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一分钟苏意涵:中央高层密集调研重庆 内陆开放决胜中国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7:29
 

中央高层密集调研重庆

内陆开放决胜中国未来

 2011年04月11日来源:华龙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8749f0100qfdx.html

    4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陪同下在重庆调研,他深入工厂企业、高等院校、社区农村,亲切看望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和农民朋友,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共话发展。

    4月11日的凤凰网以4常委周末调研各地、半年内吴邦国、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周永康5常委密集调研重庆盘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高层视察线路图,引起各方关注。尤其是中央高层对重庆的密集调研,涉及的线路和内容之广、政治态度之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从2007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重庆开始,到2011年4月吴邦国调研重庆为止,9常委密集调研重庆的频率在不断加快,讲话的调子在不断提高,调研的线路和关注的内容更是值得深度解读。从调研的频率来看,自去年8月开始,仅仅半年多时间,就有李长春、周永康、习近平、贺国强、吴邦国先后在2010年的8月、11月、12月;2011年的3月、4月密集调研。

    常委们关注的议题和重点也值得深思,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量身定做“314总体部署”,当年12月,温家宝总理提出“重庆问题”,两位高层为重庆下任务、下订单,算是对重庆的战略部署,而近期高层调研算是查看成效了。

    从调研的线路图来看,几位常委除了分管领域,调研的线路和议题也是高度趋同。

    一是内陆开放线路。重庆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保税港区以及两江新区内的长安千亿汽车城等成为常委关注的重点,近期的5委常委更是全部调研两江新区,其背后考量?答案或许要在内陆开放背后的中国发展战略转型去探寻。从2008年12月温家宝提出研究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春节期间温家宝加班批示成立保税区,6月18日成立重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由东向西战略转移的标志性区域横空出世,引发海内外对中国改革开放动向的高度关注。新区成立仅2个月,李长春要求把两江新区写进十二五规划;半年后的12月,习近平要求两江新区全面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和国家开发开放战略的定位不断提升,最终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顺利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与浦东、滨海鼎足而三的国家开发开放大战略。如今不到一年时间,吴邦国称赞两江新区宛如当年浦东的开发气势,更是认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初步建成,这个战略判断,十分不易,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重庆3年来构建内陆开放路径的初步成果。

    曾培炎去年出版的《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谈到李泽楷当年为了支持西部大开发,专门请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调研西部大开发的可行性。最终萨默斯出了一个中期报告,得出一个“经济和人口布局主要是分布在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的结论。这个结论使得开放很难与内陆、内地联系在一起,但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和沿海产业转移,带来的外部市场萎缩和内需市场扩张,使得内陆开放战略成为决胜中国未来的重大战略,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缩小东西部差距、推进国土面积占71%的广阔的中西部全面纳入改革开放全局的重大战略。

    如今,经过三年艰苦探索,重庆内陆开放路径初步形成。一是以两江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初步成型,二是要素市场初步建立,三是海陆空的国际物流通道打通,四是面向国际分工的产业整合模式形成,尤其是以信息业的强势崛起为标志,比如两江新区的云计算产业,为建立国际结算金融中心、离岸数据中心、服务外包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经济外向度大幅度提高,并呈现高速增长,六是走出去投资50亿美元引领国内,七是对西部示范效应增强,成都、西安等城市皆有了国际物流通道和保税区等政策平台。这大致是吴邦国宣布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初步建成的根本原因,而重庆纳入改革开放全局、加速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内陆开放战略无疑对中国下一个三十年影响深远,不但打破了经济学界们的“常识”,而且为西部加速发展意义重大。一个更加开放的重庆、一个更加开放的西部,将决胜中国的未来。这是5常委密集调研重庆、并首选调研两江新区等开放平台的根本原因,做大蛋糕仍然是基础。

    二是城乡统筹线路。作为中国八大综改区之一,重庆实验区以社会改革为特征的改革探索不知不觉间与中国社会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与日益凸显的民生政治结合起来,今年两会前的省部级培训班中央更是十分明确的提出了社会改革。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民生十条等这些高层关注的问题,无一不是“十二五”中国民生政治议题的重大题目,比如重庆公租房问题,如今已经上升为国策,未来十二五期间保障房覆盖率达到20%,转轨的力度可谓空前;比如户籍制度改革,重庆目前已转移170万农民,其在政治上恢复农民国民待遇、在经济上通过地票交易实施经济补偿、并全面对接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为扩内需解决了战略支撑,而且为大规模产业西进的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富士康今年更是直接新增4000亿产能布局重庆,正是看好重庆完善的社会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本下降。过去招商引资做减法——单纯依靠降低行政许可的方式,已经逐步转为增加福利完善社会配套做加法的方式,这些变化无一不展示出重庆探索对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重大意义。

    三是核心价值线路。巩固政权、塑造执政公信,三进三同、打黑除恶、三项制度、唱读讲传等维护主流核心价值形态的社会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引起中央高层高度关注。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双危机条件下,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庆探索”对执政党巩固政权、回望建党以来的历史价值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稳步推进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价值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民生导向、科学发展、共同富裕不但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也是执政党必须践行的公共政策和发展理念。

    重庆内陆开放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鲜明的开放观、统筹城乡发展恢复民权关心民生的改革观、推进社会创新实施社会改革彰显人民性的价值观,其改革的力度范围和系统性规模性,历经三年艰苦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社会改革为鲜明特色的重庆实践,引起高层强烈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发展、内陆开放决胜中国未来,意义重大。

    一是路径。中国发展战略转型正加速前行,中国内地的经济转型正因为国际产业和沿海产业转移迎来黄金发展期,重庆内陆开放的初步探索回答了西部不但能开放而且能全面开放、并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大战略支撑。

    二是转型。中国三农问题是关系现代化的全局性问题,但是限于城市的资源系统承受力常常使得地方政府在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中裹足不前,重庆城乡统筹试验不但顺利推行,而且为大规模的产业西进准备丰沛的人力资源,其围绕农民工进城开展的社会配套设计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发展成本。

    三是道路。在文化多元思想丰富的今天,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薄熙来力推的重庆改革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如其所言:“这几年,重庆的工作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是非常清晰的。官方文本发布的这段话亦可佐证,薄熙来说,邦国委员长8次来重庆检查指导工作,对重庆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直辖前夕,邦国同志就率领21个部委来重庆考察10天,为重庆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直辖以来,邦国同志又亲历亲为,多次到重庆,深入企业、基层和农户,尤其对库区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邦国委员长在报告中庄严宣告:“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在国内外引起强大反响,被视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宣言,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两江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