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之蝶漫画下拉:毛泽东雕像:始于高等学府的时代旅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2:29

中国地质大学的毛主席雕像,与北京科技大学的毛主席雕像相对而立。

北京科技大学毛主席雕像。

  ■ 小品溯源

  毛泽东雕像:一般认为在公共露天空间建造毛泽东塑像始于“文革”。但1952年,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隅的雅玛里克山上,立起一尊高近6米的毛泽东塑像,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室外毛泽东塑像。“文革”时期,清华大学率先建造了一座毛泽东雕像,之后全国开始了兴建毛泽东塑像的风潮。清华雕像组把制作过程制成资料,各地单位可来索取,模具被仿制,因对领袖崇拜,大部分城市广场、校园、军队大院,甚至边远山村都修建了毛泽东塑像。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单位对雕像有拆除,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称,目前北京仍保存毛泽东塑像的地方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海军大院等,共计二十尊左右,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落下一个时代的烙印。

  “如果在这里建一尊毛主席像,那就谁也不敢拆(二校门)了。”现年70岁的高鲁冀回忆。那是1967年春天,清华大学建筑系土木工程专业65级毕业生高鲁冀“回校闹革命”,路过一片残骸的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二校门”时说了这一句话。

  很快,清华的文革学生领袖蒯大富带领的“井冈山兵团”(清华大学文革造反派组织)做出建造毛主席塑像的决定。“我有很好的美术功底,又熟悉混凝土建造技术,所以被指认为塑像建造工程的负责人。但我从来没见过蒯大富”。之后马上开始建设,“从北京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等几家单位抽调了三十多个雕塑家。”其中清华大学建筑系美术教研组的宋泊老师也是塑像建造工程筹备组的重要成员,“宋泊的方法很好,先画好小稿子,再做一米高的定稿,再放大到想要的塑像尺寸。”定稿时,专家都来了,其中包括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的雕塑家张松鹤,他解放前后就开始创作毛主席浮雕。

  高度

  宁高毋低与“三数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的毛主席雕像。

  “塑像的材质选定水泥,当时雕塑主要是学习苏联,关键是水泥便宜。混凝土我在行,要先用花岗岩的样品配出来,就在清华的建筑材料实验室配,白水泥配矿物质的红、黄颜色,加上石英颗粒。还要有强度要求,浇筑到一定程度要压。”高鲁冀称。张松鹤的夫人陈淑光也是雕塑家,她也参与过诸多修建毛泽东塑像的工作,“一般都要求住在工地,做完泥塑,现场浇灌,可以在泥上改来改去,做得有误差,可以反复改,就跟油画一样。”她记得当时也没有安全带,“有时候十多米高的木头架子,张松鹤负责雕塑面部时,就爬到上面,一干好几个小时,完全是凭着热情干活。好在他解放前参过军,身体素质还可以。”

  修建毛泽东塑像的地方比较窄,后面恰好还有两棵松树,那么塑像应该是什么高度?一天,高鲁冀等人在现场拿着长木杆,目测拟定的合理高度时,梁思成先生由此经过。他们希望梁思成提出一个高度的建议。高鲁冀还记得当时梁思成的反应,“神情先是一惊,抬头看看木杆,之后平静地说了一句话:宁高毋低!”高鲁冀说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他怀疑梁先生刚刚被批斗完,“因为‘宁高毋低’从建筑学上好像说不通!”

  也就是在1967年五一劳动节,林彪题词的“四个伟大”见诸于各大报刊———“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四个伟大”也被刻在了塑像基座的正面。1971年后,林彪的题词被清除。“我记得是塑像本身4.8米,下面是基座,总高8.1米。宋泊老师说一般基座和塑像的比例是1:1,如果基座太低,就像人站在小凳子上一样别扭”。

  复旦大学红卫兵在修建毛泽东塑像时独创了一套完整的“三数模式”:像高7.1米,加上5.16米的底座,分别纪念中国共产党在7月1日诞生和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五一六通知”(即“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而7.1加上5.16,正好是12.26,又是毛泽东的诞生日。这套“三数模式”也被许多地方在修建毛主席像时仿效。例如韶山的毛泽东塑像。当时高鲁冀、张松鹤等都参与了修建工作,“我之后在全国参与建造了38座毛泽东塑像,相对来说,高度还是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