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尺和毫米的换算单位:走进读书的高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30:20

走进读书的高境界

 

张和忠(特级教师)

 

读书的感觉归纳起来,只有两种:苦与乐。

五百年前的文征明在《不寂》一诗中这样写道:“孤坐忽不乐,挑灯当我前。昏灯黯欲灭,细雨方弥弥。”这是读书的孤独、寂寞、神凉。

千年前的宋真宗在《劝学文》中却这样说:“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读书的另一番境地,即使苦,但苦尽甜来。

他俩的读书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但都被情绪、功名、利禄左右,其实,读书还有一种高境界:读书不为时势所迫,不为生计所窘,不为媚俗做态。如在三月的柳林中追逐流莺,亦如在五月的阡陌上与飞花共旋。独居一室,手捧一书,一杯香茗,茶烟幽幽,思绪飘飘,雨声潇潇……漫步智慧芳园,任意采撷思想精华。

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读书,而要达到如此境界,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经过三关:

输入输出关

输入是吸收,而吸收是为了输出,只会吸收而无法输出,那读书就是一种消耗时光。输入与输出又有多种形式:原味型,如水泵,吸什么吐什么,没有发生一点变化;变形型,如轧米,虽能把稻分成米与糠,但米糠俱下;变量型,如制作面包,似乎已变,其实质还是原样;变质型,如蜂酿蜜,取其精华,让人享用。

读书是输入,读书是寻找信息,读书是抓取信息,读书是接受信息,但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接受上,接受只是认识世界,更需要我们去创造。输出才是读书的目的,只有寻求输出,才能品尝苦中找乐之趣;只有努力输出,才能体会苦中有乐之意;只有不断输出,才能感受苦尽甜来之味。读书输入之苦,便会在读书后输出的乐中烟消云散。

读书获得了新知之时,是一种愉快;读书提高了水平之后,是一种兴奋;读书愉悦了精神之时,是一种满足。而把这愉快、兴奋、满足再传达给他人之时,就是一种幸福。

面壁破壁关

相传南北朝时印度僧达摩来华,曾在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潜心修道,最后终成高僧。读书如面壁,须静得下心,不被万物所诱;须耐得了寂,不被浮躁所动;须坐得住凳,不被名利所惑。读书是面壁,当别人在轻歌曼舞之时,你需无所心动;当别人功名俱有之时,你需无所心嫉。这是面壁,这是修心,这是历练。

这种面壁,须经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苦,还须经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痛,而经受了这面壁的苦于痛之后,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妙。

这不由让人想到“画龙点睛”的故事,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会飞掉。听到这话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这是破壁,这是腾飞,这是创新。面壁十年图破壁,才是读书的新境界。

当把自己的读书所获,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上时,这是一种“破壁”的尝试。

当把自己的读书所获,写成了文章,编成了书,成了别人的读书内容之时,这是一种“破壁”的体验。

净化提升关

读书是对话,这种对话分为三个层面:与自己对话,这是自己与自己在心灵中的交流,通过交流,明白真假,辨别正误。与作者对话,通过交流,提高对生活的感悟。与世界对话,通过交流,开阔眼界,提升水平。在对话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读书要摆正心态,读书常有三种心态:仰视读书,这种读书常常被权威吓住,有一种惧怕心理,导致丧失自我,人云亦云。平视读书,这种读书常常被表象迷惑,导致雾里看花,越看越花,很难获得真谛。俯视读书,这种读书不迷信权威,把读书看成是与伟人的交流,通过这种特有的交流形式,净化心灵,提升品位。

读书最终进入这样的境界:纯洁,心境如一池清水;安静、不寂,不躁、不慌;乐观,不受外界影响。

叔本华说,读书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以不必再依赖他人寻求乐趣。

这正是我们读书的追求。

让我们逐步走向读书的高境界。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