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青云志55:IMF:中国资产泡沫可能破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48:42
正文
评论(42)
更多中港台的文章 »
字体

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周一称,中国大陆和香港可能正在形成信贷及资产泡沫,最终或将破裂。
IMF称,相对于中期基本面状况而言,人民币似乎仍被严重低估。
IMF就中国经济面临的中期风险发出异常严厉的警告,呼吁中国及其他快速发展的亚洲经济体上调利率以缓解经济过热的压力,同时再次呼吁中国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IMF警告称,虽然中国的汇率政策提振了国内经济,但若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中国的汇率政策有可能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IMF在《全球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报告中称,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信贷膨胀和资产价格涨势令人不安。中国大陆和香港目前的信贷仍在高速增长,对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急速回落及其影响的担忧正日渐加剧。
虽然中国及其他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可能会在短期获益,忽视初现萌芽的经济过热压力,但如果政府相关部门不及时采取行动,将会为未来的硬着陆埋下隐患。
IMF称,尽管发达经济体与新兴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失衡现象近来有所缓解,但事实上,贸易再平衡所取得进展甚微。
IMF还称,随着外部需求的回暖以及财政刺激措施被解除,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地区的对外贸易顺差将再度扩大,特别是在中期内,中国的贸易顺差所占比重将尤其之大。
IMF称,由于中国及其他亚洲经济体一直不愿让本币大幅升值,其他汇率弹性更大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拉丁美洲)的货币在全球贸易再平衡的过程中承担了过大的冲击。
IMF称,虽然美元较2007年水平降低了5%左右,但相对于该国中期基本面而言仍然相对较高。
IMF在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恢复全球需求平衡仍是中期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问题。
IMF还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涨势提出警告,预计中国今年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5%,超过政府官方目标4%,也高于IMF去年10月时预计的2.7%。
IMF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预期维持不变,预计今年GDP增长9.6%,2012年增长9.5%。
2011年 04月 02日 08:29
中国经济恐怕很快会踩刹车
字体

年来,中国经济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头号出口国和全球领先的制造大国。
但是眼下,中国可能濒于严重衰退的边缘:中国领导人和商业银行正在紧缩过去几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资产泡沫的体系中的流动性。这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中国股市,令中国股市在投资者眼中不如几年前那样具有吸引力。
投资银行家出身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姆(David Beim)说,当然在过去这些国家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增速迟早会放缓。3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在一篇重要的新论文《中国增长的未来》(The Future of Chinese Growth)中,贝姆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法持续。贝姆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也经历过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时期,但后来增长逐渐放缓,到了80年代中期增长率只剩下5%至7%。中国的增长相当强劲,但并不惊人。韩国也有类似的发展路径。
但银行的“大量超额贷款”人为推高了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也造成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当时日经综合指数几乎触及40,000点。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已经跌破10,000点。
中国也是在利用大量超额贷款保持增长引擎的运转。
贝姆写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金融过度人为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应对2008至2010年经济衰退的办法就是让中国的银行过度放贷。这导致工资、股票价值和房地产价格大幅膨胀,就像当年的日本那样。这一过程持续的越久,经济下滑所带来的痛苦可能越深。
据贝姆研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从1980年占GDP的29%上升至2010年的42%,大多数投入的资金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这也是导致低效和腐败的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在本世纪初为中国的银行清理账本,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坏账奇迹般地消失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中国问题专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告诉我,消费支出从2000年占比GDP的46%下降至现在的36%。佩蒂斯现在北京大学教授金融学。
佩蒂斯说,在各种情况下,治理银行业的方法就是从家庭部门转移财富。想想爱尔兰,或者是美国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你就会明白。
佩蒂斯很担心下一波的不良贷款,正是这些还未被减记的不良贷款支撑了最近一波巨大的扩张潮。谁来为此埋单?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还是农民工?亦或是农民?或者中国不得不利用巨额外储来救助这些银行?
这一切使政府的首要任务──刺激消费变得更加困难。佩蒂斯告诉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新一代领导人李克强和习近平(这两位明年将分别接替温家宝和胡锦涛)都知道,你不能在继续刺激投资的同时还希望能够刺激消费。
这是个问题,因为他们还试图推动重庆和其他内陆城市的资本开支,这些地方正极力追赶蓬勃发展的沿海地区。
佩蒂斯说,对于资本投资导向型的经济体来说,很难确定何时应当停下来,因此每次这类国家都陷得太深,最终陷入非常麻烦的调整。
与此同时,通胀接近5%,而且中国更容易受到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迅速上涨的薪资水平也令中国的竞争力不及印尼和越南等薪水低廉的竞争对手。
温家宝在3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货膨胀就像是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
然而佩蒂斯更关心的是资产价格通胀,即房地产,同时还包括艺术品、邮票、珍稀波尔多葡萄酒,这些都在以创纪录的价格易手。
他说,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时期出现。
但随着政府减少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美联储也缩减了其“定量宽松”计划),我们有可能看到其中一些泡沫破裂。中国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价格有望出现重大降温,收藏品市场也将遭受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经济增长即将放缓,我预计中国股市未来几年不会有什么作为。不过投资者仍然有机会从“仅仅”增长7%-9%的中国获利,下周我将撰文讨论。
不过,正如贝姆所说,与此同时,中国飞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很有可能已经日薄西山。
与中国近年的崛起一样,这种情形可能也会震动全球
1年 04月 11日 09:20
三大问题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正文
评论(98)
更多聚焦大中华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字体

周,当各国财长齐聚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举办的一次会议时,全球经济正变得更加依赖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在今年全球经济深受日本、中东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动荡局势影响之际,这一速度着实引人注意。
世界银行(World Bank)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2000年至2009年,中国约占全球经济增长四分之一的份额,以微弱优势胜过美国,大幅领先剩下的其它国家,坐上了头把交椅。但中国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并不确定。许多快速增长的国家都曾出现经济骤然停滞的现象。
以下是未来几年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意外落马的三个问题:
房地产泡沫破裂:北京的一家咨询公司龙洲经讯(Dragonomics Research)称,过去两年内,中国最大的36个城市的房价已经飙升了约50%。中国百姓已成为房地产投机者,居民普遍认为房价会只涨不跌,就像2007年前后的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一样。与美国居民不同的是,除了投资房地产,中国居民并没有多少投资途径。中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远远低于通胀率,股市又被认为受到操纵,政府也不允许居民进行境外投资。
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投机大户。2008年末,中国政府下令国有银行增加贷款抗击全球经济衰退。据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经济学家邓永恒透露,其中许多贷款落到了国有制造厂商的手中,后者纷纷将钱投入房地产市场。邓永恒发现,在中国的八大城市中,通过竞拍获得的土地价格在2009年翻了一番。
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提高按揭首付比例,引入房产税等措施挤出房地产泡沫。但这可能还不够。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售收入维系日常运作,并借此伺机受贿。投资银行瑞银(UBS)说,从中期来看,中国想要避免地产泡沫破裂非常困难。所谓“中期”是指未来三到五年。但也有一些中国人估计泡沫会提前破裂。
中国问题专家拉迪(Nicholas Lardy)说,楼市崩溃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增长放慢2.5个百分点,这比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初遭遇的打击还要严重。
失衡的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在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码头、矿山、钢铁厂等项目上的大规模投资,以及通过低工资和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帮助出口商,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不过,这一经济战略可能即将失去强劲的势头。尽管投资增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50%,工作岗位的年增幅却只有1%。与此同时,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需求减少,中国的出口业不太可能保持过去几年的速度。
中国领导人知道需要更多地专注于中国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自2007年甚至更早,向内需经济的转型就一直是中国领导层宣扬的目标,不过政府取得的进展很少。
最近,中国领导层再次宣布将调整经济结构,这次他们承诺要提高工人收入、以便让工资的增长至少能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步。不过,他们却没有宣布更有利于消费者的具体政策。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说,问题的规模非常大,因为中国在逐渐退出旧的增长模式之际,在新的增长模式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政治问题:中国领导层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眼下却在压制受到中东示威活动影响的民主活动人士,尽管中国的街头抗议活动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尽管中国民众对地方政府占用土地等滥用职权的现象非常不满,示威活动却是零星的,很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有时,中国民众把北京视为可以打击地方腐败官员的一个盟友,而不是抗议的对象。
不过,政治动荡的爆发通常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举例来讲,龙洲经讯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说,假如中国发生像日本一样的核危机,对中国政府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因为中国核电站的建设很可能比日本质量要差,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更为有限。这可能造成公众对北京的强烈不满。
中国试图通过发展经济来避免政治问题。政府目前专注于遏制通胀的原因之一是,对高物价的不满曾引发过政治动荡。目前通货膨胀率为5%,同比上升了约一倍。
011/04/02 07:42:32
中国房地产还能火多久?
正文
评论(55)
更多财经点评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转发  
 
字体
崔宇
在《中国有多少人抱怨高房价?》一文中,笔者探讨了住房私有率(私有住宅面积占比)和住房自有率(拥有自有产权住宅的家庭户数占比)的差异,并粗略估算过去10年累计有至少6亿中国人抱怨高房价。
要说明的是,“抱怨”相当于潜在需求,并不意味着所有抱怨的家庭或人都一定要拥有自有产权的房子,从国际上看,住房自有率在60%-70%之间就已经是较高的水平。但对于中国来说,渴望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比例恐怕要更高,一是因为“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二是因为投资渠道有限,再加上房价连年上涨,投资或投机需求较为旺盛;三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公,促使中低收入阶层更渴望拥有住房这个最大的家庭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但无论是什么需求,背后都是人,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而且,人口变迁也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要知道,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以中国经济增长为依托的,而不是相反。
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大致的结论是,10-15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将显著放缓。从“几零后”分类来看,中国50后-00后分别有2.03亿、2.4亿、2.17亿、2.22亿、2.09亿和1.63亿人,其中50后、60后和80后都经历了人口高速增长阶段。过去10年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人数最多的60后正值事业高峰期,尽管他们赶上了福利分房时代,但改善型需求和投资需求十分旺盛;没有赶上福利分房的部分70后也不得不被迫进入房地产市场首次置业;而人数相对较多的80后相继进入婚龄,他们大多要从原来的家庭中分立出来重新组建家庭,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需求。这几重叠加之下,导致过去十年房地产潜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当然,大部分85后因为年龄还小在过去10年可能还无法参与购房,我们再重新细化一下分类。1975-1984年的出生人口约有1.94亿,1985年-1994年的出生人口有2.3亿,而1995年-2004年的出生人口只有1.82亿人。可以看出,1985-1994年出生的人口最多,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一波生育高峰(1987年最高),这部分人口将在2010年开始进入婚龄。相比之前的一辈,他们当中的城镇人口更多,即使是农村人口也更向往城市生活,这群更庞大的潜在住房需求将在未来10-15年内释放(之所以说10-15年内,是考虑到目前房价过高,首次置业年龄可能要推迟一些)。但到2025年以后,由于下一波进入婚龄的人口骤减(减少了约5000万),再加上人数众多的50后、60后可能开始面临死亡的威胁并导致住房闲置增多,这样供求两方面都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可能风光不再。
有人会说,那时不是还会有改善型需求和投资需求吗?这就需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威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踏入了老龄化社会,2009年这一指标达到了8.5%。到了2025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202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13.4%,这是1970年的德国、1990年的日本和2010年的美国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到2050年才会达到这一水平。
当然,尽管过去10年人口老龄化已经加速,但由于出生率连续20多年走低,中国的总抚养比依然在下降,相应的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还在上升,也就是说人口红利似乎还在继续。但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2010年左右就将面临转折(印度要到2045年左右才会出现这一转折),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到2025年左右将下降到全球平均水平。从总人口来看,中国2030年也将达到峰值。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现象,老龄化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理论上,年轻时借钱消费和买资产防老,老了就要卖资产消费和还债。国际清算银行2010年8月发布了一份报告,研究了22个发达国家1970-2009年之间的房地产价格走势,其结论是老龄化的确会对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但并不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崩盘。不管怎样,对于中国来说,老龄化是一个逃不开的魔咒,到2025之后,房地产改善型需求和投机需求也将因为老龄化减少。
从人口流动性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1.8亿,2005-2009年间增长了约30%,同时2009年外出农民工在1.45亿,粗略估算有3500万左右有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虽然难以准确预测未来10-15年流动人口的变化,但由于过去几年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建设等相继开展,未来10年流动人口的增量会呈现逐渐递减之势。由于中国官方称还有1亿农民需要转移,其中约有一半外出打工,因此,到2020年,外出农民工总量应该在2亿左右;按过去四年的增长水平,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将在6000万左右。这样总的流动人口将在2.6亿左右,其中非婚龄流动人口约在1亿左右。
尽管这1亿左右的非婚龄流动人口也许在农村或其他城市有住房,但既然他们背井离乡甚至举家外迁,客观上需要在居住地购房落脚,但现实却让他们的需求一直受到压抑。这里面涉及两个重要的制度,一个是农村的土地制度,一个是户籍管制制度。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工即使外出恐怕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除非能够得到市场价的补偿,这样他们才会在城镇有购房的本钱,如果农村土地不能有效且合理地流转,那么农民工恐怕难以在城镇购房。而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来说,户籍管制意味着即使他们在居住地购房,也将面临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诸方面的限制,也许用不着限购,他们就会逐渐厌恶这片令人伤心的居住地。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流动人口的潜在住房需求将会削弱,因为如果这两个制度依然长期压在头顶,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就会从希望变成绝望了,从而不愿意“流动”了。
综合来看,未来1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相对比较乐观,从人口结构来看,庞大的85后群体建立新家庭存在购房需求;从人口流动来看,流动人口一直受压抑的潜在购房需求也很大,当然,需要政府在土地和户籍制度方面作出让步。但不管怎样,到2025年之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流动的衰减,中国房地产市场或将伴随中国经济进入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