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开户广告词:中国官媒曝:沈飞公布最新歼14隐身战机大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0:06

中国官媒曝:沈飞公布最新歼14隐身战机大突破

        2011-04-08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在决战决胜重点型号,全面完成“十一五”科研生产任务中,以强化落实责任制为牵引,以推进项目管理为重点,以加强精益化管理为平台,加快了重点型号研制生产进程。据了解,该型号军机已经实现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中国航空报》报道,今年,沈飞公司研制的某型机成功实现重大阶段性成果,这一重大阶段性胜利的取得,与沈飞公司在型号研制中实施项目管理密不可分。在某型机研制中,沈飞公司始终将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作为促进型号研制的主要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型号研制工作。



 

  本站解读:沈飞目前在研机型,除了歼11的后续机型就是歼14了。而歼11不会是阶段性成果。而且取得关键突破。因此本文的解读只有一个可能,歼14重型战斗机了。

  根据某型机研制周期紧张,技术台阶陡峭,研制难度极大,要协调的部门多,要调配资源多,要攻克的项目关键多,沈飞公司采取了项目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特别是在新研项目中,组织了责任明晰、沟通有力的项目核心团队和10个专项子团队,自行开发军机项目管理系统,与CAPP系统、工装PLM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集成,搭建了项目信息管理平台。          同时建立供应商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深度并行工程。首次在军机运用了工作包这一组织模式,按工作包的装配顺序关系组织零件生产、成品配套,合理安排生产准备和零件生产作业计划。对关键、周期长零件单独列出考核计划,进行重点管理。通过以上各种举措,沈飞在该型机研制过程中创造了从设计发图结束到研制成功不到20个月的历史最好水平。

  某型机项目是沈飞今年又一核心研制任务,周期短、任务重,工作量前所未有,由多家制造商联合参与、强强联合。对这一展示各参研单位技术生产实力的项目,沈飞公司提出“为沈飞荣誉而战”,采取了高度平行、广域协同的工作方式。



 

  根据专业分工和项目进展,项目团队将研制工作分解成并行设计、工艺准备、器材采购、工装生产制造、零件生产等五条线分打攻坚战;利用项目例会与专题会强化信息的反馈和沟通协调工作,积极倡导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并行生产过程与检查试验项目过程中的重叠,有效规避生产研制的瓶颈;最终该项目在较短时间里相继完成了工装设计、制造和零件生产。

  大力推进精益六西格玛,为型号研制助力提速。在4月份召开的中航工业管理创新大会上,沈飞公司荣获“管理创新实践奖”。今年,沈飞公司不断推进精益六西格玛工作,注重从计划管理、生产组织、制造流程和生产资源配置等方面着手,解决生产不均衡问题,军机零件生产按照完成率逐月攀升,达到90%-100%,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沈飞公司层层落实责任制,成立5个关键保障团队,形成上下一致、横向协调、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强化项目管理,增强计划的严肃性。通过签署总经理“任务令”,总经理与各主管副总经理和副总师、部长签订责任状,各生产厂承诺保证等形式,形成一个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

  管理无止境。在百日攻坚中,沈飞公司将科学管理与顽强拼搏、集智攻坚紧密结合,加快重点型号研制进程。

歼14战机想象图

 


歼14战机想象图

 

  歼-14将安装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为飞机提供自动稳定控制。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在服役型号中的应用,中国人应该在这一领域具有成熟的和足够的经验。

  从鸭式布局和机腹的进气口可以看出,这种飞机的总体设计明显地源于成飞在歼-10开发中获得的经验,并大量使用了源于"米格"1.44演示机的技术。尽管如此,还不能确定俄罗斯和中国两国政府是否明确同意了资料和技术数据转让,以及由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集团和俄罗斯科研中心提供咨询服务用以开发这种新型中国战斗机。

  歼-14的平面轮廓非常类似于"米格"1.44,即采用中部位置的机翼和外倾的双垂直尾翼的鸭式布局,机翼下安装了双腹鳍,也像歼-10那样朝外倾斜。虽然在这张照片中看不到,但是风洞模型显示,尾锥从机翼伸出有助于支撑垂直尾翼和腹鳍,这也是"米格"1.44的布局特点。尾锥末端可能安装有带整流罩的电子战天线和1个后视雷达,与几年前苏-37上试验安装的类似。在"米格"1.44中,机身与发动机舱和尾锥之间的机翼部分向后延伸出了机翼后缘,增加了2个可动控制面,和所有可控翼面一起,提供飞机的纵向控制。现在还不能判断是否有采用这种方案的可能性,或者是否会在歼-14中保留这种布局。

  虽然歼-14整个的气动布局步了"米格"1.44的后尘,但是为显着地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歼一14的翼身融合非常明显,与原始的俄罗斯设计完全不同。此外朝后方隆起的发动机"舱"和机翼根部融合在一起,与诺思罗普的yf-23有一些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前机身逐渐合并进了与分开的发动机舱凸起部分融合在一起的前翼中,同时保留了一些"经典"的苏-27前机身的特征。整个前机身呈流线形,几乎和苏-32完全一样,广泛应用了覆盖起落架舱和导弹舱的锯齿状舱门。         目前,可以确定,采用鸭式布局很难理想化地减少雷达反射信号。因此,把歼-14设想为一种"隐身性能优化"的战斗机,而不是完全遵循隐身设计的像f/a-22或不在同一等级的f-35这样的隐身战斗机似乎更为合适。

  单座飞行员座舱位于前机身上部凸起的位置上,安装有一个单片无框架气泡状透明座舱罩。这显示出了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包括制造工艺,较好的透光性和抗鸟撞击性能以及弹射安全性。同时也为飞行员提供了完美的全方位视野,这也要归功于座舱从前机身"隆起",其技术同样可以追溯到苏-27。

  主起落架的布置方式为装有单轮并可向外收起主起落架容纳在与机翼端融合的机身侧部,主起落架轮则容纳在机翼中(f/a-22中也使用类似的布置)。为了使起落架在收回后所占用的空间最少,主起落架通过一个起杠杆作用的伸缩拉杆将其缩短,类似于欧洲战斗机"台风"采用的方式。虽然在这张照片中显示的不清楚,但是机头的双轮起落架部分也有可能采用同样的起落架缩短设计。

  ◆发动机安装

  考虑到歼一14的双发布局和它在空战配置下的起飞重量(装入全部燃料、机炮弹药、2枚近距空对空导弹和4枚中距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约为25-28吨),它的发动机在加力燃烧模式状态下应该能提供13-14吨的推力,使推重比达到1比1。现在很难设想中国最先进的发动机的情况,特别是这一级推力的发动机,是否能在2012-2015年左右歼-14服役时达到投产的状态。基于这样的原因,歼-14也可能选用一种俄罗斯发动机.

  并且从模型右机翼的后部可以看出,模型中辅助变速箱以传统的俄罗斯风格安装在发动机的上部。这种发动机很有可能是俄罗斯留里卡-工星(lyulka-saturn)发动机设计局al-31/41家族中的一员(但是也有可能是中国黎明发动机公司设计的同级推力的lm ws10a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原型机),这样,它将不能和歼-10上选用的型号完全替换。因为歼-10采用的是下置机匣的al-31fn发动机,属于西方风格。也有可能在原型机中安装用在歼-11/苏-27sk/苏-30mkk上的推力较低的al-31型发动机,在量产型飞机中将采用一种高推力的al-31改进型或者al-41的量产型发动机。          歼-14的进气口位于前机身底部,与歼一10不同的是,采用固定几何式设计,没有隔板。采用这种解决方案可能是为了消除锐角和调节斜板隔板间的狭槽并在总体上提供平滑的外形来减少雷达反射信号。当飞机面对敌方的目标照射雷达时,进气管内"s"型进气道可以避免出现发动机风扇和压缩机的雷达反射信号。

  此外,这一部分还用来为机头的起落架舱和机身下的武器舱提供空间。尽管采用了固定几何式设计,进气口中的凸起部分仍然可以产生一对斜激波,因此可以保证在超音速巡航时具有足够效率的动压回复。匀称的凸起从中部机身底部延伸入进气口,构成了进气道的顶部,使人联想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计划在生产型f-35中使用并且已经在一架f-16上进行测试的固定式斜板、多激波的进气口设计(简称dsi)。这种独特的布局,加上朝前倾斜的进气缘(19世纪50年代后期的f8u-3"十字军战士"ⅲ上可以看到类似的设计)清楚地表明了前面提及过的产生斜激波的意图。

  机身下进气口的位置非常适合为发动机提供无扭曲的气流。从这一点考虑,"台风"战斗机上铰合的底部边缘虽然能达到更好的极限攻角,但也意味着要付出高雷达信号的代价。从广义看,在一架双发战斗机中选择单进气口布局可能会招致一些批评,一台发动机不知因何种原因而突然熄火时很难保持合适的工作状态(也就是使平滑的气流流向保持运转的发动机)。因此进气口必须确立一个潜在的"单点失败"处理方法,否则安装2台发动机将完全没有意义。

  可以预料,轴对称的推力矢量控制喷管将可能成为歼-14的一个标准特征,用以提高操纵能力并减少巡航飞行时的配平阻力。

  ◆武器

  歼-14的武器包括1门6管"加特林"机炮,也许是中国依据俄罗斯式样(诸如安装在"米格"-31和苏-24上的gsh-6-23型23毫米机炮)设计出的一种新型号。这种机炮安装在机侧的右上部,恰好在鸭翼面的上方,和f/a-22不同的是炮口一直都敞开着,因此产生了无法忽略的雷达反射信号。

  主要的武器被装在3个武器舱中,看起来非常像是f/a-22的布置。2个较小的武器舱位于机身的侧部,并且看起来每侧武器舱的尺寸刚好能容纳1枚近距空对空导弹,较大的机腹部的武器舱由2个舱门盖住,有可能容纳至少4枚中距空对空导弹。

  据推测,歼-14将采用"高密度内挂"技术,携带已经在中国空军中使用的空对空导弹的短翼型号,诸如进行近距作战的pl-8和r-73,进行中距作战的pl-12和r-77。值得一提的是,r-77的标准型已经可以携带在内部武器舱中,它装有翼展非常小的弹翼,同时网格状的尾部控制翼可以折叠到和弹体平齐的位置上。

  在不需要保持高级别隐身性的时候,机翼下的挂载位置预计可以携带额外的武器和副油箱。         ◆作战航电系统

  如果歼-14已经处于全比例开发阶段,那么和航电系统有关的主要选择应该已经完成。但是,中国的国内工业几乎还不能提供像歼-14这样精密复杂的飞机所需要的先进航电系统,需要来自俄罗斯、以色列以及甚至欧洲其他国家的帮助。

  歼-14计划将在2012-2015年服役,据预测中国人将要给它装备一种主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ae??标的相关资料。根据俄罗斯的传统,一个基于光学装置(结合有激光测距仪的前视红外线探测装置)的被动搜索和跟踪系统预计也将被安装在一个可收放的整流罩中。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双尾锥可以容纳附加的不同种类的主动或被动防御系统,也可以容纳一个后视雷达。

  尽管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平显,但最终可以预测生产型座舱仪表将被头盔瞄准具完全取代。下视显示器有可能包括3个或4个多功能显示器,应该可以展示数字地图和完整的战术态势。实时的数据链将完全整合航电系统以提高飞行员对态势的了解,特别是在多机种联合作战机群中,从不同的平台间共享信息。

  ◆作战方面

  中国潜在的敌人具有强大的空中力量,装备有大量先进的作战飞机,拥有综合的远征力量,并且通过卫星,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飞机、电子战飞机和空中加油机等组成的网络提供支持。在预期的作战环境中,中国空军的首要任务显然是防空和争夺空中优势。对拥有强大空中支持的海上力量进行攻击也许会排在优先级中的第二位。

  因此,这种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是按照空战角色设计的并不使人感到惊讶,尽管空对面角色不会在未来的设计中被舍弃。考虑到现在已知的相对不大的中国对地攻击制导武器的开发步伐,目前看起来在内部武器舱中携带这些武器的可能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并且充当对地攻击角色要以牺牲飞机的隐身性能为代价才能实现。

  ◆结论

  如果未来的信息确认了这张照片中描绘的飞机确实处于全比例开发阶段,那么歼-14就将最终被确信为f/a-22和它的"空中统治战斗机"概念的首个真正可信的对手。这样一种同级的对手在中国并可能在意料之外的短时间内出现,将有可能为美国生产更多的f/a-22提供更充足的理由,因为区区179架的总产量不足以满足美军在未来战争中对付这种最新型战斗机的需要。

  中国人在大量的关键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但是为了实现目标,他们确定了合适的步伐。那些喜欢对中国的国防工业持旧观点,认为中国人仅能根据西方或俄罗斯的过期设计生产出低品质的仿制品的人会受到教训。

  那些欧洲国家的政府现在非常有可能都在寻求重新开始向中国出口武器。幻想将"台风"或是"阵风"卖给中国人以替换他们的旧飞机是非常荒谬可笑的,歼-14尽管还要到2015年左右才能面世,或者说离服役还很远,但是它毫无疑问要比欧洲的设计先进至少半代。最大的可能性是,可以理性地期待一些中国国内工业还不能制造,并且不能或不愿意从俄罗斯获得一些特定装备的合同。至于欧洲人是否有兴趣长期提供这些装备,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