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砂原怎么去:陈云谈大跃进时不散步:群众吃不上饭 没脸见群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3:04:10
核心提示:陈元读中学的时候,正好是困难时期。有一次他问父亲,为什么好久不去公园散步了,因为父亲原来特别喜欢散步,去了公园跟苗圃花工能一聊聊好半天。他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群众。”他老说:“我肩上挑的是6亿人民的生活,我得对得起老百姓。”

陈云夫妇与孩子们 资料图
本文摘自《领导人后代谈家事》 作者:《环球人物》杂志社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们来到中南海,工作人员把我们迎进陈云同志生前居住的地方。会客厅里还保持着简朴的原貌,墙上挂着陈云82岁时书写的条幅“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陈云的塑像被安放在大厅正中央,睿智而慈祥,让人一踏进这里就联想起这位老人不凡的一生。
落座,二女儿陈伟华微笑着迎了出来,“我挺普通的,不知说什么好”。朴实的语言和外表,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她指着墙上的条幅说,“这正是父亲的‘养生之道’。父亲身体一向不好,说自己是‘木炭汽车’,走走停停,有时还要有人推一推。”
1979年,陈云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已是74岁,而上一次他在这个岗位上是1954年,前后相隔了25年。晚年的工作,正处在中国历史性的转折和现代化建设启动时期。从大局出发,陈云根据自己的身体,总结出这句名言,意思是“坚持量力而行地工作,坚持做认为最必要的工作。”他经常提醒比他年轻的中央领导同志,不要每天24小时连轴转,“开会不要开死人。”
陈云和妻子于若木有五个孩子,长女陈伟力、儿子陈元、女儿陈伟华、女儿陈伟兰和小儿子陈方。他们中有教师、有干部,也有企业家。虽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都继承了父亲同一个特点——好学。直到退休,陈伟华仍默默耕耘在教师岗位上。对她来说,父亲既是慈父,更是良师。
父亲的“万分欢喜”
受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的影响,陈伟华从小就向往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一理想却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匆匆被实现了。
“文革”期间,陈云受到冲击,母亲于若木独自一人去了湖南“五七干校”,哥哥、姐姐、妹妹也先后被分配到了外地,只有陈伟华和正上初中的弟弟留在北京。
1968年,高中毕业的陈伟华和其他同学一样,准备奔赴工作岗位。好不容易被分配到丰台区学校工作的陈伟华,却因为调阅档案时发现她就是主张“包产到户”的陈云的女儿,于是被退了回来。最后,陈伟华被分到北京怀柔县当乡村小学教师。
怀柔,一半是平原,一半是山区。陈伟华自然想去条件稍好的平原地区,可偏偏被安置到长城脚下的辛营公社。小学校里,窗子没有玻璃,黑板是泥灰抹成的,用得久了黑漆剥落,白花花的。
陈伟华回忆说,“文革”期间,父亲受冲击,一度被迫离开北京到江西“蹲点”,但这反而给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父亲15岁就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工,养成了一辈子爱读书的习惯,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在“文革”动荡中。
“翻开父亲读过的这些书,能清楚地看到他用不同颜色的笔留下的道道、杠杠、圈圈及批注。当时他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又身处逆境,但看着这些字迹,可以想见他老人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在读书,又是怎样专心致志地在思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1970年12月,在怀柔农村任教的陈伟华给远在南昌的父亲写了封信,述说了自己的学习愿望。陈云接到信后,当天就怀着“万分欢喜”的心情给二女儿回信。他在信中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很多,但我看来,只要10本到15本就可以了。”他又教给女儿,怎样从《马恩全集》中找到必须看的《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封普通家信,却成了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
1971年4月,陈伟华才有机会到南昌去看望父亲。一天吃过晚饭,陈云把陈伟华叫到身边,“你还要多了解世界的大事,爸爸送你一本《世界知识年鉴》,这几天你把它通读下来,我要提出问题你来回答。”在南昌探亲的20多天里,陈伟华和父亲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在读书中度过的。
“南昌的生活条件比北京差很远,春天刮起大风,温度很低。父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都要读书到深夜11点以后。他在南昌一共住了两年零七个月,除了每天去工厂参加班组会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
肩上挑着6亿人的生活
陈伟华认为,正是父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孜孜不倦地学习,才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可以说,父亲的3卷文选,从头至尾贯穿的正是这种精神。”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直接领导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且他对经济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1956年父亲在八大就提出国家市场跟自由市场、国家计划跟自由市场的关系,认为需要有市场做补充,”儿子陈元曾回忆说,“我父亲看问题有一种历史观,他往往从各个国家和不同阶段对比当中去看问题,他并不是很相信一种特别的模式,比如说苏联的模式。”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农业非常困难,陈云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来可以用分田包产到户的办法改变农村政策,结果在当时被认为是修正主义,错误路线。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再次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陈元读中学的时候,正好是困难时期。有一次他问父亲,为什么好久不去公园散步了,因为父亲原来特别喜欢散步,去了公园跟苗圃花工能一聊聊好半天。他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群众。”他老说:“我肩上挑的是6亿人民的生活,我得对得起老百姓。”
“因为心里有一股气支撑着他。”在儿女眼中,虽然父亲经历过政治上的众多挫折,承受很大的压力,但他内心总能保持平静,丝毫没有悲观失望。
1977年恢复高考后,陈伟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大学这个知识殿堂,她有了系统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知识的机会,眼界更开阔了。1982年大学毕业后,陈伟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后又被抽调到广电部工作。
成为一名国家干部,陈伟华有了安定感。此时,陈云却突然听说现在学校非常缺教师,师范学校招生困难,教师社会地位比较低。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住房等实际困难。为了起带头作用,陈云说服女儿“归队”——回到学校去当一名教员,“你是师大毕业的,就应该教书育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放弃人人艳羡的国家机关干部去到中学当教师,这毕竟是人生角色的一次重大转换。考虑再三,陈伟华在1985年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成了一名历史教师。
特别策划:寻找中国人的信仰
欢迎订阅凤凰网历史电子期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群众说话的官员很“危险”?
陈谊军:“最差公务员”是鞭笞前进的动力
铜川市公安局“警营开放日”活动让群众体验警营生活
父母被埋 好书记依旧带队营救群众
创先争优培树典型要经得起考验
英三军“瘦身”并非“差钱” 借机推进战略转型
海军专家解读美军《2010海军陆战队作战概念》
南海舰队某岸导团开展首次铁路运输投送兵力训练
舟曲:民兵闪动的手电光让小姑娘每晚都可安睡
美防长称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将再持续两三年
黎总理称叙利亚与黎前总理哈里里被暗杀一事无关
上海世博场馆调试夜景彩灯
上海世博场馆展现新貌
司马光痛斥皇帝观赏“很黄、很暴力”的女子相扑
抹不掉的盗墓行为 中国历史上12大名人盗墓案
还原史上真实张飞: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彭德怀为何在1960年和1974年两次更改遗嘱?
1953年毛泽东支持批中组部:有些问题属于少奇
国民党败将黄维生前心愿:抗战功绩能获承认
朝鲜战争:中、美、苏三国谁才是真正胜利者?
张春桥与王洪文的“婚事”:整天闹着要离婚

',1)">


凤凰历史
热点图片热点视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