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500元钱能立案吗: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1:39

  第十九章 知识与传统

  我不知道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注意到昨天黄昏时分天上的彩虹?这道彩虹高挂在水面上,而我就这么凑巧地看见了它。彩虹看来多么美,它带给人极大的喜悦,使人察觉到地球的浩瀚与丰美。要想表达这份喜悦,就必须具备用字的学识以及准确的韵律和美感,不是吗?但是远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却是感觉的本身,那种随着对可爱事物深深欣赏而升起的狂喜,而这种感觉不是透过知识和记忆的培养就能唤醒的。

  我们必须运用知识来彼此沟通和交换意见,为了培养知识,我们就必须要有记忆。没有知识,我们就不知道如何驾驶飞机,如何造桥建屋,如何铺路、照顾树木及动物,以及其他许多文明人必须做的事情。为了发电,推展各种科技,研究医药等,你都必须有知识、资讯以及记忆,所以在这些事物上,你必须得到最好的指导。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必须有科技方面一流的老师,提供你正确的资讯,帮助你在各种不同的科目上培养出完备的知识。

  但是你知道的,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知识是必须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知识就变成了障碍。近年来对于物理现象有很多的了解,而且一直不断有新的知识产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而且要善用它来造福人类。可是从心理层面来看,没有另外一种知识,阻碍人类发现真相吗?毕竟知识就是传统的一种形式,不是吗?传统就是从记忆中培养出来的东西。传统在机械化的事务上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运用传统来帮助人类内心发展,传统就会阻碍我们发现更伟大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依赖知识和记忆来处理机械化的事务。没有了知识,我们就无法开车,无法做许多事情。但是当知识变成一种传统时,它就变成了障碍,变成了领导人类心智、心理和内在的信仰,它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你是否注意到世界上的人如何把自己划入不同的圈圈里,他们称自己为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他们的分歧?不是科技的研究,不是农业的知识,也不是造桥及驾驶飞机的技术,使他们分歧的就是传统,传统的信念吧他们的心智局限在特定的方向。

  因此当知识变成传统时,同时也就变成障碍,它把人的思想塑造成某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但使人们分歧,并且造成彼此的敌意,同时也阻碍了我们向内心深处去探索什么是真相、生命和神。我们如果想发现什么是神,我们的心智就必须摆脱所有传统的束缚、知识的累积和利用知识做挡箭牌的心态。

  教育的功用就是提供学生充足的知识,告诉他们人类在不同的领域中努力的成果,同时要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智从所有传统的束缚中解脱,那么他就有能力探索和发现真相了。否则他的心智就会变得机械化,被刻板的知识拖累。一个人必须不断地把自己的心智从传统的累赘中解脱出来,否则,他是不可能弄清楚什么是神的。但是他也必须不断地扩充新知识和资讯,才能应付人类的需求。

  所以知识一方面是有益的,一方面却成了一种损害。我们要了解知识在哪些方面造成了损害,然后必须把它放在一边;同时也要了解在哪些方面它是重要的,而尽可能加以扩充,这种分辨的能力就是智慧的开端。

  我们目前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情况?它提供了你各种不同的知识,不是吗?你去上大学,也许你会成为工程师、医生、律师,你也许得到数学或其他方面的博士学位,或者你攻读家政,学习如何管家、煮饭等。但是没有人帮助你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你从一开始就能保有一颗清新的、热切的心,然后你才有能力随时发现新的事物。

  你从书本上得到的哲学思想、各种理论及信仰等,这些都成了你的传统,它们对你的思想实在有很大的障碍,因为你的心会利用这些东西作为自己的保障,于是你就被它限制住了。所以你必须一方面让你的心从传统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这就是教育的功用。

  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人心从已知的事物中解脱,使它能随时发现新的事物。有个伟大的数学家曾经说过,他为解决一个难题,头痛了好几天也找不到答案,有天早上,当他和平常一样在散步时,忽然知道了答案。他究竟是怎么样知道这个答案的呢?因为当时他的心非常的静,因此能够自在地看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显露出了答案。一个人必须拥有解答问题的知识,但是他又必须超越于知识之外才能得到解答。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现实中学习,并且累积各种知识和学问,但是我们的心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安静,如何从生活中的烦恼与混乱中抽离,如何不让问题在脑中生根。我们加入各种社团,坚守着某些哲学,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解决人性的问题,它们是完全没有用的。相反,它们带来了更大的不幸与悲惨。我们需要的不是哲学或理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发现及创造的心。

  你强记书本来通过考试,你收集一大堆知识,然后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得到一个学位,希望谋份工作,并且结婚,难道这就是一切了吗?你虽然得到了知识与技术,但是你的心是不自由的,所以你变成了现今制度下的奴隶。这就是说,你根本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你也许生儿育女,画几幅画,偶然写两首诗,但这显然不是创造力。你的心中必须先要有允许创造力存在的自由,你才能用你的技艺去表达那份创造力。你如果空有技艺而没有创意的心,没有那份从发现真理而产生的创造力,那么这种技艺是毫无意义的。

  很不幸,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这份创造力,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知识、传统、记忆、经典、佛陀及其他人所说的话拖累了。然而,如果你的心能自由地去发现真相,你就会发现有种充沛的、不会被毁坏的丰足感,其中存在着极大的喜悦。然后一个人的所有关系,不论是和人、和理念、和物之间,都会产生十分不同的意义。

  问:调皮的孩子该以处罚还是以爱来使他们改变?

  克:你认为呢?请注意听这个问题,好好想一想,感觉一下,调皮的孩子该以处罚还是以爱来使他改变?如果他是在处罚下改变的,这就是强迫的方式,这算是改变吗?你是个大人,你有身为老师或父母的权力,如果你威胁孩子,恐吓他,可怜的孩子也许会照你的话去做,但是这算是改变吗?在强迫的形式下,有可能真的改变吗?在立法之下,在任何出之于恐吓的方式之下,会有真正的改变吗?

  如果你问爱是否会把调皮的孩子改变,你所指的“爱”又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说的爱是去了解这个孩子,而不是去改变他,你说的爱是去了解造成孩子调皮的原因,那么这份了解就会平息他的调皮。如果我想改变这个孩子只不过想让他不再调皮,那么我这种改变他的欲望就是强迫的形式,不是吗?但是如果我开始了解他为何调皮,如果我能弄清楚,并且消除造成他调皮的原因,这些原因也许是错误的饮食、睡眠不足、需要关爱或是被另一个男孩戏弄了等,等我了解了他调皮的原因以后,他就不会再调皮了。但是如果我只想改变这个孩子,也就是要他改变并适应某种特定的形式,那么我就无法真的了解他了。

  你知道,我们现在需要探讨一下什么叫做改变。即使孩子因为你对他的爱而不再调皮,这仍然是外在的影响力,这算是真正的改变吗?那也许是爱,不过那仍然是对孩子的压迫,迫使他去做什么或变成什么。你说孩子必须改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变成什么?是否要他从现有的情况变成他应有的情况?如果他变成你认为应该的模样,他不过是限制了他真正的自我,因此根本不算是改变。

  我们可以利用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是贪婪的,但是因为你、社会及圣书说我不可以贪婪,那么我是否真的改变了,还是只为贪婪换了个名称而已?然而如果我能够探索并且了解贪婪的所有问题,那么我就可以真的脱离贪婪,这与“变成”不贪心是完全不同的。

  问:一个人如何能变得有智慧?

  克:如果你想把自己变得有智慧时,你就不再有智慧了。这真是非常重要的事,请你注意听这个问题。如果我很笨,而人人都告诉我必须变得有智慧,那么通常会怎么样?我会努力去变得有智慧,念更多的书,试着得到更好的成绩。

  然后大家就说“他比以前用功了”,并且拍拍我的肩膀以示鼓励。但是我还是一样的愚笨,因为我只得到了最表面的智慧。所以问题不在于如何变得有智慧,而是如何脱离愚笨。如果我是愚笨的却努力变得有智慧,这还是愚笨的做法。

  你知道,这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在于改变。如果你问:“智慧是什么?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变得有智慧?”这句话就暗示着智慧有个定义,而你很想变得像那个定义一样。然而如果你给智慧定了一个公式、结论或观念,然后照着这个模式去改变,这就是愚笨的行为,不是吗?如果一个人是愚钝的,但是他开始去发现到底什么是愚钝,而不产生任何想把它变成其他东西的欲望,也不说:“我真蠢,真笨,真是糟透了!”那么他就会发现,问题一得到纾解,立刻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愚笨中释放,然后智慧就产生了。

  问:你告诉我们,在专心时不要有任何抗拒,这怎么可能呢?

  克:我已经说过,任何形式的抗拒就是不专心及分心。先不要接受我的话,仔细想一想,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事,不要管是谁说的话,你必须亲自来研究这件事。如果你只知道接受,你就会变得机械化、迟钝,其实就已经僵化了;但是如果你亲自把事情研究清楚,那么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而富有创意的人。

  然而你是否能够注意听一个人说话,同时又能知道有人走进来了,但是你不必转头去看是谁,你的心也不要产生任何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意思?如果你的心产生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念头,你的注意力就已经分散,你就把心力浪费在抵抗的感觉上了。所以你是否可能达到完全专心的境界,其中没有分心也没有抗拒?也就是说,你是否可能以自己的全心全意注意某件事情,而同时你的意识对所有周遭的事物以及自己的心念又非常的敏感?

  你知道,人的心智是极为奇妙的工具,它不停地在吸收,它看见不同的形状及色彩,它收到数不尽的印象,它捕捉言词的真义,了解别人目光中的含义等。我们的难题就在于必须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同时又能对周遭所有正在发生的事物保持极度的敏感,包括下意识里的印象及反应。

  我现在所说的话牵涉了静坐冥想中真正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深入讨论静坐,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静坐冥想,他实在不能算是成熟的人。静坐冥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比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更重要。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冥想,就是不去练习冥想,你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然后你才能得到完全的专注。如果你心中有任何形式的抗拒,你都无法得到完全的专注,你知道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被训练成在抗拒中学习专注,因此我们的专注从来都不是完整的,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就变成一件非常沉闷、无趣而又可怕的事。所以能够专注于语言深处的含义是很要紧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活动要有觉察力。缺少了自知之明,你就无法完全专注。因此在真正好的学校里,学生不但应该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更应该有人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意念的运作。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他会明白什么是毫无抗拒的专心。了解自己,就是静坐冥想。

  问:我们为何对发问有兴趣?

  克:很简单,因为人是好奇的。你难道不想知道如何玩板球或足球,或是如何放风筝?你一停止问问题,你就僵死了。年长的人通常都是如此。年长的人停止发问,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既有的知识和别人的意见塞满,他们接受了传统,然后就陷入传统中。只要你不停地发问,你就是在突破,但是当你开始接受时,你的心理上就已经僵死了。所以在你的一生中,不要接受任何一件事,你必须探索与研究,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根本没有止境,这种心是不会死的。

  第二十章 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绿色的原野上长满了芥末色的小花,有条小河从其中缓缓流过,这真是个可爱的景象,不是吗?昨天傍晚,我看到了这幅画面,当一个人欣赏着乡间这种不寻常的美和宁静时,不由自主地会自问,到底什么是美?我们可以对可爱的及丑陋的事物,对愉快的及痛苦的事情,都有立即的反应,然后我们就把这种感觉用言语来表达,我们说“这是美的”或“这是丑的”。但是感觉愉快或痛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和万事万物神交,对丑陋的以及美的事物都很敏感。

  美是什么?这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不是什么浅薄的问题,所以不要轻视它。你要去了解什么是美,我们的心与意在毫无阻碍的状况下和可爱的事物神交时,你要去感受那份彻底的自在,这些都是生命中极为有意义的事。直到认识了这种对于美的反应,生命才会有深度。一个人的四周可能充满着美景、高山、平原及河流,但是除非他拥有一颗对万物都敏感的心,否则他还不如死掉。

  你们这些男孩、女孩和年长的人,就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吧!什么是美?清洁、衣着整齐、微笑、优雅的举止、走路时的韵律、头上的一朵小花、良好的礼节、口齿的清晰、细心、对别人体贴、准时,这一切都是美的一部分,不过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美,不是吗?美是否仅止于此,还是有更深的意义?

  美有形式上的美、设计出来的美和生命的美。你有没有注意过群叶扶疏的大树是多么可爱,耸向高空的枯树有多么细致?这些都是看起来很美的事物,但是它们也是更深刻的东西的表象,因此美究竟是什么?

  你也许有一张美丽的脸孔、清楚的五官,你的穿着有良好的品位,有优雅的仪态,你也许画画很好,描绘得出山川 大地的美,但是缺少了内心的善意,这一切美的外在附属品就只能带来肤浅的、世故的生活,是一种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

  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美到底是什么,不是吗?我要提醒你,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忽略美的外在表现,我们都应该有良好的礼节、干净的外表、穿着具有品位而不浮夸、准时、口齿清晰以及其他。这一切都是必须的,它们能创造愉快的气氛,但是如果我们只拥有这些表面的东西,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只有内在的美才能带来优雅的气质,一种对于外在形式和活动的纤细感受。如果缺少了它,人生就变得十分浅薄的。内在美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没有想过?你也许没有,因为你太忙了,你的心早已被念书、游戏、谈天、说笑以及彼此的戏弄所占据了。

  正确教育的功用之一,就是帮助你弄清楚内在的美究竟是什么,没有了它,外在的形式和活动的意义就很小了。对美的深入欣赏,是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肤浅的心能欣赏美吗?也许它时常高谈着美,但是当它看见真正可爱的事物时,它是否能从心中流露出那份无尽的喜悦?

  如果一个人的心只关心着自己以及自己的活动,它就是不美的;不论它做些什么,它都是丑陋的、受限制的,因此就无法了解什么是美。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心并不只是关心自己,它的心中没有野心,不被自己的欲望缠结,也不被追求成功的意念驱策,这种心就是不肤浅的,它就会开出美善的花朵。你明白吗?美就是从这种内心的善意发出的,即使是一张被人认为丑陋的脸孔,也能使人感觉美。如果一个人内心有善意,丑陋的脸孔也变得美了,因为内在的善意实际上就是深刻的宗教情怀。

  你知道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是对万事万物都敏感的人。你的整个人,包括身体、心智和情感都对美和丑、被拴在柱子上的驴子、小镇的贫穷与污秽、欢笑和眼泪,这些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敏感。

  从这种对万事万物的敏感之中,就发散出了善意和爱,缺少了这份敏感,根本谈不到美。也许你有才华,穿着入时,开着昂贵的轿车,外表毫无瑕疵,但你仍然是不美的。

  爱是极不寻常的,不是吗?如果你只想到自己,你是不会有能力去爱的,这并不表示你必须想着某一个人,因为爱是没有对象的。一个有能力去爱的心,就是一颗具有宗教情怀的心,因为它就处在实相、真理与神之中,只有这种心才能明白美是什么。一个不被任何哲学思想所局限,不被任何制度或信仰所包围,也不被自己的野心所驱策的心,必定是敏感的、警醒的,这种心就有美善了。

  当你年轻时,学会保持干净整洁,坐有坐相而不毛躁,有好的餐桌礼节,对别人体贴、准时等,这些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事情不论有多么重要,都还是肤浅的,如果你只培养肤浅的东西,而不去了解深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能了解美的真正意义。

  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团体或社会以及权威的心智,就不会被野心所驱策,也不会被恐惧所控制,这种心就永远在爱及善意之中开花结果。由于它永远处在实相的活动中,因此它明白什么是美,它对丑与美都很敏感,它是有创造力的,它的了解是无限的。

  问:如果我在小时候就有某种野心,我长大后可能实现这份野心吗?

  克:孩童时代的野心通常都是不会持久的,不是吗?一个小男孩本来想做火车司机,不过当他看见一架飞机从空中飞过时,他又想当飞行员了;也许有一次他听了某位政治家的演说,他又希望和他一样;或者他看见出家的僧人,又想成为僧人。一个女孩可能想生很多小孩;或者当有钱人的太太,住在一幢大房子里;或者她渴望画画、写诗。

  孩童时代的梦想可能实现吗?梦是否值得实现?追求欲望的满足,不论是哪一种,永远都只会带来哀伤。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等你长大以后你就会知道了。

  哀伤是欲望的阴影。如果我想变得有钱或有名,我会奋力去达到这个目标,我把其他人推向一边,然后制造对立和仇视。即使我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些事情迟早还是会发生。我可能会生病,或者就在满足了欲望以后,我又想要别的东西了,而且永远有死亡在某个角落潜伏着。

  野心、欲望以及追求成就感,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沮丧悲哀。你可以自己来观察这个过程,研究一下周遭年长的人、有名的人、伟大的人和那些功成名就而又有权力的人,看看他们的脸孔:那些脸孔有多么哀伤,多么臃肿而肥胖。他们的脸上有丑陋的纹路;他们的心中无法开出美善的花朵,因为其中存在着哀伤。你是否可能没有野心地活在这个世上,如果你能开始了解自己,不刻意去改变而只是照着自己的本质活,那么你就会开始蜕变。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乐。这也是正确教育的一部分。

  全世界都崇尚成就,你大概听过这类的故事:一个穷孩子如何在孤灯下苦读,最后终于变成一名法官;或者从卖报纸开始,最后变成了大富翁。你是被歌功颂德的故事喂大的。然而在成就的背后,也必定有哀伤。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陷在想要成功的欲望中,成就对我们来说,比了解失望之后的哀伤要重要多了。

  问: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中,是否很难实现你所说的一切?

  克:如果你对一件事真的感觉很强烈,你是否会考虑难不难的问题?如果你精通于打板球,你是用你整个生命在打的,不是吗?你会喊难吗?只有当你对这件事并不真的认真时,你才会说实现它是很困难的,因为你并不爱它。对于一件你所爱的事情,你是怀着热情来做的,其中必定有喜悦,然后不管你的父母或社会怎么说就不重要了。但是如果你对你选择的事情并真的信服,在做它的时候也不感觉快乐与自在,实现它才会变得如此艰难。

  去做一件你所爱的事情,过程中当然是有困难的,但是你不会太在乎它,因为它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知道,我们已经把困难变成了一种哲学,我们认为卖力、奋斗和抗争都是美德。

  我不是在谈论因为努力和奋斗而带来的练达,而是那份对做一件事情的爱意。除非你的心中有爱,否则永远不要和僵化的传统以及社会抗争,因为缺少了爱,你的抗争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的行动是出于爱,就会带来不寻常的意义,就会充满活力和美。

  你知道,伟大的事都是从宁静的心中诞生的,而宁静的心绝不是从努力、控制与规范之中产生的。

  问:你所说的完全的改变是什么意思?一个人如何能了悟它?

  克:你认为你能够通过努力而得到完全的改变吗?你知道改变是什么吗?假设你是个有野心的人,你也开始看见野心所包含的东西,譬如期望、满足、挫折感、残酷、悲伤、不体贴、贪婪、嫉妒以及完全的没有爱心。如果你看见了这一切,你要怎么办?如果你努力去改变自己,或是想把野心转化,这只不过是野心的另一种形式,不是吗?它暗示着把自己变成另外一样东西的欲望。你也许拒绝了某种欲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你又培养了另一种会带来哀伤的欲望。

  然而,如果你认识了野心将带来哀伤,而想要把野心祛除的欲望也会带来哀伤;如果你自己很清楚地看到这个真相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让真相自己去活动,那么它就会带来心智上重大的改革,一种完全的革新。但是它需要极大的专注力、透视力和洞察力。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必须做个好人,必须有爱心,你通常会怎么反应?你会对自己说:“我要练习做个好人,要爱我的父母,爱仆人,爱驴子,爱一切事物。”这意味着你在努力地表达爱,那么爱就变得非常虚伪,就像那些永远在强调兄弟爱的国家主义者一样。这其实是愚蠢而可笑的行为,因为它来自于贪婪。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国家主义及贪婪的真相,然后让这个真相在你身上产生影响力,让这个真相自己去活动,那么你不必费任何力气就可以有兄弟爱了。一个“练习”去爱的心是不可能了解爱的,但是如果你只是单纯地爱而不去干扰它,爱自己就会运作了。

  问:先生,自我膨胀是什么意思?

  克:如果你想变成州长或是有名的教授,如果你模仿大人物或英雄,如果你追随你的大师或圣人,那么这种模仿,追随与改变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膨胀的形式,不是吗?一个有野心的人,一个想变成伟大的人,一个想发展自我的人,他可能会说:“我是为了和平、为了我的国家而做这件事。”然而他的行动仍然是出于自我膨胀的表现。

  问:有钱人为何骄傲?

  克:一个小男孩问有钱人为何骄傲。你是否真的注意到有钱人是骄傲的?难道穷人就没有他们的傲气吗?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我们特有的傲慢,不论是有钱人、穷人、成功的人,或者他是一个可以做某些事的某某人物。但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不想变成任何人物,他只是做他自己,并且真的了解自己,这种人就是摆脱傲慢和自大的人。

  问:我们为什么总是落入“我”和“我的”观念之中?在我们的讨论会中,我们为何不停地提出这类意识形态的问题?

  克:你真的想知道答案,还是有人怂恿你问这个问题的?“我”及“我的”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人都涉及的。它实在是我们惟一的问题,而我们一直不断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它,有时候我们从成就的角度来讨论它,有时候我们从挫折感与哀伤来讨论它。

  期望得到永久的快乐,害怕死亡和损失财物,喜欢受到奉承,憎恨受到侮辱,为了“你的神”和“我的神”以及“你的方式”和“我的方式”而争吵不休。人的心中都是这些东西,没有其他了。人们可以假装寻求和平、兄弟爱、美善与爱,但是在语言的屏障后面,人心总是不断被“我”及“我的”冲突所局限,因此它制造了种种问题,使你每天早上用不同的方式来发问。

  问:女人为何喜欢打扮自己?

  克:你有没有问过她们?你观察过鸟儿没有?通常公鸟的毛色会比较丰富,比较有活力。外表的吸引力是两性关系的一部分,目的是要繁衍下一代。这就是生命。男孩也是一样,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喜欢把头发梳成特别的样式,戴着上好质料的帽子,穿上吸引人的衣服,他们所做的事和公鸡是一样的。我们都喜欢炫耀自己,都想显示自己拥有一些什么东西,你知道,一朵水仙或是一朵玫瑰,它是从来不假装的,它的美就在于它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第二十一章 学习的目的

  你有兴趣了解什么是学习吗?你到学校就是去学习的,不是吗?那么什么是学习?你有没有想过?你如何学、为何学、学到的又是些什么?学习的深层含义究竟是什么?

  你必须学习读书、写字,念各种不同的科目,为了准备谋生而学得一技之长。当我们谈到学习时,我们所指的包括以上的一切,然而大部分的人就在此停住了。一旦我们通过考试,并且谋得一官半职以后,我们就把学习完全忘光了。

  但是学习到底有无止境?我们总说从书本上学来的和从经验中学来的是两回事,这种看法正确吗?譬如从书本中,我们学到别人在科学上的见解,然后我们就自己做实验,并且从这些见解中继续学习。同时我们也从经验中学习,至少这是我们自己认定的。但是我们如果想彻底明白生命中不可思议的奥秘,去弄清楚什么是神或真理,我们就一定要有自由;然而通过经验,我们可能自由地研究和学习吗?

  你有没有思考过经验是什么?它是不是面对挑战而产生的反应?面对挑战而产生的反应就是经验。你能从经验中学习吗?当你遇到挑战或刺激时,你是根据自己的限制,根据自己所受的教育、文化、宗教、社会以及经济的背景而反应的。遇到挑战时,你是根据自己的宗教背景来反应的。然而如果你不从自己的背景中抽离,那么在你面对任何挑战时的反应,都只能加强或减轻你原有的背景。因此你从来没有真正自由地探索、发现和了解什么是真理或神。

  所以经验并不能使我们的心智得到自由,通过经验的学习,只是根据个人原有的局限所造出来的新模式而已。我想,了解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我们年长后,会愈来愈执着自己的经验,希望依照这种方式来学,但是我们的学习都是由自己的背景所指挥的,这意味着,通过经验的学习是永远得不到自由的,我们只是稍稍减轻了原有的局限而已。

  我们通常所指的学习是不断去适应、抗拒和压抑的过程,我们不是学着去避免一些事物,就是学着去获得一些事物。然而是否有种境界,在其中我们的心不是学习的工具,而只是单纯地存在,你能了解这个差别吗?只要我们处在求取或逃避的状态,我们的心就必须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永远都有很大的压力和抗拒。为了学习,你就必须专注,不是吗?那么什么是专注呢?

  你有没有注意过如果你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你会怎么样?如果有人规定你读一本你不想读的书或是你想读的书,你都必须抗拒或排除其他的事情。你抗拒自己想望向窗外,或是想和其他人说话的欲望,来使自己专心。所以这种专注的过程总是很费力的,不是吗?在这种专注中,总是存在着为了想获得什么而学习的动机、诱因和努力。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一连串的努力所组成的,这其实是充满压力的学习过程。

  如果我们能在完全没有压力、没有野心也不堆积知识的情况下学习,我们的心智不就能学得更深入、更迅速吗?然后它会变成一个能去探索和发现什么是真理、美与神的好工具了。其实就是你不再屈服于任何权威了,不管他是属于学术、社会、宗教、文化或任何局限之中的权威。

  你知道的,只有当你的心不被偏见束缚时,它才能发现真相,在这个发现真相的过程中,你的心是不累积的,不是吗?一旦你开始累积自己的经验或学习到的东西,它就会使你的心智停滞,阻止你向前进展。

  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你的心每天都在淘汰旧有的,它永远都是清新的,不被昨日的经验所污染。真理是活生生的,它不是静止的,一颗想发现真理的心也必须是活生生的,不被偏见或经验拖累。只有在这种自在的状态中,真理才能展现。

  这一切从语言的层面来说也许是困难的,但是如果你用心去感受,就不难了解了。我们若想探索生命的奥秘,我们的心就必须自由;你一旦学会了某些东西,而又把这些东西当做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那么你的心就不自由了,你就失去了探索的精神。

  问:我们为什么很快就忘掉了那些好不容易学会的东西?

  克:你是不是因为被当时的情况所逼而去学的?假如你想成为律师,而你所读的是数学及物理,那么你很快就会把数学及物理忘掉。如果你是因为某个诱因而去学习的,你是否能真的学会任何东西?如果你希望通过考试,谋得一份工作或结婚,你也会专注地学,一旦你通过了考试,很快就把自己所学的忘光了,不是吗?

  如果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旦你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就会把手段忘记了,显然,这根本就不是学习。因此,只有在没有任何动机和诱因的状况下,你才会为了爱而学习,也只有这种学习才是真的学习。

  问:“进步”这个字眼的真义是什么?

  克:就像大部分人一样,你们都有理想,不是吗?然而这个理想并不是真实的、实际的东西。理想是你们认为“应该”的境界,它是存在于未来的。我现在想说的是:把理想忘掉,而去觉察你的本来面目,不要追求你认为“应该”有的样子,而要了解“真实”的自己。了解真实的自己,比追寻理想中的自己要重要多了。为什么?因为在了解自我中会开始自然的转换过程。反之,如果你想把自己改变成理想的形象,这其中是没有任何变化可言的,只不过是包装改变了而已。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愚钝的,而想把这份愚钝改变成智慧,也就是你“应该”有的样子,这其实就是愚蠢的行为,那是没有意义的,不真实的,那只是在追求自我的投射,延迟对于“真我”的了解罢了。只要你想把自己的愚钝改变成别的东西,你就依旧是愚钝的。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我知道我很笨,而我很想了解愚笨是什么,因此我必须进入愚笨之中,观察它是如何产生的。”在这种深入的探索中,就会产生根本上的转化。

  “进步”这个字眼的真义是什么?世上是否有所谓“进步”这样东西?你看见牛车以一小时两英里的速度前进,而飞机却以一小时六百英里的速度飞行。这是进步,不是吗?还有科技上的进步,譬如更好的通讯方法、更优良的促进健康的方法等等。但是世上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的进步?有没有意味着穿越时间的心灵上的提升,也就是心理上的进步?心灵层面的进步是不是真的属于心灵的实相,还是意识层面的幻象?

  你知道,提出基本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不幸,我们通常都用非常简单的答案去回答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认为简单的答案就是解答,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提出最基本的问题,并且让问题自己去运作,让问题在我们的心中产生作用,来发现事实的真相。

  进步暗示着时间性,不是吗?毕竟我们花费了几世纪的时间,才从牛车时代进步到喷气式飞机时代。我们现在以为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通过时间来找到神或实相。我们活在这里,以为神活在彼岸,或是在很遥远的地方,为了弥补这段距离与空间,我们认为必须靠时间来达到目的。但是神或实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自己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本没有一个定点的活动可以开始。但是为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我们却紧紧抓住一个观念,认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定点,连实相都是固定的,然而这只是一个幻象,而不是真实的。一旦我们需要在时间中让心灵演化,这种行为就已经不是属灵的了,因为真理是与时间无关的。

  陷入时间的心智会需要时间来找到实相,但是实相是超越时间的,它没有定点。心智,不论它是属于有意识或无意识层面的,都必须从它的累积物中解脱,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实相或神。

  问:我走进鸟儿时,它们为何都飞开了?

  克:如果你走近鸟儿,它们都不飞开,那该有多好!如果你能摸他们,对它们友善,那该有多么可爱!但是你知道,我们人类是十分残酷的,我们把鸟儿杀死,折磨它们,我们用网子捕捉它们,然后放在鸟笼里。想想看,一只可爱的鹦鹉被关在鸟笼里,每天黄昏,它都呼唤着它的伴侣,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的鸟儿飞过广阔的天空。我们是如此对待鸟儿的,所以当我们靠近它们的时候,它们怎么可能不害怕?

  但是如果你安静地坐在一个孤单的角落里,非常的安静、非常的温柔,你很快就会发现有鸟儿来到你的身边,它们在你的附近飞舞,你可以观察到它们敏捷的动作,它们纤巧的爪子,以及它们极为强韧美妙的羽毛。但是你必须有极大的耐心才能办得到,也就是说,你必须有很大的爱,同时,你必须没有恐惧。动物可以感觉出我们心中的恐惧,只要它们感受到了,就会同样生起恐惧而逃离。所以了解我们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试着在树下非常安静地坐着,可是不要只坐二三分钟,因为鸟儿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对你习惯。你要每天到这棵树下安静地坐着,很快的,你会感觉到身边的每样东西都是活的。你会看见小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鸟儿们不停地跳跃着,蛇身上散发奇美的光泽。或者一只高挂天空的风筝,静静地享受着微风的抚慰。但是要欣赏并且感受这份喜悦,你必须有宁静的内在。

  问:你和我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克:你和我有任何基本上的差异吗?也许你的肤色很白,而我却相当黑,也许你非常聪明,知识比我渊博。或许我可能是住在乡下的人,而你却走遍了全世界。很明显,这个世界确实有不同的形式、语言、知识、礼节、传统和文化等等。但是不论我们是婆罗门或是非婆罗门,不论我们是美国人、俄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难道我们之间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吗?我们都有恐惧,我们都要追求安全感,我们都希望被爱,我们都需要吃东西以及追求快乐。但是表面上的不同破坏了我们的觉察力,使我们忽略了人类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果能了解,并且超越这些共同的人性,才会带来极大的爱及关怀。

  很不幸,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被这些表面上的不同所局限了,被不同的种族、文化、信仰所分裂。信仰是诅咒,它使人分裂,并且制造对立。只有超越所有的信仰,超越所有的不同点及相同点,我们才能得到自由,才会发现什么是真理与实相。

  问:当我吸烟时,老师为何不高兴?

  克:也许他已经告诉你许多次,希望你不要吸烟,因为抽烟对小男孩没有什么好处,可是你不听他的劝告而继续抽烟,因为你喜欢香烟的味道,所以老师就对你不高兴了。然而“你自己”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这么年轻的人是否应该养成抽烟的习惯,或者其他任何习惯?如果在你这个年龄,你的身体已经习惯于抽烟,这意味着你已经变成了香烟的奴隶,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吗?抽烟对年长的人来说,可能还算好,不过它是否有好处还是件极令人怀疑的事。很不幸的是,年长的人已经给自己找到各种作为习惯的奴隶的借口。

  但是你们这些仍然非常年轻、非常不成熟,出于青春期,还在成长的孩子,你们为什么要习惯于某些事情或是养成任何习惯?这些习惯只会使你们变得不敏感。你们一旦对某些事情养成习惯,就开始陷入习惯的模式,你们的心就变得迟钝而不再敏感了,它会失去那种能够发现什么是神、美和爱的感受力。

  问:人为何猎捕老虎?

  克:他们为了杀戮时的快感而杀。我们都做过这种轻率的事,譬如把苍蝇的翅膀扯下来,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我们说别人的闲话,或是苛责于人,我们为了果腹而杀,我们为了所谓的和平而杀,我们为了国家或理想而杀。因此我们的本性是十分残酷的,不是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一点,并且把残酷放到一边,那么看着老虎从我们身边走过,就变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了。有一天黄昏,我和几位友人在孟买附近游玩,有一位朋友开车带我们进入森林,去看一只被人发现在附近出没的老虎。在回程中,我们的车子正在转弯时,忽然间,这只老虎就在路中间出现了。它黄黑相间,毛色光亮,身形精瘦,拖着长长的尾巴,看来真是一只可爱的动物,充满了优雅与力量。我们关掉车灯,它就咆哮着向我们走过来,它走得很近几乎碰到车子。这真是一个美妙的景象,如果一个人能不带枪来观察这类的动物,那就更有意思了,这其中有着极大的美感。

  问:我们为何背负着哀伤?

  克:我们把哀伤视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用哀伤创造了许多哲学。我们给哀伤找理由,还认为要想找到神就必须苦修。但是我的看法却完全相反,我认为所以会有哀伤,是因为人类对待彼此过于残酷。同时,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无解的,因此我们感到痛苦,包括死亡、失业、看见穷人的悲惨生活等等。我们对这一切都不了解,所以我们备受折磨,而一个愈敏感的人,就愈觉得痛苦。

  然而我们不但没有去设法了解这些事情,反而给哀伤找了各种理由。我们不努力把这个腐化的社会制度革新以及突破,反而被动地适应它。我们如果想要脱离哀伤,就必须祛除伤害他人的欲望,同时也必须祛除做好事的欲望,因为所谓的“好事”,也还是在我们的局限下的产物。

  第二十二章 纯然的爱

  有一位穿着僧袍的出家人,曾经每天早晨都到附近的花园采花。他的眼神及手的动作,都流露出对花朵的贪婪,他把所有摘得到的花全摘光了。他很显然是要把这些花拿去供养某个没有生命的形象,一个由石头做成的神像。这些花非常的美,在晨曦中温柔地绽放着。然而这位穿着僧袍的人并没有很温柔地摘下它们,他用力把花扯下来,恶意地搜刮园中的一切。他的神需要很多花,要很多活生生的生命去供养一个没有生命的假象。

  又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年轻的男孩子在摘花,他们并不打算用花朵供奉任何神明,他们一面说话,一面不经心地把花朵扯下,然后就把它丢在地上了。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这类举动?我不知道你们为何要做这种事。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这举动?我不知道你们为何要做这种事。当你在走路、散步时,你可能会折断一根树枝,摘下树叶,并把它丢掉。你是否注意过自己这种不经心的动作?年长的人也做这种事,他们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残暴,一种令人惊骇的对生命的不尊重。他们高谈着不伤害任何生命,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具有破坏性。

  如果你只是摘一二朵花来戴在头上,或是把这朵花送给别人以表达爱意,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你为何没有目的地把花扯下?年长的人野心是丑恶的,他们在争战中彼此残杀,又用金钱来腐化对方。他们有自己一套令人厌恶的行为,而年轻人很显然正在追随他们的脚步,不论是此地或其他地方都一样。

  有一天,我和一个男孩一起出去散步,我们看见路上有一块石头,当我把石头移开时,他问道:“你为何做这件事?”他的问话暗示了什么?是不是缺乏体贴和尊重别人的态度?你们大都是在恐惧的心情下对别人表示尊敬的,不是吗?当长辈进到房间时,你会赶快站起来,然而这并不是尊敬,这是恐惧;因为如果你的心中真的存在着对生命的尊重,你是不会把花扯下来的,你会把石头从路中移开,你会照料树木及花园里的一切生命。但是不论我们年轻或年长,我们的心中都没有真正的体贴。为什么?是否因为都不明白什么是爱?

  你明白纯然的爱是什么吗?那并不是复杂的情爱,也不是爱上帝的爱,你的父母都太忙了,你也许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情感和温柔,因此你来到这里,怀着和其他人同样缺乏敏感的生活背景,于是你们的举止都差不多。然而,一个人要如何才能敏感呢?这并不表示你必须要有不准摘花的规范,当你被规范限制时,你的心中只有恐惧,但是要任何才能得到这种既能使你警惕,又能使你不去伤害任何人、兽和花朵的敏感度呢?

  你对这些事有兴趣吗?你应该有兴趣的。如果你不想敏感地活着,你还不如死掉,就像大部分人一样。虽然他们一日三餐,有工作、生儿育女、开汽车、穿着上好的衣服,但是大部分的人活得都像行尸走肉一样。

  你知道敏感是什么意思吗?它代表着你对所有事物都有温柔的感受,譬如当你看见一只动物在受苦,你会立刻去救助它,你会把路上的石块移开,因为好多赤足的人会从那上面走过,你会把路上的钉子捡起来,因为过往的车胎会被戳破。敏感就是能够体会别人的感觉,体会鸟儿、花朵及树木的感觉。这并不因为它们是属于你的,而是因为你对万事万物的美感已经觉醒。那么这份敏感度又要如何才能得到呢?

  你一旦处于深切的敏感之中,很自然地就不会去扯下花朵,你会自然产生不想伤害任何人、任何事物的渴望,也就是具有真正的尊重与爱的能力。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爱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爱一个人是因为他爱你,这就不是爱了。爱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那种惊人的情感。你也许非常聪明,通过所有的考试,得到博士学位,并且谋得很高的职位,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份敏感度、这份纯然的爱,你的心将会无比的空虚,在你的余生中,你会过得十分悲惨。

  所以,让你的心中充满感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你就不会去破坏,你也不会无情与残忍,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战争了。然后你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你很快乐,所以你不必祈祷,也不必寻找神,因为快乐的本身就是神。

  然而,这份爱要如何才能得到呢?显然,爱必须从育人者,也就是老师的身上开始产生。如果老师除了提供你数学、地理、历史等知识外,他们的心中还有这份爱,并且时常和你讨论它,如果他是一个会自动把路中石块移开的人,如果他不使唤仆人做所有肮脏的工作,如果在他的言语、工作、游戏、吃饭、独自一人或与你同在之中,他都能感受这份奇妙的爱,并且经常指给你看,那么你也会明白什么是爱。

  你也许有光洁的皮肤、美丽的脸孔,穿着可爱的纱丽,或者你是一个很棒的运动员,但是如果你的心中没有爱,你就是丑陋的,丑陋得不得了。而当你的心中有爱时,不论你的脸是平凡的或美丽的,它都会发光。

  心中有爱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一件事,我们要谈论它、感受它、培养它、珍惜它,否则爱很快就会耗尽,因为这个世界是非常残酷的。

  当你年轻时,如果你不能体会爱,如果你不能以爱对待其他人、动物和花朵,那么当你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是空虚的,你会非常寂寞,而恐惧的阴影将一直跟随着你。然而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这个惊人的东西,如果你能感受到它的深度、愉悦和狂喜,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改变。

  问:为什么学校总是邀请有钱人及重要的人物来主持校务?

  克:你认为呢?你难道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变成有名的人物?如果你的父亲成为国会中的一员,在报纸上被人报道,你会不会引以为傲呢?如果他带你住在一幢大房子里,或者他去欧洲旅游,回来时很有派头地抽着雪茄烟,你难道不高兴吗?

  你知道,有钱有势的人对一些组织来说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这些组织奉承他们,他们也为这些组织做事,所以这是一件互惠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并不是学校为何邀请有钱有势的人来做事,而是你为何也想成为一位重要的人物,或者你为何想嫁给最有钱、最有名以及最英俊的人。当你们产生这份欲望时,你们的心中就已经埋下了腐败的种子。你们是否明白我在说什么?

  你们暂且把学校为何邀请有钱人做事的问题放下,因为也有穷人在主持校务的。然而你们大家是否喜欢坐在穷人身边,是否愿意与贫穷的乡下人接近?你们是否注意到另一件使人奇怪的事,那就是即使是出家人也想坐在显赫的座位上,他们是多么努力地想坐在上位。我们都想要变得杰出,我们都想得到认可。然而一位真正的婆罗门是从不向任何人要求任何东西的,并不是因为他骄傲,而是因为他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光明,但是我们却把它丢弃了。

  你知道,亚历山大大帝来到印度时,曾经发生一段有趣的故事。他把印度征服了以后,很想见一见他的治国大臣,因为这位大臣把这片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把人民教化得非常诚实,丝毫没有腐败的风气。当时印度国王对亚历山大解释,告诉他这位大臣是个婆罗门,他已经回乡间休息了,亚历山大就要求去见这位婆罗门,国王派人去找婆罗门来,但是他不肯来,因为他没有兴趣向任何人炫耀他自己。很不幸,我们都失去了这份精神。因为我们是空虚的、无聊的、悲哀的,在心理上,我们都是乞丐,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填补我们的不足,来给我们希望,来支持我们,因此这就是我们把一件极普通的事都弄得十分丑恶的原因。

  请有名的长官为新建的房子破土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它能造成什么伤害呢?真正会造成腐败的是这件事背后的精神状况。你从来不去探访贫穷的乡下人,不是吗?你从不和他们说话,体会他们的感受,亲自了解一下他们的食物有多么缺乏、他们是如何夜以继日地工作,一点休息也没有。经我这么说,你们很可能又准备批评人了。不要坐在那儿批评别人,那是空洞的事,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乡下人的真实情况,并且真的为他们做点事情,譬如为他们种一棵树、和他们谈话、邀请他们来这里、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等等。然后你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社会产生而来,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有了爱。

  一个没有爱的社会,就是一块没有河流的土地,它和沙漠一样。一个有河流的地方,土地一定肥沃,它是富饶的、美丽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没有爱的情况下长大,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就像住在其中的人一样令人憎恶的社会。

  问:你说神不存在于偶像中,但是有人说它确实在那儿,如果我们心中有信心,它的力量就会彰显。膜拜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克:世界上充满了意见,就像充满了人一样。你知道意见是什么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你说这样,他说那样,但是意见不代表真理。因此不要光听别人的意见,不管别人怎么 说,你都必须自己发现真相。意见隔夜就可以改变,但是真理不可能被改变。

  现在你想要发现神或真理是否存在于偶像中,不是吗?什么是偶像?它是人类用脑子想出来,然后利用木材或石头以双手雕刻出来的东西。神是人类投射出来的形象,你认为由内心所投射出来的形象是神吗?虽然上百万的人都确信不移。

  你说如果人心对偶像有信心,这个偶像就会带给人心力量。很显然,人用心智创造了形象,然后又从自己的创造中要回力量。这就是人心不停在做的一件事,制造形象,然后从中取回力量、快乐与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人心永远是空虚的、贫乏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形象,也不是百万人的意见,而是去了解你自己的心智的运作。

  人心制造上帝,也能摧毁上帝;人心可以残酷,也可以仁慈。人心能做出最不寻常的事情,它能持有各种意见,创造幻象,发明高速飞行的飞机,造出美丽的桥梁,铺设绵长的火车轨道,发明超乎人类能力的计算机等等。

  但是人心无法制造真理,它能制造的都不是真理,只不过是一些意见与评断。因此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真理。

  要想发现真理,你的心必须完全静止。寂静就是膜拜神,膜拜不是在庙里供奉鲜花,也绝不是把乞丐推到一旁,你取悦众神,是因为你惧怕他们,但是恐惧不是膜拜。你一旦明白了你的心,而你的心又是完全静止的 ,不是刻意的静止,那么这份寂静就是膜拜。在这份寂静中,就存在着真理、美和神。

  问:你有一天说过,我们应该安静地坐着,观察自己心念的活动。但是当我有意去观察我的念头时,念头就消失了。人心既是觉察的主体,又是被觉察的客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如何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

  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牵涉了许多东西。然而到底有没有一个觉察者,还是只有感觉的本身而已?请仔细听我的话。到底有没有一个在思想的人,还是只有思想而已?显然,思想者不是事先存在的。是先有了思想,然后思想再创造了思想者,这意味着,在思想这件事中开始产生了分裂。当这种分裂产生时,就出现了观察者以及被观察者的事物,感觉者以及被感觉的事物。正如这个发问的人所说,如果你注意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意思,这个念头就消失了。但是事实上,只有感觉这个东西,而没有所谓的感觉者。当你看一朵花的时候,如果你只是纯然的看着它,在那主客合一的刹那间是否还有一个在观察的实体?还是只有观察的本身存在?因为看到了花,你忍不住说:“它有多美,我想要得到它。”然后一个“我”就透过欲望、恐惧、贪婪与野心产生了,而这些欲望都是在看到花之后被唤醒的。就是这些欲望创造了“我”,没有这些欲望,“我”根本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真的深入于我们所讨论的这件事,你会发现,如果你的心非常安静,完全静止,如果你所有的念头活动都寂灭了,就没有观察者了,而寂灭的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的了悟。在寂灭之中,你的心就转变成别的形态了。但是心念的止息是没有任何方法、任何训练、任何戒律可以达到的,也不能坐在一个角落努力集中意念来达到。只有在你彻底明白自心的活动时,寂灭就来到了。是人心创造了石雕的偶像供人膜拜,是人心创造了有组织的宗教及数不清的信仰;要想弄清楚什么是真相,你就必须超越心智所创造的东西。

  问:人除了心智与头脑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吗?

  克:你要如何才能发现?如果你只是盲信与推测,或是全盘接受经书、佛陀或是别人告诉你的话,那么你就不是在查明真相,也不是在发现什么是真理了。

  你只有一个工具,那就是你的心,心也就是你的头脑。因此为了找到这件事的真相,你就必须要了解你的心,不是吗?如果你的心是扭曲的,你就永远无法诚实地看事情;如果你的心是有限的,你就不能觉察到无限。心就是觉察的工具,为了要如实地觉察,就必须有直觉心,它必须去除所有的限制和恐惧。它也必须从知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知识把人心导入了不同的方向,并且把事物扭曲。人的心力有极大的潜能,它能够发明、想像、推测与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能力放在一边,让它回到非常清晰而又简单的状态?因为只有一颗单纯的心,一颗饱经世故、却又不受知识和经验束缚的心,才能发现超越心智和头脑的东西。否则你所发现的,永远都会被你过去的经验所扭曲。而你过去的经验都出于你的自我设限。

  问:需求与贪婪的差别是什么?

  克:你难道不知道吗?当你得到自己需求的东西时,你难道不知道吗?当你贪婪时,你的心难道不会告诉你吗?让我们从最低的层次说起,你就能看清楚了。如果你拥有的衣服、珠宝或其他东西已经够你用了,你是不需要经过思索就知道的。然而你的需求一旦变成了贪婪,你就开始思索,并且将它合理化,给贪婪找寻各种解释。举例来说,好的医院需要许多床位以及某种程度的清洁及消毒设备等等,旅行的人需要准备一部汽车、外套等等,这都是需求。你需要某些知识和技术来帮你完成你的工作,如果你是个工程师,你必须知道某些事情,但是这种知识也可能变成贪婪的工具。

  通过贪婪,人心就利用自己需求的事物来作为自我晋升的工具。你可以加以观察,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过程。如果你能明白自己实际的需求,能发现贪婪如何从心中升起,也能发现你的心智如何利用它需求的东西来自我扩张,那么你很容易就能分辨需求和贪婪了。

  问:如果心智与头脑是同一个东西,那么如果有一种不好的念头或冲动升起了,头脑就会告诉我们它是丑陋的,而心为什么还指使我们照样去做呢?

  克:如果有一只针扎到你的手臂,神经系统就把这个感觉传到你的大脑,大脑就把它诠释为痛感,然后你的心就会抗拒这个痛感,于是你就把针拿走或采取一些其他的行动。但是有些事情即使你的心知道它是丑陋的或愚笨的,你还是照样去做。譬如你知道抽烟基本上是不智的行为,但是你照抽不误。为什么?因为你喜欢抽烟带来的快感,这就是所有的理由。

  如果你的心对抽烟的不智非常了解,就像你对针扎手臂时的感觉一样清楚,你会立刻停止抽烟。但是你并不想把这件事看得那么清楚,因为抽烟已经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习惯。我们对贪婪及暴力也是同样的态度。如果贪婪对你来说就像挣扎手臂一样痛苦,你就会立刻停止贪心,你不会把贪心当做哲理来探讨;如果你对暴力的所有内涵都觉察到了,你就不会再写一大堆有关非暴力的文章了,那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根本没有真实的感受,你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你吃了一样东西引起严重的腹痛,你就不会再继续吃下去了,不是吗?你会立刻把它推到一边去。同样的,当你一旦了解嫉妒及野心是有毒的、邪恶的、残酷的东西,就像眼镜蛇的毒牙一般,你就会对它们警觉。但是你知道,人心不想把这些事情看得太清楚,因为它在这些事情上已经投注了兴趣,它不愿意承认野心、嫉妒、贪婪及色欲是有毒的。所以人们才说:“让我们讨论如何不贪婪、非暴力,让我们怀抱着理想吧!”而在同时间内,人们心中还是充满了毒素。所以你要自己去发现这些事情是如何的腐败,如何具有破坏性和毒害。那么你立刻就能把它们放下了。但是如果你只是告诉自己不要去做那些事,行动上依然如故,你就是虚伪的人。你应该选择一种明确的态度,不论是冷或热。

  第二十三章 独处的必要

  这个世界有一种非常怪的现象,它充满了令人分心的事物及娱乐,几乎每个人都是旁观者,极少人是参与者。每当我们有一点闲暇时,大部分人就去寻找某种形式的娱乐。

  我们也许拿出一本严肃的书、小说或杂志来阅读。如果我们人在美国,就把收音机或电视机打开,或是耽溺在喋喋不休的谈话中。我们不断需要被娱乐,被外在事物牵着鼻子走。我们害怕独处,害怕没有伴儿,害怕失去使我们分心的事物等等。

  很少有人在野外或山林里漫步,既不要说话也不要唱歌,只是安静地走着,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自己内心的活动。我们几乎从来不做这种事,因为你知道,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非常无聊的,我们陷入学习或教学、做家事或上班等无趣的例行公事中,因此,当我们一有空闲,我们就想得到一些轻松的或是严肃的娱乐。我们读书、看电影或是投入宗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宗教也变成了一种分心的方式,一种从无聊及例行公事中所采取的严肃的逃避方式。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大部分的人都在不停地被某些事物占据,被祭供、被重复念诵的咒语、被对不同事物的忧虑所占据,因为他们对于单独面对自己是多么恐惧。如果你试着独处,一点分心的事情也不接触,你会发现,不一会儿,你就想逃开,想把真正的自己忘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庞大的、职业化的娱乐机构,一种自动化的分心工业,也是我们称之为文明的最显著的部分。

  如果你注意一下,你会发现世界上的人类愈来愈被外务分心,他们愈来愈世故以及世俗。各式各样的娱乐、数不清的书籍、报纸上整版的体育活动,很显然,这一切都代表着我们不停地需要被娱乐。因为我们的内心是空虚、无聊与平庸的,我们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改革,做为逃避自我的方法。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大部分的人有多么寂寞?为了逃避寂寞,我们跑到庙里或教堂,我们打扮自己,参加社交活动,我们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等等。

  你明白孤独是什么意思吗?有些人可能对这个字眼不熟悉,但是你对这种感觉其实是十分清楚的。你试试看一个人出去散步,不带书,也没有说话,你会发现,你一下子就觉得无聊了。你非常清楚这种感觉,但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觉得无聊,你从来不去研究它。如果你稍稍研究无聊的原因,你会发现它起因于孤独。就因为我们想逃避孤独的感觉,我们才会希望聚在一起,我们才需要被娱乐和追求各种分心的方法,譬如上师、宗教仪式、祈祷或是最新出版的小说等等。因为我们内心是孤独的,所以就变成了人生的旁观者,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孤独并且超越它之后,我们才能成为参与者。

  大部分的人结婚或寻求其他种类的社会关系,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单独去活。这并不是说人一定要单独生活。但是如果你结婚是因为你希望被爱;或是因为你很无聊,所以利用工作来忘掉自己,那么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除了无止境地追求分心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极少数的人超越了这种对于孤独的巨大恐惧,但是人必须要超越它,因为超越它之后就能发现至宝。

  你知道,孤独与空寂这两件事有极大的不同。某些年轻的学生可能还不明白孤独的意思,但是老年人是明白的。孤独是一种完全与外界切断,没有明显理由而突然非常害怕的感觉。如果你的心中感觉什么都无法依赖,没有任何一种分心的方法能解除你这种自我封闭式的空虚,你就明白什么叫恐惧了,这就是孤独。但是空寂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解脱的境界,只有当你通过孤独,并且明白孤独是什么以后,空寂就来到了。那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再依赖任何人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不再追求娱乐、舒适及满足。只有在这个时刻,你的心才是完全独立的,也只有这种心智才具有创造力。

  下面这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如何面对孤独的痛苦,如何无惧地面对那种我们都很清楚的空虚感。当它来到时,不去打开收音机,或把自己沉溺于工作中,或是跑到电影院去看戏,而是反过来看着它,看进它里面去,完全了解它。没有一个人不曾感受过那种令人颤抖的焦虑感,因为我们都想要逃避它来使自己分心或得到满足。因此,我们通过性、上帝、工作、喝酒、写诗或重复念诵一些字句来使自己满足,也因为如此我们才没有机会了解这份突如其来的焦虑感。

  所以当孤独的痛苦笼罩你的时候,你就面对它、看着它,不要产生任何想逃走的意念。如果你逃走了,你就永远也不会了解它,于是它就永远躲在一角伺机而动。反之,如果你能了解孤独并且超越它,你就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逃避它,于是也就不再有那种追求满足和娱乐的冲动了,因为你的心已经认识了一种不会腐败、也无法毁灭的圆满。

  这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你在学校上课只是为了通过考试,那么学习就变成了逃避孤独的方法。你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你如果和教育你的人谈一谈,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寂寞,你自己又是多么寂寞。但是那些内心空寂的人,他们的心已经脱离了孤独的痛苦,他们才是真人,因为他们能够亲自见到实相,能够获得超越时间的东西。

  问:觉察与敏感的差别是什么?

  克:我怀疑它们是否有任何的差别。你知道,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要亲自去找出事情的真相,不要只是接受别人所说的话。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觉察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看见一棵可爱的树,它的叶片在雨后闪闪发光。你看见阳光照在水面,也照在鸟儿银灰色的羽毛上。你看见背负着重物进城的乡下人,也听见他们的笑声。你听见狗叫声,或是小羊在呼唤母亲。这一切都是觉察,你对身边事物的觉察,不是吗?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讨论。你注意到自己与身边的人、事之间的关系,你对某间屋子或道路的看法,你观察自己对别人说话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心如何一直在评估、判断、比较或责难。这一切也是觉察的一部分,觉察始于表面的层次,然后会愈来愈深入。

  但是我们大部分对事物的觉察在某一个点就停止了。我们接受了各种噪音、歌曲、美及丑的景色,但是我们却没有觉察自己对它们的反应。我们说“那是美的”或说“这是丑的”,然后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边了。我们从不探索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显然,如果你能知道自己对事物的反应,如果你对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与思想都愈来愈敏感,并且观察到你的心智是如何被父母、老师、种族及文化的影响所局限,这一切都是觉察的一部分,不是吗?

  一个人愈深入地参透自己思想的过程,就愈能清楚地了解任何形式的想法都受到外在情况限制。当他明了这一点,他的心自然而然就非常寂静,这并不表示他的心进入了睡眠状态;相反,他的心变得非常灵敏,不再被咒语及重复的语言所麻醉,不再被规范所局限。这种寂静的灵敏也是觉察的一部分,如果你再深入去探索,你会发现,在觉察者与被觉察的事物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然而敏感的意思又是什么呢?你能够对颜色及形式都有所认识,了解别人说的话以及自己对它的反应,对人体贴、有好的品位与礼节,不粗鲁,不在身体上或精神上伤害别人而不自知,看见美丽的事物并加以玩味,专心听别人说话,对所有内容都不厌倦,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变得非常敏锐。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敏感,不是吗?因此,你问我觉察与敏感有没有很大的区别,我想是没有的。

  你知道,如果你的心不断地在责难、评断、对事物产生成见或下结论等等,这既不是觉察也不是敏感。你对人态度粗鲁,摘下花又把它们丢掉,你虐待动物,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家具上或敲段椅脚,不准时吃饭并且毫无礼仪,这一切都代表着不敏感,不是吗?它代表着,一个人没有能力灵敏地调整自己。

  教育当然有责任帮助学生变得敏感,然后学生才会对生命的所有活动觉醒,而不仅只于服从或抵抗而已。那些敏感的人可能比不敏感的人更受苦,但是如故他们有所了悟,并且超越自己的痛苦,他们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东西。

  问:当别人绊倒时,我们为何大笑?

  克:这就是不敏感的一种表现,不是吗?你知道“虐待狂”是什么吗?曾经有一位叫做萨德的作家写了一本书,内容是叙述了一个喜欢伤害别人并且喜欢看到别人受苦的人。后来从作者的名字衍生出来“虐待狂”这个字眼,它代表从他人的痛苦中求得自身的快乐。对有些人来说,看见别人受苦会使他们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你观察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那可能不是很明显的倾向,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倾向,那么当别人绊倒时,你就会有一种想大笑的冲动,而这就是你希望去伤害别人的一种形式。一个人可能带着报复心理有意地伤害别人,或是不自觉地用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种眼光伤害了别人。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都是要伤害别人的冲动,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彻底地把这种变态式的快乐放在一边。

  问:有一位教授告诉我们,你说的话十分不实际,他向你挑战,要你用120卢比的少额薪水来带大6个男孩以及6个女孩,你对这个批评的回答是什么?

  克:首先,如果我只有120卢比的薪水,我不会企图去养育6个男孩及6个女孩。其次,如果我的身份是一名教授,那将是一种奉献而不只是一份工作。你了解这个差别吗?教书在任何层次上都不只是一份职业和工作而已,它是一种奉献的行为。

  你知道“奉献”这个字眼是什么意思吗?奉献是把自己完全献身给某件事情,而不要求任何回报,就像一位出家人、一个隐士、一个伟大的老师和科学家一样,而这绝不是那些通过几项考试,称自己为教授的人所能做到的。我指的是不为金钱而将自己奉献给教育的人,因为那是他们的天职,他们的最爱。如果他们是这种老师,他们会发现,他们可以很实际地把我说的话教给那些男孩和女孩。但是对这些教师、教育者和教授们而言,教书只是谋生的一种工作,同时也就是这些人,他们会告诉你我说的这些事情都是不实际的。

  什么是不实际呢?请你仔细想一想。目前我们生活的方式、教书的方式、政府的腐败以及永无休止的战争,你说这一切是实际的吗?野心及贪婪是实际的吗?野心只会带来竞争,然后把人们毁灭。一个建立在贪婪及获取上的社会,永远都脱离不了战争、冲突与痛苦,这些是否实际呢?很显然,它们是不实际的,这就是我在许多次谈话中想告诉你们的真相。

  爱才是世界上最实际的一件事。爱、对人好、不贪心、没有野心、不被别人的话语影响而能独立思考,这一些都是非常实际的事情,它们会带来一个实际的、快乐的社会。但是那些没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们,他们的心中没有爱,他们的名字后面也许有些头衔,可是他们只是资料供应者而已。他们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不实际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能够爱就是最实际的事。这种实际远比目前的教育所带来的荒谬的实际,要来得实际多了。目前的教育,制造了一些完全没有能力独立思考任何问题的公民。你看,你们现在一面坐在一个角落偷笑,一面还能继续保持认真的态度,能认识到这个现象,就是觉察力。

  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还无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而他们却对你说:“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实际,什么是不实际。”教育是一种最伟大的天职,虽然目前它是最被轻视的。教书是最高的、最神圣的一种召唤。但是老师必须完全地奉献,他必须把自己完全交出来,他必须用自己的心来教书,用他的整个人来教书,从这份奉献中,有许多事才可能实现。

  问:我们一面受教育,一面又被现代生活的奢侈所腐化,那么教育到底有什么好处?

  克:我恐怕你用错了字眼。一个人必须拥有使生活舒适的某些设备,不是吗?如果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屋子里,如果屋子里干净又整洁,不是很好吗?即使里面只有一个垫子,没有一点家具,它仍然应该有良好的比例及大小适中的窗户。如果屋里有一幅画,它也该是一幅可爱的画;如果花瓶中有一朵花,它也应该反映出主人的气质与品位。同时我们也需要好的食物及安静的地方睡觉。这一切,都是现代生活提供给我们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有没有毁掉那些所谓的有教养的人?还是因为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的野心及贪婪,,破坏了每一个人基本应有的舒适生活?在富裕的国家中,现代教育使人们愈来愈物质化,因此,生活中各种的奢华使得人心堕落及败坏。而譬如像印度这样贫困的国家,它的教育也没有鼓励人们去创造全新的文化,没有帮助你得到革新的能力。我曾经解释过我对革新的看法,它不是丢炸弹或谋杀之类的事情,采用这种暴力手段的人不是革新者。一个真正的革新者,是能摆脱所有的诱导和观念,并且不被社会的集体意愿所缠缚的人。然而,你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帮助你成为如此的革新者;相反,它却教导你去服从,或者把旧有的事物改革一下就算了。

  因此,是你所谓的教育而不是现代化生活的奢华使你腐化。你为何不能拥有汽车和良好的道路?但是你知道,现代的技术和发明都被用在战争和娱乐上了,而这些都是自我逃避的方法,因此,人心才会在这些小设备之中迷失。

  现代教育已经变成如何学习使用小设备了,那些帮助你煮饭、清洁、烫衣服、计算数字及其他生活要务的机械化用品,这些用品使你不必担心生活中的杂务。你本来就应该有这些东西,不是要你在这些设备中迷失,而是帮助你得到更多的自由,来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

  问:我的皮肤非常黑,而大部分的人都喜欢白一点的皮肤,我要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呢?

  克:我相信你可以找到一些特别的化妆品使你的皮肤看来白一点,但是这就能解决你的问题吗?你仍然想被人赞美,想在社会上获得名望、地位和权威。而在追求赞美的过程中,在努力获取名望的过程中,永远隐藏着哀伤。

  只要你想得到赞赏名望,你的教育就会毁坏你,因为它帮助你在社会上成为某某人物,而这个社会是相当腐败的。我们用自己的贪婪、嫉妒与恐惧创造了这个具有破坏性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因为我们忽视或称它是幻象就能改变的。

  只有正确的教育能把贪婪、恐惧与掠夺都除去,然后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文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的心如果真的希望了解自己,并且脱离哀伤,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

  第二十四章 生命的活力

  我们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规范,而它真的是非常复杂。你知道,社会认为它必须控制或规范它的公民,必须根据某些宗教、社会、道德及经济的模式来塑造人们的思想。

  然而规范到底有没有必要?请仔细地听,不要立刻说“是”或“不是”。我们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年轻时,都觉得不应该有规范,我们应该有自由去做任何我们喜欢做的事,而我们认为那就是自由。然而只是一味地说我们应该或不应该有规范,或应不应该有自由等,却不去了解规范的整个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一个敏捷的运动员是无时无刻不在规范自己的,不是吗?他在运动中得到了喜悦,运动的本身需要维持身体的强健,这些都促使他早早上床、不吸烟、摄取正确的食物以及遵守保持良好健康的原则。他的规律不是被硬性规定的,也不是一种冲突,只因为他对运动的喜好而得到的自然结果。

  然而规范到底会增加还是减少人类的活力?全世界的人类,不论属于哪一个宗教及哲学派别,都对心智加以规范,这意味着控制、抵抗、调整、压抑等等,而这一切真的是必须的吗?如果规范能为人类带来更大的活力,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它只能压抑人类的活力,它就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活力,问题在于这份活力通过规范的控制以后,是否还能活泼、丰富与充沛,还是规范是否破坏了我们原有的活力?我想这就是核心的问题。

  许多人都没有很大的活力,他们原有的一点活力,也很快在他们所属的社会以及所谓的教育的控制、威胁及禁忌下,被吞噬并且毁坏了。然后他们就变成善于模仿的、没有活力的社会公民。那么对那些原来比较有活力的人来说,规范是不是给了他们更多的活力呢?规范能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并且充满动力吗?

  当你非常年轻时,你充满了活力,不是吗?你希望游玩、跑跳、说话,你坐不住,你充满了生命力。然后呢?你长大,你的老师就开始削减你的精力,他塑造你,把你导入不同的模式中,等你长大成人,你剩下的一点点活力很快就被社会吞没了。社会告诉你,你必须做个好公民,你必须依照一定的方式行动。通过所谓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压力,你年少时拥有的充沛活力就逐渐消失了。

  然而你现在拥有的活力,能不能因为规范而更加充沛?如果你只有一点活力,规范能增加你的活力吗?如果它可以,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它真的会毁灭一个人的活力,那么很显然的,它是应该被放到一边去的。

  我们都拥有的这份活力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思想、感觉、兴趣、热心、贪婪、激情、色欲、野心、仇恨;它是画画、发明机械、造桥、铺路、垦荒、游戏、写诗、唱歌、舞蹈、上庙里拜拜,这些都是活力的展现,活力也创造幻象、灾祸及不幸。最美好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品质,都是人类活力的展现。但是你知道的,,这种控制和规范活力的过程,这种只许活力往某一个方向而不许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限制,只是一种社会的便利。而且人的心智依照特定的文化模式成形以后,他的活力就渐渐耗散了。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增长这份大家多多少少都拥有的活力,给它更大的动力,那么这份力量到底要如何运用呢?为什么要有活力?是为了打仗,还是为了发明飞机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机器?是为了追随某些大师,还是为了通过考试、生儿育女?还是不断地为这为那而烦恼?

  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运用活力,然后促使所有的活动和一种超越它的力量产生关联?显然,如果人类的心智不用在追寻真理和神,那么它惊人的活力就会变成毁灭和不幸的工具。

  为了追寻真理,人类需要无限的活力,如果不朝这个方向走,活力就会消耗在制造不幸和灾祸之中,因此,社会就必须对他加以控制。然而,一个人有没有可能把活力完全发挥在追寻神或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又能做一个了解人生基本问题而不被社会败坏的公民?你明白我说的话吗?会不会太复杂了?

  你知道,人类就是能量,如果他不寻找真理,这份能量就具有破坏性。因此,社会就必须控制并且使人成形,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活力就被扼杀了,这就是发生在世界上大多数成年人身上的事。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事实,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的活力去做它。如果你热衷于一个游戏,你立刻就会有活力,不是吗?而这份活力就自动会控制它自己,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外界加给你任何规范。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能量会创造它自己的规范。一个寻找真理的人,他自动就会成为好公民,而不需要依据任何特定的社会或政府的模式。

  所以学生与老师必须共同合作,把这份无比的活力抒发出来,借以追寻真理或上帝。在追寻真理之中,自然会产生规范,然后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人,而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如果学校不消减学生的活力,反而去帮助他们,唤醒他们追求真理的活力,那么规范就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了。

  你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旅馆时,为什么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显然,那是因为你的父母及老师们就像社会上其他的人一样,都没有观察到人活在世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发现什么是真理或神。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教育者了解,并且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这份追寻上,他们也能共同创造新的教育和不同的社会。

  你是否注意过你身边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什么活力,包括你的父母及老师们都是如此?他们在慢慢地死亡中,即使他们的身体还不老。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被社会所降服了。你知道,人类的心智具有创造核潜艇和喷气式飞机的能力,它还能写出惊人的诗篇和散文,它既能美化这个世界,又能使这个世界毁灭。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活着最大的目的就是解放我们的心智去找寻神或真理的话,这股能量就会变得具有破坏性,然后社会就会说:“我们必须控制个人的活力,使它定形。”

  所以依我来看,教育的功用就是使个人释放出追求圆善、真理以及神的活力,这份活力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他必定是好公民。但是如果我们只有规范,而缺少了对这一切的了解,那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除非你们每一个人都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当你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你们才能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发现什么是真理,否则你只会被社会吞没,你会被扼杀和毁灭,你的余生必定是可悲而痛苦的。就像河流创造了阻挡自己的河岸一样,追求真理的活力不需要任何压力就能自己创造出规范,如同河流寻找大海一般,这股活力必定也能找到自己的解脱。

  问:英国人为何统治印度?

  克:你知道的,那些比较有活力的、有生命力、有包容力和有精神的人,他们带给那些比较没有活力的邻居的,不是福利就是不幸。有一段时期印度曾经在亚洲大放过异彩,印度人民当时充满着创造的热忱,把宗教传到了中国、日本、印尼和缅甸。当时还有一些比较商业化的国家,商业化也许是必须的,但是也注定有它的不幸,这就是人生。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些追求真理或上帝的人类,他们总是更具有爆发性,他们散发出惊人的能量,不但自己拥有,同时还影响他人。

  征服者及统治者在历史上来了又去了,但是人类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永远都在支配、臣服和抵抗。然而,那些追求真理的人,他们是不受任何社会及文化限制的。

  问:即使在静坐冥想时,似乎还是不能觉察什么是真相,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相?

  克:让我们把“什么是真相”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先来考虑什么是静坐冥想。

  对我来说,静坐冥想和你所读到的或上师教你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冥想就是了解自己意念运作的过程,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没有自知之明,不论你有多少思想都毫无意义。缺少了基本的自知之明,思想就只会把人带入灾祸之中。人的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含义,你的心智要能够觉察其中的含义,不只是一两个念头而已,而是每一个升起的意念。通常所说的冥想,只不过是专注在某一个特定的感觉、形象,或是一连串的咒语上面,其实这都是自我催眠。

  因此,不论你是安静地坐着、说话或游戏,你是否都能察觉自己每个念头的含义以及自己的每一个反应?你试试看就会发现要想察觉每一个意念的活动有多难了,因为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堆积起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你真的想检查每一个念头以及它的含义,它们就会逐渐缓慢下来让你观察了。

  这种把思想减缓以及检查每个念头的过程,就叫作冥想。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因为自己对每个念头都觉察到了,因此,那个如同大仓库一般充满着相互交战的念头的心,就逐渐变得愈来愈安静,直到完全寂静为止,然后就不再有任何的冲动、压迫和恐惧。在这份寂静中,真相就展现了,但其中并没有一个“你”的存在,因为经验者只不过是思想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经验者就根本不存在了。

  问:如果我们犯了错,而别人已经指出我们的错误来,我们为什么还会再犯同样的错?

  克:你认为呢?即使有人告诉你十几次不要摘花朵、折断植物、破坏家具、乱丢纸屑,你为何依然故我?请注意听我的话,你就能明白了。

  当你在做这种事的时候,你是漫不经心的,不是吗?因为你欠缺觉察和思考,你的心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所以你才会做出这些显然是愚蠢的事情。只要你不是完全警醒的,整个人不是完全在那儿的,只告诉你不要犯错又有什么用?

  但是如果教育者能指导你如何用心,如何真的有觉察力,如何怀着愉悦的心情观察树木、鸟儿、河流以及大地的丰美,那么你只需要少许的提示就能领悟良多,因为你已经变成一个里外都敏感而充满活力的生命。

  很不幸的是,你的敏感度已经被破坏了,因为从你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你一直都被指使着去做这做那。你的老师、父母、社会、宗教、传教士以及你自己的野心、贪婪、嫉妒,都在对你说“做”或“不做”。你必须非常用心,你才能不受这些“做”与“不做”的限制,才能保持敏感,然后才能自然地不去伤害别人、不乱丢纸屑,也才会把路上的石块移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替你增添一些头衔,而且要把你这种用心的精神唤醒,你才会成为一个敏感、机警而良善的人。

  问:什么是人生?我们如何才能快乐?

  克:一个小男孩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什么是人生?如果你问一个生意人,他会告诉你人生就是卖东西、赚钱,因为这就是他从早到晚所做的事。一个有野心的人会告诉你,人生就是为了功成名就的奋斗过程。对于一个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来说,他已经是公司的首脑或是国家的领袖,他的人生就是自我的完成。对于一个工人来说,尤其是在印度这个国家,人生乃是永无休止的工作,连一天都无法休息;它是肮脏的、不幸的,连食物都缺乏。

  然而在这一切的努力、奋斗、饥饿和不幸之中,人类有可能快乐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受苦的人类又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他从不质疑,也不问人生到底是什么,只是空谈着快乐。他一面剥削别人,一面高谈着兄弟爱。他发明了超我、超灵的观念,以为可以借此得到永恒的快乐。但是当你寻找快乐时,快乐是不可能来到的;它是一项副产品,只有当你的心中有了善、爱,祛除了野心而又能寂静地追寻真理事,快乐才能来到。

  问:我们为何彼此斗争?

  克:我想年长的人也会问同样的问题,不是吗?我们为何彼此斗争?我们高谈着和平却暗中准备作战,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喜欢竞争、格斗,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我们早就停止争斗了。在争斗之中,有一种强化的存在感,这也是事实。我们以为任何形式的奋斗,都能帮助我们活命。但是你知道,那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有一种完全不需要奋斗的生活方式,就像一朵百合,一朵生长中的花朵,它从不奋斗,它只是纯然地活着。它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完善。但是从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我们总是学习如何去竞争、格斗,如何成为军人、律师、警察、教授、校长、商人,我们都想爬到顶端,都期望成功。有许多人外表上看起来谦虚,但是只有那些快乐的人,他们的内心才是真正谦卑的,只有这种人才不争斗。

  问:人心为什么不能善待别人也不能善待自己?

  克:不能善待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充满野心、贪婪、嫉妒、背负着传统和迷信、残酷、剥削别人的人,必定会给社会带来争斗和灾祸。人只要缺乏自知之明,就会制造对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只是读书,而必须了解自己的原因。一本书也许能教你如何得到自知之明,但是真正的自知之明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的。人心在关系的这面镜子里如果真的看清楚自己,就能得到自知之明。缺少自知之明,我们就根本无法解决世界的乱局——这个由我们所有人制造出的不幸。

  问:一个追求成功的心与追求真理的心有何不同?

  克:它们是同一个心。但是一个追求成功的心是无法发现真理的。为了了解真理,我们就必须在错误中看见真理,在真理中看见真相。

  第二十五章 不费力的生活

  你有没有怀疑过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就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喜悦?目前你们这些年轻人都还算蛮快乐的;你们有你们的小问题,还要担心考试,但是除了这些问题之外,你们的生活还是有某些喜悦的,不是吗?你们自然而然、十分容易地接受了生命,你们用轻松的、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事物。但是等到长大以后,我们似乎就失去了这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具有更深含义的喜悦。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进入了所谓的“成熟期”之后,反而变得呆滞,对喜悦、美、蓝天及大地都不再敏感了?

  你知道,当一个人扪心自问这些问题时,许多种解释都会浮上心头。其中有个解释就是:我们都太关心自己了。我们努力变成某某人物,奋力得到并维持某种地位,我们有下一代以及其他的责任,我们必须赚钱。所有这些外在事物很快就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喜悦。

  你看看周遭那些年长的面孔,你看他们有多么哀伤,多么操劳过度而不健康,他们是那么退缩、冷漠,有时候甚至有点神经质,一点笑容也没有。你难道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吗?即使我们问自己为什么,大部分人似乎得到一个解释以后也就满足了。

  昨天黄昏时分,我看见一艘满帆的船,在西风的吹送下逆流而上。那是一艘大船,载满了薪柴驶向城镇。太阳正在西下,这艘背对天空的船真是出奇的美。船夫只是轻轻地掌舵,一点也没费力,因为西风正在尽力。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奋斗以及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快乐地生活,脸上还带着微笑。

  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如果你观察身边年长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由一连串的和自己、和配偶、和邻居、和社会的争战所组成的。这永无休止的争战把能量耗尽了。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生活的人。这不代表你是停滞的、呆板的、愚笨的;相反,只有那些非常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从辛苦和奋斗中解脱。

  但是你知道,我们一听见这种自在的、不费力的境界,我们就很想变成那个样子,我们也想达到那种不再辛劳与冲突的境界,因此,我们反而把它变成自己的目标、理想,然后我们又再度被努力、奋斗所局限。奋斗的目标有很多种,但是奋斗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一个人可能为了改革社会、为了寻找神、为了制造和配偶、邻居之间更好的关系而奋斗,或坐在恒河边膜拜上师。这一切都是努力与奋斗。所以奋斗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奋斗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

  我们的困难就在于自己常常觉得不如别人,因此就要奋力去变成某某人物,或是努力克服各种自相矛盾的欲望。但是请不雅解释为什么人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因为每个能思考的人都知道挣扎的原因在哪里,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所以我们不必研读心理学的书籍才能了解自己挣扎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人心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挣扎。

  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然而,如果不加以任何解释,我们能不能了解挣扎的整个心理过程,然后停止所有的挣扎?我们能不能就像那艘随风而行的帆船一样自在?如果我们努力去达到没有挣扎的状态,这种行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挣扎,所以这种境界就永远无法达到了。但是如果你在每一刹那都觉察到自己的心如何陷入永不休止的挣扎,如果你只是觉察而不去修正它,也不强迫自己的心达到所谓的平静的状态,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自然而然就停止挣扎了。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时学习就不只是收集资料而已了,因为你已经超越了心智的范畴,而发现到不可思议的至宝。这样的心才是充满喜悦的。

  观察自心,你会发现从早到晚心中如何充满着挣扎,你的能量都在这种挣扎中浪费了。如果你只解释自己挣扎的原因,你会迷失在解释中,你的挣扎还是不能停止;然而如果你非常安静地观察自己的心,不加以任何解释,如果你只是让你的心觉察它自己挣扎,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已经进入完全没有挣扎的境界,你所拥有的就是不可思议的警醒。在这种警醒的状态中,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没有大人物小人物之分,也没有上师弟子之分,所有的不合理都消失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完全觉醒。一个完全觉醒的心,就是喜悦的。

  问:我想做一件事,试了好多次都不成功,我是应该放弃努力,还是应该坚持下去?

  克:成功就是要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我们都崇拜成就,不是吗?一个穷孩子长大以后变成了百万富翁,或是一个平凡的学生变成了政府首长,大家都为他们鼓掌喝彩,倍加肯定;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希望得到某种成就。

  然而,到底有没有成就这样东西?还是它只是人类追求的一个观念而已?因为你即使达到了目标,永远都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在前面等待你去完成。只要你追求任何方面的成就,你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奋斗和冲突之中,不是吗?即使你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你还是得不到休息,因为你想要爬得更高,得到更多。你明白吗?追求成功是一种求取“更多”的欲望,而一个不停地要求“更多”的心,就是没有智慧的心,它是平庸的,愚笨的,因为这种要求更多的欲望,暗示着你已经落入了社会的模式,落入了不断的挣扎中。

  什么是满足,什么是不满足呢?不满足就是努力求取“更多”的心态,满足就是停止这种挣扎。但是如果你不明白这整个要求“更多”的心理过程,你是不会得到满足的。

  譬如你考试不及格,你就必须再考一次,不是吗?不论如何,考试都是十分不幸的事情,因为它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能显示你真正的智慧。大体来说,考试只是记忆力的把戏,或许是运气,但是你还是得努力通过考试,如果不成功,就得继续努力。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日常生活也是同样的过程。我们都在努力追求某些东西,我们从不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我们从来不问自己它是否值得我们这么费力,所以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它是不值得的,而且我们也从不反抗父母、社会、心灵导师及上师的意见。只有当我们了解这整个追求“更多”的心理过程,我们才能停止以成功或失败的角度来思考事情。

  你知道,我们都害怕失败、害怕犯错,不但怕考试失败,也怕在人生中失败。犯错总是被视为一件糟糕的事,因为我们会被人批评、责骂。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为何不能犯错?全世界的人不都在犯错吗?如果你永远不犯错,世界是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一团糟?如果你怕犯错,你永远也不会学到东西。

  年长的人永远在犯错,然而他们都不希望“你”犯错,因此,他们就扼杀了你的创新才能。他们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你观察并且质疑所有的事情,经过自己的实验之后,你会亲自发现一些真相,然后就会从传统、社会和父母的权威中抽离出来。因此,你总是被教导着去追求成就。你会发现成功这种东西往往是从被人尊敬与否的观点来看的。即使是圣人,他的所谓的精神成就,也必须是受人尊敬的,否则他就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追随者。

  所以我们总是从成就、从追求“更多”的观点来思考。这所谓的“更多”乃是由受人尊敬的社会贤达来决定的。换句话说,社会很小心地建立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并且根据这个模式来判定你是成功或失败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根据成败来决定事情的。但是很不幸的,世界上有智慧的人太少了,也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一切。有智慧的人真正关心的是看清真相以及了解问题,而不是从成功或失败的角度来思考的。只有在我们并不是真的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时,我们才会以成功或失败的观点来考虑事情。

  问:人为什么基本上都是自私的?我们可能尽量在行动上做到不自私,但是当事情牵涉自己的利益时,我们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漠视别人的利益。

  克:我想我们不应该以“自私”或“不自私”来形容自己,这点非常的重要,因为用字对人心有极大的影响力,当你骂一个人自私时,他似乎就被盖棺论定了。称一个人为“教授”,你接近他时心中就有不同的感受。称一个人为“圣人”,他的四周立刻就出现了光圈。你观察自己的反应,你会发现以下的字眼譬如“律师”、“商人”、“州长”、“仆人”、“爱”、“上帝”等等,它们对你的人和神经系统都有奇特的效果,某个代表特殊职务的名称会唤起某种阶级意识,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祛除这种字眼与感觉联想到一起的下意识习惯。你的心对“自私”这个字眼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它代表的是非常错误、非常不高超的情境,你一旦开始对任何人事有了这种感想,你的心就盖棺论定了。所以你问我“为什么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这其中已经含藏着盖棺论定的意味。

  你必须能够觉察到某些字眼会造成你的神经上、情绪上或思想上的赞同或非难。譬如你声称自己是个善妒的人,你很快就阻绝了进一步的探索,你已经停止去深入研究善妒的整个心理过程。同样的,有许多人说他们努力发扬兄弟爱,但是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在违背兄弟爱。他们并没有认清这个事实,因为“兄弟”这个字眼使他们感觉有意义,因此,他们已经被这个字眼说服,他们不再进一步去了解兄弟爱,所以不论这字眼引起何种的情绪及神经上的反应,他们都不再做进一步探索,因此,也就永远找不到真相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去实验和弄清楚,到底我们能不能纯粹地看到事实,而不从字眼联想到非难或是赞赏。如果你能看到事实,没有任何非难或赞同的感觉,你就会发现在这种观察之下,你的心与事实之间的障碍就去除了。

  你观察看看自己是如何去接近人们心目中的大人物的,你会发现,“大人物”这个字眼已经影响了你,因为报章书籍以及大人物的跟随者都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于是你就接受了这个看法;或者你会持完全相反的看法,然后说:“多蠢啊!他根本不是什么大人物。”然而如果你能远离所有外界的影响,只是纯粹地看着事实,你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观点。同样的,“乡下人”这个字眼所引起的贫穷、肮脏、卑微及其他的联想已经影响了你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心不受任何影响,你不非难也不赞同,只是看着、观察着,那么你就不会再以自我中心,也不会再有“自私”以及“如何变得不自私”这类的问题了。

  问:一个人从生到死为何总是希望被别人爱?如果他得不到这份爱,为何他就无法像其他人那样的泰然自若和充满信心?

  克:你认为其他人是充满信心的吗?他们也许是在自我炫耀、装模作样,但是你会发现在这种演出的背后,他们其实是空虚、无聊而平庸的,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的信心。人为什么希望被爱?你难道不希望被父母、老师、朋友爱吗?如果你是成年人,你希望被妻子、丈夫、孩子或是你的上师关爱。人为什么总是永不休止地渴望被爱?

  请仔细听我的话。你希望被爱,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你的心中一旦有了爱,你希望被爱的渴望就停止了,你就不再需要别人来爱你了。只要你还需要别人来爱你,你的心中就是没有爱的;如果你的心中没有爱,你就是丑陋的、残忍的,那么你又为什么应该被爱呢?没有了爱,你就是行尸走肉,当一个行尸走肉的人要求被爱的时候,他还是僵死的。反之,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你永远也不会要求被爱,你永远不会拿着乞丐的钵去请别人填满,只有空虚的人才要求别人来填满自己,而一颗空虚的心,是永远无法以追随上师或是其他上百种寻求爱的方式来填满的。

  问:成年人为何偷东西?

  克:你难道没有偷过东西吗?你难道没听说过小男孩从其他小男孩那里拿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吗?在人生中也是如此,不论我们年轻或年长,我们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年长的人做得比较狡猾一点罢了,他们用一大堆好听的说辞来掩饰,他们要财富、要权力、要地位,他们以心照不宣、图谋和哲理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也偷,但是不称为“偷”,因为“偷”已经被换成令人尊敬的字眼了。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偷东西?首先,因为目前的社会是组织化的,因此,它把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都剥夺了,某些下层社会的民众没有足够的食物、衣服及容身之处,所以他们就只好自己解决问题了。此外,还有些人不是因为食物不足而偷,而是因为他们是反社会的人。对这些人而言,偷东西已经变成了一种游戏、一种刺激,这代表着这些人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要了解生命的含义,而不是努力通过考试而已。世上还有一种高层次的偷窃、就是偷别人的想法与知识,当我们追求任何形式的“更多”时,我们很显然就是在偷窃。

  我们为何永远在要求、乞讨、希望及偷窃呢?因为我们心中什么也没有;在内心里,在心理上,我们就好像一只中空的皮鼓。因为我们是空的,所以我们想把自己填满,我们不但偷东西,还模仿别人。模仿也是偷窃的形式,因为你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而别人却是个人物,所以你想用模仿的方式去得到一点他的光荣。这种腐败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脱离了它。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这种内在的空虚是否可能被填满?只要我们的心期望被填满,它就永远是空虚的,当人心不再想要填满它的空洞时,这个空洞才会消失。

  第二十六章 心智并不是一切

  你知道,如果能够非常安静、严肃而平衡地静坐,那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它和观赏那些没有叶子的枯树一样重要。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直耸向湛蓝天空的枯树有多么可爱?那些枯树非常美,而春、夏、秋三季中的树也都美极了,它们的美随着季节而变,观察这些和考虑如何生存是同样重要的。

  不论我们住在俄国、美国或印度,我们同样都是人类,身为人类,我们都有相同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以印度人、美国人、俄国人或中国人的身份来看待自己,那是十分荒谬的。这世界有政治、地理、种族和经济的分歧,但是强调这种分歧只能滋长对立和仇恨。目前美国可能比较富裕,这表示他们拥有较多的机械用品、收音机、电视机以及其他的东西,包括生产过剩的食物;然而在印度,却充满着饥饿、贫穷、人口过剩及失业的问题。但是不论我们住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人类,身为人类的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以印度人、美国人、英国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角度来思考事情,我们就是在制造彼此之间不必要的障碍。

  我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把我们训练成简单的技术人员。我们学习如何设计飞机、如何铺路、如何制造汽车或如何操作最进步的核潜艇,然而在所有的这些科技中,我们却忘了自己是人类,这意味着,我们企图用脑子里的东西来填补我们的心。

  在美国,机器带来自动化的生活,它把更多的人从长时间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印度正在朝这个方向走,未来我们也将面临如何运用我们的时间这个问题。目前雇用上千名劳工的工厂,日后可能只任用几名技术人员就够了。那么,那些失业的工人突然有那么多空闲时间,他们该怎么办?如果教育不正视这个问题及人类其他的问题,我们的生活将一直是空虚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很空虚了,难道不是吗?你也许是个大学毕业生,结了婚而且生活还不错;你也许非常聪明,知识非常丰富,最新出版的书籍你都知道;但是只要你是用脑子里的那些东西填满你的心,你的人生就注定是空虚的、丑陋的,而且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在你把脑子里的那些东西从心中去除,你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有美感。

  你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切身的问题,它不是一些与我们无关的、推测出来的问题。如果身为人类的我们,不知道如何照顾我们的地球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事物,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我们的子孙,而只考虑我们自身或国家的进步与成功,我们将使这个世界变得惨不忍睹,而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一个国家可能变得非常富有,但是只要有另一个饥饿的国家存在,它的富有就是毒药。我们人类是一体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共享的,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关爱,地球就会自动提供给我们食物、衣服及容身之处。

  因此,教育的功用不只是帮助你通过考试而已,还要帮你明白生存的所有问题,包括性、谋求生计、欢笑、培养主动创造的能力、做一个认真而懂得如何深入思考的人。同时我们也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神,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房子没有合适的地基是不能久存的,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神或真相,那么人类所有的发明都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者应该有能力帮助你了解这些事,而且你必须从童年就开始,而不能等到60岁的时候。等你60岁的时候,你就再也找不到神了,因为大部分人到那个年龄早已精疲力尽了。你必须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只有这样,你才能奠下基础,然后你的心灵才能在人类为自己创造的风雨中屹立不倒;然后你才能快乐地活着,因为你的快乐不依赖任何人、事,不依赖珠宝、衣物、汽车和收音机,也不依赖别人对你的爱憎。你快乐不是因为你拥有什么东西,不是因为你拥有地位、财富或学识,只因为你的生命本身就有意义了。但是这个意义只有当你在每一刹那都在寻找真相时才能发现。真理是无所不在的,你无法在教室、庙宇或宗教仪式中找到它。

  要追寻真相,我们必须懂得去除多少世纪以来的尘污,请你相信我,这种对真相的追寻才是真正的教育。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会读书和累积知识、获得某种地位以及剥削别人,但那并不是教育。读几个科目只是教育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根本没有学习到,而我们连正确的方法都没有。

  如何找到一种生命态度,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收音机、汽车、飞机能和包容这一切又能提升这一切的某种东西结合,这才是教育。换句话说,教育必须从宗教开始。但是宗教与传教士、教堂、教条或信仰都无关,宗教是无条件的爱,它是慷慨,是圆善,如果我们做到这些,我们才是真正的人类。如果我们不通过对真相的追寻,圆善、慷慨或是爱永远不会来到。

  很不幸,今日所谓的教育把人生中这个广阔的领域忽略了。你一直被那些没有意义的书本以及更没有意义的考试占据了。这些东西也许会为你谋得一份工作,它确实有些意义,但是目前有许多工厂几乎全部机械化了,因此,我们必须开始学习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不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而是去发现和了解我们现在所不知道的广大的未知领域。

  人的心智以及充满其中的狡诈并不是一切,超越心智的还有一种不可限量的东西,一种心智所无法了解的奇妙境界。在无可限量之中,存在着狂喜和荣耀;存在其中并且经验它就是教育的方向。除非你受到这样的教育,否则你进入这个世界以后,你就会使历代所创造出来的乱局长存。

  因此,老师以及学生们真该好好想一想这些问题。不要抱怨,你要促成具有正确宗教精神的组织,在这里人们才能有机会研究、关爱、实践和活在真理中。然后,你会发现生命开始变得不可思议,比这世界上所有的银行存款都要丰富。

  问:人类是如何得到这么多知识的?他在物质上是如何演化的?他又如何才得到这么大的能力?

  克:人类是如何得到这么多知识的,这是一个蛮简单的问题。知道一些事情,然后把它传给你的子孙,他们又加一点新东西,再传给他们的子孙,就这样代代相传。我们一点一滴地把知识累积起来。我们的祖先对飞机以及今日社会的电子奇迹毫无所知,但是造就这些知识的只不过是好奇心、需求、战争、恐惧和贪婪罢了。

  知识有个特点,你也许知道得很多,收集了大量的资讯,但是一个被知识覆盖、被资料拖累的心是不可能发现真相的。也许你可以通过知识和科技来利用一些新的发现,但是“发现”这件事情的本身才是具有原创性的,它是和知识无关的心智中突发的东西。这种爆发性的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印度大部分人都被知识、传统、意见,被父母、邻居的看法中的恐惧所扼杀了,因此他们没有信心。他们就像死人一样,这就是知识对心智造成的负担。知识是有用的,但是欠缺了另外一种东西,它就变成了最具有毁灭性的东西,从目前世界的大事就可以看出来。

  让我们看看目前世界的情况:世上有各种伟大的发明,譬如能侦测几千里外飞机的雷达、不必冒出水面就能周游世界的潜水艇、从印度的孟买通到巴那拉斯或纽约等地的电话线路。这一切都是人类知识的成果。

  但是我们缺少了一样东西,所以知识被误用了,因而产生了战争、毁灭、不幸及数百万人吃不饱的惨剧;他们一日只有一餐,甚至更少。然而你对这些事却一点也不知道。

  你只知道你的书本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以及巴那拉斯、德里或孟买一角所发生的小小趣闻。你知道,我们也许有很多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缺少了那快乐、荣耀和狂喜的东西,我们最终还是会毁灭自己。

  物质上也是同样的,人类通过渐进的发展逐渐在物质上演化,然而他到底从何处得到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不同领域中的伟大发明家、探险家及发现者,他们一定有巨大的能量,但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能量都非常有限,不是吗?

  当我们年轻时,我们游戏、享乐、跳舞及唱歌,我们一旦成长,这些精力很快就消磨掉了。你注意到这些没有?我们变成疲惫的家庭主妇,我们日复一日地在办公室里长时间工作,一切只不过为了谋生,当然我们不会有什么活力了。

  如果我们精力充沛,我们可能会毁掉这个糟糕的社会,我们会做出最令人不安的事情。因此社会刻意要我们没有活力,它用教育、传统以及所谓的宗教和文化把我们扼杀了。

  你知道,教育真正的功用就是唤醒我们的能量,让它爆发,让它持续,让它强而有力又热情洋溢,同时还自然具有一种约束力把自己导向对真理和真相的发现。然后这份精力会变得广大而无限,它不但不会造成进一步的不幸,还能创造出新的社会。

  请仔细听我所说的话,不要当耳边风,因为它真的非常重要。不要只是同意或不同意,你必须自己去发现这些话是否属实。不要漠不关心,你要不就冷,要不就热。如果你在这些话中看到了真理,而且确实激发了你的热情,那么这份热情、这份能量就会滋长,然后就会带来新的社会。如果你只是在目前的社会中革新,那就像装饰监狱的墙壁一样,你的精力根本无法释放。

  所以我们的问题,尤其在教育这方面,就是如何保存我们已有的能量,并且注入更充沛的活力、更大的爆发力,要做到这点需要非常多的了解,因为老师自己通常都没有什么活力、他们早已被资料扼杀,而且深深陷入自己的问题中,因此他们无法帮助学生唤醒这种创造力。对这些事情的了解是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责任。

  问:怎么样才能加强自己的个性?

  克:一个能够排除错误并且固守真理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但是加强个性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遵照书本、老师以及父母所说的话,是比发现我们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发现真理并且护持它,不论生命带来的是不幸或快乐都不受影响,这样才能加强个性。

  但是你知道,从来没有人鼓励我们朝这个方向走,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这份活力及精力去发现什么是真理,然后维持在那种状态中,让错误自动消除。可是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跟随任何政治或精神领袖,因为你就是自己的明光了。如何发现和培养这种内在的明光,不是等到年老,而是从年轻就开始,这才是教育。

  问:在寻找神的过程中,年龄有没有影响?

  克:年龄是什么?是不是你活过的岁月?那只是年龄的一部分,你在某年诞生,现在已经15岁、40岁或60岁了。你的身体已经老化了,你的心也被经验、不幸以及生活中的疲劳拖垮了,这种心是永远无法发现真理的。

  只有一颗年轻、清新又天真的心才能够发现真相,但是天真与年龄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天真不是孩子的专利,也许孩子并不天真,天真意味着既能勇于经验,又能不累积经验的残渣。

  你的心需要各种经验,那是不可避免的,你的心必须对所有事物都有反应,对河流、死去的动物、抬到火葬场的尸体、肩负重物在路上行走的穷苦村民、生命中的不幸及折磨等都有反应。如果你的心没有反应,它就已经死了,但是它又必须能不受经验的影响而对外界反应。

  人心是被传统、累积的经验以及记忆的残渣影响而逐渐老化的。人心如果能每天都把昨日的记忆忘掉,从过去的所有喜悦及悲哀中重生,这种心才是清新的、天真的,它是不受任何年龄限制的。如果你失去了这份天真,不论你是10岁或是60岁都找不到神。

  第二十七章 寻找真理

  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改革的问题,尤其是对即将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的人。许多不同团体的人们,都想要为世界带来一些改变,我们显然也需要改变了。虽然某些国家已经相当富裕繁荣,但是世界各地仍然有饥饿,上百万的人仍然没有足够的衣物及容身之处。那么,我们要如何从根本上革新,而不制造更多的混乱、不幸及争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吗?

  如果我们读一点历史,并且观察目前的政治趋势,很明显的,那些我们称为改革的东西,不论它是多么令人心动及必要,最后总是带来另一种形式的混乱及冲突。为了应付这些进一步的不幸,就必须有更多的立法、牵制以及再牵制。改革带来新的混乱,为了纠正这个现象,于是就造成更多的混乱,这种恶性循环是没完没了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这种过程似乎是没有止境的。

  然而一个人要如何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首先我要提醒你,改革是必要的,这是很显然的事。但是我们是否可能达到一种不再制造更多混乱的改革?我认为任何一个能思考的人都会关心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什么样的或什么程度的改革才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达到一种不再带来更多问题和更进一步的改革的革新。

  我们要这么做才能突破这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呢?显然,我们必须要靠教育的功用。不论是在小学或大学,我们都必须要处理这个问题,而不只是抽象地、理论地、哲理化地处理它,或是写本书来讨论它,而是真正地面对它,然后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类被局限在这个改革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地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如果不能有所突破,我们的问题是得不到答案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思想,才能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这种不断制造更多问题的人类活动,又要如何才能改善呢?有没有一种思想能够把人从这种生存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这种改革之后又需要改革的情况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说,有没有一种不是来自于任何反应的行为?

  我相信有一种生活方式,其中没有这种因改革而带来更大不幸的情况,我们或许可称之为精神的改革方式。一个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是不在意改革这件事的,他对于只是改变社会制度没有兴趣,他真正要追寻的是真理或真相,而这份追寻的本身就会带来社会的蜕变。因此教育最应该着重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或神,而不仅只是帮助他去适应既有的社会模式。

  我认为当我们年轻时能够了解这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抛开那些小小的娱乐以及使我们分心的事情,还有性欲以及微不足道的野心,然后我们才能逐渐对于这个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感到关怀,而想要采取行动来改善。

  可是除非我们具有深切的宗教情怀,否则我们只会制造更多的混乱和不幸;而宗教和传教士、教堂、教条或组织化的信仰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些根本不是宗教,它们只是限制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方便法门而已。它们只是利用我们的盲信、期望与恐惧而剥削我们的工具。

  宗教就是对真理和神的追寻,而这份追寻需要极大的能量、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精细的思想。只有在这种对于“无限”的追寻中,才能产生正确的革新行动,而不是那种在特定的社会限制中所谓的改革而已。

  要发现真相,我们就必须有极大的爱,而且把人和万物之间的关系觉察透彻,这意味着一个人不只关心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追求真理就是真正的宗教,而追求真理的人才是具有宗教情怀的人。

  因为他心中的爱是超然于社会之外的,因此他对待社会的态度与那些身处社会并且关心社会改革的人是截然不同的。那些改革者永远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具有宗教情怀的人对于真理的那份追寻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追寻的本身就会带来它自己的文化,这才是我们惟一的希望。你知道,追寻真理给我们的心智带来爆炸性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因为在这份追寻中,我们的心从此不再被任何社会的敕令和约束力污染。因为完全从这些束缚中解脱了,所以具有真正宗教情怀的人就能找到真理,而在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发现什么是真相的追寻中,新的文化就产生了。

  因此能够受正确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老师本身就必须受正确的教育,他才不会把教书视为谋生的工具,才能帮助学生放下所有的教条,不被任何宗教或信仰所局限。在宗教权威或为了遵行某种理念的基础下结合在一起的人,也很关切社会的改革,然而这只是修饰牢墙的行动罢了。只有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才能真正地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得到这份情怀,只有这个方向才存在着我们的救赎。

  问:我想从事社会工作,但是我不知如何开始。

  克:我想重点不在如何开始,而是弄清楚你为什么想从事社会工作。你为何想做社会工作呢?是否因为看见世界上的不幸,如饥饿、疾病、剥削、贫富不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你希望做社会工作,是否因为你心中有爱,所以你并不只关心着自己的成就?还是社会工作只是你自我逃避的方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让我举个例子,譬如因为你看见了传统婚姻中的所有丑陋面,于是你就对自己说:“我永远也不要结婚。”所以你投身于社会工作中。还是你的父母怂恿你参加社会工作,或者那是你自己的一份理想?

  如果你从事社会工作是出于逃避心理,或是你只是追求由社会、领导人物、传教士或你自己所认定的理想,那么不论你从事任何社会工作,都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幸。但是如果你心中有爱,你追求真理,你就是一个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你不再野心勃勃地追求成功,你的品德和他人的尊敬无关,那么你的生活本身就能促成社会全面的改变。

  我认为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还年轻时,就像你们大部分人现在这样,我们都希望能做点什么,社会工作是广被宣传的,书本上、报纸上都提到它,学校里也训练社会工作者等。但是你知道,如果缺少了自知之明,不了解你自己以及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任何社会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

  理想主义者及逃避现实的人都不能为社会带来革新,只有快乐的人才能够,而快乐的人并不是那些拥有许多财产的人,快乐的人是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一种社会工作。如果你只成为社会工作者之中的一员,你的心将是空虚的。你也许把钱全都捐掉了,也劝别人捐出他们的钱,也许你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好的改革,但是只要你的心是空虚的,你的脑中又充满了理论,你的人生就是无聊的、疲乏的,没有喜悦的。所以你首先必须了解自己,从这份自知之明中,才会产生正确的行动。

  问:人为何如此无情?

  克:这是很容易了解的一件事,不是吗?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传达知识,为学生准备谋得一份工作;如果教育的方式只是把理想挂在口边,然后教导学生去关心自己的成就,那么在这种教育下,人自然就变得无情了。

  你知道,我们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没有爱,我们从来没有注意过天上的星星或是流水细语的快乐,我们也从来没有观察过急流上跳跃的月光,或是鸟儿的翱翔。在我们的心中没有一首歌,我们的心总是被占据着,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救人救世的计划与理想,我们宣扬着兄弟爱,但是我们所做的事却与它背道而驰。

  因此在我们年轻时就受正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们的心才能开放、敏感和热切。但是如果我们心中有恐惧,这份热切、活力和爆发性的体会就会被毁灭。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恐惧的,我们对父母、老师、传教士、政府、老板都心存恐惧,我们对自己也恐惧。因此生命就变成了一件使人恐惧的、黑暗的东西,所以人就变得无情了。

  问:一个人是否能够抑制自己不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又得到自由呢?

  克:你知道,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是世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我们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着。除非你亲自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做一些对你没有太大意义的事,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悲惨,正因为你过得很悲惨,你就必须从戏院、酗酒、阅读数不尽的书籍、做社会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来让自己分心。

  所以教育者是否能帮你找出你终身想做的事,而不管父母及社会对你的期望?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不是吗?因为你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你必须亲自去发现什么是你爱做的事,不要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选择职业,因为那将使你永远无法弄清楚自己到底爱做什么。如果你真的爱做一件事,就不会有选择的问题了。 你心中有爱,让爱自己去运作,它就会带来正确的行动,因为爱是永远不会追求成就的,它也永远不会陷入模仿中。但是如果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喜欢的事,那并不是你真爱做的事。发现你真正爱做事,需要很深的专注力及洞察力。不要从谋生的角度来开始做一件事,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爱做的事,你自然就会得到谋生的工具。

  问:是否只有纯洁的人才能无惧?

  克:不要对纯洁、贞节、兄弟爱、非暴力及其他的观念抱持理想,因为它们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刻意让自己勇敢,那只是出于恐惧的反应。要完全无惧,需要极大的洞察力,要对恐惧的整个心理过程及原因都了若指掌。

  你知道的,只要你还想得到安全感,也就是那些在婚姻、工作、地位、责任、理念、信仰以及与世界和神的关系中的安全感,你就有所恐惧。只要你心中存有任何形式及任何程度对安全感和满足感的需求,你就必定有恐惧。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这个过程觉察并且了若指掌。

  要达到心无恐惧的境界,并不在于追求所谓的纯洁。如果你的心智灵敏、有观察力,无所恐惧,这就是一个天真的心。只有天真的心,才能了解真相、真理或上帝。

  很不幸,在印度以及其他地方,人们都把“应该”怎么做的理念看得非常重要,譬如我应该不诉诸暴力、我应该做好人等。这些理念永远都把“应该”怎么做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因此这些理念就永远不能实现了。理念是诅咒,因为它阻止你直接地、简单地、如实地面对真相。这种“应该”怎么做的理念,就变成了逃避的方法。

  事实上,你害怕的就是面对真相,你害怕父母会怎么说、别人会有什么看法,你害怕社会的压力、怕疾病、怕死亡。但是如果你面对真相,正视它,走入它,即使它会带来不幸,你也要去了解它,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这种极度的清晰之中,恐惧就终止了。很不幸的是,我们都被一些荒谬的理念所教育,那些理念只能拖延我们的了解,根本没有任何效用。

  譬如你有非暴力的理念,然而你自己真的是非暴力的吗?所以何不面对你自己的暴力,何不正视你自己真实的一面?如果你观察自己的贪婪、野心、你的享乐及使你分心的事,然后开始对它们进行了解,你会发现你的进步和成功就在每个当下,那么时间就不存在了。

  人心制造了时间的观念以便达到某些成就,它因此也就永远不得安宁,不能寂静。寂静的心才是天真而清新的,即使它有上千年的经验,因为它是天真的、清新的,它才能解决生活中因关系而生起的困难。

  问:人是自己欲望的牺牲品,因为欲望造成了许多问题 。我们要如何才能无欲?

  克:希望达到无欲的境界只是心智的诡计罢了。因为看到欲望所造成的不幸,所以我们想从中逃脱,于是我们的心就投射出无欲的境界,然后自问:“我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境界?”接着又怎么样呢?为了达到无欲的境界,你就压抑自己的欲望,不是吗?你扼杀自己的欲望,以为自己已经达到无欲的境界,然而这都是假的。欲望是什么?它是一种活力,不是吗?如果你扼杀自己的活力,你就使自己变得乏味而没有生命力。此乃发生在印度的现象。那些所谓的宗教人士都扼杀了自己的欲望,只有少数人是懂得思考的,并且是自由的。所以重点不在扼杀欲望,而是去了解活力,并且把活力用在正确的方向。

  你知道的,在你年轻时,你有无限的活力,那种想要穿过高山、摘下星星的活力。然后社会就开始插手进来告诉你,要你把活力留在监牢的围墙内,因为这是人人尊敬的行为。透过教育及各种形式的管辖和控制,你的活力就渐渐消失了。但是你需要“更多”的活力,而不是更少,因为缺少了巨大的活力,你永远不能发现真理或真相。

  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缩减活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并增加它,如何使它独立并且持续,但是绝不是被任何信仰或社会所支配,这样它才会形成追寻真理或神的活动。然后活力才具有十分不同的意义。就像一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重重的涟漪,人类的活力如果用在追寻真理上,必将创造出新文化的浪潮。那么这份活力就是无限的、不可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