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笑 南京演唱会:以工补农,共享成果,江苏丹阳市飞达村二十年由穷变富,建成省级文明富裕村—— 朱国平:情系乡梓写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2:44
以工补农,共享成果,江苏丹阳市飞达村二十年由穷变富,建成省级文明富裕村——
朱国平:情系乡梓写传奇
本报记者 赵京安 夏珺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17日   06 版)
走进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飞达村——这个颇具欧洲风情的苏南小镇,简直分不清哪里是农村,哪里是城市。
飞达工业城就坐落这里。52岁的飞达集团董事长、飞达村党支部书记朱国平带领全村百姓,用不到20年,让5500名乡亲不用背井离乡就当上产业工人、公司股东;92%的失地农民、66%的准失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享受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飞达集团已形成了集工具钻头、特钢、板材、船舶重工、新能源于一身的国际性百亿元企业集团。
探索新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飞达村原名高士桥村,原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当地有“有女不嫁高士桥”之说。1992年4月,朱国平创办的刃具厂在高士桥村落成。按照协议,朱国平每年以土地租金的形式上缴村里5万元。
2010年,朱国平将这个乡村小厂变成了“亚洲钻头王国”,率领全体飞达员工完成了一个民营企业的神话。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朱国平带领“飞达人”协力攻坚,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集科、工、贸、运于一体的经营格局,成为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
现在的飞达村是由高士桥村和其他村合并而来的。与高士桥村相比,其他几个村要落后3到10年。朱国平给他们送去“会下蛋的鸡”。至今,飞达集团已带出村里30多家配套企业,后巷镇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于2008年5月在飞达村成立,通过流转土地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使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入靠分红。在飞达集团的带动和反哺下,飞达村迅速发展成为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村,跨进了全省文明富裕村行列。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都在本村工作,几百亩耕地由过去的几百人经营减少到42人经营,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朱国平介绍说,他们的成功在于“一个模式”、“两个转变”、“三个带头”。“一个模式”就是,企业“出钱出物”,经营者个人“出力”,村集体“出人”,三方按股份比例分红;“两个转变”是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民向股东转变,农民得到土地租金 、工资 、土地分红三种收入;“三个带头”是指他带头做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农民创业的引路人、农民利益的守护人。
“幸福里”的幸福事
朱国平说,去年集团给一些企业优秀员工赠送了装潢一新的住房,但是大多数的职工还没能享受到。今年开始,集团计划再建10万平方米住房,把优惠范围由集团员工逐步向全体村民延伸。“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他说。
幸福里小区是飞达集团投资开发的一个综合性小区,也是镇江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小区,绿地、健身设施、车位、安保等一应俱全。飞达员工购房均价只需每平方米1600元,而且缴一半的钱就可以入住新房,另一半不需付利息,在工资里慢慢扣除。
朱国平出资300万元创办的江苏省首家农民工子女学校——飞达光彩小学,专供外来打工者的子女就学,学校设6个年级,就读的学生不需交纳任何书费和学杂费。“我是这些员工的兄弟,我知道农民盼着子女能享受优质教育。”他说。
不久前,“2010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推选委员会给予朱国平这样的颁奖词:“他会挣钱,带着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也会花钱,让更多的乡亲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他建医院、办学校,倾心打造村庄里的公共服务。他出资金,传经验,带着乡村企业实现良性循环。这样能挣钱更会花钱的书记,正是这个时代的稀缺人才。”
产业报国  造福桑梓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多年来,他为社会捐款达亿元。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农村小康十大杰出贡献复转军人中华慈善人物等多项荣誉。
朱国平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为村民改善生活环境,出资几百万元为村里修建了飞达大道和幸福大道,先后向40多位村民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经他帮助和支持的村民有不少已成为各自企业的掌门人,有5家企业销售额超千万元,一家超过3亿元。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成立了“特困党员基金”,每年从他的薪酬中拿出50万元帮助党内生活困难的同志,镇江地区有约350名特困党员从中受益。
朱国平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完善环保设施,投入了200万元建了公交车站。他还投资1500万元建社区医院。2008年,与丹阳市慈善会正式签订协议,投入1000万元设立“飞达慈善救助基金”。2009年,他投入600万元建设了一座江苏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乡镇消防站,无偿移交给消防部门。
“雄飞世界,惠达民生”,飞则一飞冲天,达则惠及乡邻。朱国平一直在努力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