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 邓丽君:爱的双人舞——因爱情而纯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7:43

  浪漫的背后

  人类是恐惧爱的,

  而且,

  也确实有恐惧的理由。

  ――罗洛?梅《爱与意志》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人神往和渴望。爱情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混乱的情感。

  爱情并非单纯的男女关系,它牵涉到更复杂的内心状态.乃至个人整体的生活背景。在爱情之中,大多数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高尚,而是更多地通过爱情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有人在爱情中寻求依靠,有人寻求安慰,有人逃避,有人幻想……能否拥有满意的爱情关系,靠的不是机遇,不是缘分.而主要是看我们能否真正爱别人,能否接受爱。只有在个性上真正成熟的人,才能真实地面对爱,体验和享受爱的美妙。

  那些本身比较混乱的人,会把自身的混乱带入到爱情关系之中。导致两性关系的冲突,从而迷失在爱情之中。在爱情的混乱中.我们总是容易把责任推卸给对方。但是,要想真正在爱情之中有所成长和收获,我们就必须懂得反躬自问——理解自己在爱之中的责任,以及在其中的真实愿望。

  1

  即使最伟大的人物,在爱神的面前,也保持最谦恭的姿态。

  爱情,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是全人类共同的“信仰”。罗素 说:“浪漫的爱情是生活所赋予的最大快乐源泉,如果男女之间的爱情炽热,充满了幻想与柔情,那么,在这种关系中就存在着某些不可估量的价值,不了解这一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大的不幸。”

  人的一生,始终是个追求爱与被爱的过程。世界由男人与女人组成,这两个元素就如同《周易》中的阴阳一样,变化万物,就如同二进制中的0与1,生生不息。这个世界是男人与女人的世界,因此也可以说这个世界是爱情的世界。

  男人和女人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喜剧,甚至是闹剧。在心理咨询中,因为爱的问题而来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是最多的人群之一,从初恋的少年,到饱经风桑的老人,都可能会有爱的困惑,情的烦恼。

  爱情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问题。爱情的比喻千奇百怪,在百度搜索“爱情如”三个字,可以找到数十万个网页。用来比喻爱情的词有:“风、雨、雪、茶、酒、水、糖、白开水、烟、花、月、禅、蝉、树、草、叶、莲、沙、尘、刺、刀、车、伞、灯、衣、袍、草、纸、粥、泡面、蔗、蝶、褒汤、甜品、盐、金、银、玉、歌、棋、香水、炒股、作战……”每一个词语,都反应出某种对爱情的感觉和态度。把爱情比作水的,说爱情会像水一样激荡,也会像水一样平淡;把爱情比作烟的,说爱情开始给人憧憬,最后不免失去;把爱情比作月的,说爱也会阴晴圆缺;把爱情比作雪的,说纯洁但也惘然;把爱情比作花的,说美丽但也凋谢;把爱比作酒的,说酒香虽好,贪杯会醉;把爱情比作车的,说爱如搭公交,有很多的偶然;把爱情比作衣服的,说穿了后才知是否合身等。可以看出,每个人对爱情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体会。

  谈论和描绘爱情的书籍,汗牛充栋。然而,是否能得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否能够从中窥视到爱情的真相呢?如果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爱,那又怎么确定现在拥有的就是爱,或者曾经失去的就是爱呢?

  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曾经或者正在做着白马王子的梦,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曾经或者正在做着白雪公主的梦。爱神,是一个神秘的“神”。她罩着“面纱”,让人怀着无限的猜想。

  2

  爱情是一种诗意,我们都渴望诗意地生活,而其中最有诗意的爱莫过于一见钟情。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想见的人,于千万年之间,在时间无垠的荒原,两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没有其它的话,只说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啊!”张爱玲的这句话,扣人心弦,因为她说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浪漫期待。

  一见钟情时,爱情如流星般射中彼此的心。一见钟情是意外的惊喜,使人相信命运的奇迹和缘份的不可抗拒。

  每个人都曾有过对爱情的浪漫向往。然而,浪漫常与幻想相联系,浪漫的人容易为爱情而狂热,因此也就更容易在爱中受伤。渴望浪漫的人在爱情上寄托了太多的幻想,对浪漫的渴求有时是对现实的回避,因此追求最完美爱情的人,恰恰是最孤独的人。这是一种幻想,而非真实。文学中描绘的爱情,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往往把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这只能证明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行动,象爱情这样以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尤其是追求浪漫的爱情。

  幻想中的爱情,爱的对象不过是一个幻影。就像放映幻灯片一样,对方不过是恰当时刻出现的那块幕布而已。茨威格 小说《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中的女主人公,她深深地迷恋一个陌生青年男人在赌桌上的手,并不可抑制地与之发生了一夜情。她对这个男子毫不了解,而只是对那双手心动不已,那双手就像是一个按钮一样,激活了早已存在于她心中的某种情感。也许我们以为爱的那个人,只是曾经打动我们的另一个人的影子,然而他毕竟不是那一个。

  如果我们爱的是幻像,那只能是永远的失望。因为这是一种虚假的爱,而并非真实的爱。

  虚假的爱来自于虚假的自我,而真实自我噤声不言,侧身于幽暗的心灵角落。为爱而哭泣的人往往是为自己而哭泣,他们不是哭爱的无情,而是哭自我的无力。

  日本著名小说家三岛由纪夫短篇小说《志贺寺上人之恋》讲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志贺寺上人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大德高僧,须眉雪白,年龄老迈,已修炼到几近炉火纯青的境界,“现世于他无啻于一张白纸上的画,一张他国的地图,这种滴水不漏的近乎完美的心境,使他忘却了一切畏惧”。一次,他偶然在湖边瞥见贵妇御息所,顿时神魂颠倒,“原以为无须在意的一切全然瓦解了。”即使拼命念诵佛号,也挥之不去妄想,被心中的这妄想所驱使,他情愿放弃几十年的修行,牺牲来世,落魄地站在御息所宅邸花园的一角,像一个乞丐一样,只求见御息所一面。作为贵妇人,御息所有惊人的美丽,同时内心空虚,然而老僧心中却把她化作金碧辉煌的佛像和巨大的圣洁莲花。与其说是情欲的力量战胜了佛祖,不如说是爱的幻想毁灭了上人的修行。

  对于有些人来说,浪漫而又纯洁的爱情实际上是把自己心中的意象投射在对方身上,他们把自己的渴望想像为对方所有,就像是青少年偶像崇拜一样,主要是受自己想像的激情所驱使,而实际上可能对对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而一旦深入了解之后,会很快地发现这令人失望,不过是一场幻影而已。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恋爱则是一种移情,包括恋父式移情,他们在恋爱中不过是寻找一个父亲一样的人,能够照顾他、保护他;恋母式移情,他们恋爱不过是寻找一个母亲一样的人,能够呵护他、关怀他。有的来访者会说,我曾经以为自己的妻子(丈夫)是多么与众不同的,觉得双方简直天造地设、非常般配,然而,现在看来,她/他其实在很多方面与我的母亲/父亲很想像,不但性格很像,外貌也有些像,两人在一起的心态更相像。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所谓浪漫的爱情其实一点也没有什么新鲜或奇妙,他们不过是在寻找一个最熟悉的人而已。

  3

  说到虚幻的爱情,网络可以说是一块极好的幕布。

  网络既有真实和坦诚的吸引力,也有谎言和欺骗的诱惑。在网络之上,既有真实的玫瑰芳香,也有虚假的邪恶之花。所以,对于网络恋爱,既不应视之为洪水猛兽,因为它确实可以有美好的希望,也不可沉迷和盲目地信任,因为它确实可以是虚空,甚至陷阱。

  网络是现实的延伸,但永远不能替代现实本身。

  网络给人们情感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上的感情,有时具有特别大的冲击力,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暧昧。一份多年恩爱的夫妻感情,可以在一夜之间,被一段莫名的网络恋情所冲垮。不应否认网恋可以给人带来真实的体验,即使是虚幻的,但它的强烈体验是确实的。

  一个少妇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和可爱的儿子,只因为在炎热的夏天,正当自己感到莫名烦燥的时候:“突然一个陌生的QQ号在我面前跳动,他体贴的对我说‘炎热的天气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这句话虽然很普通,但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却带给我丝丝的凉意,让我好感动!”接下来的交流他们有了很深的了解,在网上他对她的工作和生活很关心。慢慢地产生了好感,然后视频聊天。“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我甚至不敢看他的眼睛。那种眼神是让人无法忘却的!他说:‘我喜欢你!’这种爱让我措手不及,我不敢接受他,因为我还算是个家庭责任感很强的女人,我微笑的婉转的拒绝了。可是我又后悔了,我喜欢他那带有磁性的声音和深情的眼神。我本来想既然拒绝了就不用再去想了!可是一个晚上,我一个人无聊的躺在床上看电视。突然手机响了,一条短信让我惊住了‘亲爱的,你睡了吗?我在想你!’是他!我很激动。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

  网络是虚拟的,然而人的感情是真实的,心的悸动是真实的。有时网络情感所带给人的感受,甚至更为强烈,更为冲动。让人犹如身处爱的漩涡之中,犹如在强光的照射之下,迷失而不能把握自己。心中的那份冲动,如喷涌而出的泉水,泛滥成灾。

  网络上的感情,它直插心灵,更多的是闪电,而不是日久生情。它少了试探,迂回和修饰,它可以更直接,更坦率,更露骨。这种感受是特别的,至少与生活中熟悉的感情方式不一样,正是这点让当事人感到新鲜、激动、刺激,并引起无限的遐想,可以把一直的期盼和希望投射在对方身上。网络犹如一个假面舞会,因为隔着网线,对方没有界入自己的生活圈子,会感到安全,可以更直接地坦露自己,能够说一些平时不能对人说的心里话。当我们与对方共同拥有秘密空间的时候,就会觉得心灵靠得特别近。网络上的感情,让人不在乎长相、身世、家庭、经济、地位等等,看上去似一份超脱世俗的“纯真”,有一种近乎童话般的浪漫。网恋,种种迷人的魅力,让多少男女陷入其中。有人真的从中找到爱的红玫瑰;有人却迷失了自己;有人从中品尝爱的甘露,有人却饮尽悔恨的苦酒。

  网络可以让人很真实,也可以让人很虚幻,它可以让人与现实更紧密地接触,也可以当作逃避现实的通道。当人过度地依赖网络情感,会在现实中变得更缺乏力量,变得更孤独。

  网络确实只是一个工具,无论网络有多么大的威力,它都只是人的力量和情感的延伸,给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表达的空间。网络上的感情,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出现,都透视着人的感情。网络可以分裂一个人的身份、角色、性格,但无法分裂现实生活。如果确实分裂了,那么就进入了精神障碍之中。

  幻想中完美的爱情,只是在诗意上的完美动人,而在现实中一定是有缺陷的。诗意的爱情往往是凄美的爱情,这是爱情的悖论。只有在不幻想完美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发现完美。

  4

  爱情不是同情,不是怜悯,爱情是站在相同高度的共鸣。而同情、怜悯在某种程度上把对方放在弱者的位置,并没有看到对方蕴藏的力量,也不知道怎么去激发其潜力。因此,源于同情或怜悯的爱,根本就缺乏生命力,也无法让双方感到真正的喜悦和成熟。

  茨威格有一部叫《同情的罪》的小说,叙述一个跛脚的伯爵独生女爱上一个青年军官,基于伯爵的恳求及权势,军官没有明确拒绝那独生女的示爱,却以同情心和她交往,一直到女孩发现真相深感羞辱而跳楼自杀,军官才对“同情的爱与罪”悔不当初。

  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只是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男孩从小家庭很穷困,父母关系也很糟糕,他总是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罪恶,根本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大学后,也谈过一次恋爱,但女友的父母瞧不起他,不愿意接受他,他在备受打击之后无奈地离开。正在他失意落魄的时候,这个女孩与他相遇了。因为受他故事的感动,她爱上了他。可不久之后,女孩便感受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折磨”,男孩的性格让她非常难受,可女孩还是不忍心离开他,因为“认识他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个电影,张国荣演的《阿飞正传》,我不想让他成为阿飞,更不想让他有那么悲惨的结局。我想帮他解开心结,可又不知道怎么做。”

  她试图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爱”的殉难者。但她的牺牲,是否真的能够拯救对方呢?这是很成疑问的。

  费尔巴哈 说:“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我们看到有些人,自身经常愁容满面,可却还总是担心怎么使他人幸福,试图想做一个拯救者。”如果你没有办法拯救自己,你所付出的爱情也不能拯救他人。如果你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你的爱情就可以振奋他人,可以拯救一颗颓废甚至绝望的心,使人有更大的勇气去成就生活和事业。

  那些试图扮演拯救者的人,实际上是某种自恋心理的反应,他们夸大了自己在对方生活中的作用。在爱情之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种自恋心理。真正的爱情是平等的关系,既没有一个人处于特别的优势,也没有一个人处于特别的劣势,既没有一个施恩者,也没有一个可怜者,更没有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附属品和配角。在爱情之中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完全奉献出来,而失去自己,而是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而使双方都丰富了自身的价值,我们被激励,并同时能够激励对方。

  爱是对生命力的激发,表现出人的活力和潜能。一部电影中女主公对男主人公说:“即使你全身不能动弹,只剩下了微笑,在我的眼里,你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男人。”

  5

  爱情,如同阳光,照耀着正在生长的禾苗,催发着阵阵的稻香。但不成熟的“爱情”,也如同骄阳,会把禾苗烤焦了。

  爱情一定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不是更糟糕。如果我们去爱,并且真实地去爱,那么我们会感到由衷地喜悦。我们为双方的相遇而欣喜,那是两颗心灵的碰撞,燃烧着生命的火焰。

  爱情并非仅仅是精神,更是一种生活。它不是与生活相割裂,而是相互交融,如蜜之融于水。如果谁想离开现实的生活去追求爱情,那不过是夸父追日,只能在爱中疲惫不堪,最后不过是春梦一场。

  很多人抱着美好的幻想,掉入到爱的陷阱,如飞蛾扑火而浑然不觉。如果爱情带给人的是伤害,乃至毁灭,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爱。爱是对生命的呵护,是对生活的真诚态度。爱是一种前进的力量。

  真正的爱没有厌倦。爱情有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像常青的松柏,无论掉去多少落叶,树木依然是苍翠的。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银发苍苍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在路上,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动,这种感动来源于爱情历经沧桑。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关心。正如《圣经》所说,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

  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之物。爱情,不是控制了我们,而是解放了我们。爱情让生命飞扬,心灵舒展,人生因此充满激情和希望。它让人更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生活的困难。爱情让我们对人生有更明彻的了解和更成熟的生活方式。

  维克多?弗兰克说:“爱是进入另一个人最深人格核心之内的惟一方法。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除非爱他。”

  如果爱情由神仙掌管,那么爱情的权利属于凡人。神灵是没有爱情的,也不需要爱情。如果神灵动了凡心,那么恋爱的对象也必定是凡人。因为是凡人才能体验到爱情的滋味,或痛彻心扉,或者如痴如醉。所以,如果一个人堕入爱河的话,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立场,那就是以凡人的立场去恋爱。你是凡人,他或她也是凡人。

  爱情的光环太过于耀眼,身处其中的人就如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中央,以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而一旦灯光灭了,他们会发现周遭的寂寞和黑暗,他们不过是孤独无助的两个凡人。

  如果我们忘记了是凡人的立场,那么我们就是与自己的幻想在恋爱。这样的恋爱,让人神魂颠倒,如在癔狂的状态。一旦清醒,会是深深的失望。最深沉的爱情,往往带有某种病态的特征。所以,有人说爱情是场病。

  爱情确实可以给人神一样的感觉,但也只是把人变成了半个神,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神。爱情,只有神话,但没有神。如果我们在爱中把对方神化了,那就是悲剧的开始。

  爱情并非纯粹的精神,绝对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不存在的。爱情,是建立在生理本能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性的吸引上。弗洛伊德认为,爱只不过是向另一个对象投入了大量的性能量而已。芥川龙之介 认为,爱是诗化的性欲。因为有这样的“兽性”,我们才可能变成爱情之中的“神”。

  成熟的爱情

  1

  爱情常被看作是使人完整的途径。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我们是在寻找着另外的一半。很多人感叹,如果没有爱情,生活就如缺角的太阳,永远不完整。《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就了夏娃,他所爱的那一个,只是自体的一部分,没有她,他就残缺了。

  “如果没有你,我将无法活下去……”、“如果你不爱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爱情表白比比皆是,好像失去了爱,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这样的爱情,难道真的是爱情吗?如果一个人本身是不完整的,内心存在着巨大的空洞,想靠爱情来填补这种空洞,会对爱情抱着很高的期待,为了爱而不顾一切。“如果你不爱我,我可以死给你看”。这样的爱情,对于另一个人来说,会是沉重的负担。容易陷入到爱河之中的人,也很难从爱河里面脱身。他们情绪冲动,容易走极端,在爱的时候死去活来,失去爱的时候寻死觅活。有些人因为情感问题割腕、跳楼、跳河、服用安眠药。与这样的来访者相处,咨询师可以体验到与她恋爱的对象同样的感受――沉重的负担。

  一个女孩什么都管着男友,男友无论做什么,她都要随时掌握,最后男友忍无可忍,他觉得自己整个成了“囚犯”,被女友用绳子牵着,走到哪里都被遥控。所以,一看到女友打来的电话,他就感到头疼。

  那种不分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一体的境界,看起来非常的浪漫。但如果真的在生活中,两个人没有界限,过份地卷入到彼此的生活中,会是一件很难忍受的事情。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这种爱,最终只会让人想逃跑。当两个人的行为表现得好像是一个人,这通常是不健康的,因为它限制了创造性、自发性和灵活性,让双方以一种固定的、僵化的方式进行互动。而爱是自由的,并且是充分的自由。

  爱情是两个人的舞蹈,如果两个人完全合为一体,那么根本就无法跳动。所以,要跳出优美动人的舞姿,必须保留一定的距离,能远能近,进退自如。

  无论多么亲密的爱,到底也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关系。如果过度地卷入对方的情感,须臾不能离开,必将压缩对方的心理空间,使之感受到压力乃至退却。成熟的爱,是有能力靠近,也有能力保持距离。正如弗洛姆 所说:“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未来的面貌。”我们在爱情中得到鼓励和滋养,在爱情中变得丰富和强壮。如果爱情让我们变得更孱弱,变得更残缺,那么这种爱情,就是一种变异的爱情。

  2

  爱情不是一种占有,更非一种掠夺。在有些人看来,我爱你,你的全部就属于我,你不能再有个人的私生活,你的空间必须全部敞开,情感必须完全透明,一举一动必须由我掌握。同时,你必须时刻关心我,洞察我的情感,照顾我的情绪,满足我的需求,否则,你就不爱我。这种占有式的爱,无异于用一座监狱囚禁了爱情。

  一旦在爱之中具有占有式、掠夺式的心理,那就把爱情变成了私人物品。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如果你敢离开我,我就如何地报复,以暴力或其它手段相威胁。爱情在这里,完全异化变质了。

  有些人在爱情之中,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因此,她会经常地问对方:“你爱我吗?”、“你会不会不爱我?”。她想避免爱情的任何危险,对风吹草动极为敏感,总是在小心地防备着第三者插足的任何可能性,看到对方与异性在一起,就会醋意大发。在这种如履薄冰似的爱情之中,谁又能感到愉悦呢?这种不被对方信任的爱情,谁又能感到真诚呢?

  在不完整的爱情里面,相爱并不是因为爱、欣赏、肯定和接纳,而是因为需要。看起来很在意对方,其实是担心对方会突然离开自己,抛弃自己。虽然对对方并不完全满意,有很多的意见和想法,只是在目前情况下,这是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一个。这种爱,其实是一种勉强的爱,委曲求全的爱。拥有这种心理的人,她们也永远不可能找到真正让自己满意的恋爱对象。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来访者,爱情对她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爱的那一个,又是常为她所抱怨的。因为她看到了对方的很多不是,她明白对方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唯一,她能够感觉到自己其实不完全是“爱”,而是需要,这也正是她非常担心对方会离开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对方离开了,她也就丧失了所有。

  马斯洛提出两种类型的爱:一种是D型爱,它以缺失为基础,需要这种爱去满足缺乏它们时产生的空虚,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关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一种是B型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以成长需要为基础,是丰富的,愉快的,和其他人一起成长,这是更为成熟的爱。

  在成熟爱情之中,人会相信自己,也会相信对方,并从爱情之中得到了力量,更少的猜疑,更多的信任。双方的心灵都是自由的,但又是相互吸引的,每个人都致力于自身的完善,并且相互促进。爱情的空间是开放的,但又是相互融合的。

  在真正的爱情里个性不是被泯灭,而是被和谐地发展。爱情并不是鸟笼,婚姻也不是围城,而是一片自由的天空。两个相爱的人,如两只飞翔的鸟儿,它们各自奋力地拍动着自己的翅膀,但又相互依偎着,不离不弃地朝着一个方向飞……

  他们并不害怕对方会突然离开自己,也不必时时监控对方的生活。他们相信,只要自己需要,对方一定会及时为自己付出,而当对方需要,他们也时刻准备着付出。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受到的是踏实、安定和舒畅,没有压抑、做作和禁锢。

  3

  爱是对对方的接纳。如果没有接纳,那么就谈不上什么爱情。接纳,不是选择性地接纳对方的某一部分,而是接纳他作为一个人的全部。

  爱意味着承诺,如果没有责任,那么爱情是不牢固的,如在沙滩上的建筑物。如果没有责任,爱情将会如泛滥的洪水,会淹没了爱的绿洲。责任,是爱的地基,也是爱的堤坝。在爱情之中,对对方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因为如果你不承担起自己爱的责任,那么你也无法要求对方承担同样的责任。

  爱情,是两个人结伴地面对人生。有一个爱情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一对恋人在横穿铁路线时,女孩的一只脚不慎被卡在铁轨中间,怎么拔都拔不出来,男孩帮忙也无济于事。这时,一列火车疾驶而来。女孩感到极度的恐惧,她浑身发抖。当火车越来越近时,男孩紧紧地抱住女孩,告诉她:“别怕,有我呢”……

  这里的陪着对方一起死,与殉情是不同的。这是与爱人一起面对危险,不离不弃,给对方勇气和鼓励。而殉情有两种:一种是为无望的爱而自杀,一种是陪已死者去死。前一种是软弱的反抗,后者是卑怯的殉葬。所以,殉情并不感人,而是可悲,是不负责任的爱。

  “站在人群中,望着天空,却感受到的是荒野,没有人能知道她的无助,没人能懂她的眼泪,因为没有人知道她曾经的梦——那个幸福的小女人的梦……

  眼中的水模糊她的心,让她无法听清自己的话,是谁葬送了她的梦?是谁结束了她傻傻的幻想?是谁抢走了她的信任?到底又是什么在煎熬着她?

  那深渊便叫做徇情……23岁,如花的年龄,诗一般人生,就这样匆匆而走,留下年迈的父母无人照料,还要让他们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耳边响着如泣的哀乐,教人心酸,教人心痛。”

  用死来反抗爱的束缚,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脆弱。无论遭受多么大的障碍,爱情不应该让人觉得绝望;无论遭受多么大的打击,爱情应该让人更有韧性。

  爱情,让人成熟。爱让我们肯定自己,有能力面对失去和恐惧。那些强烈的情感缺失带来爱的假象,用热烈掩饰了脆弱。殉情的人是一个弱者,而非强者。他们并没有被真正的爱所滋养,也未能理解真正的爱,而是在疯狂中追寻和逃避。殉情是对自我的放弃,当然也是对爱情的背弃。

  4

  爱是一种深入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深刻共情的能力――对他人的情感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能够积极地共鸣。

  爱的能力首先在于被爱的能力,这不仅指你是否值得别人爱,而是指你是否能够接受他人的爱,你是不是害怕爱,逃避爱。虽然人人都说渴望爱,但又有很多人视爱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他们并不能坦然地接受爱,接受别人进入他们的内心,更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如果不能允许他人的靠近,那就不能奢谈去靠近他人,去爱他人了。所以说,某种程度上,爱的能力是向他人敞开的能力。

  罗洛?梅说:“奇怪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男女之间共同建筑一种亲密关系,共同分享趣味、梦想、憧憬,共同寄希望于未来和共同分担过去的忧愁――所有这一切都似乎比共同上床更令人害羞和尴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心理和精神的坦露产生的温情,比性交时肉体坦露产生的温情,更加令人担心和害怕。”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习惯于收缩和遮掩自己的内心。他们无法做到坦露情感,一旦心门稍有打开,哪怕是一条门缝,他们也感到紧张、惶恐。对他们来说,敞开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不安全、羞耻或者愧疚。他们害怕被人一览无余,因为那样意味着没有防卫,意味着容易受人侵犯。他们害怕裸露内心,那样就如裸体一样难堪,甚至要更羞愧。他们从来没有被鼓励,也没有学会如何坦露自己。他们在“保护”自己的时候,也就远离了爱。

  成熟的人接受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在内心有清楚的界限。他们可以毫不羞怯地接近一个人,也可以在恰当的时候不带罪恶感地离开对方。他们可以自由运用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既不会满腹怨愤,怨天尤人,也不会过分依赖他人而失去自己。有能力保持个人的独处,是爱的能力的表现。

  丛林迷失

  1

  如果爱没有说出来,或者无法让对方感受到,那么爱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马克思说:“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无论单相思的人如何地痴情,不过是孤芳自赏,这样的爱并没有建设性,因为他无法把爱传递给对方。他无法付出,也无法从爱中接受。这是一种无法流动的爱,是一潭爱的“死水”。无论其本身怎么暗流汹涌,都是缺乏活力和生机的。

  “我喜欢一个女孩,我心里经常想起她,遇到什么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可她对同学说我们只是好朋友,我送她礼物她也不要,还说她不会随便收别人的礼物。我帮她,每次她都说谢谢。有时天冷的时候给她发信息要她加衣服,关心她的短信她总是不回,只是第二天见面的时候对我微笑,我确实不了解女孩的心。我总是想她,想和她单独见面……她总对我说谢谢,我感觉她把我当外人。我不知道她对我到底是什么态度?她喜欢我吗?我该怎么办呢?心里很矛盾!害怕失去她,怕今后遇不到这样好的女孩。又害怕伤害她,真的很矛盾,很矛盾。”

  爱是对对方的尊重,所以,要给对方选择爱与不爱的权利。有些人求爱很具有逼迫性,甚至带有侵略性,强行进入别人的情感空间,干扰别人的生活,把求爱变成了一种纠缠。这样,又何尝是真的爱着对方呢?求爱,并非施加压力。越大的压力,越远离了诚意。

  2

  迷茫,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情感不确定。

  一个人在爱情之中的混乱,很大程度源于他自身的混乱,一个人越是缺乏完整的自我,他就越依赖感情,也就越容易遭受感情的打击,一个人在感情中受打击的程度,一般与他自身的脆弱程度成正比。

  弗洛伊德说:“再没有比恋爱时更容易受伤的了。”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爱神是战神与美神的孩子,爱与侵略性是紧密联系的。

  有些人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对方,不顾及现实限制和可能带来的伤害。这种爱表面上轰轰烈烈,如烈火一般,给人带来激情,但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那么恨的强度往往同样强烈,可以把人烧成灰烬。

  有些人把爱的侵略性指向他人,也有一些把这种侵略性指向自己,表现出对自己的“折磨”和虐待。他们或有爱不敢言说,或在爱情之中备受伤害也无力离开。他们情感懦弱,“爱”成为他们疗伤的药。即使这个药味苦口,他们也不能舍弃,这个药已成为情感的麻醉药。在爱情受挫的时候,这些人不会去伤害别人,但却会伤害自己,如自残或自杀。他们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也惩罚别人,如果运用成功的话,也可以成为控制对方的手段。

  对于爱情的危机,每个人有不同的反应。每一种反应,都表现了当事人的心理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说,爱情之中并没有绝对的无辜者。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塑造者。

  3

  因失恋而痛苦的人,倾向于把失恋理解为遭受否定和被抛弃,感到自尊受到伤害。一个越不自信的人,对失恋越敏感,从失恋的阴影里越难以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人陷入到失恋痛苦中持续的时间越长,表明其爱的能力越少,这也可能正是他之所以失恋的原因。

  “他提出分手,我很伤心,到现在,我也不能走出来。我挽留他,他说心不能定在我身上,感觉象妹妹……总之那些话,说的我现在想想都想哭,我跟他一年,付出那么多,对他很好,最后就是这样的结果。甚至他把我对他好,也作为分手的理由。如果不喜欢我,当初为什么牵我的手?”

  很认真地投入到一段感情之中,并且付出了代价和努力,到头来却是一场失意!这无论对哪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失去的,不仅是一段感情,也是对爱的憧憬与纯真。心灵的伤口一时难以愈合。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走出来。但如果长时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无法面对当前和未来的生活,那么这就成为一个问题。

  有时候,失恋的结局是当事人在潜意识里“促成”的,其不过是重演了一次感情失败,不过是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在感情上会失败而已。有些人对亲密的关系心存恐惧,一旦有了亲密的感情,他就会在心理不自觉地用各种手段进行破坏,导致爱的解体。把爱情变成不好的东西,恰恰是她自己。所以在面对失恋时,我们不必冲动,不必怨天尤人,更不必抱怨和指责对方薄情寡义。我们也许应该反躬自问:在这段感情中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真正的期待和愿望是什么?以及是否也了解对方同样的这些?

  当然,如果失恋无可挽回,那么只表明了这段爱情并不属于你。

  一个女孩在失恋后,写下了这样的自白:

  “眼泪已经流过了,所以我不要再哭!已经经历过绝望,所以我不要再绝望。

  虽然一切都很突然,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已经成为陌路之人。

  哭泣,绝望,只会让自己更沮丧!这几个月一直经历着天堂和地狱的转换,我都快不认识现在的自己了,是不是太盲目了?以为爱能改变一切,殊不知只是一个易碎的梦。

  我要你的“对不起”干什么呢?奇怪……

  我会难过,忘记你需要时间,但是我一定会做到。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又是一个无眠的夜……”

  失恋是对旧关系、旧生活的告别,虽然可能是被迫的,但并不损害我们依然作为一个人完整的、独立的个人。我们仍然拥有个人的情感自由,而不是受制于那段失去的生活,那个失去的人。失恋需要一个人重新去面对生活。我们不过是再次回到了恋爱前的状态,而这时比以前对感情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我们要真诚地祝福以前那个爱过的人,让自己,也让对方有机会能够重新投入到新的感情之中。

  如果一个人对于过去的混乱不能适时地结束,那么他将持续处于混乱之中。混乱将会使他错过新的机会。这正应了那句话:“一个因为错过太阳而悲伤,那么他也将错过月亮。”

  一个女孩与男友分手已经几年,但她怎么也忘不掉以前的男友,更无法接受新的感情。

  “我经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感觉很美好,再找其他的男友,总是和他比较,感觉不如他对我好。心里容不下其他的男人了。我该怎么办?年龄大了,家里经常说我,让我快结婚。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我经常是晚上躲起来偷偷的哭,我感觉自己快疯了。”

  我们需要有建立一种感情的能力,也需要有结束一种感情的能力。如果过去是一种负担,那么就让它成为过去。

  对于被迫失恋的人来说,是遭受了打击和痛苦,然而,对于那些主动提出分手的人来说,有的又何尝不是经受了内心的冲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出分手或者说“不”,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一直以为自己不爱了,他能感受到,能很自觉地离开,这样彼此都容易点,可是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每次说出“分手”两个字,他都说我在闹,如果他感到我说的是真话后,就表现出很受伤的样子,让人看了不忍心,总会心软,反反复复。我想要我自己的生活,一种他不能给的生活,因为生命中不一致的东西太多,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这段感情给双方并没有带来幸福,没有对人生成长的促进,而只是带来相互的伤害,采取了各种办法仍然无法避免,那么这可能真的是一段不适合的爱情。结束,并不仅是失败,有时也是机会。海灵格 说:“分手时,并不只是离开的人有新的机会,留下来的一方常常也有机会创造新的开始。走出不幸,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可能是最具有建设意义的宽恕形式。”

  当然,在提出分手之前,我们需要深思和慎重:真的没有办法再挽回吗?如果我们真的不能做得更好,那么我们就要接受这个结局,并做好“善后“工作,但是我们不要因此而感到愧疚不安。一个男孩与初恋女友分手后,对方过着颓废的生活,这让他感到很不安。

  “她在分手之后,一直意志消沉。还一度在和我的谈话中提出要轻生。她现在整天吃烟喝酒。还把我的名字刻在身上。如今她的性格也大变。她是个很敏感的女孩,她只对我说她经历了一次恋爱已经彻底的怕了。以后有什么痛苦只会一个人承受,不会也不敢去相信有美好的人生。我多次劝导,但是作用不大。我问她为什么变成这样,她说全部是因为我,因为爱一个人非常的痛苦。她说她现在已经习惯了颓废的生活,因为这样让她觉得很踏实,她还说她没有安全感。”

  如果一段感情不可避免地结束了,而自己已经尽到了个人的责任,那么不要因为对方的失意,而过份地承揽自己的责任,并为此内疚。过份地内疚和自责无益于自己,也无助于对方,建设性的态度就是帮助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让任何人代为承担。爱情不是用来照顾他人心情的,爱情不是用来施舍的慈善品。要再一次记住:同情不是爱,报答不是,内疚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