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峰vs燕十三:在国外生活寂寞得令人发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8:29

核心提示:本期《锵锵三人行》讨论了网络流行词及国内外生活的异同。王蒙认为现在的网络流行词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他唯一佩服的是一个字“被”。而相对于国内的热闹,嘉宾一致认为在国外生活太寂寞。王蒙认为,中国缺很多东西,就是不缺热闹,窦文涛认为,热闹是中国人DNA里的东西。

凤凰卫视4月14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咱们今天王蒙老师又来上课了,王蒙老师的伊斯兰围巾尤其出彩,您是文学家了,还有否认吗?

王蒙:没有。

窦文涛:对语言就很敏感,而且您还是一个始终观察,正在变化社会的国家,我发现好多新词儿他很明白,而且有意见,比如对于神马他就很不感冒?

王蒙:“神马”不是新词 70年前就有

王蒙:不是不感冒,现在弄的挺悬乎的,神马都是浮云,按字念下来,一匹神马变成浮云了,挺好。可是对我来说,这个太不新鲜了,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以前,70年以前我们最喜欢骂人的时候,就是“你是什么东西”,“你是什么玩意儿”,“神马”就是什么,把什么重读,e的音不如a的音更嘹亮,所以就说是“神马”,“神马”不是任何新鲜的东西,转了一圈就转到70年代前去了。

窦文涛:但是70年后有了网络。

王蒙:不一样。

窦文涛:跟微博,网络聊天关系很大,我现在就发现人有的不耐烦好好说话,或者不耐烦好好写字,好玩儿。比如现在还兴起一种叫“咆哮体”,其实都是天津话,但是写成字儿就是有木有,就是有没有。我的意思就是,网络上不断有新语言,其实最新鲜听到的时候,都挺生动也挺有意思的,可是我就发现一变成流俗之后,让人觉得臭不可闻。现在什么都“给力”,还拿“给力”当时髦,在语言方面我觉得就是没有出息。

查建英:我有一些朋友,说实在都是中老年了,特别喜欢在第一时间,比如聚会的时候或者写邮件的时候,使用最新的网络时髦词儿。前几年动不动就是“呵呵”、“哈哈”,现在就是“给力”到处都是,我们同学通信里面都是“给力”。以前胡适说过一句话,实际上追时髦是老化的表现,越怕老的人越要追,表示我还很新潮。

王蒙:不同的时尚词儿也有不同的情况,我们一块儿聊的时候,你还说过“驴”,把女生叫“驴”生,赶的毛驴。

窦文涛:河北赶的毛驴。

王蒙:但是这个已经被旅行结伴叫做“驴”友,把旅行的旅行变化驴。

窦文涛:“驴”友。

王蒙:网络流行词里我服的就一个字“被”

王蒙:因为“驴”听着生动一些,一头驴,吃驴肉,驴皮影比如生动,但是也有的网络流行词儿,我服的就一个字“被”,好像是2008年。

窦文涛:“被”自杀。

王蒙:对。

窦文涛:“被”自杀、“被”升职、“被”就业。

王蒙:“被”升学、“被”进步。

查建英:“被”开除。

王蒙:“被”开除这个不新鲜。

查建英:本来就是“被”。

窦文涛: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

王蒙:“被”说明了有些人是无奈,有时候可以解释成他自己这样,“被”藏猫猫,“被”躲猫猫不是他自己躲猫猫,“被”字还是有社会意义的。

窦文涛:大有深意。

王蒙:有社会意义,这里面有春秋笔法。

查建英:要这么说连“神马”都是浮云也有,我觉得不光跟70年前是一回事儿。

王蒙:我不可能跑到这里来自吹倚老卖老,因为现在这个念头活80几、90几,都不是特别新鲜,100以上的少一点,但是我就奇怪,语言本身是不断变化的。现在有一些词儿,比如柴鸡蛋,我觉得特别可乐,和我们当年完全反过来里,我小时候养的鸡,一种叫孱鸡,一种叫肉鸡,孱鸡就是孱弱的,三点水,一个尸字,三个儿子,有子字,是那个潺鸡。

查建英:那不是潺潺流水的潺的。

王蒙:去掉三点水就是孱弱的孱,如果不信你可以看满足的老文化人,金先生写的《北京话》词典,他都也解释的孱鸡,现在把柴鸡说成是农村养的,写成柴火的柴。

窦文涛:超市里面就写柴鸡蛋吗。

王蒙:现在都反过来,而且现在大家追求孱鸡。

窦文涛:本地鸡,家生土养的。

王蒙:笨鸡,可是我小的时候,这也反应了中国人对洋的对东西,从敬畏到不敬畏的过程。

查建英:现在都反过来了,据说连肯德基都卖香菇鸡肉粥了,还是皮蛋瘦弱粥啊。

王蒙:这又是一个问题,很多东西到了中国都中国化,肯德基也卖,还卖油条和豆浆。

查建英:对,是卖油条和豆浆,卖皮蛋瘦弱粥是麦当劳吧。

窦文涛:是麦当劳,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必胜客卖披萨,一开始热烈极了,很多人在那排队,后来慢慢开始冷落,原来是两层营业,又变成一层营业了,我说洋的东西还是不行。最近又火起来了,为什么?加了很多菜,譬如其中奶酪番茄意大利式的盖浇饭,用的佐料都是做披萨饼的佐料,但是是浇在米饭上的,很好吃。

查建英:其实意大利有一种泡饭传统,只不过加了一些奶酪,但会炖的很久和米饭,比如加蘑菇、加肉丝,炖很久,最后出来之后就是中国泡饭。

窦文涛:这就反应洋品牌的全球化当中的问题,过去以为全部占领,现在发现那是第一步,慢慢到后来又开始,入乡随俗,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喜好。

查建英:比如麦当劳尤其有这个传统,到了法国,后来就加了红酒,开始不行,麦当劳的流量很快的,法国人喝一瓶红酒,得坐多长时间,但是发现在法国就招里顾客了,加了红酒。到德国麦当劳有啤酒,到印度没有牛肉堡,只有鸡肉堡和洋肉堡,都是因地制宜。

但是我要说的是麦当劳一方面是因地制宜,一方面有麦当劳的核心价值不变,比如清洁、质量。你觉得汉堡不高级,可是到哪个国家,汉堡都是一模一样的,标准化、便宜,价格都是国际化的。

王蒙:还有一些对儿童的。

查建英:给送礼,旁边搭一个小乐园,小朋友就去了。

王蒙:有的还给小人。

查建英:送你一个小文具,我女儿小的时候,去了就是冲小玩具去的,或者去坐几圈滚筒,那时候我们就发现,就让她去。因为美国人很怕,小孩老是带他去,吃上瘾了,最后变成肥胖儿童了。其实小孩这是这样,越不让他去,他就越想这事儿,其实你让他多去,后来我女儿一点都不爱去了,发现汉堡不过如此。

窦文涛:治儿童的麦当劳病,了解,《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窦文涛:感觉美国很“荒凉”没法在那生活

窦文涛:刚才说的是洋餐中国化,但是从吃的东西就想到人,现在人有没有洋化或者洋人中化,为什么我想起这个问题呢,最近出国留学很热,家长都无不觉得,只要有条件的凡是有条件的,我的孩子肯定到国际上面去的,现在都有共识了。而且还有一点,这是从最近查老师最近聊的,她就发现她身边的人,不是兴富基层就是精英阶层?

查建英:或者是小富,小康阶层。

窦文涛:几乎无一不想移民。

查建英:的确,我发现周围认识的人里边,或者是送孩子出去,而且送孩子出去越来越早,以前比如是大学,现在是中学,之前是高中,现在是初中,越来越多。我认为这边成功人士,自己已经工作的很不错,在自己的单位也好,公司也好,都干的不错,薪水收入都不错的人,最后说起来要走,我就问他们为什么,我觉得奇怪。

比如有一个大学的,很年轻就评上了正教授,也有房子,可是他最后还是说,他说可是我算了算,长久还是不行。他要过体面的生活,而且要一直养老,孩子才小学,算了算他说不行,学费、房子现在就套上了,将来一算还是不行,还是得出去,而且还有一个,他周围还是有很多不正之风。比如做课题,课题经费还是得有关系,光凭我自己做点什么,拿不到课题,他觉得还是出去吧,他的感觉里是在外面,凭自己的本事可能会活的更好。

窦文涛:我这么跟你讲,为此我到美国考察了一下,感觉我将来能不能跑国外过去呢,看了一趟我感觉的是荒凉,我美国有一种荒凉的感觉。

查建英:没人气。

窦文涛:我觉得我没法儿在那里生活,可是莫名其妙的仍然有这样一个憧憬,是没条件,要是有条件,如果我在美国或者欧洲有个家,觉得那是美好的憧憬。

王蒙:人总觉得更美好的生活在别处

王蒙:有一个说法,就是生活在别处,总觉得更美好的生活,不是在自己眼下这里。另外一个中国现在处在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各种矛盾隐藏的问题,各种隐患确实也挺多。也可能有些人有这方面的不安,说实话我感觉这是双向的进程,跟中国人有钱也有关系。

查建英:对。

王蒙:中学就送出去,你得想想从中学上到大学毕业,硕士博士都拿下来,得花多少钱呢,现在有这个钱,原来敢考虑吗,根本没法儿考虑,也有关系。为什么说是双向的呢,另一方面也是真实的,现在全世界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花了那么多钱,到底建孔子学院,越建越多。很多外国往中国派留学生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希望在中国就业的,希望拿到中国绿卡的,这个也有,是不是单面的中国人往外跑,我还不了解。

查建英:我一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在北京,一半时间在纽约,我的感觉就是在纽约的时候,听到很多无论是美国媒体,就是周围的美国朋友在谈中国,眼里或者想像阅读的中国,中国在不断的起来。这一、二年我感觉都不一样,美国人真的把中国有点当回事儿了,中国人出来买东西买的很狂很生猛,出来消费。

窦文涛:吓到了他们。

査建英:在美国20几岁住小蜗居坐地铁很正常

查建英:有些大学甚至已经把中国人当成生源的主要对象,都是自己交学费来,证明中国人消费越来越高了,这是双向的,让美国人有一种危机感。就像前些时候的畅销书,其实就是打中了美国人这种心理,觉得中国人越来越厉害,你们这套方法我们也得想想,是怎么回事儿,最后的结果还是肯定自己的价值,教育方式等等。可是你在那的气氛感觉到,中国是越来越起来,美国是不是要走下坡路,它是很早就跟自己敲警钟的地方。

而一到中国,我的感觉反而是这边很多人,都在谈中国的危机,还是觉得不稳。比如谈蜗居,20几岁的租房子,大家都觉得不正常,我应该买房子,其实想想在美国20几岁租房子,住小蜗居是很正常的,大部分的20几岁,还没到买房子的时候,刚工作就应该坐地铁,就应该租一个小房子,好像很正常,到这边都变成不正常了。

因为新兴起来的时候,从媒体的宣传,这些成功人士,这些巨富等等,都带来一种心理压力,还有一种心理预期。觉得生活如果不达到这个指标,我就是失败者,被落下了或者被社会边缘化了,不如到别处去。

窦文涛:焦虑感。

王蒙:和整个中国的国情也有关系,中国很多时候是大一统的国家,不太能够理解人是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的。比如国家定的标准1个人可以有20平方米,实际上有人会多于20平方米,有人会少于20平方米,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整个世界,就跟刚才我们说的吃饭一样,咱们又穿越回去了,都是双向的过程,一方面像麦当劳、肯德基,全球化哪都有,可口可乐哪都有,一方面到了法国以后加红酒,到了中国加皮蛋瘦弱粥,加炸油条。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各个国家的影响,当然现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这是没法否认的,它占有很多优势。但是另一方面,美国所以有影响力,因为它不怕受任何国家的影响。

查建英:移民国家,而且有一个特点,一到危机的时候,移民是不是要闭关马上变成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般的结论是不仅不要改,而且要继续开放,继续用这种开放的优势,吸收全世界的优秀人才。

王蒙:美国在学你的很生僻的东西,比如到日本去学歌舞技,到印度陪甘迪的也有,到中国来上少林寺受训,到少林寺接受严格训练的也有,至于夏威夷大学,好几个大学排京戏也有。相反我们有时候缺少这方面的自信,好像怕这个学多了,学多了会不会忘了祖宗了,其实冲咱们的皮蛋瘦肉粥来说,我对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不仅限于皮蛋瘦肉粥。

窦文涛:没错,肚子都改不了,何况脑子呢,进一下广告,《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窦文涛:在国外生活寂寞得令人发疯

窦文涛:悲观的人心理就像钟摆的两极,要不就是疲倦,要不就是痛苦焦虑,很多有条件的人就会想,在中国活着压力很大,而且人多嘴杂,像热锅上的蚂蚁,觉得将来朝不保夕,不知道怎么样,要跑到外国,就像查老师的生活方式,我很多朋友过不了几天就呆不住了。

查建英:对。

窦文涛:太寂寞了,寂寞得令人发疯。

查建英:而且见过很多这种情况,纽约有时候有很多华人聚会,尤其有一堆大陆人去的时候,有一个新从大陆来访的人,马上这个人会成为话题中心,所有的人寂寞太久了。不像美国人各自为战,清静好久也不觉得烦,一个人过的,没有这种习惯,实际上是要凑热闹的。到这个时候,在那密切的关注着大陆的一举一动,最新的笑话,最新的段子,你说他到那去干什么了呢。

窦文涛:你这样我挺羡慕的,我要能一年在中国生活半年,在美国生活半年,我挺美的。

王蒙:中国缺很多东西,但是不缺热闹

王蒙:我早就说过,你选择定居在中国,当然我没有任何的意见,但是你不要以不出去作为代价,要不出去太遗憾了。如果选择定居在外国,我也没有意见,有这个条件就定居,但是也不要以不回来为代价,不回中国为代价。至于那点我早就发现了,中国缺很多东西,但是不缺热闹。

查建英:是的。

王蒙:为什么呢?你要中国人是睡大炕,在大炕上睡觉长起来的人,美国人是婴儿的时候,就有一间婴儿室,在那住的。

窦文涛:自个睡觉的,中国人的热闹是DNA里的。

查建英:就像当年梁启超那种,开放的保守主义,又有中国传统的这一套,承认、欣赏、享受,但是一定要开放。我还想到最近日本的例子,日本20年前比中国现在还要强,可是为什么20年危机这么重。我觉得在高峰的有点自满了,再一个就是还是不够开放,还是有点太重视自己的这一套东西。

窦文涛:自闭。

查建英:最后没有外来东西冲击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