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朕的皇后妈妈网:艾灸神阙穴,百病自然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15:49

引用

修行者--谨铭 的 艾灸神阙穴,百病自然灭

延年益寿、颐养天年乃人类梦寐以求之愿望。千百年来人们无时不在探寻着养生延寿之道。以彭祖、孙思邈为代表的神阙养生就备受推崇,虽历经数千载,但至今尚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神阙养生不但对沉疴痼疾屡有奇效,而且还能延年益寿,老而不衰。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神阙养生具有显著的抗衰老,调节生理功能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和功能失调,衰退性疾病疗效尤为显著。    早在上古时期,古人为了生存即以原始的针灸、热熨、敷贴、按摩等手段进行脐疗。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包括肚脐填药、敷药及灸脐等法。《黄帝内经》更是将脐疗上升到了理论。《灵枢-营卫》曰:“足厥阴肝脉……其别支循脊入骶属督脉,上过毛中,上行入脉中”。《难经》则对脐周部位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脐下肾间动气者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晋代,针灸名家皇浦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载述:“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神阙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通,脐又为冲任循行之所,且任、督、冲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由于七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中,联系全身经脉。因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影响于脐中。《灵枢-海论》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医学始源》曰:“人之始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故也”。《厘正按摩要求》认为“人体之有脐,犹天之有此辰也,故名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

   神阙穴又称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最早提出“神阙”二字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认为:“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又说,“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腹无理无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和“绝子,灸脐中,令有子”。神阙穴的作用主要有①温补脾肾,回阳救逆;②调理脾胃,理肠止泻;③熄风开窍,宁心安神;④交通心肾,制约膀胱;⑤温经通络,祛风除湿;⑥调和气血,调补冲任。神阙穴可主治上吐下泻,腹中虚冷、腹痛腹泻、肠鸣、小儿厌食、老人滑肠失禁、脱肛、水肿、臌胀、妇人宫寒不孕、中风、霍乱、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等症。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肩肘炎、坐骨神经痛、前列腺肥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小儿厌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儿遗尿、附件炎、子宫脱垂、不孕症以及美容和预防癌症。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敷填脐、拔罐、艾灸、推拿等。但据笔者实践神阙穴艾灸法最简、效果最佳。

    灸法治病,《内经》早已提出,并认为它与针灸治病一样重要,且能弥补针刺治病的不足,认为“针所不为,药之不到、灸之所宜”。古代医家已积累了丰富的用灸法壮阳补虚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视神阙穴灸法的应用,认为灸之可温阳、防衰、延年。

    艾灸神阙,就是用艾绒或艾条对神阙穴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是传热性较好的通道。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络传导的距离更远,而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的血液温度也随之升高,血液粘度降低,流速增大。这正好验证了古人“气得温而易行”的说法。而气之易行,气血运行通畅,则治疗疾病自然能获良效。用艾非用他物,是因为艾叶,性苦、辛、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本草纲目》称“艾叶纯阳也,可取太阳真火,可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 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现代研究则证明,艾叶含菊糖、鞣酸、维生素等。有补偏救弊、消炎镇痛、兴奋神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的功能。正因为艾叶有以上这些特殊的性味功效,加之其易燃,火力温和而渗透力强,气味芳香,才使得人们选择了具有最佳壮阳补虚、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防病保健作用的艾叶来作为灸材。而神阙穴又位于人体之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介于阴阳二者之间,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又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是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下组织少,皮肤敏感度高,加之血管分布特殊,血液循环好,因此不断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能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激发抗病能力,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艾灸神阙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健身,早在明代《针灸聚英》就指出:“无病而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也”,体现了先民“未病先防”的思想。这也是中医传统保健学的重要思想。作为保健灸,主要体现在艾灸神阙穴对人体的整体性调节作用上。由于脐通百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故艾灸神阙穴可强身健体、防病延衰、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由于艾的温通作用与火的阳热属性及所隔药物的属性,通过腧穴经络,内达脏腑,调节脏腑经络,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艾灸神阙穴养生法也正以其简便易行、天然无害、

成本低廉的特点自古至今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欢迎。

艾灸神阙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艾炷(或艾条)直接灸; 2、神阙隔姜(或隔盐)灸。用艾柱或者艾条灸比较简单,到药店买来艾柱或艾条(无经验者最好使用艾条),点燃艾条后对准神阙穴,距离神阙约两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时间10—15分钟即可。隔盐灸,是用食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由于食盐咸寒,入胃、肾、大小肠经,有涌吐、清火、凉血、解毒之功效。隔盐灸时可将纯净干燥的或者炒过的食盐填平肚脐,用艾条灸之。《类经图翼》说:“纳炒干净盐满脐上,以施灸”,意在避免盐粒受热爆炸引起烫伤。此法古代广为应用。《附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千金要方·卷七》治少年房事多短气:“盐灸脐中二七壮。”《千金要方·卷二十八》治淋病:“着盐脐中灸三壮。”另外,对于便秘、拉稀、月经不调、老人膝关节僵硬疼痛都有一定的疗效。此法还多用于治疗伤寒阴症或吐泻并作、中风脱症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平时用此法灸1~2壮(燃完一个艾柱为一壮)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隔姜灸是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牙签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盐上。将艾柱放于姜片上点燃,稍感灼痛,即应更换艾柱。一般可灸3~9壮,或者直接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神阙穴隔姜灸。时间10—30分钟即可。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淋病、脱症等。

   艾灸神阙需注意的事项: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第四、注意力宜集中,谨防点燃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