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北话的外国人:文字的气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9:55


 
  有些书,不管何时何地,得闲时总有一再翻阅的冲动,而每一次的重读过程,不仅仅是心灵共鸣那样的简单,另有所思,另有所悟,才是重读的愉悦感。 
  有时,文字背后的理解与懂得,与年纪大小,文化的高低,知识层面的深浅无关。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悟性决定了距离。而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往往极难丈量。因此,无论怎样的表达方式,过多的个人情绪或是无用的喃喃自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大众之潮流,或小众之独自,性格决定其走向。
   
  喜欢一个人的字,读到一段可心的句子,我总有一种恨不得与TA紧紧拥抱的冲动,感激和感动,欢喜与眼泪,叹息与会意……哦,我实在是无法说清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在我内心深处激荡着。并非过于沉浸文字世界而忽略生活的现实性,以及漠视一些无可避免的问题的存在性。也并非为了刻意营造一种氛围,而用文字编织虚无飘渺的诗意世界。象牙塔里的世界也好,不食人间烟火也好,别人怎样认为,我倒无所谓。 
  
  我想,现阶段我极难写出那种抒情,连贯抒情的文字。跳跃性的思维,常使我在接近沉溺边缘的瞬间惊醒,而后,止步不前。过多的沉溺在一种氛围里,人容易迷失。哲学的文字能使人更清醒的认识一些真实。我喜欢在哲学与诗意中摄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后,在烟火的琐碎里留存一点人世的暖意与欢喜。
    
  回头看前些年的文字,不明白自己何来的那么多的情感要抒发,还有那么多的清愁要用文字来疏浚。难怪朋友们总说我的文字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且有淡淡忧伤,殊不知,我偏偏就是个整日浸染在尘世烟火中过日子的女人。可是,我一样不明白为何我的那些无序无聊,淡淡清愁的心情文字,却是被更多温柔的眼神关注着,是看的人与我有着相同的心绪吗?是某个时段我们处于相同的心情频率呢?
  
  絮叨琐碎的家常文字,除了记录生活痕迹之外,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就像掩盖在沙滩上的贝壳,当你漫步海边,一个不经意便捡拾一份惊喜。抒情优美且深情厚意的文字,使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遐思连篇。因此,我喜欢在别人的故事中摄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看旭的生活文字,读燕的诗情画意,读莹儿的纯真美好,读冬月姐的轻松随意,读默的温馨幸福,读芯语姐的云烟心事,读思语的优雅恬淡,读鱼儿的如梦情怀,读落英的爽朗与热情,还有那些美轮美奂的照片,读柳月的美文美图,读红袖女子的情怀……读她们就像读我自己。
   
  年轻人更热衷编织风花雪月的文字意境,中年人且擅于捕捉岁月静好的点滴清欢。能够相互吸引并持续多年不断的默默关注对方,不惊扰,不热烈,不亲近,却总是心牵挂。不可否认,文字中那无形的力量与牵引皆来自一种气场。
  相似的,自然会相近。隔膜的,自然会分离。此时气场相同,彼时频率未必相近,渐行渐远渐无声,也是一种必然。缘起,惜缘,缘尽,送缘。无所求时,自是一片云淡风清。 
  心静,风自清!我愿意做那一缕清风,把美好轻送,把善意传播,把温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