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资质挂靠:山洞里的财富 地窖蘑菇1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10:49
 

山洞里的财富(2006.9.4)-地窖蘑菇

时间:2008-07-28 16:43来源:http://www.zhifujing.org/zhifujingzhongzhi/20080728-406.html   这是山东省沂蒙山区中的一个神秘的山洞。

    因为方圆10公里荒无人烟,这个被荒凉淹没的山洞几十年来被人遗忘。

    然而2004年6月的一天,山洞里出现的几个人影,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两个月后,这个叫戴玉磊的农民,从被人遗弃的山洞里,拉出的东西令人难以置信。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第一茬出了1万斤左右,价格3元1角卖的,能卖3万5、6千元。”

    戴玉磊从山洞里拉出的是白花花的蘑菇,那一年他收入了12万元,在当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村里来的一个陌生人。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战争年代留下了不少做兵工厂用的山洞。2003年,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四处打听哪里有这样的山洞,在张家庄子村正巧遇到了戴玉磊。

    经过交谈得知,这个叫刘召东的人想利用周围的山洞种植蘑菇。戴玉磊和其他村民对这个送上门的致富门道并不感兴趣。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当地以前没有种过这种蘑菇。”

    记者:“见过吗?”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没见过。”

    记者:“吃过吗?”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没吃过。”

    村民 张德福:“光传说能行咱不敢种,因为咱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

    刘召东只好花2000元钱承包了当地一个2000平方米的山洞,准备种植双孢菇。花那么钱包个废弃的山洞,村民们一时议论纷纷。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那时候我们这边的山洞一直空了很多年,他过来后拿钱承包这个山洞,我们都不理解,都以为他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那么,临朐县的刘召东,又为什么跑到沂水县来种植双孢菇呢?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国家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种食用菌,被称为“世界菇”,我国目前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刘召东所在的临朐县蒋峪镇1998年 引进了市场畅销的双孢菇,利用大棚进行试种。由于双孢菇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4到20度,所以夏天和冬天都不能生长,而这两个时节市场上双孢菇紧缺。怎样才 能让蘑菇此时上市呢?当地农民储存地瓜的地窖让刘召东动了心思。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瓜窖最大特点是一年四季恒温,保持在14度左右,基本上夏天最高不超过十六七度。”

    这个温度恰恰在双孢菇生长的适宜范围内,2001年12月,刘召东在自己的地窖里试着种植了双孢菇。两个月后,刘召东的地窖蘑菇上市了,这时正是蘑菇市场紧俏的时候,虽然数量不多,但一上市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大棚菇在2元左右,大棚菇没有了,地窖菇一下子种出来,马上到了3元多。”  村民 刘庆军:“大棚菇1、2、3月不出菇,4、5月又出菇,一般天冷了不出菇。”

    因为温度适宜,地窖里的菇一茬接一茬生长着。一年下来,50平方米地窖产生的效益是同等面积大棚菇效益的一倍。刘召东想扩大规模,但当地的地窖是有限的,如何反季节生产蘑菇,成了刘召东的心病。

    一次,刘召东到蒙山旅游时,了解到当地有很多战争时期留下的山洞,而这些山洞一直闲置没用。刘召东马上想把这些山洞利用起来种植双孢菇,如果让当地农民一起种植,就会形成一个反季节蘑菇生产基地。但当他找到当地村民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干。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他们都没见过这个东西,也不了解市场行情,也不懂技术,他们也不敢做,只能做出来让他们看。”

    2003年4月,刘召东在承包的山洞里种上了蘑菇。很多村民把目光投到了他身上,成与败,他们在期待着一个结果。

    村民 彭绪伦:“心里没底,种这个蘑菇行不行,能不能赚钱,投入的钱能不能收回成本。”

    两个月后,当戴玉磊等村民来到山洞里看热闹时,都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感觉不可思议,因为这种菇它长得非常好看,有点白玉似的。”

    更令他们不可思议的是,2000平方米的面积,两季双孢菇种植下来,刘召东竟然收入了4万多元。

    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村民 刘召东:“山洞的特点是在任何季节都能种,大棚就是一年只能种一次,在秋天种一次,那时数量很大,全国各地都种,市场非常疲软,价格非常低。”

    刘召东利用山洞种植的双孢菇上市时间是6月份,而当时市场上已经没有大棚菇了,避开了大量双孢菇集中上市的时间,反季节上市的价格自然要高,不少客商自己打听来收购双孢菇。

    


上海客商 张劲春:“比大棚菇贵,差一元多,深圳、上海、北京都有销售。”

    本来想看刘召东笑话的戴玉磊,被眼前的事实惊呆了,随后他也做出了一个让别人吃惊的举动,花6000元承包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山洞,开始种植双孢菇。

    沂水县张家庄子村村民 戴玉磊:“上料在6月份,7月下旬出菇了,能出到11月份,之后过几天马上再投入到下一次运作,一年四季都能产菇。”

    在刘召东的帮助下,戴玉磊一年收入了12万元,周围有条件的村民们开始承包山洞,价格也从几千元涨到了数万元,曾经废弃的山洞成了 “香饽饽”。随着种植双孢菇人的增多,反季节蘑菇源源不断运往各地的市场。 2004年,福建省福鼎市贩运双孢菇的林启薛,在上海市场上看到了这种反季节蘑菇,价格比自己的高很多。

    


福建客商 林启薛:“6月份刚长出来的菇一斤5、6元,7、8元都有。我们福建那里天气热,只有11月长菇长到次年3月份就没有了。”     林启薛顺藤摸瓜来到了蒙阴县东峪村,开始在当地收购反季节的双孢菇。后来他花8000元也承包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山洞,边收边种,利用自己原来的销售渠道,把蘑菇卖到了福建。 
  目前沂蒙山区反季节双孢菇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多平方米,年产鲜菇500多吨,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年创产值 400 多万元。
 

土洞里长出蘑菇来(2008.6.17)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13770889638280

>>视频

记者 高洁:“山东省平阴县的孔村镇到处都是这种沟沟壑壑的地貌,这里除了山就是沟,除了沟就是坡,从2005年开始,这里的老百姓疯狂地迷上了一件事,那就是挖洞。  挖洞挖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农闲时节和春节前这段时间,村里几乎看不到人,打电话手机也没有信号,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他们都在洞里忙活着。”

记者:“挖了多深了?”

孔村镇村民 柳连金:“现在25、6米吧!”

记者:“准备挖多深?

柳连金:“70米左右。”

记者:“好不好挖?”

柳连金:“好挖。”

记者:“挖一个70米深的洞要多长时间?”

柳连金:“得需要一个来月。”

孔村镇的老百姓2004年开始种鸡腿菇,那时鸡腿菇都种在大棚里,鸡腿菇对温度要求很高,由于受气温影响,大棚只能种两季蘑菇,一年下来老百姓只有几千元的收入。

孔村镇村民 井卫斌:“大棚只有春天和秋天这两季。”

孔村镇村民 回广凤:“冬天温度太低,夏天温度太高,不适宜蘑菇生长。”

安子山村的姜广星为了增加收入,在夏天温度升高时,把鸡腿菇种在了一个废弃的砖窑里。 鸡腿菇的适宜温度在十多度,高温不行,低温也不行,到了冬天砖窑里温度又偏低,姜广星就想能不能挖个洞种鸡腿菇呢? 

土洞的发明填补了冬、夏两季,大棚里不能生产鸡腿菇的空白。孔村镇山高沟深,比较适合挖洞,镇政府就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利用山沟优势发展反季节鸡腿菇。

孔村镇副镇长 韩彬:“孔村镇的地势可以挖无数个土洞,一是沟多、而是土坎多,三是土层厚,比较关键的一点,我们的土用术语说叫立土,不是一层层的,那么这样的结构应该说对挖土洞很有好处,而且比较牢固。”

因为土洞节水省地,加上一年四季都能生产,一时间大家蜂拥而上到处找地方挖洞。2005年当年孔村镇开挖土洞300条。

 

孔村镇蔬菜站站长 张根平:“看到有人通过土洞养鸡腿菇挣了钱,就像疯了一样,到处找地方。”

李沟村村民 张召峰:“都慌慌打,慌慌挣钱。”

2005年冬天,李沟村的张召峰准备挖一个土洞种蘑菇,在洞挖到28米时,挖出了一件意外的事。

李沟村村民 张召峰:“掏着掏着扑哧一下把镐都漏进去。”

难道是挖到了传说中的古墓,大家既紧张又兴奋。

李沟村村民 张召峰:“一开始以为跟挖古董,盗墓的挖着古墓一样。一下掌灯一照,不是那个事,透了 。”

张召峰并没有挖到古墓,而是挖到了别人的洞里。他有所不知,自己在挖洞的同时,离他洞口不远处,另外一家人也正在热火朝天的向前挖。两家各挖个的,方向没有掌握好,结果挖到一块去了。

李沟村村民 张召峰:“它呈一个八字形,外口大,里头缩了,上一块去了。”

两家人就此停手,赚钱心切的张召峰也没把这太当回事,继续给土洞里装上了蘑菇料,一个月后,发生了他不愿看到的一幕。

李沟村村民 张召峰:“结果不是那么回事,还是坠下来了,把料全埋到里头了。”

孔村镇蔬菜站长 张根平:“两家屋一架梁,如果说中间没有梁了,这屋不就塌了吗?”

为避免老百姓盲目挖洞出现类似安全隐患,孔村镇政府及时出台了挖洞的规章制度,规定两个洞口之间的距离必须在4米以上,确保不再出现两洞挖通的情况。同时还对洞口上部的土层厚度、高度等进行了规范。

    

孔村镇副镇长 韩 彬:“洞的上部到最上面中间的厚度应该是在5-6米,超过了4米的厚度,符合安全的要求,总的宽度不能超过2.4米,那么这个高度不能超过1.8米,必须是拱形的,它的承重能力最强,安全系数最高。”

现在孔村镇每天都有新的土洞产生,全镇共开挖土洞2000条。土挖出来以后可以直接填平门前的大沟,增加土地一千亩。

记者:“这样挖对山体有没有破坏。”

孔村镇副镇长韩 彬:“对山体没有破坏,因为我们这个土洞的开挖,对整个土层来说,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毁坏,对整个生态都没有任何的毁坏,应该说是最绿色、最无公害的一种生产方式。”

一个100米的土洞,投资大概需要4千元,同样面积的大棚投资虽然减少一半,但土洞属一次性投资,一年12个月不间断生产,收入是大棚的好几倍。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