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福斯特:黄石二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地理试题7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24:50

黄石二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命题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
(5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如图反映了某天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横坐标表示甲地的地方时)。完成1~3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天中甲.乙两地有两次太阳高度相同   
B、一年中甲.乙两地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太阳直射点从甲地向乙地方向移动期间,黄石的白天越来越长
D、太阳直射点从乙地向甲地方向移动期间,黄石的白天越来越长
2.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A.5500千米       B.14400千米     C.18700千米      D.1100千米
3.这一天,乙地的树影朝向变化情况与下图(粗线代表树影的朝向)相符的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如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5、图示区域自然带的分布符合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6.2008年3月1日12时(区时),一艘由横滨开往旧金山的货轮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图2所示),此时其
所在地点的区时是
A.3月2 日12时5分        B.3月1 日11时55分
C.2月28日12时5分       D.2月29日12时5分
有人在6月20日12时(当地区时)从下图中的城市①乘火车前往城市②,于四天后的12时(当地区时)到达,据此判断7--9题。

7.火车行驶的时间约为
A.92小时     B.96小时     C.100小时     D.104小时
 8.火车行驶期间,两个城市为同一日期的时间约为
A、92小时   B、84小时   C、48小时   D、50小时
9、火车行驶期间,城市①日落时刻的变化规律是
  A.逐日提前     B.先逐日提前,后逐日推迟     C.逐日推迟     D.先逐日推迟,后逐日提前

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0~17题。

10.图示农作物主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1.图示产棉最多的州,其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河谷农业
12.当图示农业区棉花播种时段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        B.华北地区正播种小麦
C.美国得克萨斯州正播种棉花          D.尼罗河逐渐进入汛期
13.该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对象为
A.英国       B.阿根廷       C.俄罗斯      D.美国
14.下表为某月四地盛行风向统计,据此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为夏季,内陆为低压         B.该国为冬季,内陆为高压
 C.该国为夏季,内陆为高压         D.该国为冬季,内陆为低压
15、澳大利亚南北河流涨水、干涸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南北部均夏涨冬涸                B、南部夏涨冬涸,北部冬涨夏涸
C、南北部均冬涨夏涸                D、北部夏涨冬涸,南部冬涨夏涸
16、下表中澳大利亚两地各月日照时间占其白昼时间的百分比的差异,直接反映两地

A、纬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气温差异   D、降水差异
17、布里斯班各月的平均状况比较,   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地气温年较差(单位:°C),读图回答18—20题。

18、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增大            B、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C、由西向东增大           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髙纬增大
19、由图中的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C、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短于内陆
20、与同纬度亚欧大陆相比,该地区气温年较差
A、西岸更大,东岸更小           B、东、西两岸均更大
C、西岸更小,东岸更大           D、东、西两岸均更小

读沿北纬36°纬线某段所作地形剖面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乙、丙两坡河流
A.都是夏季含沙量更大B.长度都较短小C.流域面积都很大 D.水流都较平稳
22.图中丁地
A.七月气温较戊坡同海拔地区更低 B.年降水总量较丙坡同海拔地区更多
C.光照条件较戊坡同海拔地区更好        D.气温年较差较丙坡同海拔地区更大
23.关于图中A、B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地均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A地热量条件好,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之需
C.B地终年多阴雨天气,光照条件差,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
D.A、B两地均是地广人稀,非常有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生产

下图中弧GHC为晨昏线;AB与EF之间为同一日期,其余为另一日期;且图中C、E两点日落时间相差1个小时。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此时,北京时间为
A.13时    B.3时    C.15时   D.2时
25.在此后的两个月内,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黄石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   B.悉尼的昼长一直变长
C.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加快    D.新加坡的正午日影指向一直朝北
第二卷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MM)。(1)、简述甲乙两地各自的地形特征。

(2)、根据图表信息,比较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比较两地河流在开发利用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7、读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简述三个半岛所示A、B、C区域分别对应的气候类型。
(2)说明墨西哥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概括区域C所在半岛主要的地质灾害和D区域常见的气象灾害,并分别简要阐述其成因。

(4)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是两国重要的棉花带,分析二者形成的共同的自然区位条件。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2)说明AB两河所在流域主要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3)分析C河流下游沼泽分布广泛的原因。

 

 

 

 

黄石二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地 理 试 题 答 题 卡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二、综合题(50分)
26、(19分)
(1)(6分)

 


(2)(6分)

 


(3)(7分)

 

 


27、(18分)(1)(3分)

(2)(3分)


(3)(7分)

 


(4)(5分)


28(13分)(1)(4分)


(2)(5分)

 

(3)(4分)


黄石二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1-5ABDBA  6-10DCBDC  11-15BBABD  16-20DCDCA  21-25BCABD
26、(19分) (1) (6分)甲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中间高,东西低;地表起伏大
   乙地以丘陵、平原为主;西高东低;起伏和缓
(2)(6分)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N地全年湿润,降水均匀;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控制,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3)(7分)甲地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流经山地丘陵地区,落差大,水能丰富。
乙地河流有利内河航运。原因: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各河有运河沟通,形成水运网。

27(18分)(1)(3分)(2)(3分)墨西哥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墨西哥高原坡度平缓处;墨西哥纬度较低,地势低平处气候终年炎热;高原面坡度平缓处有利于聚落建设;海拔高,气候凉爽
(3)(4分)C: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频繁;地处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3分)D:飓风和风暴潮;热带,副热带海域沿海;地处飓风移动和登陆的路径
暴雨和洪涝;降水量大;密西西比等河流入海口,沿海地区地势低洼;(D答任意3点可酌情给分)
(4)(5分)密西西比河平原和墨西哥北部高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充沛,雨热同期,有利棉花生长;棉花采摘季节降水少,晴天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28、(13分)(4分)(1)河流水位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
河流含沙量大
冬季河流封冻(12---2月为结冰期)
(2)(3分)土地荒漠化;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过度垦殖,毁草开荒,加剧了土地荒漠化
(2分)土壤次生盐碱化;成因:不合理的农业灌溉
(4分)(3)河流流域面积广,流量大;
地势地平,落差小,水流缓慢;
纬度位置高,冻土广泛,地表水下泄不畅;
冬末初春,秋末初冬多凌汛,导致洪水泛滥,地表过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