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青云神剑:全国政协委员王执礼博士谈糖尿病的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1:46:56

全国政协委员王执礼博士谈糖尿病的防治
[刷新]

 

[人民网]:各位网友大家好,3月13日15:00,全国政协委员王执礼博士做客人民网,与广大网友畅谈,欢迎关注。  [17:08]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的院长王执礼做客人民网。王院长您好,欢迎您。请您先和网友打个招呼。  [15:06]

[王执礼]:网友们好。  [15:06]

[主持人]:王院长,在两会上我们了解到,您提出了一个全国加强糖尿病防治的提案,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15:07]

[王执礼]:这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我提了四个方案,其中一个就是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高我国防治糖尿病的总体水平的提案。在这个提案中,我主要提案的意思就是说糖尿病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了显著提高。我出国以前,1989年,中国的糖尿病专家做的一个很大的调研,在当时,糖尿病的发病水平是0.5%,但是目前到了3.5%。而且在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到6%左右。为什么发病率非常高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15:07]

[王执礼]:第一,有一个基因的东西在里面。解放以前,胖人很少,中国人的基因几千年来已经适应了,是辛苦劳作型的。一般人一年能吃一次肉就不错了,农民可能没准还吃不上肉,顶多一年吃一次肉,热能进的比较少,重点都在劳作。所以就适合这个基因了。尤其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了非常总体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热量的显著增高,但是活动减少了。以前回家要洗衣服,现在用洗衣机等等。而且上班坐车,不论开车,还是坐公共交通工具,但都是坐汽车。上班的时候,是在电脑前面工作,下班坐汽车,回家之后上网、看电视比较多。再加上工作比较紧张,不同层次的人都有不同层次人的竞争。  [15:10]

[王执礼]:这几个方面使我们的基因不太适应了。因为生活方式转变,可以在很短的几十年内有一个迅速的提高,但是,基因不行,基因需要几代人不断地去改变,因此现在出现基因不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导致了我们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现在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非常快,而且逐渐地向低龄人群发展。  [15:10]

[主持人]:我们看到报纸报道,年龄越来越偏低。  [15:10]

[王执礼]:确实是这样。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比较溺爱。小孩吃的肉类比较多。  [15:10]

[主持人]:膳食也不是很均衡。  [15:11]

[王执礼]:而且喝的饮料都是含糖的。很多小孩从小就那么胖。但是,小孩爱吃,父母就溺爱,慢慢就培养出来很多肥胖超重儿童。  [15:11]

[主持人]:数量在剧增。  [15:11]

[王执礼]:而这些肥胖和超重儿童,就是糖尿病的重要后备军。为什么?因为肥胖之后,胰岛细胞的负担加重了,但是肥胖是一年比一年重,或者常年不改的话,胰岛细胞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势必会受到损伤,乃至脏器衰竭,最后就容易产生糖尿病。我的提案是我们不但要治,还要防。而糖尿病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和别的病不太一样。  [15:14]

[王执礼]:如果在饮食、运动、精神上给予适当的调整,会使很多能得糖尿病的人不得糖尿病。我觉得这对于提高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总体健康水平非常重要,所以我的提案是讲我们既要治也要注重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而且我们预防病也要从小开始,从儿童开始抓起,首先在全社会造成肥胖超重的危害。再一个,让家长认识到溺爱,小孩超重对身体造成多少不好的影响。让儿童也要意识到。学校也要意识到。不同的方面对糖尿病预防做工作。这样的话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增加人民的防治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15:14]

[主持人]:他有这个意识。  [15:14]

[王执礼]:关键是有意识。有了知识以后,才可能有意识,才有可能进行科学预防。所以我的提案是从全民开始抓起,尤其是从小孩开始抓起。另外儿童在学校上课时间特别长,基本没有和很少有课间的体育活动,所以我建议青少年学生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的体育活动或者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防治糖尿病奠定很好的基础。  [15:15]

[主持人]:您这个提案非常有意义。您顺便讲了一下糖尿病发病率为什么高。我想知道哪些人容易犯糖尿病?  [15:15]

[王执礼]: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一个词叫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就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这个人群分几部分:第一部分,因为糖尿病这个病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目前认为这个病的原因还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基本认为,与很多因素有关系。第一,与基因有关系,如果父母有糖尿病,家庭有糖尿病史,下一代得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所以糖尿病的遗传史是重要的因素。所以家里有得糖尿病的人,就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之一。第二,如果是女性的话,分娩时婴儿超过8斤的,也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另外,体重超重和肥胖的人。还有一个是血脂特别高,因为血脂高也会损伤胰岛细胞,这一部分人也是高危人群,还有高血压人群。还有长期静的,不爱活动的白领,老是在办公室工作的、高度紧张、缺少运动的人,还有长期吸烟、大量吸烟的人。等等上述这些人群我们叫糖尿病高危人群,这些人非常容易得糖尿病。这些人应该比正常人更应该注意自己在糖尿病预防上的工作。  [15:15]

[主持人]:因为他们比正常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15:15]

[王执礼]:糖尿病这个病和别的病不太一样,即使属于高危人群,如果早期进行科学、系统的预防,很大的可能性不得糖尿病。  [15:15]

[主持人]:还是可以避免的。  [15:16]

[王执礼]:很有可能避免。  [15:16]

[王执礼]:所以早期科学系统的预防非常重要。  [15:17]

[主持人]:您说的非常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来避免糖尿病?不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正常的人群。  [15:17]

[王执礼]:糖尿病的治疗上我们采取个体化治疗,预防上也需要采取个体化。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个预防方法对他可能效果不大,所以我们首先确定他属于哪一类人,如果这个人体重超重为主,他的预防方法主要就是应该减体重。这是关键。如果这个人是血脂高,关键是降血脂。但是,通常讲,不外乎那么几个大的原则:第一,膳食均衡;就是合理的、科学的摄食,这很重要。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问题。  [15:17]

[王执礼]:糖尿病人为什么不能吃糖?如果单纯地按照热量卡来计算,如果这边放上同等热卡的糖,这边放上同等热卡的大麦,效果不一样。吃糖吃多了,肯定对胰岛细胞产生负担,产生损伤。但是吃大麦的话,损伤力小,或者没有损伤。为什么呢?糖血糖升值非常快,吃了之后,立刻升上去了。上升以后,人的胰岛功能需要有一个过程,也可能这个速度,中间就有一个差距,这一个差距就容易损伤胰岛细胞,容易产生高血糖。所以吃糖的人不要天天老吃糖。  [15:17]

[王执礼]:如果属于高危人群的话,我们在选择食物上,既要选择食物总的热量,又要选择这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不要高的,要低的。如果这个人已经属于高危人群了,胰岛功能比别人弱一点,反映速度慢一些。比如这个人喝的白米粥,血糖升的速度非常快。因为这部分人属于高危人群了,但是胰岛素还没上来,这时候产生一个差距,这个差距就会产生高血糖,这个人就容易得糖尿病。  [15:18]

[王执礼]:如果你吃燕麦的话,喝燕麦粥就不同了,这东西含很多膳食纤维素,很多蛋白和脂肪,吸收的比较慢。血糖释放速度也比较慢。血糖吸收入血的速度比较慢。吃完燕麦粥的生成速度正好和高危人群胰岛功能比较慢的相辅相成。就能够把血糖按照它的分泌速度让血糖升得不高,能够利用这些血糖。  [15:18]

[主持人]:不像刚才说的那样忽然差距变得很大。  [15:18]

[王执礼]:我们喝的大米粥,血糖升值非常高。而喝燕麦粥,升值就非常低。所以我们选择食物上,既要选择食物总的热卡,含多少热量,还要考虑到这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比如燕麦比较好,水果中的青苹果比较好,青苹果的膳食纤维高、维生素高,血糖升值比较慢。青苹果和哈密瓜就差很多了。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不仅仅要吃得少,而且要吃得准。这样的话,才能对预防糖尿病,使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得糖尿病奠定重要的基础。  [15:20]

[主持人]:比如初患糖尿病,病人应该怎么办?因为刚开始出现很紧张,不知道怎么治疗。  [15:21]

[王执礼]: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非常好的问题。初患糖尿病的人,一得之后,就很忧虑,心理压力比较大。他身体很好,突然得了糖尿病,因为这个病终身不能治愈。还有并发症。这时候有一部分人压力过大,恐惧、害怕。而恐惧之后,使身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血糖更升高。所以这个不可取,不能恐惧。第二,有人不在乎。得了糖尿病以后,没有什么症状,无所谓,他没有意识到血糖高对人体各种脏器细胞的损伤造成的危害性。所以,他采取了轻视、淡漠,思想上放松了,不在乎。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15:21]

[王执礼]:什么方式可取呢?第一,科学对待。既要重视又要有信心。怎么办呢?在早期刚得的时候迅速采取科学、有效的、系统的方法。一方面尽早进行系统检查,因为每个人得糖尿病的情况都不一样。根据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家庭基因、化验单等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叫做个体化治疗。你做一个检查之后,医生有一个判断,比如你这个地方有问题,医生会根据你个体化的情况制定一个符合你本人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个非常科学。所以我们要进行检查。  [15:24]

[王执礼]:比如糖尿病病人分什么型,有1型、2型。一型糖尿病的群体是年轻小孩比较多,自身免疫反应,胰岛细胞基本坏死了。这种病人必须100%打胰岛素,如果用口服药,一点效果没有,反而增加很多并发症。现在我们叫做1型糖尿病,以前叫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就是没有胰岛素,病人就得死。这种病人现在我们改成1型糖尿病,实质是一样的,就是离不开胰岛素的,所以分型分清楚了。  [15:24]

[王执礼]:现在进一步分型,二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损伤比较轻,有人属于胰岛素抵抗,有人属于胰岛素损伤比较重,有的属于2型糖尿病,但是基本上属于1型,这种情况也有。所以不同情况的病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假如这个病人,胰岛细胞损伤的非常重,胰岛素低于最低值,或者略高于最低值,曲线不到2倍,空腹和餐后的曲线在胃以上,胰岛素非常低,一般损伤在90%以上,这时候你给口服药没效果,不但没效,而且还能够损伤。为什么呢?因为口服药基本上都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肝脏有一个功能叫做解毒功能,凡是外因性的毒物或者化学物质,都在肝脏进行分解,把有毒的变成无毒的。但是长期吃药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会造成肝细胞损伤、肝细胞不正常。第二,进入肾脏排泄,就会使肾脏产生损伤。对于胰岛功能基本没有的或者非常低的,你用口服药,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对病人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加重病人产生并发症。就应该早期用胰岛素。  [15:24]

[王执礼]:如果病人属于胰岛素抵抗的话,有没有并发症?如果没有并发症,我们可以给一些口服药,如果有并发症,我们采取胰岛素和口服药联合。总之方法组合特别多。组合的匹配、组合的选择,要根据个体化,要根据病人的各种情况来选哪种组合对他有效。所以在早期的糖尿病,既重要又需要科学。因为糖尿病刚得的时候,一部分胰岛细胞坏死了,大部分胰岛细胞处于损伤状态,不外乎有那么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如果致病因素继续存在,周围的血液理化性质继续恶化,这个胰岛细胞可能慢慢从损伤逐渐走向坏死,二型糖尿病人为什么一年比一年重。刚得病的时候,我们判断分几期,一到五年,第一期并发症比较少,五到十年并发症比较多。为什么?每年胰岛细胞都产生不断坏死。如果治疗不科学、不得当的话,有人估计,每年将会死亡5%以上的胰岛细胞。  [15:29]

[王执礼]:根据这个情况,在早期得糖尿病,对病人来讲是宝贵的治疗时机,一定要把握好,千万不要把这个时机浪费了,让病情很快的在不科学的治疗中度过,就会使胰岛细胞丧失了被修复的可能性。所以,应该早期检查,早期选择适合他本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使病人不失去宝贵的治疗时机,才能使自己的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  [15:29]

[主持人]:刚才王院长给我们讲了糖尿病的初期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且分清自己是哪个型,然后取得一个自己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让病情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我们都听说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可怕,接下来我们让王院长给我们讲一讲并发症为什么很可怕?  [15:29]

[王执礼]:这个问题也比较重要。有人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太可怕,最可怕是并发症,这个话说的有一定道理。这个问题怎么讲呢?先从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分析,糖尿病造成人体损伤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是什么呢?造成全身的小血管损伤。因为血糖高,刺激了血管内皮,先造成全身的小血管损伤,同时造成大血管,但是先造成小血管损伤,甚至包括微血管。人体的所有器官都有小血管,因此我们又要知道糖尿病的几个并发症,第一,眼睛,容易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二,肾,容易得糖尿病肾病,现在又注意到,第三,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还有血糖高的话,还会加重病人得脂肪肝。  [15:30]

[王执礼]:另外还有神经,以往认为,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现在认为肯定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同时还有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病变,而植物神经病变会调节到心脏、胃肠道,因此产生心脏的心率不齐,造成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另外还可以造成中枢性的。另外还可以造成脑血管腔梗。所以心、脑、肾、肝、心肌、血管,从上到下全包括了。所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很广泛的,而且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这个人得了半身不遂了,这也挺厉害的,没有工作能力了,这是很可怕的事了。  [15:31]

[王执礼]:现在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以前认为,如果得了脑血管病变、半身不遂,都是年纪比较大,现在不是,现在岁数大的更容易发生,但是年轻的人也有发生。35岁,血糖比较高,最后得了腔梗。40几岁就很常见了。所以年轻人也要提高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警惕。  [15:33]

[王执礼]:我在其他方面,比如说脑血管、心脏会得糖尿病性心肌梗塞和别的病不太一样,如果正常人,没有糖尿病的人,突然得了心梗了,这时候病死率比糖尿病得了心梗率要低。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如果没有糖尿病,他的血管发生心梗的时候,小血管可能还没有产生病变,因此,迅速建立侧枝循环,因此这部分病人可以通过得心梗之后,通过自我功能的调节,有生活性能比较低,糖尿病不是。糖尿病人得心肌梗塞之前,小血管已经坏了。这时候得了心梗,大血管坏了,小血管也坏了,很难产生有效的侧枝循环。所以,糖尿病的人心梗病死率远远高于没有糖尿病人的心肌梗塞。另外心理梗塞之前都有心绞痛,马上看病,有时候可以得到早期治疗。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可以产生无痛心肌梗塞。  [15:33]

[主持人]:最开始是无法察觉的。  [15:33]

[王执礼]:有时候耽误看病、影响看病,因为糖尿病会得心脏病变,也会得周围神经性病变,感觉周边的神经感觉不正常,所以很容易得无痛性心肌梗塞,这也是糖尿病人应该高度警惕的。另外,糖尿病、肾病,很可怕的,至少要做透析、肾移植,这都是对健康很大的打击,这种情况最好预防。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但是要在早期进行检查,让病人知道,这个病人早期得了糖尿病肾病了,糖尿病肾病分五期,如果在早期预防的话,可以不发展成尿毒症,不需要做透析或者肾移植。所以需要大家知道,糖尿病得了以后,有什么发展趋势,怎样预防才能使自己处于一个很好的健康的发展方向。  [15:33]

[主持人]:首先思想上先重视起来。其次一定要注意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很好的习惯。  [15:33]

[王执礼]:另外还可以得糖尿病足,就是血糖高,很多时候,损伤周围神经,造成脚容易麻、容易木,感觉不正常。同时,又会造成下肢的血管动脉硬化。所以糖尿病足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心血管的问题,一个是神经。如果两个基础存在的话,病人很容易得糖尿病足,得了之后,下肢容易坏死,需要截肢,那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如果在糖尿病足的早期,进行非常有效的系统治疗,99%可以不发生糖尿病足。  [15:34]

[主持人]:避免严重状况的产生。  [15:34]

[王执礼]:这样糖尿病人要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个症状的早期的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情况下有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了,要早期治疗,先检查再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5:36]

[主持人]:王院长刚才说并发症有眼睛部分,我有时候在眼科诊所看到医生问病人,他会说你有没有糖尿病史。我觉得糖尿病并发症对眼睛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15:37]

[王执礼]:很多糖尿病人可以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造成眼底出血,需要打激光,很痛苦,而且眼睛会失明,还有的病人会得白内障。所以糖尿病对眼睛的损伤比较重。一定也是要在早期科学的系统治疗,早期防范。  [15:37]

[主持人]:刚才王院长给我们详细讲解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引发的危害以及症状。如果是糖尿病的病人一定要在自己患病的时候注意到自己这方面的问题,避免这些危险状况的发生。  [15:37]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想有请王院长给我们讲一下,为什么说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保护它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对糖尿病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吗?  [15:37]

[王执礼]:对。糖尿病的病因多与胰岛细胞有关系。我是从1990年在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专门做胰岛细胞研究。所以,胰岛细胞与糖尿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然胰岛细胞是糖尿病病理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核心部位,所以,保护胰岛细胞更重要。  [15:37]

[王执礼]:比如,1型糖尿病人,正因为胰岛细胞完全或者几乎坏死了,所以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如果这个病人胰岛细胞全部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了,坏死了的话,这个病人自身对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低,很容易产生脆性糖尿病,血糖一会高,一会低,因为引起血糖降低的因素有那么几条:一条是摄食量,吃完饭血糖肯定高,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运动量,运动完以后,血糖降下来,还和人的情绪有关系,悲伤、焦虑、恐惧、暴怒。情绪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使身体的激素升高,因为人体内有两大类激素对血糖有关:一类激素是胰岛素可以降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和转化,把血糖降下来。还有一类叫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生长胰素,生长腺素,这些类激素都可以升血糖。所以人兴奋的时候,暴怒的时候,就会使血糖升高。这三个变量:摄入量、兴奋量、交感神经程度,这三个变量都会使血糖升高。如果有一点胰岛细胞,或者有一部分胰岛细胞,说明他自己还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时候你要生气的话,血糖高点,通过自我调节可以降下来。  [15:42]

[王执礼]:所以,因为这个人的情质因素,血糖不至于升的特别高,假如这个病人完全没有的话,自我调节功能一点都没有,血糖一会儿是8,一生气就升到20了,这种例子我们见的太多了,为什么?他身体没有胰岛细胞了,没有自我调节能力,完全靠这三条来改变。如果这三条,在饮食上不变,运动量不变,精神因素对血糖影响非常大。  [15:42]

[主持人]:精神因素占很大的作用。  [15:42]

[王执礼]:所以一定要保护胰岛细胞。另外,糖尿病人之所以得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细胞损伤。而损伤的程度与糖尿病人的程度正相关。如果想从根本上把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到比较好的状态,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胰岛细胞。而胰岛细胞是完全可以保护的。  [15:44]

[王执礼]:比如细胞上受到损伤之后,一个致病因素作用在一个组织、一个器官上,我们知道,胰岛有8000多个胰岛细胞组成,由四部分细胞共同组成对血糖的共同调节,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四种细胞共同组成胰岛功能。胰岛素损伤之后,在最中间的作用区,胰岛细胞会坏死,但是在坏死周围部分区域属于受损伤的。受损伤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能发展成坏死,一个方向是回到正常。这个依赖于什么?第一,依赖于致病因素是否存在,这时候把血糖高、血脂高去除了,造成胰岛细胞的压力的因素去掉了,而且取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改变,血糖高、血脂高等等这些不良因素去掉的话,降为正常的话,这时候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很有可能朝着自我修复方式,不发展成坏死。而胰岛细胞的损伤轻重,对于糖尿病人今后很重要。  [15:44]

[王执礼]:同时也对糖尿病今后是否产生并发症十分重要。从这个方面讲,保护胰岛细胞应该作为糖尿病最基本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  [15:45]

[主持人]:经过王院长的介绍,我们知道糖尿病的治疗,保护胰岛细胞非常关键,除了摄入量,运动量这些因素需要比较稳定以外,还要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够对我们病情控制和病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15:45]

[主持人]:接下来想让王院长讲一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什么?  [15:45]

[王执礼]:关键就是要贯彻个体化治疗。尽早的采用适合具体病人的特点,制定一个符合于这个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个方案既要考虑当时血糖高的症状,同时还要保护胰岛细胞。既有基础层面,又有预防血糖高的层面。这样能够使病人迅速把血糖降下来,我们要求一般是在3到5天之内血糖降到正常。第二,保护胰岛细胞。糖尿病治疗需要有一个持续的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原则。所以我们强调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保护胰岛细胞,改善胰岛细胞的微循环,改善胰岛细胞的调节,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等等各方面。这样的治疗,就会使得病人不仅血糖降下来,而且使胰岛细胞得到很大的保护。甚至某些病人还会不同程度的修复。  [15:46]

[主持人]:好多的患者或者说家属心里面有一些疑问。比如糖尿病的患者平时生活中的饮食或者运动有没有一些方法,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禁忌,因为他们和我们正常人有些不同。  [15:46]

[王执礼]:第一,要从饮食上考虑,被动和主动地学习知识,要知道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在单位时间内吃完同等重量的食物之后,血糖升高的速度,简单就叫做血糖生成指数。生成速度越快的就是生成指数越高。所以我们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  [15:46]

[王执礼]:相反的,对于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和水果应该不吃或者少吃。  [15:46]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青苹果是比较好的推荐。  [15:46]

[王执礼]:对。  [15:46]

[王执礼]:第二,在主食上。现在我们要更科学认识,不要有误区。熬的粥使血糖值升得比较高,糖尿病人就尽量少喝。喝燕麦粥比较好。纤维素高,血糖生成指数低,营养比较均衡,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食品,对糖尿病人有很大的好处。  [15:46]

[王执礼]:另外,吃燕麦面条。就是血糖生成速度比较慢的食品,我推荐莜麦、燕麦、意大利面条,这些都不错。另外我们医院搞了一些研究,我们做了一个糖尿病的米饭,也不错。我们采取多种米,有黑米、白米,还有大麦仁,很多南方人喜欢吃米,不喜欢吃面,而这种米饭吃完以后,既符合他们的口感,而且血糖升高速度比较慢,一般我们采用的就是白米、大麦仁,还有紫米,不同比例调配在一起,一般来讲,大米占60%左右,黑米和大麦仁占40%左右,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比例。使病人能够吃到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又使血糖不至于升高,配合治疗。  [15:48]

[王执礼]:同时,还要看尿酸高不高。尿酸高的话,也会损伤肾脏。如果尿酸不高的话,吃一些豆制品,尿酸高的话,就要另外再说了,不要吃动物内脏或者海鲜。这是饮食方面。  [15:48]

[王执礼]:关键还是在运动。我们主张餐后半小时运动。怎么运动呢?不能做太过剧烈的,就是散步。什么运动好呢?如果一个运动能够坚持到90岁,这个运动是最好的。  [15:49]

[王执礼]:这个运动就是散步。如果打球、跑、跳,不行。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你可以做,岁数大了,就办不到了。岁数大了就失去运动的连续性,就不适应了,就会产生一些病。如果常年散步,90岁也能散步,所以长期的保持适当的运动对身体会非常好。  [15:50]

[王执礼]:别小看散步,散步非常重要。我们知道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关系。能否发挥胰岛素的生物活跃性,完全取决于它是否能和受体结合。两个结合好以后,才能发挥胰岛素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很正常,很多、很好,但是胰岛素受体不行了,这也不行。而胰岛素受体大部分都在骨骼肌中,所以,通过散步可以使胰岛素受体兴奋性增强,第二,可以降血糖。第三,能够使胰岛素生物活跃性增强。同时,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我们做过调研,有的病人散步之后能够使血糖降下来,每个人都不一样。  [15:50]

[王执礼]:总之,每天三餐后半小时散步非常重要。我希望糖尿病人一定要坚持。尽可能坚持,因为有上班的,很忙。上班的话,你可以在办公室散步,或者在大院散步。现在我们院形成一种景象,到了三餐之后,我们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出来散步。病人住院之后,天天测七次血糖,他不散步血糖高,散步血糖低,他知道散步非常重要,如果你光说他不信,必须通过他自身的体验,比如说我今天没散步,血糖高了,是9了,今天他散步了,血糖是6,觉得散步对降低血糖非常重要。所以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散步非常重要。  [15:52]

[王执礼]:同时,还有更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心情好非常重要,心情好,体内内分泌平衡。中医讲平衡,使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本身不会受到抑制。  [15:53]

[王执礼]:所以,一个是饮食,一个是运动,还有一个是心态。  [15:53]

[主持人]:我们简单总结一下饮食方面,您推荐的燕麦粥、青苹果,这是非常好的。在运动方面,一定要三餐后半小时散步,这是您推荐的非常好的方法,您医院的病人自己亲身体会到了,自己的血糖指数确实降低了。然后就是非常稳定的情绪。  [15:53]

[ 王执礼]:而且是非常愉悦的心情。很高兴。  [15:53]

[主持人]:这样对病情会有一定的好处。精神因素,您上边也提到了,精神因素的作用也很大。  [15:53]

[王执礼]:精神不好,也会造成血糖升高。  [15:53]

[主持人]:最后想请您简单再说一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要使用注射胰岛素,很多家属觉得,会不会一注射胰岛素之后就会上瘾?  [15:54]

[王执礼]:这是一种误区,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糖尿病人。但是这是一种误区,不符合科学的一种理论。得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不具备成瘾性,所以胰岛素上瘾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第二,一旦用上了胰岛素,会用一生。如果病人需要的话,就得用一生。为了病人的健康,就需要胰岛素。如果病人可以不用,可以在近期用一段,然后把胰岛素撤掉,换点口服药。治疗好的话,也可以采用饮食、运动加上口服药。  [15:54]

[王执礼]:胰岛素是否一用就一生,这不是绝对的。胰岛素更不会上瘾。  [15:54]

[主持人]:所以说他们这种说法是一种误区,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经过您今天的讲解,我想很多的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都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重新的正确的认识。  [15:54]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先到这里,再次感谢王院长做客我们人民网。欢迎您下次再来。如果有部分的网友对我们的访谈内容还有疑问,您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谢谢大家。再见!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