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发表:监督官员是否需要GPS“盯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53:48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近日,重庆酉阳县239名单位主要负责人都得到了一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并被要求24小时开机接受跟踪。该县纪委副书记称,此举旨在监督官员8小时以外的生活,购机费和通话费由县财政统一支付。此举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官员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对之进行全天候“跟踪”不为过;质疑者则认为,官员也应有自由和隐私,此举实属矫枉过正。干部监督,真的需要GPS“盯梢”吗?…[详细]
作为对干部监管措施的探索不妨一试
腐败多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如果没人举报纪检部门很难发现。因此用GPS监控,随时抽查干部行踪,虽然有打击面过大之嫌,但作为对干部有效监管措施的探索不妨一试。首先,干部很难说假话。如果没有定位跟踪,对于何时在何地的追问,干部们可以轻易编造个事由搪塞。由于查无实据,监督部门很难查实追究。有了通过GPS跟踪,是否说假话,一看便知。即使仍有说假话的可能,造假的干部也首先要自圆其说,给出个能够服人的理由。如此,确实可有效防止领导干部去不该去的地方,比如赌场或娱乐场所等,还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干部“假外出”的现象,借助外力监督,干部也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详细]
其次,监督部门再难言鞭长莫及,无法监督。对于监督不力的指责,监督部门常常列举若干理由证明自己鞭长莫及,比如不能跟踪人家、人手有限等等。现在,有了GPS辅助,如果还是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干部,恐怕难以交差。这实际上也是对监督部门工作是否到位的有效监督。第三,限制虽严,但未侵犯隐私。GPS跟踪的最大争议在于是否侵犯隐私。对此,重庆国生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玉盛的分析,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他认为,政府采取GPS定位来管理党政干部,这种做法让他们的休息权和自由支配权等受到限制,“但还谈不上隐私权遭侵犯。”其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只要跟踪锁定的信息不用于商业行为,就不是侵犯隐私的问题。…[详细]
干部监督不能单纯依赖技术
发GPS手机监管官员行踪,意图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8小时之外”监督,其延伸监督触角、加强监督力度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涉嫌变相福利。尽管是以监督官员的名义,但用纳税人的钱为干部的手机和话费埋单,仍难逃权力自肥之嫌。同时,实施效果欠佳。手机没电、进水坏掉、信号不好,成为官员有意无意抵制GPS定位的借口,这无疑使得监管效果大打折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将科技手段引入工作和管理中必须事先统筹考虑,否则很可能牵一发动全身,造成与法律、道德等领域的冲突,引发争议和质疑。再者,科技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先进的技术手段,都有“见招拆招”的破解之策。…[详细]
单纯的技术监控并不足以解决监督的难题。GPS定位手机能够提供位置所在的,也仅仅是只“手机而已”,对于持有的干部而言,在正常的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未违规,而在非正常的位置也不一定意味着就违规,往往仅凭定位的信息会给甄别带来不小的难度。加之过多的制度设计本身也掉进了“钱穆陷阱”,能不能够严格执行也是一个难题。用GPS监控干部,与其说是让干部保持对制度的敬畏,不如说是产生对技术的恐惧。…[详细]
“选择性监督”难脱“人治”诘问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GPS手机监管官员此举,县委书记和县长是享有“豁免权”的,不在被跟踪之列。说到本质上,酉阳县这做法就是一两个官员凭一己好恶出台所谓的整顿吏治之法,想当然地视自己为正义的化身,置于无须监督的高地,同时又想当然地把之下的所有官员都视为贪官嫌疑,需要严厉的监视,搜罗其罪证,以便掌控,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的管制——这不就是几千年来封建政治烂熟的那一套吗?唯一不同的是,“东厂”或“锦衣卫”换成了现代的GPS手机。…[详细]
我们期望的民主制度,是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不是干涉官员的私生活。政府官员作为公民的一部分,其隐私权应该得到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如果官员某些生活与公众利益有关联,公众当然具有知情权,两者之间虽需要寻找平衡点,但并不矛盾。从现实的情形看,官员敢怒不敢言,甚至消极抵触,给人的印象,是民主的元素少了点,而专制的成分多了点。说得直白点,这披着“民主”外衣的强势监管,实际上是“人治”文化的变种而已。…[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pk_gj.jsp?voteid=8940
扩展阅读
·GPS监督像变相福利
·GPS手机定位难“定心”

GPS监管干部纯属“瞎折腾”

公务车装GPS:一场奢侈的监督“秀”
话中音
“再高明的技术手段,都不如人民群众的雪亮眼睛。 ”
——《燕赵晚报》·张遇哲
“当下我们大力倡导依法行政,这其中就包括依法进行地方治理和依法监督官员,这是主政者应该具备的起码素质。 ”
——红网·修仰峰
“当“家长”自定规则、对下属进行监管时,谁可以监督“家长”? ”
——华声在线·吴晓华

加强对官员8小时之外的监督,一方面是加强制度建设,明确领导干部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严格划清“公”“私”界限,防止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把组织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对领导干部监督的立体网络,不留下滋生腐败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