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八卦掌释义:索天图(下)8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3:23

索天图(下)

第一章 灵韵

三维宇宙,始于于太虚,有于存,萌于生,逐于圣,入于太和。

夫于其情也,虚有无,存有变,生有觉,圣有乐,和有美。

夫于其体也,虚有无,存有构,生有体,圣有统,和有韵。

夫于其用也,虚有无,存有力,生有智,圣有惠,和有灵。

第二章 天师

好情而心不诚,真情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情尚不可得,而况天情乎?

得情必以诚。

心不诚,为其心有隔也,隔者,我也,及无我,则心无隔,心无隔,则诚,至诚至,处其境则同,同则天情得。

 

好智而不好学,真智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智尚不可得,而况天智乎?

得智必以学。

不好学,为其思有障也,障者,自是也,及无自是,则思无障,思无障,则学,学无学,处其境则化,化则天智得。

 

好道而不身体力行,真道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道尚不可得,而况天道乎?

得道必以行。

不力行,为其有身也,及无身,则力行,行无行,处其境则动,动则天道得。

 

天师者,天地自然之境也,其技蕴于其境中,故欲得之,唯诚,唯学,唯行。

第三章  动则拱中

信可更,法可改,行可变,三道推演,唯真是举,不可自执为是,执则偏,动则拱中。

第四章  伤真

真而萌,萌而运,运以演真,真无自形,见于诸象而非象,故不见象,则无以见真,执于象,则反客为主,有失其真。

执于情,则伤真;故执于情欲者,常陷于忧郁。

执于思,则蔽真;故执于思智者,常陷于迷障。

执于习,则失真;故执于积习者,常陷于淘汰。

故情非情,则常乐;思非思,则常知;习非习,则常行。

故见诸象非象,则守其真而不失。

第五章  推演有方

因果有链,逻辑有序,传递有径,推演有方。

一曰机械推演,推之者显力隐智,应之者物动。

二曰信息推演,推之者显智隐意,应之者解析。

三曰意图推演,推之者显意隐信,应之者智慧。

四曰一信共演,推之者显信隐无,应之者同心。

五曰无中生有,推之者显无隐力,应之者自主。

无土生信,信土生意,意土生智,智土生力,力土生无。

五方循环,相与递生,由纲成目,网罗天下而不漏。

第六章   天下清平

两力相当,胜之以智,力得智助,如虎添翼。

两智相当,胜之以情,智得情助,有如神明。

两情相当,胜之以力,情得力助,顺而彰。

王情如得力助,天下清平;戾情如得力助,天下乖张。

第七章  运力以智

久用力,莫如用智,运力以智,力乃顺,体不累,精不耗。

久用智,莫如用信,运智以信,智乃深,思不迷,神不竭。

久用信,莫如用习,运信以习,信乃清,欲不陷,心不苦。

第八章  真坚者无

刚乃近,柔乃久,无乃恒。

无者,其真坚也乎?支撑天地而不屈,推演因果而不破,横贯往来而不止。

因其无,故无以屈,无以破,无以止。

故知其有,守其无;知其用,守其真。

第九章  三道文明

万般造化,文明有三:

一曰习性文明,习通乎力。

日出月落,春暖秋凉,自然之习也;

夏长冬藏,花落实生,植物之习也;

鸟语虫鸣,兔走鹰飞,动物之习也;

万物皆有习,习之造化久而成文。

 

二曰情性文明,情通乎神。

月明星稀,天高云淡,自然之情也;

蝶恋花,兔望月,生物之情也;

喜风忧雨,好逸恶劳,人之情也;

万物皆有情,情之造化久而成文。

 

三曰理性文明,理通乎智。

日运有规,月行有律,自然之理也;

花开有时,收获有节,生物之理也;

行有方,制有度,人之理也;

万物皆有理,理之造化久而成文。

 

三道文明,万物同演,不可缺其一,及其所长,则各有千秋;

自然得其力,故习性最胜;

生物得其神,故情性最胜;

人得其智,故理性最胜。

第十章  和

天、地、万物、人相谐,则有常,其气平,其情和。

天之和,风调雨顺;地之和,地安山泰,水土浸润;物之和,余利互生;人之和,亲善万物,文明化焉。

天、地、万物、人失谐,则无常,其气激,其情怒。

天之怒,疾风骤雨;地之怒,山崩地裂,水土离失;物之怒,余害相克;人之怒,饕餮天物,文明丧焉。

自然之情,本于谐也,谐因其机;故握其机,顺而亲之,则自然之情和;失其机,悖而离之,则自然之情怒。

因物生和,谓之养和,故修身齐物以养和。

因和生物,谓之和养,故安神静气以润物。

因物失谐,谓之致怒,故改身变物以拒之。

因怒杀物,谓之怒杀,故修心去悖以避之。

第十一章 心安为家

 

凤鸟安于风,以流云为家,飘扬四海,不知有止。

蚯蚓安于土,以青泥为家,任意委曲,不知有日。

村民安于农,以井田为家,勤劳耕作,不知有它。

智者安于思,以虚空为家,谈天说地,不知有利。

凡物不同,各有所安,心安为家,夫复何求?

第十二章  以幻通真

幻象一也,皆物之从属。

以幻通真,幻可用,象可持;以幻迷真,幻当抛,象应破。

故幻与象可用持,而不可迷执。

执于象,以象为真,则失真;执于幻,以幻为真,则失实。

通真之旅,因于幻象,而不执于幻象,譬如通京之途,因于标,而不止于标。

象可述真,则持象,幻可表真,则用幻。

幻与象,真之用也,无之则无以表本述真。

故怀真而感,扬幻弃象以通真;怀真而动,驱幻御象以申真。

迷幻当前,守真而勿视;假象塞途,守真而勿用。

第十三章  见善思齐

天地推吾以力,使吾准其律;万物施吾以情,使吾向其善;自然导吾以智,使吾合其序。

故不执于止,因律而动,以顺其力,顺其力则身轻;

不执于得,见善思齐,以同其情,同其情则神助;

不执于静,当序而发,以通其智,通其智则感应。

身如浮萍,虽动不离其静,虽静不离其动。

第十四章  阴动求阳

阴动求阳,阳动求阴。

阴动而求阳,则阳生;阳动而求阴,则阴生。

求阳而阴动,则阴化;求阴而阳动,则阳化。

故阴阳自动而互生,相求而自化,如是首尾相连,生化不息。

第十五章  心远智大

智之所得,经由思与学;思与学,得智之工也,运之者,心也。

志短心虚,虽有良工,亦无伟业;志高心远,工具虽拙,亦可成千秋之功。

故心远智大,智大行笃,行笃功成。

是故圣人之心,同于日月,准于天地,恒于亘古,合于万物,幽深于虚无,混迹于尘光,夫唯此心不能得大智慧。

第十六章  治事理心

言可听也,行可见也,心可知也;言可杜也,行可控也,心不可矫也。

生为心本,生者,物与事也,利其生则心顺,害其生则心怨。

言为心声,行为心动,众心悖怨,而求太平之治,不亦难乎?

故太平之治,始于理心,理心在于谋生,谋生在于治事,事治则生利,生利则心顺,心顺则天下平。

第十七章  随和

春风初来,草木青而迎之;

惊雷乍下,万物振而应之;

自然呈祥,凤鸟翩翩,舞而和之;

天心动,灵者感而自化;

大道运,智者知而自变;

天地为阳,我则为阴,跟而随之;

天地为阴,我则为阳,因而和之。

金作锵锵,水流潺潺,群鸟争鸣,百花斗艳,异而不离其合,大道一统。

第十八章  同事同谋

共轭为同,同则相应,应则相和。

同而后共事,事虽粗亦和,不同而后共事,事虽密亦不和。

故善共事者,先求其同心。

 

共轭为同,同则相应,应则感心。

同而后谋,言虽拙亦中,不同而后谋,言虽精亦不中。

故善谋者,先求其同志。

第十九章  三用三治

情者,情感、意愿、信念者也;

智者,思考、方法、理论者也;

势者,形势、行动、潮流者也。

情乱则智迷,智迷则势颓,势颓则情靡,故治事有三:治情、治智、治势。

情定则智真,智真则势成形,势成形则情生,故治事以三:以情治、以智治、以势治。

造势生情,以情理智;

设情生智,以智驭势;

明理生势,以势统情。

情、智、势,首尾相接,相生相治,相推相引,循环递进,以利事宜。

第二十章  三自生

无信之智漂浮,无智之力盲动。以盲动之力行信,虽不中亦不远其宗;以漂浮之智驭力而行信,中则中矣,不中则失其宗远矣。故智不能失其信。

无智之力盲动,无力之信枯执。以枯执之信行智,易迷而失真;以盲动之力统信而行智,非但失其真,且失其体。故力不能失其智。

无力之信枯执,无信之智漂浮。以漂浮之智行力,虚而无用;以枯执之信理智行力,无用而刚愎,偏而不知其返。故信不能失其力。

两锣因声而共振,无锤击而有音,为其频率同也。万物因力智信而相感应,为其共轭也。

因信而应,无力而生信,谓之自生信,此信真。

因智而应,无信而生智,谓之自生智,此智明。

因力而应,无智而生力,谓之自生力,此力和。

二十一章   相应相知

见山花未经思量而觉其美,觉此美者即为真,生山花之美者亦为真,此两真因山花之色象相应相知,而苦心还在思虑,谁为真?

共轭相应,两真相应为其有同也,万物皆有同,故万物皆可相应相知也。

至真,大同也,大同一也,故至真一也。

守真为一,繁不能扰之,常如静。

如镜水湖心,云来影生,云去影灭,湖心不动,来无拒,去无留。

常若此,可以与万物相应相知也。

二十二章 机心

凡事皆有机,执机而行,事成体,久而大功成。

不执机行事,不得其要,小功易成,大功难得。

力之机为智,智之机为信,信之机为力,力智信之总机为生,生之机为元,元之机为无,无之机为有,有之机为力智信。

力智信生有,有生无,无生元,元生生,生生力智信。

循环递推,无有始终。

 

二十三章  贤愚

阳光普照,万物竞生,生者为贤,死者为愚;

洪荒亘古,万物潮流,久者为贤,短者为愚;

大德施物,万物谐和,广者为贤,狭者为愚。

是故贤愚岂以一论哉:

生与久相博,尚生者贤,尚久者愚;

久与广相搏,尚久者贤,尚广者愚;

广与生相搏,尚广者贤,尚生者愚。

生久广俱得,大贤也,死短狭俱有,大愚也。

苟不能得其大贤,必不可流于大愚也;

故贤,苟不能得其三,必得其一也;

故愚,苟不能去其三,必去其一也。

二十四章   事动以义

事始动必以义,无义事莫动,动则无主,左右摇摆,不知其宗。

事行必以律,无律事莫行,行则无基,变化无常,不可累积。

事作必以数,无数事莫作,作则无方,参差不齐,不可功成。

故治事必以义、必以律、必以数;作义以主之,作律以恒之,做数以具之。

天地自然之义宏大,必体而晓之;

天地自然之律恒久,必求而得之;

天地自然之数精微,必推而知之;

如是则天地可知也,自然可治也。

二十五章  虚实

虚空,容物之行动也,无虚空物无以动;

虚时,待事之运作也,无虚时事无以作;

虚逻辑,蕴智之生化也,无虚逻辑智无以化。

物、事、智浑然一体,可分而识别之,不可分而设之。

物不动,事不作,智不化,则体不成,用不现。

故虚空,以容其动;虚时,以待其作;虚逻辑以蕴其化。

宇宙何其大也?因其动无限,故其虚空无限,因其作无限,故其虚时无限,因其智无限,故其虚逻辑无限。

只知其实不知其虚,为不识其体,不知其用;只设其实,不设其虚,则体不成,用不现;虚实相济,则体成用现。

二十六章   以实成虚

以实成虚,以虚领实;

虚实相济,浑然一体。

二十七章   大智精微

大道至简,因其力恢弘也;

若大爱似无,需大智入于精微。

故大道至简以运恢弘之力,大智精微以昭显博大之爱。

故欲广大,必唯简;欲精微,必唯恬淡。

二十八章    以信用来

至而未至谓之来,往者鉴之,今者依之,来者亦可用乎?来者亦可用之,因其必至而用之。

何以知其必至?信其必至也,故用来必以信,信需立,行事以立信。

其次述来,使人知之;再次追之,使来必至。

二十九章    承顺

两力相较,弱顺强,强则合,合则强弱相成;

故两力相用,以强收弱,强不收弱,则力消;

以弱顺强,弱不顺强,则受辱。

 

两信相较,近承远,承则一,一则远近相彰;

故两信相用,以远统近,远不统近,则信消;

以近承远,近不承远,则迷失。

 

两智相较,小接大,接则演,演则小大相推;

故两智相用,以大御小,大不御小,则智消;

以小接大,小不接大,则无用。

三十章    三利

凡利有三:一曰身利,二曰心安,三曰行乐。

身因物而利,故择物、生物、造物、用物以利其身。

心因情而安,故择情、生情、树情、怡情以安其心。

行因宜而乐,故择行、生行、创行、施行以乐其行。

 

身为心之基,故身不利则心不安,安心必先利身;

心为行之基,故心不安则行不乐,乐行必先安心;

行为身之基,故行不乐则身不利,利身必先乐行。

 

三利混而为一,名曰生之利,生必赖以利,故追生为本,追利为表,利以生为本。

三十一章   一动两则

万物繁生,何以然也?

追生逐利为其动也,余利互生、余害相克为其则也。

利有公私,以己为私,以众为公,公私相成,不可分也,故有余利互生为其则也,是故大道至私而有情,以成其公。

公私相害,不可一也,故有余害相克为其则也,是故大道至公而无情,以成其私。

是故利之为动,则公私纠缠,生害相互,爱恨交加,百般变化,万物由是而繁生。

三十二章   秩序

行成习,习成文,文成序,序成形,形函义,义统行;

行不成习则不化,习不成文则不明,文不成序则不良,序不成形则无功,形不函义则无神,义不统行则不大;

行失其习则乱,习失其文则暗,文失其序则衰,序失其形则败,形失其义则灭,义失其行则亡。

成序曰秩,失序曰逆,故秩序则万物化生,逆序则万物衰亡。

三十三章   生死

因缘生果,可知者为因,不可知者为缘,己力者为因,天力者为缘,因缘统汇谓之势。

得势者生,失势者死,顺势者存,逆势者亡。

生死存亡,势之表也;势,生死存亡之本也。

表易见,本不宜知也,故常知其生,不知其所以生,常知其死,不知其所以死。

追其生,而不求其所以生,不可能也;

避其死,而不避其所以死,不可能也。

因可求,缘不可求,故于生,求其因,待其缘而已;于死,避其因,顺其缘而已。

三十四章   成事三策

凡成事有三策:

一曰:明信。

未来之事,需立信以明之,信既明,然后可以生智、驱众、统行。

二曰:立法。

洪水滔滔,流不出其两岸,则水土相亲,万物化生;人心奔涌,行不出其法度,则诸利相生,百序化成,社会繁荣。

洪水滔滔,决堤而流,则水土相害,万物淹灭;人心奔涌,违法而行,则诸利相害,百序废乱,社会崩溃。

故人文应明,秩序当设,法度必立。
三曰:树才

信既明,法既立,然后树才以行之,才者,人物之长也,无才,信法皆空。

树才,一曰择,择人之才、物之才也;二曰弃,弃无用之人、无用之物也;三曰养,养人、养物以待其用;四曰育,育人成才,育物成才。

三十五章   通心

我心通乎天心,天心通乎万物心;

微子心通乎我心,我心通乎众微子心;

微子心通玄心,玄心照天心,玄心无二,合天地、万物、众微而为一,亦真亦幻,非实非虚,似有似无,若萌若动;

是故仰而尊之以行,含而服之以化,静而通之以神。

 

依山而成屏障,何需万里长城;

傍水而取细沙,何费研磨之工;

深山出奇石,有鬼斧神工;

仰天观彩云,胜妙笔丹青;

是故通于天心者,无需己力而得大成。

 

草木呼氧而鸟兽吸之,鸟兽呼碳而草木吸之,众生以此余利互生;

草盛处必生食草之兽,草兽盛处必生食肉之兽,肉兽盛处天必灭之,众生以此余害相克。

是故通于众生之心者,与万物谐荣。

 

餐美食而胃自化,居秀地而神自清,人不知之,而微子自运。

是故通于微子之心者,身与心同化。

 

时播种而天降雨,欲行船而风自顺,心幽静而天籁发声。

是故通于玄心者,情发乎其节,行当乎其时,思合乎其律。

由是与天相应,与物共生,与微同化,与玄神通。

 

是故运天地,生万物,同微子,显神明,其要在于通心。

三十六章  三权

信、势、力,成事之三权也。

信以御心神,无信人心不聚、天神不灵;

势以成秩序,无势陈规不破、新序不立;

力以趋物众,无力物不成用、众不成行。

 

信以义明,依行成,无义无以明信,无行无以立信。

故谋信者,义行并重,行为义本。

势以利聚,依义显,无利无以聚势,无义无以显势。

故谋势者,利义并重,义为利本。

力以威重,依利隆,无威无以重力,无利无以隆力。

故谋力者,威利并重,利为威本。

 

三权谋备,事望成,三权失尽,事必败。

 

天亦有三权:

天力浩荡,不可抗也;

天律弥坚,不可违也;

天心昭善,万物归也。

故自然繁荣,品物流行。

三十七章   演生

道欲动,而有生;

逐生,万物因之而始动;

趋利避害,万物抉择行为之准则;

智,所以断厉害者也。

 

物始动,行有萌;

行为抉,万行由是而有别;

厉害断,万法由是而演变;

法成行,行成形,形成物,万物由是而繁荣;

万物荣,道乃显。

三十八章  三分世界

众生所处之世界,乃为属性之世界,属性之所以成与变,皆由于三因:一曰客体,二曰主体,三曰方法。

故众生所处之世界分三维以察之,一曰客体世界,二曰主体世界,三曰方法世界。

客体成之以力,变之以力,客体世界于力律之前俯首,众生于力律之前平等,故得力者强,为力主。

主体成之以信,变之以信,主体世界于信仰之前俯首,众生于信仰之前平等,故得信者强,为信主。

方法成之以智,变之以智,方法世界于法律之前俯首,众生于法律之前平等,故得法者强,为法主。

莫以一维而定世界,三维世界三为之主,故谋三以得之。

力胜信,信胜法,法胜力,三道循环,弱而补之,强而克之,循而执之,莫着于一端。

三十九章   相竞互生

元之初,一念动,二则生。阴阳相对,相竞相谐。此存则彼存,此亡则彼消。犹昼夜,犹天地,犹快慢,犹左右,犹生死,犹美丑……

二由一生,一为隐,二为显;一为变化之源,二为生化之根。物、理、事皆然。如此裂变,生生不息,遂昌荣。

同利相竞、余力互生,此本天道。同利之下,竞则强弱出;强弱出则辟他径;辟他径则攫他利,攫他利则余利互生。由是再行生化。逐利之不尽,则生化之不穷。故事愈演愈繁,理愈演愈密,物愈演愈荣。

万千纠葛,错综复杂,而其所以存者,同利相竞、余力互生也。同利相竞,竞则优胜劣汰,旨在推进,进则荣;余利互生,余利则参差有别,旨在共存,共则繁;万物由是而繁荣。

相竞与互生,得衡则谐、则平、则荣;失衡则乱、则动、则衰。

四十章  生身有责

身之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

生我身者父母,育我身者人文,养我身者天地万物。

败我身之序者微子万物,废我身之用者人文,坏我身之形者天地,招我身之去者自然。

身不由己,而由己者唯生之本心而已。

因缘合于本心则身生,本心应于因缘则身化;

化身之形以养微子、以利万物,化身之行以务人文之事,化身之义以担道,此乃生身之三责;

本心应于因缘而使身能当此三责,则身:形有生、行有位、义有明;

本心失应于因缘则身难当此三责,则身:形失生、行失位、义失明,失尽则身亡。

故欲身之生者,需承身之责。

四十一章  守顺莫逆

信胜智,信为主,智为仆,守信以御智,莫使之逆,逆则智敝信,智繁杂而不统,言悖义,言辩多而无义,故依信而智明。

智胜力,智为主,力为仆,守智以御力,莫使之逆,逆则力乱智,蛮力壮而无成,行犯法,浆乱摇而船不行,故依智而力成。

力胜信,力为主,信为仆,守力以御信,莫使之逆,逆则信违力,信欲彰而行不拱,愿离性,愿欲显而性不随,故依力而信立。

四十二章   元德大有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运宇宙也?

我未有大力,可运天地、拓环宇;我未有广智,可化万物、生万序;我未有恒信,可越千古、撑未来。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运宇宙也?

大力撑环宇,其中有空,我身居之,不力而运,不行而至,是为元力;

广智成万序,其中有虚,我形随之,不智而化,不言而喻,是为元智;

恒信越千古,其中有无,我心存之,不信而承,不念而继,是为元信。

空、虚、无,是为三宅,元力、元智、元信是为三主,以三主入三宅,德其所居,谨守勿失,是为元德。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运宇宙也?以此元德也。

四十三章   通元

以小成大,以大蕴小;

自今及远,自远励今;

由简入繁,由繁御简;

万象循环,是为通元,是故欲修小、今、简,需怀大、远、繁。

 

万物之修通元,始于怀元守一,恬淡虚无,勿使念生;

其次行随元萌动,自然而然,久而成习;

第三因习生信,久而信众,信众则明;

第四因信生智,信明智纷,智纷纷而有大智;

第五因以智御力,久而成化;

第六万化浑元,大道居之。

 

是以:

道者之修,择地而居,择物而处,择人而交,与天地物玄心通,淡然如风,不自生念,于是天地物玄随之而萌,成自然之舞,于是信者归之。

圣王之修,怀元守一,自然而然,于是久行成习,以明其信,于是智者归之。

勤者之修,怀信而动,动则有择,于是生智,力者归之。

众人之修,智纷纷,行切切,于是化通万物,道者处之。

四十四章  力需合

力不合不增,信不分不广,智不纷生不大。

是故力需合,力不统不合,以信统力;

信需分,信不明不分,以智明信;

智需纷生,智不行不生,以力行智。

四十五章   久蕴待生

久蕴待生,生待其时,时至而发,发而行,行时昭昭,不待自言。

四十六章   得失自然

离清幽入世事,去也?来也?离世事入清幽,归也?去也?

阴阳相对,阴必怀阳而存,阳必怀阴而在,阴阳相运,动静相生,岂有极也?

若以心思追之,起伏翻转,无有终时。

不若以心思随之,起伏翻转,随遇而安。

入清幽之境则思,居世事之所则作。

险则急之,平则淡之;近则行之,远则怀之。

一室之事,身必亲之;天下之事,以无为处之。

得无所得,故得而无喜;失无所失,故失而无忧。

何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因其自然之故,譬如水波之上下,上者为得,有所得乎?下者为失,有所失乎?

水波上下,力随之而传;自然得失,道随之而行。

四十七章  观身知往

东风未至而秋叶先落,知四时之变化而先应之也。

往者应于今,来者顺于律;观己身而知往事,推因果以断未来;

是故过去未来存乎于一心。

地行偏动而有四时,有四时而有秋叶,此天地之动应于小物也;

原子动而成分子,分子化而成秋叶,此微子之动应于大物也;

观秋叶之落而知天地之动,析秋叶之成以明微子之化;

是故天地微子存乎于一心。

是故明心以见过去未来,以知天地微子。

四十八章  善本

地形多变,故水流千回百转;人生之境遇多变,故生命之形态千回百转。

文明、社会、组织之形态亦若是,未有不变者,变以求生,不变,自待死,变需识,识需本。

故善本,本于生,本于义;

善识,时过境迁,需谨识之;

善应,变形以应外境,不执于不变。

 

 

------曦若寒易

智者著《索天图》,历一载半,上中下卷成。章,彰大道之迹。每章细读之,皆深奥无穷,受益无穷。其中汲儒释道之精华,融汇贯通,兼自然之理,人文之学,自成一格。常叹智者之学、之思,犹登峰顶,俯瞰群山,茫茫然而无伴无敌。而其恢恢乎游于宇宙,渺渺然窥于尘微,此境又何人能及也!大道无形,而智者寻之;大道有迹,而智者究之;大道可循,而智者述之。智者之功德,可惠及万世,以至无穷也!故做小诗一首,以贺,然诗意有限,虽斟词酌句,而难述其一也。

 

天行风云兮有常,

地蕴万物兮未央。

大道恒运兮不现,

智者寻道兮无疆。

探粒子之幽兮剖微,

析穹宇之宏兮达广。

越古今兮亘八极,

述哲伦兮著华章。

兼收并蓄兮儒释道,

汲萃弃粕兮胜大方。

百科融汇兮更贯通,

独孤登峰兮四顾茫。

日灼灼兮普照,

言凿凿兮生芳。

水浩浩兮引泽禾,

天恢恢兮道成祥。

情笃笃兮萌生,

智汤汤兮演物,

力铿铿兮体用。

千古一哲,惠世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