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接单app: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内省”的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3:10

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内省”的习惯

2010-05-28 17:0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10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抱怨作文难,难作文。学生总感到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太平淡、太枯燥、太没有意义,自己的生活根本无法作为写作的素材而进入自己的作文。那么,学生作文的难题究竟是因为缺乏生活造成的,还是因为我们缺乏一颗敏感的心灵造成的呢?罗丹的一句“不是没有美,而是因为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难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不是没有可以进行写作的鲜活素材,皆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内省”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心灵太过粗糙,甚至荒芜。学生缺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应有的感悟,所以很难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到应有的意义,或在简单的生活中品味发现人生的智慧。由此导致,学生提笔作文要么是无话可说,为叙事而叙事,文章干瘪得仅剩几条筋;要么是胡编滥造,假话空话连篇;要么是写“虚”不写“实”,“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无病呻吟。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作文难,难作文的现实,目前关于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尽管许多语文教育的同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也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但如果把这些经验推广开来,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许多经验还只是局部的、操作层面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关键要养成学生“内省”的习惯。所谓“内省”的习惯,恰如当代作家冯骥才所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丰富的自我。一旦面对它,你会感到这是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现实的状况恰恰就在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一种直视心灵的“内省”习惯,使自我丧失了一个真实、内在的自我,失却了一个“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生活在他们的眼中也就变得很狭小、很枯燥、很无聊。缺乏对生活的热爱,面对生活根本无法唤起表达的欲望和激情。长此以往,心灵自然也就日益荒芜。在荒芜的沙漠上自然生长不出鲜活的灵动的文章的幼苗。

所以作文教学训练应该注意引导关注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内省”习惯,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真正的丰富起来、敏感起来。学生有了一颗感悟的心,他关注生活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烈,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烈,这样学生提笔作文就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养成了“内省”的习惯,才会不断将外在的客观事件转化为内心独特的主观感受,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才会不断丰富起来,而这种主观感受越丰富,表达的欲望就会越强烈,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不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而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而是能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悟感受生活,而不是对生活熟视无睹,漠然无所视。反之,如果作文教学单在语言、技法上下工夫,不管学生的语言多么的丰富与华美,也不管技法运用多么纯熟,一旦进入文章的内核,都将不忍卒读,更难打动人心。

清人王友彬在《围炉夜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湖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一句话一切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的“悟”,有了“悟”,我们的心灵就会丰富起来,我们的心灵就会从沙漠变成绿洲,从枯井变成涌泉,这样,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一株草、一棵树、一只蝴蝶、一滴露珠,就无一不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有了这样一个不竭的源泉,难道还愁我们写不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