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气象信息网 ‘:真相(理)在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自由表述中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1:40

马克波斯特早在1995年就提出第二媒介时代这个词。然而不幸,人们现在习惯用蒂姆-奥莱利发明的另一个词来表达同样意思:web2.0

所谓的媒介第一时代,即web1.0,波斯特称之为播放模式:极少数人说,大多数人听,比如电视、广播和电影。这种单向度的、大功率的和无所不在的传播引发了一代知识分子深深的忧虑。哈贝马斯说:只要大众媒介单方面地在一个中心化的传播网络中规定交流的流向----从中心到周边或自上而下,它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社会控制的效验。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位学者阿多诺,显然把希特勒的上台归罪于高音喇叭。他抱怨道:因为电台是一种没有任何回应可能的单向传输,所以电台产生了一种命令语言。它把参与者都转化为听众,并且以一种极具权威性的方式迫使他们全都收听完全一样的广播节目。言说无孔不入,这一惊人事实替代了言说本身。一个建议于是变成了一道命令。大众文化的重复性、雷同性和不无不在的特点,倾向于产生自动反应并削弱个体抵抗力量

面对这种播放式的、大功率的web1.0传播,个体陷入了极度的困窘。嘴对着高音喇叭的人、手拿电视遥控器的人,他们不仅决定话题,还强制规定了讨论时所采用的语言范式,因而实际上也就限定了你的思想。统治地位就这样被确立下来,个体的抵抗消散在微观层面,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相比于播放模式的第一媒介时代,第二媒介的本质特征就是双向沟通和去中心化。事实上,第二媒介早在互联网之前就已存在,那就是电话。北方人还有我在打电话我在接电话的不同阐述,以区分一次电话沟通中的角色。广东人则干脆用我在讲电话来抹消了这个区别。事实上,阿多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从电话到收音机,主体的角色就被进一步明确地区别开了。前者仍然容许用户承当主体的角色,因而是自由的……”

从少数人说、多数人听的第一媒介时代转入所有人说、所有人听的第二媒介时代之后,主体获得了解放。但问题是,在这个去中心化的传播时代,我们置客观真相于何地呢?这个忧虑产生于以下预判:每个个体都有强烈的倾向性,因而无法达到客观公正

这就要先回溯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一媒介时代,由当权者和媒体专业人士组成的少数人,在信息与大众之间形成了一道闸门,由他们决定告诉大众什么、向大众隐匿什么。显然,在这个模式下,大众绝不可能得到真相。媒介不过是一种工具,正如波德里亚所说:它使现实(the real)和真实(the true)以及所有的历史或政治之真(truth)全都失去了稳定性。它只生产拟形,并停留于这一语域:它们既创造现实的强化形式又创造现实的替代品,却不能达及现实。

由此我们必然得出以下推论:1、 让所有人的所有观点都有同等的表达权利,是到达真相的唯一途径。2、 任何个人、任何专业媒体,一开口即是在造谣,事实上除了造谣他们也不会干别的,正如一个人无法假装他只有嘴巴没有屁股。但让我们听到谣言的同时也有同等权利看到对谣言的批驳,就够了。所谓真相,就像对一种颜色进行赋值。比如棕色,只有与红黄蓝绿等其他所有颜色进行比较的时候,棕色这个词才有意义。也就是说,棕色的意义是由所有其他颜色挤压而成。同理,真相也只能由所有彼此矛盾的谣言互相挤压而生。3、在第二媒介时代,一个人如果总是忙于用一只手捂着别人的嘴巴、用另一只手捂着别人的眼睛,就必然会被谣言所伤。指责别人造谣的噪门越高,事情就会越糟糕。

说实话,看见一个大号造谣者如今被谣言所伤,这真让人有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