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似水年华的结局:读书的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5:47

读书的境界

铁 子

读书有滋味吗?要是有的话,那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儿呢?

是痛苦吗,好象不是。想想看,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面对浩瀚书海是那样的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这么说,那就应该是一种享受吧,好象也不对。你看,从古到今,人们为了劝勉他人读书,威逼利诱的有之,现身说法的有之,这不是说明不爱读书的人是大有人在吗?既然有那么多的人不喜欢它,就说明这也并非是什么美味。

在众多劝勉他人读书的哲语中,我映像最深刻的是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30年书,我想了它30年。

10岁的时候,我很贪玩,爷爷常拿这句话教育我。我当然是反唇相讥,你以为我也是傻子,你打开书看看,里面有金银财宝吗?有帅哥靓女吗?爷爷一脸的无奈。

20岁的我忽然成熟起来,我仿佛懂得了这句话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只要努力读书,掌握了足够的知识,获得了足够的能力,就能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肯定就能够如愿以偿地得到相应的回报,包括职称、职位、爱情和财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世界确实没有辜负我的努力,我真的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我应该得到的那些东西。然而,就在我春风得意的时候,我又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原来生活它好像远远不只是这些。

30岁我继续读书。还我有点放不下它了。工作之余,离开书我就有点魂不守舍,书里面总有那许多的东西让我魂牵梦绕。我的阅读面也越来越宽泛,晚报杂志之类是我的精神快餐;专业书籍就是日常便饭;文史哲一类肯定是精神大餐;科普权当野餐;艺术美学常作烛光晚宴;我甚至爱上了中医学,阴阳平衡的理论好像给我做了一次人生的理疗;书法棋类我也读,人品如字、世事如棋每每应验……我真的尝到了开卷有益的甜头。

到了40岁,我还在读。我仿佛有了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感觉读书并非就是冲着获得物质和情感需要而来的,它绝对不应该是一种纯粹功利的行为,但它也不该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因为物质和情感并不足以使人真正幸福快乐,而消遣也真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才需要。我这才意识到,那“黄金屋”和“颜如玉”其实只不过是幸福快乐的代名词,读书的人想要获得的幸福和快乐,应该是能够从读书的过程中去获取的。

能从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应该是读书的一种境界。

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是人的天性,人生来就对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充满了好奇。多少年来,对于开天辟地、灿烂星空是何种力量使然,总有那么多的人对它耿耿于怀;面对悲欢离合、儿女情长,又有那么些人一次又一次的追问那情到底为何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粒子;从生命起源到心理奥秘;从七彩世界到孤独人生;……只要人类感觉所至,无处不见人类探索的足迹。探索对人类具有莫大的诱惑,它引诱着人类一代又一代为之呕心沥血、锲而不舍。人类就这样探索着步入文明时代。在文明时代,人们以书作为载体,把探索的结果代代相传。我们通过读书,借助前人探索的历程和探索的结果,就有可能找到理解和发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奥妙的那种感觉,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真理被发现的那一瞬间仿佛就在你身上得到再现,这种美妙的感觉那才是人最需要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人就是为感觉而活的。

人的一生就是在感觉的期待和实现中度过的,期待的感觉如期而至,是人最大的满足;新感觉的不断出现,是人丰厚的财富。所以有人常常会感到无聊、痛苦,那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感觉,或者是他期待的感觉总不能如期而至。读书它不仅能够帮助人确认我们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感觉,而且从阅读过程中寻找感觉的范围,要比从实践中获得感的觉范围大得多。确切的说,有许多感觉,人并不一定必须要通过实践去获得,在读书的过程中,借助他人的感觉就能把自己的感觉激活,就会找到自己需要的感觉,而且常常还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发现新感觉,说不定你发现的这种新感觉就是真理。这些才是读书带给我们的真正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