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下跪跟张杰道歉:蒋介石:总统原来是常人 · 阅读周刊 关注 · 2008-07-13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方都市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54:37
蒋介石:总统原来是常人
日期:[2008年7月13日]  版次:[GB19]  版名:[阅读周刊 关注]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上下册),杨天石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60.00元。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黄仁宇著,九州出版社2008年1月版,38.00元。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杨天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46.80元。    《国民党de“联共”与“反共”》,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版,88.00元。

  陈远

 

  □学者,北京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所选取的都是蒋介石生命中至为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至为重要的大事,比如中山舰事件、软禁胡汉民时间、淞沪之战和南京之战、重庆谈判等等。因为有了新的材料,杨天石关于这些事件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

 

  前不久在香港与凤凰卫视的梁文道聊天,他说起童年的经历,他说童年在台湾长大,从来不知道“伟人蒋中正原来另有别名蒋介石”,直到中学时代,他到了香港,才知道,蒋介石还被人称为“魔头、军阀及独裁者”。我和文道兄有类似的经历,但是正好相反,在1998年之前,我只知道蒋介石是个对外不抵抗、对内发动内战的独裁者,却从来不知道在抗日战争中,蒋曾是个坚定的主战派,直到1998年,读到黄仁宇的《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吕芳上在为最近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所写的序言中的一句话,或许正好可以解释上述的现象,吕芳上说:“近代历史虽有数据宏富之利,但更有问题复杂、事多隐晦、人多在世的困扰,尤难摆脱现实政治的纠缠。”

 

  “真实”殊难找寻

 

  杨天石先生把自己的新书取名为《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真实”殊难找寻。

 

  以蒋介石为例,资料就繁多得令人瞠目结舌,不说别的,但就流传的蒋介石日记,就种类繁多,比如蒋的私塾先生兼秘书毛思诚模仿《曾文正公日记类抄》而编成的《蒋介石日记类抄》、蒋介石令其同乡按照分类原则摘抄而成的《困勉记》等五种、其他还有《事略稿本》、《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蒋总统秘录》等等。之前的学者研究日记中的蒋介石,多是从以上引录或者摘录的文献资料出发的。2004年,蒋家后人决定把蒋介石日记手稿寄存到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2006年3月,这批珍贵的资料首度对公众开放。杨天石是接触到这批资料的学者之一。

 

  不用说,杨先生的资料占有令人折服,否则面对繁复的蒋介石日记,便会顿生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而《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所选取的都是蒋介石生命中至为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至为重要的大事,比如中山舰事件、软禁胡汉民时间、淞沪之战和南京之战、重庆谈判等等。因为有了新的材料,杨天石关于这些事件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

 

  在蒋介石长达57年的日记中,有相当多的自我警束和自我策励的辞句,这与我们通常认识的蒋介石颇有出入。问题接踵而来:日记中的蒋介石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蒋介石?杨天石对此其实有相当的警醒,比如他说:“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不看蒋日记会是很大的不足,但是,看了,什么都相信,也会上当。”而我则倾向于认为,日记中的蒋介石关于自我反省和克己修身的记载,不排除有替本身辩白、掩非饰过的趋向,更多是带有一些信仰的成分,这看蒋介石日记中关于王阳明的论述就可以更加明了,从这一点出发,就比较好理解蒋介石日记中为何有如此多的道德训诫。

 

  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料表明,1923年,蒋介石曾花了相当的精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当年的日记中,关于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记录屡屡出现。其访问苏联期间,曾有人动员蒋介石加入成立不久的共产党,蒋介石的回答是需要请示孙中山。这是以国民党左派出现的蒋介石的基础,也是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和共产党合作的基础。1923年,蒋介石时年37岁。

 

  我读书至此,有一大胆猜想:蒋介石是否有加入共产党的可能?在此利用杨天石书中资料,“小心求证”一番。

 

  1923年,国民党虽然没有统一中国,但是经过多年经营,在中国已是颇具势力的政党,而共产党则创立不久,当时的重点还在着力于共产主义的传播,从力量上讲,还无法与国民党抗衡。早期的共产主义传播者也以知识分子居多,比如李大钊、陈独秀、张申府等人,当时加入共产党的人员,以年轻人居多,且大多家境较好,这也是理想主义者的基础之一。

 

  而当年已经37岁的蒋介石,虽然也对马克思学说看到“不能悬卷”的程度,但是不得不更多地考虑现实问题。蒋介石出身盐商之家,社会地位不高,早年丧父的经历让他自幼受到土豪劣绅的歧视和压迫。这些经历,让蒋介石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不太容易单纯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另外,在1918年至1923年期间,蒋介石曾奉孙中山之命,与戴季陶、张静江共同参与筹备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杨天石在书中说:“蒋介石和它发生过密切关系,它也曾给予蒋介石的生活、思想以深刻影响。”杨天石在书中分析的交易所对蒋介石的影响,如对上海商人的不满与反感、了解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困境以及增强了蒋介石的社会改造思想等等,这都是使他对马克思主学说发生兴趣左倾的因素。不过,对于这一问题更为重要而杨书没有涉及的是,蒋介石在这一期间的生活来源,也必是在交易所支取,同时与戴季陶、张静江等人的共事,也势必加强他与国民党之间的联系。

 

  如果在1923年之际,国民党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如是程度,或者,蒋介石还没有与国民党发生如是之深的纠葛,蒋介石是否会加入共产党?很难说。

 

  不过,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才有了紧随其后的蒋介石苏联之行,正是在苏联,蒋介石“一个党,一个领袖”的思想得以发韧。

 

  南京之战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的表现,我最感兴趣的是南京之战,当时围绕着南京是守还是弃,国民党内部颇有争论,就连蒋介石,也在日记中如此写道:“南京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无以为怀矣。”杨天石说,这是蒋内心矛盾的表现。而我的不解也在这里。

 

  南京之战,国民党几乎元气丧尽。对于这个结果,蒋介石是有预料的。早在淞沪之战开战之前,和战之争就已见端倪。议和派在国民党军方以何应钦为代表,在知识界则以知识阶层为代表。但是蒋介石力排众议:“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淞沪战役,国民党军方失利,在“各部死伤大半”的情势下,蒋介石依然决定长期坚守上海,之后,蒋介石曾经对此有过自我检讨,认为自己没有在九国公约会议之前及早撤兵。有了这一经验,蒋介石为何还要在南京之战中重蹈覆辙?

 

  说南京为首都所在、总理陵墓所在,以此政治家与战略家的两难困境来解释蒋介石的选择,总让我觉得非重点所在,就像杨天石先生分析的,“突围与撤退时的严重混乱以及损失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细读

 

  书中的最后一个章节描写蒋介石的家庭生活,让人觉得,总统亦是常人。这是此书的一大特色。政治人物难写,在于研究者或撰写者常把政治人物视为非同常人,一般都少用笔墨叙述其人性化的一面。

 

  看蒋介石日记中,在宋美龄滞港不归时的“孤寂”乃至“孤苦自怜”,让人可以看到,这位“蒋大总统”的喜怒哀乐,原来与我等凡夫俗子并无不同。而“家事致曲,不宜太直、太急与太认真”、“家事以委曲求全为主,不能与普通交道并论”等,则又让人觉得这位“蒋大总统”原来也是这般人情练达。而宋美龄为蒋纬国身世以及蒋氏前任夫人陈洁如与蒋介石产生矛盾,则让人惊讶于原来“国母”也有这般女儿态。

 

  另外,蒋介石日记中,有不少怨天尤人的句子,对好友如戴季陶,亲属如宋子文、孔祥熙,同僚如胡汉民、孙科、李宗仁等,下属如周至柔,几乎无人没有受过他的埋怨。还真没有见过哪个领袖,一边“天理人欲”,一边怨天尤人。不过,这也是人性的表现,否则,我们大概只能看到一个呆板的蒋介石了。

 

  最后,录一个关于蒋介石的段子,与书中《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美金公债舞弊案》相关,虽不入正史,却足以补缺:

 

  话说当年蒋介石查处孔祥熙一案,曾派了翁文灏去查。翁动身之前,蒋郑重其事地对翁文灏说:“咏霓,请你辛苦一趟,到上海调查,回来时什么时候到南京,就什么时候来见我,愈快愈好。”翁文灏见到蒋介石如此坚决表示,认为调查后一定要办一下。翁文灏到上海调查了两天,把什么都搞清楚了,回到南京时已近黄昏,打电话给蒋,问他是否接见,蒋回答他“明天再谈”。翁觉得奇怪,第二天一见面,蒋就说:“我已经明白了,上海银行界向来是吃财政部的,现在庸之(孔祥熙)不让他们吃,所以他们恨庸之。”翁文灏说:“我在上海调查的结果,似乎不是这么一回事……”蒋马上截断他的话:“我已完全知道,你不用讲了!”竟不等翁文灏开口,就端茶送客,连“你辛苦了”一类敷衍门面的话也没有说一句。蒋对翁一向比较客气,翁从来没有碰过这样的钉子,回到行政院,气得话都说不出,停了一会,对蒋廷黻(当时的政务处长)说:“不好干了,辞职,一定辞职!”蒋廷黻问他为什么事,翁讲了一遍,蒋廷黻想了一会,说:“我看辞不得,要辞也要等三个月以后,事情冷下去再辞。如果现在掼纱帽,就种下了裂痕,如有人说起这件事那件事,他们会说是我们泄露出去的,他(指蒋介石)岂是能容人的?说不定会招杀身之祸!”经蒋廷黻这样一说,翁文灏的气愤被吓去了一半,不敢再喊辞职了。原来蒋介石派翁文灏去调查的时候,不知道投机操纵者是谁,所以大打官话,派翁去的同时,又派戴笠去密查,戴笠比翁文灏早回南京一天,已一五一十把内幕对蒋讲了,蒋一听牵涉到宋霭龄,这件事就绝对办不得,所以不让翁文灏开口,免得说出了反而为难。

 

  这样的传闻,也足以证明了蒋介石的“人情练达”,但也是政治腐败的渊薮。

 

  ●陈远

蒋介石:总统原来是常人 · 阅读周刊 关注 · 2008-07-13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方都市报 湖北涉贿官员 提审猝死之谜 · 国内 · 2011-06-08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方都市报 非主流博客的胜利 · 地球周刊 封面 · 2011-01-02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 文人无行:黄秋岳及其诗文 · 历史 · 2009-03-31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 可一次性缴费参加养老保险 · 封面 · 2011-05-10 ,南都网,数字报,电子报,南... 什么是“社会管理”? -评论周刊·专题-新京报电子报 电子报大全,一站式电子报阅读网 维也纳怀旧·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陈丹燕:仍是没有故乡的人·东方卫报数字报刊 科学发展立报 改革开放立报 解放思想立报·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御品松花砚,身价一年翻一番 · 莞壹周 收藏 · 2010-07-12 ,南都网,数字报,... 半本学生杂志引起的全国轰动 · 阅读周刊 文化中国 · 2008 冬青报·阅读与写作专刊 阅读周刊 阅读周刊 坏故事·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渝中区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速·重庆日报数字报 千年琥珀,万年蜜蜡·重庆日报数字报 我看黄明的书法·周末报数字报刊 电子报 明年惠阳教师工资涨300元/月·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知青捐建白云山遮雨亭·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广州开发区连续9年进三甲·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