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斗玉怎么得:明朝的文学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1:33
文学艺术
1、[《永乐大典》修成]
《永乐大典》于永乐五年(公元 1407年什一月修成,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
早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明成祖便诏令翰林侍读学士解绪等,以《韵府群玉》、《回溪史韵))二书为例,采集各书所载事物,按类编排,而统之以韵。解缙等奉命编纂,在第二年十一月完成进呈,朱棣赐名《文献大成》。后来,朱棣认为此书所收录事物多有遗漏,又责令姚广孝、刘季篪与解缙等重新编辑,并专门任命王景、王达等5人为总裁,邹辑、梁潜等20人为副总裁,陈济等为都总裁,征调中外史官和各方文学之士为纂修,选书法颇好的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缮 写,由光禄寺供饮食,共9669人。同时,又分别派官员前往全国各地,搜求遗书,以备收录。历时五年修成,改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11095册。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亦是为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2、明代小说
明代的小说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产生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堪称一代巨著。
元明之际文学家罗贯中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采史乘,写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巨作。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的同时,还用浓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部小说长期被人们所喜爱。
南宋以来,在民间就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施耐庵加工写成了《水浒传》。《水浒传》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晁盖、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农民英雄反抗封建统治的武装斗争,描写了他们不同的经历和悲惨的遭遇,以及从个人反抗到聚义梁山,形成强大起义队伍的斗争过程。小说还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挖掘了产生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它把唐初青年僧人玄奘不避艰险,赴天竺(印度)取经的历史,铺陈为小说。《西游记》的基本故事也是先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作者吴承恩在人民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加以再创杂邙成书。
出现于明中叶的《金瓶梅》,也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回,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真实姓名不可考。小说以《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作主角,描写了这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封建势力代表者的罪恶生涯,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城市的经济生活和市民的思想意识。但是,全书充满封建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另外,一些淫秽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颓废没落情绪。
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很兴盛。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两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编著者冯梦龙。“两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3、戏曲唱腔
明前期,统治者把杂剧作为歌功颂德和消遣享受的工具,剧坛上充斥了粉饰升平和宣扬封建道德的低劣作品,使元代以来绚丽的杂剧奇葩,一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如康海的《中山狼》、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徐渭的《四声猿》等。但是,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牡丹亭》作者汤显祖(1550年~1616年)江西临川人,曾任南京礼部主事,因抨击当权者的腐朽昏庸,被弹劾罢官,隐居著述。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神奇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阳腔和昆腔。弋阳腔源于江西弋阳,流行于赣北、皖南一带。昆腔本局限于吴中。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4、明诗文
由于受封建理学和八股文风的束缚,明代诗文创作数量虽不少,但成就却不大。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他们的作品都是唱和应酬,粉饰太平,艺术上呆板平庸。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企图以摹拟古代优秀文学,取代充满官僚习气的台阁体。
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唐宋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归有光等。他们提倡唐宋古文,认为秦汉与唐宋文章各具时代特色。“公安派”以湖广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而得名。他们与复古派针锋相对地提出,文学是发展变化的,各有时代特点。在创作上“公安派”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反对复古派用拟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种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作者的个性,这显然具有进步意义。
5、明绘画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代表人物有赵原、边文进等。边文进工花鸟,深得宋画院技法。著名的山水画家王绂,善画竹石,特别是墨竹,被誉称“明朝第一”。宣德时,浙江钱塘戴进,追学南宋画院李唐、马远画派,下笔严谨,雄浑劲健。成、弘时,湖广江夏人张伟,其山水画挥洒放纵,孝宗赐他“画壮元”印章,名噪一时。明中叶,除山水画外,还有著名的花鸟画家林良、吕纪。
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沈周远师南唐董源、巨然,近宗元四家,作品刚健有力,又浑朴天真,风神潇洒。文征明的画,妍丽稳健,清和淡逸。唐寅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味。他山水、人物兼长,尤工美人图,笔下仕女,清妍秀丽,光彩动人。仇英出身漆工,苦学成才,一生临摹许多唐宋元名家杰作,能熔各派之长于一炉,创造出自己飘逸华丽的风格。吴门四画家大部分是文人,诗书画结合,使意境更加深远,在中国绘画史上又称明四家。
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有时,他干脆把水墨倾倒画面上,再加以勾染,做到墨中有笔,笔中有墨。徐渭作画豪放,追求“神”与“逸”,意在形真。明末画坛以董其昌的松江派为中心。董其昌师承元四家,善水墨画,兼擅泼墨,作品秀雅,烟云流畅,但气魄不大。明末还有著名人物画家陈洪绶、崔子忠、曾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