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谁当真123言情:世卫组织提大众长寿之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2:38
世卫组织提大众长寿之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好的生活方式   ——平民大众的长寿之道
  “知”,不必及深;“信”,不必执迷;“行”,总要有度,中医养生讲究法乎自然,顺其自然
  有人为延缓衰老一掷千金,追寻高科技治疗方式;也有人闭门打坐,或是笃信江湖秘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则只有16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
  高科技风靡
  山西的陈欣(化名)钟情于瑞士“羊胎素”。她现在大约每隔8个月“秘密”前往瑞士一次,接受“羊胎素”活性疗法。陈欣现年39岁,离女人“四十”大关一步之遥,36岁时,她第一次前往瑞士接受此疗法,从此不曾中断。
  据深圳博爱医院介绍,“羊胎素”是从高山绵羊母体内小羊胚胎中提取的活性细胞。据称,这一物质被瑞士科研者提纯为针剂,通过人体静脉注射,有提高人体机能,促使生理机能年轻化的作用。如此神奇功效自然容易得到女性的追捧,富豪中不乏尝试者,娱乐新闻也不时追踪影视明星前往瑞士注射“羊胎素”的消息。
  “羊胎素”自然是价格不菲。陈欣经营石化相关产业,家产逾亿,每次前往瑞士,治疗费用大约36万。尽管身边的人“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她本人感觉尚好,已经在准备下一次瑞士之行。
  针对近十年来“羊胎素”的风行,中国疾控部门已有关注。江苏、福建省等疾控部门研究认为,经过动物实验,“羊胎素能够提高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可能具有一定抗衰老的作用。”但在临床治疗中,羊胎素的抗衰老作用仍存有争议。解放军305医院抗衰老医学中心首席专家黄又彭认为,抗衰老是一套完整的体系,“羊胎素”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此外也有红肿、过敏、排异等不良反应的病例出现。
  除羊胎素外,各种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生物制剂,诸如褪黑素、虾青素、黄烷醇等及其相关产品也一度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办公室发言人Vivian Tan就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公众健康而言,世卫组织并不建议任何抗衰老替代疗法。”

“每日一片”   

相比昂贵的“羊胎素”,普通大众最为推崇的还是“食养”。随着现代医学自由基理论的出现,各类“抗氧化食物”成为了人们的心头爱。
  在北京上地软件园工作的刘瑶,常态是朝九晚九。她每天的早餐是班车站的煎饼,午饭多是套餐,晚餐,则没个定点。
  但刘瑶并不担心自己营养失衡。她的办公桌上摆着各色瓶子:每天一片维生素、一片松花粉,有时也吃颗鱼肝油。她认为这样的生活“没有大餐也有营养”。
  这些保健食品有一个共同的抗衰老标签:“抗氧化剂”。人体内,自由基是一种具有未配对电子的化合物,研究认为它是导致多种疾病,比如肺癌、动脉硬化和老年痴呆症的直接原因。水果、谷物等富含维生素 E、维生素C和多酚类等抗氧化成分,能提供中和电子,阻止体内过度的自由基反应。
  人们若是想每天补充多种抗氧化成分,看起来必须依靠相关抗氧化剂产品,诸如绿茶精、维生素C、维生素E、石榴浓缩物、β胡罗卜素、硒、葡萄籽精等。许多都市白领们也开始遵循起“每日一片”的做法。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抗衰老神话也在破灭。2010年5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公布,没有证据表明一般人群应该补充β-胡萝卜素,却有证据表明吸烟者不应该服用。而芬兰的ATBC研究项目,也否定了维生素E的防癌作用。
  尽管“每日一片”让白领感到安心,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生物学家巴里·哈里维还是建议,在没有确凿研究结果之前,不要服用高剂量的营养补充剂或强化食品。不管富含果蔬的饮食对健康多么有益,人们都不能单靠服用提纯的果蔬精华液或维生素来替代它们。
  实际上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素。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教授翁维健认为,“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适量食物组成,吃五谷杂粮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五谷杂粮   

人们也没有忽视传统食材的功效,张悟本的“绿豆养生”也因此受到了广泛追捧。黑色幽默的是,尽管张悟本已被证“伪科学”,他所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还是成了2010年度中国大陆热点畅销图书。
  绿豆的“神奇功效”受到质疑,但一味昂贵药材占居养生榜头筹已有千年:流传的长寿药方中,人参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一味。人参含有皂昔类、挥发油、有机酸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晓春教授认为,这些成分具有抗衰老和防治帕金森病的神经元保护机制。
  这一功效使人参成为了馈赠长者的佳品。中国围棋选手宋容慧曾在智运会取得三连胜,奖品是一盒高级人参,她也向媒体表示希望“将人参送给父母”。
  “人参、燕窝的作用并不见得比薏米神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教授翁维健则认为,“各种长寿食物已经泛化了,食疗养生也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异。”
  作为养生专家,翁维健及学生广泛查阅历代医药典籍,寻找所谓延寿、不老等药方,所得也不过是极为普通的食药材,如粳米、大麦、黑豆、莲子、枸杞子、当归等。
  翁维健本人的日常饮食也无惊人之处。他三餐为简,吃遍粗粮,也不忌讳高蛋白食物。每次电视节目,他都会向观众推荐些小诀窍,比如自制薏米糕,自制枸杞、山楂、红小枣茶,甚至是牛肉葱头养生汤。
  生活方式
  相比或吃或补的手段,WHO更为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调查认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个人因素,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
  1992年,WHO就此提出“16字”生活方式建议,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合理的生活方式能减少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发病率。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委员洪昭光也在大众健康普及中赞同WHO所提出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健康长寿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药物,真正的药物是时间,应当顺应自然。”
  中国古人亦认为寿命长短与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管子·形势》有言,“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体利而寿命长益。”
  翁维健教授也是“起居时”的践行者。翁维健现年78岁,眉白,面色红润。他保持中午小憩,夜间6小时睡眠。他对自己一整天的描述是,“保持规律,白天忙不停、不得闲,晚上触枕即眠。”

“8小时睡眠”是现代人普遍认同的健康之道,根据每个人年龄不同,也有观点认为4至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洪昭光解释,人们作息规律应当遵从于“生物钟”。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人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饥饱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们就会感到疲劳与不适。洪昭光认为,人们应该正视生物钟节律,保证生物钟“准点”。如果生物钟“错点”应该及时调解,否则可能是各类疾病的诱因。
  有氧运动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Hanna是瑞典人,今年30岁。在她看来,最好的养生方式是适量运动。Hanna喜欢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她2004年开始学习瑜伽,从中感知身体的需要,寻求身心的松弛。
  中国人则多推崇太极拳,社区有太极拳发烧友的小圈子,公园也常见中老年人打拳“刚柔相济、婉转灵活”。民间甚至还流传有奇法怪招,如倒立、学狗爬、驴打滚之类。
  “人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不要追捧高难度。”翁维健认为,“比如太极拳的‘桩功’,一些人可能因为姿势不当或身体不适应等原因,导致膝关节患上骨关节炎。”
  对中老年人而言,洪昭光推荐早上起来慢跑,但不能少于三公里,或“因人而异选择其他适量舒展运动”;晚上6至7时漫步行走半小时,以减少心肌梗塞、高血压的发病率。
  跑步三公里或是慢走半小时,均属于“有氧运动”,其运动量能使人们的心率保持在140次左右/分钟,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等。
  步行、快走、慢跑、竞走、滑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有氧运动,洪昭光看来,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关于运动的频率,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正常人应该每周运动2~5次。如果没有运动习惯,就要从少量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