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意见:无量寿经讲义第005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46:52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五集)  1998/4/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05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经文第五行,最后两个字看起。「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从这个地方看起。  前面一尊宝幢菩萨他所表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上一次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但是意思还没有能够完全表达出来。前面讲的宝幢跟光英,光英是讲的形象;宝幢是说我们要把这个法门宣扬。也就是经裡面,世尊常常教导我们,「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两位菩萨确确实实代表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四众弟子,无论我们现前过的是什麽样的生活,从事于哪一个行业的工作,都应当作社会大众的表率;作社会大众的模范,那就是这两位菩萨所表的义趣了。  『智上菩萨』他所代表的,要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无上的妙智。于是,佛法裡面讲的真实利益,就落实了。众生所过的生活,烦恼。我们观察这个社会,不论贵富贫贱,各有各人的烦恼。贵人有贵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贫穷人有贫穷人的烦恼,都在烦恼裡面过日子,过的非常辛苦。这桩事不是说的这一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无不如是。正是世人所谓的,「不如意事常八九」。由此可知,如意之事,只佔十分之一,还未必。往后,未来无终,这样的苦日子,要过到什麽时候,才能出头?那就要看缘分了。什麽缘分?遇到佛法的缘分。真正有缘,有缘还要两个条件,你才能得到圆满,这就是《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有了,你遇到了,遇到佛法,遇到大乘,尤其是遇到淨宗、《无量寿经》,这是无比的希有,缘具足了。缘足了之后,你这一生能不能改变你的生活,那要看你的善根、福德。你要是有善根、福德,你的生活立刻就转变了。佛法裡面讲的「离苦得乐」,不是假的,非常现实,现在就离苦、现在就得乐,而且是离究竟苦、得圆满乐。你说这个多自在!我们要问了,善根、福德是关键。什麽叫善根?善根是真信、真明白,理解。信、解是属于善根;愿、行是属于福德。你有没有这个愿,肯不肯照做;有这个愿,又肯照做,你是大福德之人。你从今而后,不再过烦恼的日子了,过高度智慧的生活,这就是佛法裡头所谓的「转烦恼成菩提」,那就是「智上菩萨」,转烦恼成菩提。转我们烦恼的生活,成为高度智慧的生活。那麽你的生活与诸佛菩萨、与法身大士,真的叫无二无别。  说到这个地方,也许有同修就说:「那是不是能把我们贫穷转成富贵?」不是的,贫穷还是贫穷。但是贫穷他不苦了、他不烦恼了。变成什麽?贫而乐。贫穷快乐,这个自在。你要是不相信,你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我们的图书馆有。虚云老和尚去朝五台山,那个发的是真诚心,三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拜了三年才拜到,路上经历许许多多的艰苦。在他大难的时候、得重病的时候、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有一个要饭的叫化子来帮助他。帮助他好几次,所以老和尚对他很感激,问他叫什麽名字?那个要饭的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问他在哪裡?他说他住在五台山下,你到五台山可以能够遇到他。老和尚以后拜到五台山,在五台山向人家打听:「有一个要饭的叫文吉,你们知道不知道?」大家说那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讨饭、作乞丐,乐得不得了,快乐得不得了!  诸位要晓得,佛决定不会帮我们增长贪瞋痴。我们拜佛,就有很多钱、就可以做大官,那你完全错了,佛菩萨不会帮助你这些。佛菩萨帮助你觉悟,帮助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觉悟了,乐!觉悟之人,随遇而安,那叫高等智慧的生活。高等智慧的生活不是在富。世间富贵贫贱,佛不能帮助。为什麽不能帮助你?这是因果的关係。你前世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得不到财富的享受,佛要是能给你的话,岂不是把因果定律破坏了,哪有这种道理。这些甚深的理与複杂的事相,唯有佛清楚,唯有佛明瞭,所以佛称为圣人。  「圣」是什麽意思?深明事理,称之为圣。对于宇宙人生的事理,彻底的通达明瞭,什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报。所以佛教给我们,你要是想富贵,你要是想寿考,寿考是长寿,佛教你修因。你自己修因,果报就会现前。如果修因很认真、很勇勐,果报不在来生,这一生当中就现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勇勐精进,这才行,转变自己的因果。佛是指导我们、教导我们,事一定要我们自己去做。我们听了佛的教诲,不肯依教奉行,那没法子,我们的业力转不过来。虽转不过来,如果真正通达佛法,你就自在快乐,你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再过凡夫的生活。为什麽?你有智慧了。智慧从哪裡来?智慧从光英、宝幢上得来的,就是闻法、修持上得来的。  为什麽有智慧、也有福报的人,很聪明,也有福报的人,他还做煳涂事情?这个理很深。理是什麽?业力使然,很可怕。世出世法裡面,我们仔细一观察,都存在。我们见到了,甚至于自己遭遇到了,心地要平和,决定要遵守佛的教诲,不可以违背。  你看在唐朝时候,唐太宗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英明之主。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他作了皇帝,把他哥哥杀了、把他弟弟杀了。这是在历史上,他的污点。对他的政绩,没有人不佩服;但是对于这一点,没有人赞同,手足之情没有了。我们再看看清朝一个例子,雍正皇帝,康熙的儿子,雍正作了皇帝,把他所有的兄弟都杀光,一个不留。你能够说他没有智慧、他没有福报吗?他不懂佛法吗?懂。清朝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都有多少国师辅导他。业力不可思议!  我们在今天,世法裡头、佛法裡头,今天比过去差远了,不重视道义的教育。西方这个风气渗透到我们中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破坏掉。中国过去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受这种教育。过去社会讲道义、讲义气,今天西方的社会讲什麽?讲利害,讲利害就不得了,一有利,马上就变心,道义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最明显的,你看在美国许多公司,这个公司裡头有不少专业的人才,别的公司知道了来挖掘,他给你这麽多待遇,我再给你待遇多一些,这裡辞职,到那裡上班去,见利就忘义。这在中国过去没有的,你给我再高的待遇,他也不会变节。人有感情、人有道义,不会这麽做的。西方的教育,他认为这很正常的,我们今天看得太多了,也看得很正常,很容易变节、很容易变心,你想想这个社会怎麽能不乱,大家都看到利,道跟义没有了。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我对日本人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过去他欺负中国,日本人今天的社会还有道义。他在公司非常衰的时候,员工不捨得离开、不忍心离开,还要维护这个公司,他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这个根是中国文化,他们还能保守。员工有对老闆、对公司不满意的,抗议。抗议,他们不罢工,他们在头上扎一个白布,老闆一看就晓得,他有意见了,赶快召开会议来解决,和平解决,他不罢工。不像外国,外国一不满意,马上罢工,一罢工,彼此双方都损失。今天我们在社会上,还能看到一点义气,除日本之外,其他地方看不到了。这种道义,才真正晓得知恩报恩。但是西方教育恩、义没有了,他不知道什麽是恩。不知道什麽是恩,如何能谈得上报恩?那完全谈不上。  佛法的教育虽然这麽好,如果他善根、福德不够,他听了也相信,但是别人说几句话,他马上就不相信了。现在这个世间,《愣严经》上说的很好,「邪师说法,如恆河沙」。你没有高度的智慧。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你要是能不动心,我常常给我们内部同学们说,你是菩萨再来,你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动心的道理,哪有不受诱惑的道理?所以你动心、你受诱惑,我们看起来是正常的现象。世出世间法都一样,你接触到这些境界不动心,那你这个人不平常,你不是凡人;你是凡人,哪有不动心的。你受到现前的教育,看到现在社会的风气,自自然然你就受它的影响,自自然然你就受它摆佈。所以唯一方法,我们在这个经上讲的贤护,你要懂得自己如何保护你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一定要过高度智慧的生活,决定不是感情用事。  底下一位,『寂根菩萨』。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入甚深的禅定,这一位菩萨代表的是寂灭境智,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大定。《愣严经》上讲的「首愣严大定」,《华严经》上讲的「华严三昧」、「师子奋迅三昧」,是如来果地上的大定。根是讲的六根,寂是清淨寂灭。寂灭的定比无生法忍的定还要深。我们在《仁王经》上看到,无生定,那已经是很深了,七地、八地、九地菩萨所证得的。七地菩萨所证的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寂灭定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证的是下品,等觉菩萨是中品,如来果地上是上品。当然此地这些菩萨们,都是在家的等觉菩萨,哪裡是凡夫。所以他们这个寂灭定,至少按《仁王经》上说,也是中品,成佛是上品,他是中品,已经菩萨达到顶头。  定从哪裡来的?定从慧来的。你没有无上的妙智,你怎麽能证寂灭境智?而定跟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定能帮助慧,慧能帮助定。慧是看破,什麽叫看破?了解事实真相,这看破了。定是你在事实现象裡面,你能够如如不动。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是禅定。你禅定功夫深,帮助你看破。也就是事实真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愈来愈看得透彻,愈看得透彻,你这个定功就愈来愈深。  凡夫成佛从原理上讲,就是定跟慧。我们平常说定慧,大家难懂。想到这个定慧,大概不是凡夫能够学的,把他看得太深了、太神祕了。所以,我们换句话来说,「看破、放下」,大家好懂。看破是慧,放下就是定。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放下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所有一切烦恼业习的根本。禅宗常讲,从根本修,教下也不例外,我们要从根本修。根本是什麽?根本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成菩萨、就成佛。妄想、分别、执着天天在增长,不得了!增长这个东西,没有不造业,造业不可能不受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在经典苦口婆心的教训,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儿戏。多想想,要去做,要认真努力的去做。  佛教诫初学,戒律非常精严。为什麽?我们还不懂事,就如同小孩一样,三、四岁的小孩不懂事。上幼稚园,老师必须要教给他许多规矩,要在旁边看着他,使他养成习惯,不犯过失,培养他的根机。佛法也不例外,初学的人,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诫。到以后你有定、有智慧了,那你自然就能做得了主宰,佛不必要再那麽样照顾你。  这些菩萨名号裡面,含的义理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十六位菩萨,都是给我们世间人作榜样的。我们学佛到哪裡学?要学他们,向他们学习。那他们的名号意思看不懂,怎麽办?看不懂,经文上所讲都是的,往下经文所讲就是这些意思。名号是全经的总纲领,以后经读熟了,一看这个菩萨名号,自己就能掌握到纲领,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怎麽去过日子、怎麽去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远离一切过失,成就无量无边殊胜功德,那是真正庄严自身,庄严自己的生活环境。像《华严经》的毘卢遮那如来,像《弥陀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都是自己的果报。懂得怎麽修因,就有什麽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要对社会负责任。我起这个念头,整个社会都要学我这个样子,这个社会会不会安定?它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我们不能不懂得。古圣先贤的教诲,至理名言。佛法的教诲,跟世间教诲不一样。譬如说世间法,「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是世间法,这一定要报仇,你不报仇,社会上人说你不孝。世间圣人教导,你报仇没错,这事在世间法是应当的;如果这个人作官,他在任上,你就不能报仇。为什麽不能报仇?因为他现在是公职,是替社会大众服务,你要报仇,社会上没有人服务,所以你这个仇不能报。等什麽时候报?等他哪一天下台了,那个时候你再报他。为什麽?他已经不为社会大众服务了,这咱们来谈私事。可见得念念为社会、念念为大众的利益,这是世间圣人教人家的。  佛法怎麽教?佛法教决定不可报仇。为什麽?报仇,你这一生报复他,来生他报复你,生生世世报来报去,没完没了。而且这个冤仇愈结愈深,所以佛教给我们不报复。佛也表演给我们看。你们在《金刚经》上读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金刚经》上只稍微提一提。这一段故事详细记载,《大涅槃经》裡面详细记载,这裡头的一些因果。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作菩萨的时候,他修忍辱波罗蜜。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暴君。歌利王翻成中国是暴君,无道的昏君,不讲理的。遇到山上这麽一个修行人,他把他凌迟处死。凌迟是用小刀,身上一片一片把肉割下来,这样处死。忍辱仙人有没有报复的念头?没有,一丝毫怨恨都没有,这佛教给我们的。没有丝毫怨恨,没有一念报复之心。  有一念报复之心,我们是凡夫,我们必定堕落。你没有听佛的话,你不明教理。没有报复,冤家宜解不宜结。他对我报复,我明白,一切作还债想,我这个结到此地了了,来生再见面,欢欢喜喜,结解掉了。不跟一切人作冤仇,一切都作还债想。你看,我们这个心多清淨、多自在,永远保持「清淨、平等、觉」,这是修寂根的原则,成就寂根的不二法门。  别人毁谤我,听到欢喜。别人侮辱我们,欢喜接受;别人陷害我们,也欢喜接受。印光大师讲:「害得你家破人亡,害得你五马分尸,都不怨天不尤人,绝不怨恨害我的那个人。」不怨恨,要看作什麽?我自己命裡头应该要受这个,心就定了。这样的心念佛,没有不往生的。陷害而死,还是要往生的。为什麽?诸佛菩萨尊敬你,天地鬼神敬重你;佛说的。我们学佛,出世间的圣人跟世间的圣人,不一样。世间圣人没有离开情,出世间圣人情没有了,完全把情转变成无上的智慧,所以他的生活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定功。寂根显示出高度的定功。实在讲大乘佛法讲到这个地方,已经就相当圆满,下面就不必说了,已经到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如果我们讲福、慧,智上是代表慧,寂根是代表福。诸位要晓得,定才是真正的福,清淨心是大福报。为什麽后面还有这几位菩萨?实在说,是有必要。一个普通的菩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纵然达到这个境界,很难圆满。我们在《华严经》上明显的看到,智上跟寂根,法身大士他都证得了,圆教初住就证得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智慧、福德在我们眼光裡面看,十法界裡面来看,他都得到圆满。圆满而非究竟圆满,不是究竟圆满的,所以在华藏世界、在一真法界裡面,还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还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要慢慢修,修到圆满,修到究竟圆满,多少时间?佛在经上说,「三个阿僧祇劫」,很长,不简单。法身大士修行,还要三大阿僧祇劫。佛在此地显示出大慈大悲,教这些法身大士立刻成佛。何必要浪费这麽多时间?立刻成佛怎麽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在《华严》会上,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这后面几位菩萨代表的,导归极乐。法身大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到那个地方就成就。真的把三大阿僧祇劫浓缩成一念,你说这个多殊胜、多不可思议。  下面『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这三位菩萨,代表淨宗修行的三个条件,信、愿、行,你要真相信。相信什麽?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的介绍。怎麽个相信法?如何具体落实?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报告。这裡面有性、有相、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我们统统要相信,字字句句都深信不疑,这才叫信。  若不是这样的信,念佛的人虽多、修行的人虽多,往生的人可不多。为什麽原因?他有信,他不是这个信。他那个信,说个老实不客气的话,是迷信。迷信可不可以往生?迷信如果是真迷了能往生,假迷不能往生。真迷是怎样?真迷他没有二念,你叫他念阿弥陀佛,他心裡只有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就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妄念都没有,那行,他能往生,他往生品位还满高的。  怎麽叫不是真信?不是真迷信。虽然相信,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还有许许多多的分别、执着,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夹杂在其中,那个迷信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百分之百的往生,一定要相信这一部经裡头字字句句,我们要把这一部经字字句句,落实到我们生活上。所以这一次,我这一次在此地宣讲,不限时间。这一部经讲个两年、三年没关係,你们大家来听,不一定要听完,你听一次,有一次的受用,一次懂了,一次记住了,一次能奉行了,你一生受用不尽。何况你是次次都来听,每一次都来听,利益无边。这些也都是时节因缘所使。  我们这一方同修们,缘特别殊胜。我也没有想到,我会跑到新加坡这个地方来,跟大家细讲这一遍,没想到,缘太殊胜了。我也不晓得我能够讲得这麽细,三宝加持,这不是人力。你们在此地听得欢喜,也是得三宝加持。没有三宝加持,你也听不懂。你真正听懂、听进去,佛菩萨加持。可见得我们跟西方世界,跟阿弥陀佛,这个缘有多深!只要把自己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挖掘出来,我们这一生,就能够永脱轮迴,就能够成佛作祖,参加阿弥陀佛的俱乐部,我们去当会员,你说多自在、多幸福。  所以信,不是简简单单的。我当年学佛出家,我是学佛七年才出家的,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两年之后才受戒。受了戒到台中去拜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去拜见他,他一给我见面,就指着我:「你要信佛。」我也就呆住了,他怎麽会说这麽两个字,你要信佛。然后叫我坐下来,跟我解释。有很多出家人,他说。年轻出家到七、八十岁,都不信佛。他也会讲经,讲得也天花乱坠。怎麽不信佛?佛在经上讲的,他一个字都没做到,这就是不信佛。不信佛,信没有了,愿、行就没有了。怎麽能往生?所以他说:这个重要、重要。老师特别提醒、警策,一定要相信。信是真的能理解、能明白、能够依教奉行,这才叫信。  换句话说,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你说信,你没有愿、没有行,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说你有愿,愿没有信、没有行,你的愿是假的;行,天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信,没有愿,你念阿弥陀佛也是假的。信裡头一定有愿、行;愿裡面一定有信、行;行裡面一定有信、愿。一而三、三而一,鼎之三足,缺一个就倒掉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一定要认真去干,对于这个经上字字句句深信不疑,决定不敢违背。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认真努力要去做;佛说哪些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做,我们这才叫真信、真愿、真行。这才是阿弥陀佛的好学生,就能得阿弥陀佛护念。  阿弥陀佛护念你,你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共同尊敬的、共同景仰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换句话说,你是阿弥陀佛的真学生、真弟子,你自然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那还操什麽心?还有什麽放不下?我们的金钱、我们的财富、我们的房地,被别人侵佔去了、被别人夺去了。你忧不忧虑?真正信愿行的人不忧虑。佛正叫我们放下,这正好是放下的时候。没有人来夺取的时候,我还真的放不下,人家一夺取,太好了!一心念佛,什麽事也没有了,岂不是好的增上缘吗?他帮助我一把,把我往上推上去,提升了。我想上去还上不去,他这一把把我推上去了。不但不恨这些夺取我财物的人,反而感激、感恩。不是他,我很难捨,他这一逼,我非捨不可。我这一捨,跟阿弥陀佛又靠近一步,你说多自在,哪有不欢喜的道理。再想想,「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到临命终时,哪一样东西能带去?一样都带不去。与其在临命终那个时候捨,现在捨不是更好吗?捨得一乾二淨。  在经典裡面,佛告诉我们,我们东西被别人夺去了,夺去了就是他的,我能不能再把它拿回来?不可以。你要再去拿回来,你就犯了盗戒。他夺取你的,是他偷盗,他犯了盗戒;你再把它拿回来,你又犯了盗戒,你盗他的。所以捨掉之后不再想。他如果再送给你,那他布施;他夺取了,就是他的财物。他盗,他有他的因果,我们如果再要把它拿回来、夺回来,我们也犯盗戒,我们也要堕落。这裡头理跟事相当微细,不能不知道。他把我东西夺去,我为什麽不把它抢回来?世间人都认为这是合理的,但是佛讲这不合理。还是佛说的有道理,你细细的揣想,佛讲的有道理,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诲。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实在讲非常短暂。我这一次从澳洲回来,那天晚上,芽笼那个地方停电,停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门口有三株仙人掌,开了二十几朵花,我们以前没见过,仙人掌开花很希有。开的花是白色的,像莲花一样,我叫悟行师去照相,他照了二十多张。照片洗出来之后,花也没有了,花就没有了。我叫大家看看,你们看了有没有悟处?大家看了之后,好像都没有觉悟,那你就不如我了。我看到这个花,有高度的警觉,我有悟处。悟什麽?万法无常,刹那生灭。你看到这个照片,以后永远就没有了,就这麽一次,就是按照相机那一刹那,你才晓得生命是多麽短暂。为什麽要造业?我们众生的生命,就是那一刹那。刹那、刹那,我们叫相续相。《金刚经》上讲,「如露亦如电」;如电是讲真相,如露是讲相续相。所以哪一样东西不在说法?仙人掌开花,给我们说法,给我们说「万法无常,如露亦如电」,不就给我们说《金刚经》吗?我们在那裡看的是《金刚经》,金刚般若;你们在那裡看的,心是想入非非。这就是学佛跟不学佛不一样处。  你能这样的深入,你才晓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一个境界不是「大方广」?哪一个境界不是「佛华严」?哪一个境界不是「无量寿」?哪一个境界不是「清淨、平等、觉」?都在现前,只是你不认识。你要认识,你才懂得《华严经》上所说,「诸佛如来讲经说法,尘说、刹说,从来没有间断,尽虚空遍法界,无时无处而不说法。」一切法在哪裡?一切法就在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中,可惜我们看不出来。给你提示出来了,好像闪电一样,闪了一下、亮了一下,闪完了就没有了,又漆黑了、又迷了。你怎样保持你那个一念的光明,那就叫功夫。保持这一念智慧、保持这一念警觉,这个就是高度智慧。  所以信愿行,愿是决定要生西方淨土。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为什麽?不生西方淨土,纵然出离十法界,证得法身大士,还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你才能够圆成佛道。何况我们不要说是脱离十法界不容易,脱离六道都不容易。再说个不好听的话,诸位一定要晓得,脱离三恶道都不容易。我们今天看芸芸众生,造的什麽业?三恶道的罪业。  三恶道是什麽罪业?佛在经上,大、小乘经都这样说,常说。几乎部部经上都说,佛是天天说、,提醒我们「五戒十善」。你身还造杀生、偷盗、邪淫,口妄语,五戒裡头饮酒。十善裡面,口业,妄语、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妄语是欺骗众生、不诚实,不是实话;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恶口是说话粗鲁、骂人。意裡头贪、瞋、痴。你造这个十恶业,果报就在三途。现在虽然还没有堕三途,三途裡头已经注册、挂号,不久等着他去报到。谁不堕三途?谁不造十恶业。不造十恶业,反过来修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善业。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得来生的福报,来生还是得人身,享人间的福报。我们今天看现在这个世间享福的人,都是过去五戒十善有功,修行有功,现在他这个富贵是他的果报。因缘果报,真实不虚,丝毫不爽。佛在一切经中如是说,我们要不能认真如是去做,那你就是自甘堕落,你这个信愿行统统没有,这怎麽行?  行,就是老实念佛。没事的时候,我们心裡一句佛号,决定不中断,这一点很重要。念佛的人不要怕死。怕死,你的信愿行全是假的。我们念佛的人,目的是什麽?目的就是到极乐世界,就是要亲近阿弥陀佛,愈早去愈好,你怎麽怕?又想去又害怕,那这成什麽话?这哪裡是真的?不可以害怕。愈早去愈好,这个世间不值得留恋,五浊恶世,在这个世间受一天罪,为什麽不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享福?亲近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好,「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是像这样污秽的这个身体,一天不冲凉,毛细孔裡头都放臭气出来,有什麽值得可爱的?知道这个身不淨、不乾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去,都跟佛的身相一样,皆是紫磨真金色身。为什麽不去换这个身体,还留恋这个臭皮囊?对这个臭皮囊还留恋,你的「信愿行」三个字,统统没有,都是假的。  所以真正念佛人,常常想死,不想在这个世间多活,常常想死。印光老法师他的念佛堂,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印光大师修行那个关房裡面,什麽东西都没有,只有铺盖、换洗衣服,什麽都没有。他的小佛堂裡面,一尊佛像、一本《弥陀经》,就是一本经书,佛像后面写一个「死」字,好大的一个死字,写在后面。他老人家教给我们,如何修信愿行?如何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一定要学他的办法。我们不怕死,我们天天想死。世间人以为死了很可怕,我们这个死了是往生,我们这个死,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移民。我们脱离娑婆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去,欢欢喜喜的去。我们捨弃这个污秽之身,得金刚不坏之身;捨弃我们这个恶臭的生活环境,到西方去过清淨的环境。这个才是发愿,这样才叫真修行。  每一天晚上躺到床上,就想佛来接我,眼看着牆壁,看看佛有没有来。天天想佛来,时时想佛来,中午休息睡午觉也想佛来,看看佛来了没有。盼望、巴望着他,希望他早一天来,我天天盼望,总会把佛盼望来的。佛现在没有来,我们还有点事没完,什麽事?要把这个经讲好,多帮助众生一些,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多带几个人去。我们今天干的是这个工作,这个工作有意义,其他的工作没意义,这个工作有意义,多带一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此地信,它后头有慧,愿后头也有慧。没有智慧的信,不是正信,所以信裡头有邪信,他的思想、见解有偏差。愿也要有慧,没有慧的这个愿不是真愿,真信切愿。我们今天讲这个慧,慧落实,就落实在这一部《无量寿经》,我们读诵、我们理解,依教奉行,你的慧就具足了。  『香象』是代表行。「香象」,古德注解裡面,它是力气很大。古时候科技没有发达,运输都要靠牲口。牲口裡面能够负重,力量最大的是大象。象的力量比牛、马要大得多,牛、马拉不动的,象能够拉。所以象代表大力,用它来比喻,我们的愿行无边、愿行有力、愿行大力,表这个意思。这是淨宗修行的三个条件,三个必须的条件,缺少一个都不行,一个裡头出了问题也不行,一定要圆满具足。具足信愿行,你就决定往生。  下面,『宝英菩萨』,英是精华,宝英就是宝中的精华。代表什麽?代表弥陀愿海。一切诸佛菩萨所发的大愿,是以阿弥陀佛的愿,为最精采、为最精英,这个菩萨表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具足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你一定入弥陀愿海。宝英在此地就代表入弥陀愿海。你成就大圆满,菩萨在此地,岂不就是给我们大家授记了吗?授记往生作佛,这种授记,无论是显教、密教,所有一切授记,没有这个殊胜。到后面经文,还要明显的告诉我们。  底下一位,『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这三位菩萨,这又回过头来。你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参加阿弥陀佛的大法会,弥陀愿海是阿弥陀佛的法会,阿弥陀佛的俱乐部。我们也明白这些道理,掌握纲领,怎麽修行?这个没错,可是我们现在人还没去,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我们要怎样生活?要怎样工作?要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与经的理论境界相应而不违背,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也要过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相似的生活,它才相应。  所以佛在此地,用「中住菩萨」来表法。我们的心要住在中道,中道是不能有偏心,一切都要掌握到中。我们简单说,这个中,不偏在空也不偏在有,不偏在正也不偏在邪,走中道。这个真假、邪正、善恶、是非,都是讲两边的。佛教给我们要走中道,这就是高等智慧生活的表现。正法我们要接近,邪法我们也不能够排斥。我们也希望把邪能够导向正,那就是你的功德、你的智慧。不能把邪导向正,你已经发了心,心有馀而力不足,那你的功德也就完成了。正如佛在《愣严经》上所说,「发意圆成」,就圆满功德。你真的是发心,想把这些步入邪途的人,希望导归正道;但是你做不到,你不是没有心,这就可以了。所以一切要懂得用「中」。  我们再把修行跟生活结成一片,就是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淨念相继」,这就是「中住」表的意思。淨念,念是念佛。不一定念出声来,念出声是念佛,不念出声,口动没有声音,我们一般叫金刚持,口动没有声音,不累。还有一种完全默念,口也不动,心裡头确确实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间断。心裡头有佛,决定不容许夹杂,我们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但世间一切法不夹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念佛就有感应,这真功夫。  出世间一切法也不夹杂。学讲经的法师,你在念佛的时候,不要想到你学讲经的事情,经文也不要去想,怎麽讲法也不要去想,什麽都不想,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你的佛就念好了。佛号念好了,有感应,你就得佛力加持,你就会开智慧。万万不可,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想到这个经怎麽个讲法?怎麽个去研究?这就坏了。佛也没念好,经也没研究的好,两方面都拖掉了,这叫不善用心。善用心的人,用一心。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心念佛;研教的时候,一心研教。我展开经本,看看注解,在这裡研究,这个时候绝不念佛。心要专一,做一桩事情。佛在经上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依照佛这个教法决定有好处,要制心一处。  我比你们强一点。你们也感觉到,有一些地方不如我。我强在哪裡?我就是懂得制心一处。我无论做什麽,决定是一心去做,决定不是二心,搞这个又想那个,我不会干这个事情。所以你看我做得很愉快,我做得很自在。佛在经上这麽多理论、这麽多文字,我做出来给你们看,你们要会看。在从前是李老师做给我看、章嘉大师做给我看,我看他们的样子,我向他们学习。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亲近李老师十年。我天天看他们,老师也常常照顾我,哪个地方有错误,他帮助我纠正。  我们自己心正、言正、行正,外面人怎麽说,没有关係,人家看错了、误会了,总在所不免。世间哪一个人,能满一切人的意?不可能的,佛也做不到。这个世间人,多少人骂释迦牟尼佛?多少人骂阿弥陀佛?我们听得太多。佛都有人骂,我们被人家骂,有什麽关係?佛接受人家骂,我们也要接受人家骂。要接受,不要有一句辩驳。我们对于人真诚、恭敬、称讚。人家毁谤我们,我们称讚他;他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感恩他、我们感谢他,这是真的。消自己的业障,增自己的福慧,哪个不是恩人?「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常存此心。  中住菩萨,所以要学淨念相继,这个念裡头淨,淨就是决定不夹杂,相继是功夫不间断。就功夫上来说,能够达到即念离念,你的功夫就得力了,你的功夫就成熟了。即念离念,就是一般人讲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跟念是一不是二,这个叫什麽?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你能入不二法门,就脱离十法界,别说六道,十法界超越了。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不二法,这个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真话。  我在这裡透一点消息,后头还要详细讲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总认为自己跟别人是对立的,不是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是真相。你能够见到,你能够肯定了,这在佛经上讲,你就证得清淨法身。证得清淨法身就成佛了,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成的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判教裡面讲「分证即佛」,虽不是圆满,分证即佛,他真的,不是假的。那麽我们讲证得什麽?他承认、肯定,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所以大慈悲心生起来。大慈悲是对一切众生没有条件,无缘大慈;那个缘叫条件,没有条件。慈是什麽?关怀、爱护、尊重,全心全力去照顾,没有条件,对待一切众生。同体大悲,悲是看到众生有苦难,帮助他脱离苦难、脱离困难。为什麽?也没有条件,同体,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一心一法界,所以法界叫一真。中住菩萨在此地表这个深义。这是理,这是讲看破。  『制行菩萨』,这是讲行、是讲事。行,是我们的生活行为,生活行为要有了错误,你自己要知道节制。这个制就是改过自新,知道自己错了,错了马上就改,这就真修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是圣人、不是贤人,你怎麽会没有过失?人人都有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能改过的就是菩萨,不肯改过的是凡夫。知过就是觉悟,改过是功夫。在此地,中住表学问,制行表功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守住这个原则过日子,不违背这个原则工作,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的工作,守住这个原则、抓紧这个原则,我们就是过菩萨的生活。  末后『解脱』,解脱是你现在得自在,得解脱了。解是什麽?烦恼解除了、忧虑解除了、牵挂解除了,脱离一切苦恼。忧、悲、苦恼,你都没有了、都脱离了,现在。所以佛法的教学,诸位非常明显能够体会到、能够觉察到,它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现前得到一生的幸福、家庭的美满、事业的顺利成功、社会祥和,大家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助合作、共存共荣,社会安和、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它真落实在这裡。这个目标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政治家、科学家、工商业的领袖们,乃至于学术界、宗教界的领袖们,都希望达到,没有办法达到。哪一个不想?哪裡知道这种道理、方法,都在大乘经上。  在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给世界一切大众点出一条门路。他说:「要挽救二十一世纪,达到和平共存,唯有儒家的学说跟大乘佛法。」出自一个外国人之口,这个人了不起,有学问、有见识,他看见了。二十一世纪是非常複杂的一个社会,在过去每一个国家地区是封闭的,彼此互相不相往来,个人过个人的太平日子,个人有个人的小圈圈、小天地。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资讯的发达,接触频繁。你看现在电脑,你们每一个人家裡有电脑,在美国小学生都用电脑上课,电脑裡面一按键,全世界的资讯都在你面前,你接触的面太广大了。交通遍及,随时到世界各国去旅游,正式面对面的接触。那麽这一接触,从前不同的文化,这一接触当然有冲突。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突然一接触,总是不适应。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儒家学说跟大乘佛法,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真的是迎刃而解,  所以英国在前年,已经把佛学纳入学校课程,这是国家正式命令办的,小学、中学、大学课本裡面都有佛经。英国是基督教国家,他先做,领先了,我们今天再做,也落后在人家后面了。  澳洲现在办论坛,也是领世界之先。他们集合学术界、宗教界的领袖人物,学者、专家,来讨论研究适应二十一世纪这门学问。我在澳洲参加过论坛,访问过他们的大学,大学对这个也非常注重。因为澳洲现在的政策是开放移民,从世界各个不同地方移民过去的。文化背景、思想信仰都不一样,要跟澳洲人共同在一个社会裡生活,如何把这裡面的隔阂消除、误会消除,达到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他们有这个目标。他们学校裡头学院院长来问我,我也告诉他《大方广佛华严经》,他们听了非常欢喜,很希望我去开课。  我在此地被李木源拖住了,他在这裡建这麽大的道场,花这麽多钱,四楼跟五楼整修要花一百六十多万,我要是跑掉了,我讲道义,我不讲利害,我讲道义,我对不起他。所以外面环境再好,我也没有办法,我要跟着他走。能够两全其美当然更好,不能两全其美,澳洲的大学我还是要捨弃,还是到此地来。我们总有十年的关係了,总有这一份恩德、情分存在。决定不能见异思迁,我们不可以做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我们给社会大众,就留下一个负面的榜样,那是造成社会的动乱不安。我们守住道义,再好的利益,我们也不动心,这是给社会立下一个正面的榜样。人人都不贪图名闻利养,都不贪图荣华富贵,我们讲道、讲义,这个社会会安定和平,这个地区大家都会过得很幸福,这一点比什麽都重要。佛在经教裡就是教我们这些,我们怎麽可以违背?  解脱就是得到现前的果报。往远处讲,未来的果报,那就是永远脱离六道轮迴。不但脱离六道轮迴,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但是一真,一真裡面的一真,无比的殊胜,所以十方诸佛讚歎。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了,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如果要取得,一定要依教奉行。那麽,教不能不透彻,天天读这个经,透彻得理解。要把自己无量劫来的习气、烦恼淘汰掉,依教奉行。  往年我讲这个经,讲到三辈九品的时候,我有一个说法跟古人的说法不一样,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我说我们以百分比来说。如果把这部经百分之百做到了,字字句句我都做到了,一点折扣都没有,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为什麽?你的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都记录在这个经上,那当然上上品往生。如果这部经裡面,我不能完全做到,我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一分做不到,那你往生就是上品中生。百分之九十我还做不到,我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再降一等,上品下生;如果百分之八十做不到,我还能做到百分之七十,中品上生。这样一直往下降,降到下品下生,要做多少?要做两成。也就是说经上讲的这些,你要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做不到,那只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这一生去不了。那就是古人讲的,「你天天念佛,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一生去不了,等来生。哪一生能往生?看看你哪一生当中,你能够做到百分之二十,你可以下下品往生。  我这个说法比《观经》裡面的讲法好懂。诸位想想也有道理,我也不是没有道理,我用这个办法来判九品往生。我们为什麽不努力,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真的百分之百做到,困难,难在哪裡?没有困难,真正困难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你不晓得妄想、分别、执着全是假的、全是空的。为什麽不放下?真正放下,上上品往生,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要争取的,其馀的全是假的。你在这世间作帝王、作天王,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富贵荣华终不可保,保不住的。天王寿命长一点,还是要死的,死了还是要搞轮迴,那就是没有智慧。  底下『而为上首』,这是举出十六位菩萨。十六位菩萨,我在此地做相当详细的介绍。每一位菩萨你明白了,你就可以向他学习。把十六位菩萨他们的优点、他们的特长,我们统统都学到了,我们就是圆满的菩萨。每一位菩萨的德行,我统统都有,统统都具足,我不是学一位、两位,十六位统统都学,十六位菩萨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很认真、很努力的向他学习。这十六位菩萨所表的,就是全经的经文,所以菩萨名号在此地,是全经的总纲领,  由此可知,夏莲居老居士从这个地方把它分品,你看看就有道理。前面比丘菩萨表法,是一般大乘的表法,总表,是代表整个佛法,表法,偏重在淨宗法门。这十六位在家菩萨所表的,是本经,太贴切。本经的内容,就是这十六个纲领。请看底下经文: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在经文表面上来看,是说前面比丘众、菩萨众、在家菩萨众,大家都共同遵守,学习普贤菩萨之德。「普贤菩萨之德」是什麽?普贤菩萨之德,广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普贤菩萨排名第一。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在《华严经》上,排行榜上,普贤菩萨排第一,文殊菩萨排第二,所以他代表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由此可知,我们这个经不是《华严》是什麽?真的是《华严》。《华严》所说的都在本经,本经是《华严》的浓缩,是《华严》的精华。  我们这个学期开了《华严》班,几位同学跟着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不敢称为老师,同学,我们跟几位同学,共同来研究《华严》、来深入《华严》。《华严》是《无量寿经》的细说,《华严》是《无量寿经》的广说,你能够契入深广,然后你讲《弥陀经》,那就讲绝了。为什麽?深入浅出,厚积薄发,你说的才有力量,有功力了。那我们介绍这一句,整个《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几年也讲不完,就是这一句,这一句就把《华严经》搬出来,讲五年也讲不完,所以必须要抓纲领。  普贤菩萨普贤行裡头,最重要的纲领,末后「十大愿王」,是整个《华严》修学的十个大纲,我们称它为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的德行,归纳起来都不超过这十个总纲领。十个总纲领裡面,大家都念得很熟,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能够背得出来。虽然你会念,意思你不懂。你说你懂,囫囵吞枣的懂。实在讲,你不清楚、不明白。  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因为时间的限制,也不能细说,只能介绍一个大概。你看看,佛家的教学礼敬在先,儒家的教学也是礼敬在先。教你什麽?教你礼敬。礼敬是什麽?礼敬是性德,就是你自性裡面的德能自然的流露,不是外来的。普贤行是每一个行门都与自性相应,都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他能够圆成佛道。佛在经上常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儒家,我们看《礼记》。你打开《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跟此地礼敬诸佛意思完全相同。儒家这些圣贤,跟佛法的佛菩萨,没有见过面,没有往来过,现在说没有沟通过,他们教学的理念、方法,几乎完全相同。正是我们中国人所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英雄所见。教人什麽为先?礼敬为先。儒家的礼敬,实在讲包括身、语、意三业;身敬、口讚歎、意存真诚。佛法讲得更透彻。礼,表现在外面,恭恭敬敬;敬,存在心,心有真诚、有敬意。  诸佛是我们礼敬的对象。诸佛是谁?佛经上讲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都是诸佛。过去佛,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过去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大家最熟悉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现在佛。未来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这个礼敬范围就广了。我们对阿弥陀佛怎样的恭敬,对所有一切众生同一个恭敬心。如果说,我对于阿弥陀佛、对于一切众生,这个恭敬心有差等,你不是修普贤行。你要对所有一切众生那个恭敬心,跟对阿弥陀佛完全平等,你这才叫修普贤行。普贤行跟普通菩萨修的这个礼敬不一样,就在这个地方,他是平等心。换句话说,就是经题上讲的,你用清淨心、平等心,修礼敬诸佛,这叫做普贤行;心不清淨、心不平等,你所修的不是普贤行。  所有一切众生,对我有恩的、对我有怨的、帮助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都是佛,不能有差别。有很多同修说:这个好难做到。好难做到也要做到,你不做到,你不是修普贤行,一定要认真去做到。一定要晓得,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那他就是佛。我们对他的礼敬,不是看他的人、不是看他现在做的事,尊重他的佛性。他的佛性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我们尊重他的佛性。那麽这是讲对有情众生。  除有情众生之外,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是万物、器世间。无情众生,佛给我们讲,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佛为了区别有情跟无情,说这个性叫佛性跟法性,其实一个性。所以《华严经》上佛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换句话说,无情众生也是佛。无情众生也要恭敬,跟对阿弥陀佛同样一个恭敬心,如果有差等,你不是修普贤行。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桌子摆在你面前,桌子上有肮髒的东西,你立刻把它擦乾淨。不管这个桌子是不是我的,我要不要用它,我修普贤行。桌子摆得不端正,立刻扶正,椅子也擦得乾乾淨淨、摆得整整齐齐,我们离开椅子碰歪了,不恭敬,这叫修「礼敬诸佛」。  哪些人修?给诸位说,《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人都修,没有一个是例外的。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从上上品到下下品,每一个人都修。我们现在没去,没去现在就修,养成习惯,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很方便了。现在这个习惯没养成,习气还很重,到西方极乐世界被人家开除掉,那个多难为情。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开除人,你去不了。阿弥陀佛跟那些诸上善人,经上讲的,他们「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我们见不到他们,他们见到我们。我们在此地的修行功夫,我们不知道,他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在挑选,哪一个人可以来,哪一个人不可以来。你被他选中,到时候他就来接引你。为什麽被他选中?我符合他的条件。他们所做的,我们现在就认真做,做不彻底没有关係,我总是在做了。他们看到就欢喜,一定把你选中。临终的时候,佛跟诸佛菩萨来接引你,开欢迎大会,要紧,要紧!现在时间到了,这个意思还没讲圆,下一次还从礼敬诸佛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