗题字或附庸风雅。

  据说早在奴隶制年代周公的时候,人们以流水泛觞畅饮的形式,庆贺过洛阳古邑的建立。汉章帝年间,发生过村人同日所生三个女婴都只活三天,就于阴历三月三夭亡的怪事儿,于是百姓们聚集到水边洗祓并泛觞祭天。到了魏晋时期,更盛行曲水行觞祓禊的风俗。魏明帝曹睿不想混同于普通百姓而失却高雅方便,就差人于家门口的花园池塘边,建成了史上第一个人工流杯亭,从而得以用石砌水沟代替河溪修禊。

《兰亭雅集图》,仇英

  皇帝是下凡人间的真龙天子,皇家的逆顺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在皇家园林和寺院里建流杯亭,看来作用不亚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的重要呢。建起来能够一边宴饮唱和,一边修禊避邪,不失乐趣,也不失文雅。一件事,一旦渲染上文化色彩就容易被广泛接受;一件物品,一旦镀上艺术光泽就显得赏心悦目。

  原来是这么有意义有趣味的景物,皇家园林大得很,要么腾出块地方建新的,要么为原有的亭子配设施,就随心所欲地做吧。

  亭子的檐顶和立柱最打眼最重要了,马虎不得。顶当然要向上攒尖,方便避风雨,利于驱灾邪。柱脚要立得稳,还要同檐角协调,取“好事成双、四平八稳、六六大顺”之意,分别用二、四、六、八根配四、六、八个对称的檐角立定。地面要铺砌有档次的大理石板料,模仿河溪的蜿蜒和龙蛇的盘腾,凿刻上顾及周围边座的规则沟槽,给人一种虽静也动的感觉。水的来源好解决,若附近没有泉水,就干脆汲取井水,相应设飞泉瀑布或石雕龙头等注入。

  前清皇帝移植了流杯亭这种园林缀景建筑方式,便可在京城内外的御苑或皇家寺院中,像王羲之那样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流觞赋诗,“足以极视听之娱”啦。这样总比建个北方雷同的亭子,闲坐在那儿,景致美妙得多,情致也高雅得多呀。

  俗称乾隆花园的故宫宁寿宫花园,为乾隆帝晚年所建。在靠宁寿宫西北角的地方进入衍祺门,迎面是一座太湖石山屏,绕到北面可见古华轩,其西侧的四方亭子,便是倚门窗漆红的内墙高擎伸沿,外边只有两根立柱的禊赏亭。亭子围栏上画有修竹,构成春天于茂林修禊的意境。太监可从旁边的小井用辘轳提水,通过高置的缸和输水管儿,使水流到带雄性图腾标志的蜿蜒沟槽里,形成曲水流觞。据说乾隆帝许过愿,在位六十年即传位给嘉庆,晚年建宁寿宫花园,为的是做太上皇时好休闲游乐,但金口玉牙偶尔也说谎,位子传了却不肯放实权,直到嘉庆四年心力交瘁驾崩。看来乾隆帝未悟得修禊真传,也丝毫未感染魏晋玄远清淡的遗风。

  中南海韵古堂东的“流水音”亭,最初是康熙帝利用明代无逸殿旧址构建的池中亭,早年题有“曲涧浮花”匾额,颇具特色。他喜欢流觞的水量大一点,更接近自然,在承德避暑山庄建的“曲水荷香”亭,规模比京城的任何流杯亭都大,砌进去的不是石板而是立体的石头,池子深可没膝。他也特别喜欢鲜花,题写的流杯亭匾额,不是把流觞比作“荷花”就是“浮花,”满形象的,一见到这字眼,就觉得有暗香在水上浮动。然而乾隆帝心里总想超越祖父,凡事都琢磨着如何棋高一着儿,在增添飞泉瀑布直泻入池的景观后,马上“把新桃换旧符”,将“曲涧浮花”更题为“流水音。”后人寻思,反正都是你爱心觉罗家的私事儿,就随着弘历的更改叫“流水音”吧。

  中山公园唐花坞西边,有民国时迁来的“兰亭碑亭”和“兰亭八柱”,原址在圆明园绮春园西北部,本来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乾隆初年将“寄情咸畅”匾额改题为“坐石临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毁,亭子也被那伙强盗破坏了完整。遗存下来的亭子是乾隆年间加倍数改建的八柱八角重檐攒尖顶,中间石碑上刻着兰亭修禊图和乾隆帝的兰亭诗。八根石柱除一根刻有乾隆帝手迹外,其他均分别刻着柳公权等历代书法大家的墨宝,都是直接或间接临摹《兰亭集序》帖子作品,合称“兰亭八柱帖。”可见乾隆帝对《兰亭集序》多么喜爱,表达的方式也远比唐太宗最终的作法更令人称道。亭子的底座也曾流散它处,物归原主后陈列在远瀛观遗址东侧。

  潭柘寺在明代就是皇家寺院,有清代皇帝行宫。“御亭流杯”在这里,为潭柘寺十景之一,乾隆帝御题了“猗犴”匾额。亭子角上的石雕龙头,尾巴怕是伸在寺后龙潭里吧?玉石地面上的沟槽,何故如解说的那样设计成南龙(头)斗北虎(头)呢?附近竹林青的青黄的黄,记不得那桩色泽变化的故事。松柏好象有的热有的凉,高大程度难与本寺帝王树比肩。读过朱自清的《潭柘寺戒台寺》,知道当年这位阔教授竟然骑着驴子一路赶来,心情不够好,故揶揄说:“寺以泉水著名,到处石槽引水长流,倒也涓涓可爱。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现在兰亭的‘流觞曲水’也和这儿的一鼻孔出气,不过规模大些。”

  什刹海旁的恭王府是北京十九座亲王府和十一座郡王府中惟一开放的王府,而且只开放花园即原翠锦园。买了门票还偏得个小巧的光盘,回来瞧着精美画面听古筝,又享受了好几天。沁秋亭是花园二十景之一,八角形,用井水,地面沟槽照习惯说是“亭”字象形,却分明是一条小龙盘桓在那里。众多王府只有恭王府戳着个流杯亭,这不有点邪行吗?不过咸丰元年才接了宅子的恭亲王奕訢,也属偏得。那亭子是宠臣和坤借了皇帝的胆儿,才敢建在私宅里的。据说乾隆帝跟和坤好得有点儿特别,到底成了儿女亲家。可皇亲也好,修禊也好,有福字碑也好,都挡不住归期。嘉庆帝刚宣读完乾隆帝遗诏就传旨逮捕和坤,后来赐其自尽。花园里过多的蝙蝠,真把和坤的福弄窆啦!

    兰亭名联赏

清响拟丝竹;
真契齐古今。
——沙孟海题绍兴山阴兰亭

惠日朗虚室;
清风怀古人。
——钱君匋题绍兴山阴兰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
是日也天朗气清。
——绍兴山阴兰亭(集《兰亭集序》句)

毕生寄迹在山水;
列座放言无古今。
——绍兴山阴兰亭

竹荫满地清于水;
兰气当风静若人。
——绍兴山阴兰亭

深林闲数新添笋;
曲治时现旧放鱼。
——绍兴山阴兰亭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
少长感集,畅叙幽情。
——绍兴山阴兰亭

修竹风吟,似闻群彦咏;
清流雾结,想见大王书。
——王遽常题绍兴山阴兰亭

寄傲林丘,三春陶和气;
散怀山水,千载挹遗芳。
——杨思树题绍兴山阴兰亭

临内史书,每抚斯文多感慨;
入山阴dao,得逢胜地且勾留。
——杨昌浚题绍兴山阴兰亭

斯地占有情风月,无尽湖山,胜会记千春,不识几经癸丑岁;
何人继两晋衣冠?一时觞咏,清游追上巳,可能重返永和年。
——张荣培省绍兴山阴兰亭

胜迹流连邻麯院;
群贤觞咏继兰亭。
——陈璚题绍兴兰亭流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