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节日在记忆里渐行渐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49:47

今天挤公交回自己住处的时候,车上的移动电视中正在播放诗歌解析的节目,主持人一句句的朗读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并讲述诗人故事。下班回家的人们都凝视着悬挂在公交扶手顶端的小小屏幕,每个人的表情中都有一段故事,乡愁就是我们能触碰到,却又无法弥补的缺失。又到清明假期了,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回家去过清明,然而以往都会拼凑出五天的时候专门回贵州去老家扫墓。这也是我一年中仅有的回老家的机会之一。但是今年春节没回去,清明这第二次机会也错过了,任何关于老家的情愫就在节日之际涌上心头,不论是老家的穷愚贫苦,还是风光明媚路途艰辛,都成了这一刻心灵上的空缺。人就是这样,对眼前的东西熟视无睹,但是一旦失去了便开始怀念。

第一次去父亲的老家,是小学的二年级时候的清明节,虽然我不在那里出生,却有着莫名的好奇和牵挂。第一次走了遥远的的山路,中午从城里出发,公交车到镇里,又路搭乡民的摩托车行进一段,却被滚烫的排气管烫伤了脚踝,如今疤痕隐约可见。摩托车走不了的时候只能骑不认识的路边的乡民的马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是那一次被马身上的跳蚤蜇了浑身水泡,最后只能步行翻完最后的山,傍晚时分才到达老家的村庄,和寨子里从未认识的伙伴去溪边洗菜,用棕树的花打架,骑马。那也是第一次在木楼里睡觉,房间的另一角还摆放着给家中老人准备的新棺材……只是这些记忆的片段渐渐模糊。后来才知道,那一年为什么我们要举家去老家扫墓,是因为家族内每年清明都以各房和字辈轮流出大头,其他各房出小份子,凑钱扫墓,那一年恰好轮到我父亲,所以我们必须出面。在清明节的时候,可以和家族内从未见过面的亲戚在一起聚会,比过年的时候见到的还多。爷爷有八个兄弟,八个兄弟又各自有几个子女,我甚至连我的另外六个爷爷都不认识,更别提十几二十几个叔伯以及我们这一辈的年轻兄弟姐妹,甚至在家族里我当上了叔叔或者爷爷辈自己也不清楚。所以在清明这一天,大部分的家族人士都会从四面八方回到老家,回到深山老林中一起去祭拜祖先,也是认识家族人的好机会。


在贵州都匀当地,扫墓称为“挂亲”各家到祖先的坟墓上挂上纸做的坟标,表示山中的坟墓不是孤坟,依然有着亲人的挂念,也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的平安。挂亲的时候家族都会提前准备好香纸蜡烛、鞭炮、细竹子、公鸡、还有各种酒肉饭菜到山上去祭拜祖先,祭祀完毕之后会在山上聚在一起野炊,爷爷辈奶奶辈各坐一圈,父辈坐在一起,姨妈媳妇坐在一起,小孩聚在一起。老人会讲述家族的故事和历史,婆婆妈妈们会讨论生活中家长里短,就在祖先的坟墓旁边喝酒吃肉畅叙胸怀。所以我们的清明节并不是充满哀伤的祭奠,而是家族在春天里踏青野炊谈笑风生的缅怀自己的祖先。

然而上面所描述的这一切,在我这里已经开始成为了回忆,回忆不起来清明粑的滋味,看不到山里的天朗气清草长莺飞,回忆不起来火塘的温度,听不到乡人的絮语和招呼。却是离开了故土,坐在公交车上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和路边绿化带中艳丽的花朵。回忆只是所有虚幻的美好。在大城市里,只有三月春天购物节、春天狂欢美食节,但是所有的物质都难以填补心里的空缺。不知道我何日何德何能才能回到故乡,回到真正的家,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生活下来。布依歌中唱到:“人生不过是一季季的油菜花开了又败,不过是田里的谷米青了又黄,何必去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