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的中国电影排行榜:曾昭鹏:穷得只剩下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24:47

穷得只剩下钱

(2011-04-08)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曾昭鹏

京选视界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人民币)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近日发的一条微博。将之形容为励志语言的他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

  为人师表的董藩说出这番具高度争议性的话,似乎道出了当今中国社会最公开的秘密:有钱最重要。这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甚至是一种终极关怀。

  对于个人的言论,他回应媒体时作出了六点声明:

  1,那仅是对我学生讲的励志的话,他们基本都进商界,显然与科学家、哲学家这些职业无关;.

  2,当学生四十岁时四千万估计只相当于今天几百万,即一个工作了十六七年的研究生学历的高管或经营者,达到这个身价一点也不高。

  3,我可接受自己不富有但不能容忍学生贫困。假如学了那么多年,进入商界却不成功,既是老师的失败,也是学生的失败。

  4,我学生素质较高但仍需鞭策,这句话本是用调侃方式在鼓励他们奋斗而不是抱怨。  5,我的财富观是“富不傲穷,贫不妒富”,但这里谈到钱,本意却不是指钱,而是指奋斗精神。 6,祝天下爱钱人都发财,共同富裕。

  他在结尾时这么自圆其说:“中国人有一个缺陷喜欢钱却不明说钱,更不允许一个教授谈钱。我是教房地产的,必须跟他们谈钱、谈投资,这是我的专业。我们是在讨论投资与经营,不是讨论道德修养。”

  且不说4000万的标准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董藩对于个人作为大学教授身份的认知,还是不得不让人发出喟叹:“这个社会怎么啦?”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其话语逻辑可说是赤裸裸地把金钱和道德的关系割裂。

  董藩毫不遮掩的姿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其肩负的社会责任,沦为社会拜金主义的代理人。他将学生成功的标准通过量化的名标价码来衡量,丝毫不考量道德在其中的价值和正当性,究竟有多大的学界代表性,令人好奇。

  另外,尽管其学生未必都会将其说法奉为圭臬,但其似是而非言论所传播或反映的既存扭曲价值观,确实使人担心这个社会要何去何从。

  此时想起中国总理温家宝2月底与网民对话时说:“我想对房地产商说句话,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对照董藩的话,不禁体会出一股反讽的味道。董藩表明谈钱、谈投资,谈房地产,与哲学和道德修养无关,是一种对温家宝的提醒,也显然比较符合此时中国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也正是这样的言论,使人对中国的改革和进步的持久性难以有太多乐观的想象。当掌握知识并肩负教育重任的社会人士都弃守基本的道德传承任务,这个社会出现道德缺位的各种事件也变得情有可原。而在不必考虑道德的情况下,社会既得利益也找到了为其合理化存在进行辩护的最佳代言人。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官方不断宣传民众的生活多年来不断改善,收入不断增加。但日益清楚的是,有一种贫穷却正在加剧。一个穷到只剩下钱的社会,怎么想都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chancp@sph.c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