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陆氏半园的半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6:21
10-41-24-843-1.jpg(67.99 K)
2010-5-24 10:11:58

 


  ■文\星华 摄影\葛雷 苏州广播电视报
  春天在阳光明媚的十全街上走走,感觉真好,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那一头,白塔东路。乍一抬头,关闭了多时的半园已经开始冒出了新颜,虽然周围处处还存留着新油漆的味道,但曲径通幽的小宅子已经是恢复了本来清爽样子,不再是灰头土脸,簇簇新地像个新房子。

  苏州是有两个半园的,南半园,北半园。南半园在仓米巷,是清代大家俞樾的故居,后来俞樾找了个新地方建了曲园,就把南半园让给了别人。而北半园就坐落在白塔东路,老百姓叫它为“陆氏半园”。

  北半园不是一开始就姓陆的,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沈世奕所建,初名“止园”。后售于太守周勋齐,有所扩建,改名“朴园”。后来这个宅子又辗转归了苏州的潘家。

  咸丰年间,江苏道台陆解眉,从安徽迁居苏州,他第一眼看见这个园子,就拍案叫绝,半亭、半廊、半船、半桥……就叫半园吧。就这样,半园、半园叫了150年。

  无论是“止园”,还是“朴园”倒都是符合苏州人不张扬的风格,只是,这“半园”似乎没有了直白,更多了一份做事的机巧。

  或许在世俗风情中,这个“半”字在一些文人雅士眼里,成了他们的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

  这个半园却是陆家人百年以来的行事风格,“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含蓄,做事都留有余地,深谙凡事太过则损、半之以待其盈。

  从这个角度来说,陆解眉倒是更像苏州文人一点,他官至道台,相当于如今省级领导到苏州的的外派官员,但至于政绩,却已经是无从考证了,或者,可以说,他到苏州,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也没出什么大事,在那个年代,无过便是功,所以,他也算得上是功德圆满了,而他就沉醉在这个小小的园子里了,一壶清茶,一段昆曲,一唱就是一百多年,即使到了90年代,有些老苏州们茶客,大清老早,赶到半园,为的就是这天天三海经。也许这还是陆家大老爷那会儿形成的规矩呢。

  “不掺和,无纷争”就成了陆家的世代的祖训。到了光绪年间,隔壁乡邻原来做箍桶生意周家花了银子买了官,却被同样住在附近的贵潘家看不起,被人称为“五湖四海夹条沟,彭宋潘韩夹个周,虎豹熊狮夹条狗”。两家人明争暗斗,贵潘自有读书人的清高,而周家却也有自己的骄傲,夹在他们当中的陆家人帮谁都不合适,于是,他们也是把门一关,躲在这高墙之后了,耳根清静了,也省得趟这一缸混水。倒是有一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豁达。

  百年以后的陆家,房产收归国有,陆家只自留两间平房,也有老先生们回忆,小时候曾经经常见到陆家母女(不知是第几代后人了),陆夫人长得端庄标致,轻声慢语,谦恭得体,行为举止颇有官家内眷之风范。

   好花半开时最美,饮酒半醉时最畅……也许那些望见“月满则亏,弓满则折”之人,看破红尘,带有那么一点点世故而待人处事,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失为人生的一种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