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李白结尾:人才流失:单体专业报的困境与解决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0:34

《传媒》杂志供稿 文/吴淑彦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专业报发展迅速,几乎涵盖各领域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正式报纸近2000种,其中专业报就占了1000多种。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都市类报纸崛起;进入21世纪,各党报集合政治经济优势建立了报业集团,加上新兴媒体的发展,于是乎,报业集团旗下的党报党刊、都市类报刊和网络媒体,成为我国报业的主流。而曾占据我国报纸总数半壁江山的专业报,因为市场规模的缩小,趋于边缘而陷入困境,例如在浙江除少数几家专业报或早就依靠企业大资本转型为都市类报刊(《浙江青年报》);或因其娘家有社会号召力,部门有发行广告的优势(《浙江市场导报》、《浙江教育报》);或者被报业集团收购,保持着比较富裕的态势外,多数单体专业报举步维艰,大多是处于一种维持生存也不易的状态,全国情况也大概如此。这里指的单体专业报,就是游离于报业集团的单一经营的专业报。
专业报的不景气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人才流失也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人才不断地向报业集团的流动。
报业是一个业务单位,办报和经营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新闻人才的成长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为了自己的新闻生涯更成功,单体报纸的人才会选择离开。这是单体报纸最为痛苦的现实,自己精心培养的人才,最终成了别人的干才。报业人才频繁流动的现状,由于单体报纸自身体制所导致的人才流失比比皆是。
分析其原因,单体报纸在人才的保留方面表现出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由于专业报缺乏规模,不能为人才提供成长空间,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会日趋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二是人员流不动,管理团队的年龄相对偏大,年轻潜在人才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三是人才的竞争性相对减弱,报社的创新精神、拼搏意识受到影响。
专业报由于自身实力较为薄弱,基本不具备与综合性报刊抗衡的实力,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就与人才心理产生了矛盾。报业人才的知识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他们大都有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一旦感觉到自我展现的舞台不足,就会去寻找新的天地。这里分两类人才,一类是普通的采编人员,一类是管理人才。
对于一般的采编人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人脉关系的丰富,一旦得到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就容易发生跳槽。浙江有一家专业报,因为是日报需要大量的采编力量,这些年来这家报社年年不断地招聘,年年不断地人才跳槽,这家专业报也被同行戏称为采编人员培训中心。当被招聘来的年轻记者经过数年的锤炼,采写能力、应变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然而他们在小小的专业报中难以晋升到理想的职位,这就使很多人才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个人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就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能。而集团报纸对于在专业报锤炼出来的优秀“熟练工”自然比较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