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书面申请书:“现代清明节”复兴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33:52

图①:“劝课农桑”也是清明节的内涵之一。

图②:改掉往昔的烧纸钱而敬献鲜花,将“现代元素”融入祭奠方式将成为主流。

在度过第一次“法定清明”的新鲜后,如何“复兴”这一传统节日,挖掘其传承的新魅力,是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与政治、经济、农业和精神息息相关的节日,因此,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的“清明节复兴”,将需要一个过程。

赋予清明节新内涵

专家观点:

清明节把祭奠扫墓与踏青、农事这些不同的文化主题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世界上独有的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现象。

——曹桂方(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顾问)

春暖花开,万物复始。作为联合国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是传统节日里“节气”与“节日”唯一重合的节日。今年是清明节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的第二个节日,在度过第一次的新鲜后,人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怎样赋予清明节新的内涵,开辟它的新外延,加入现代元素,以在最大限度上“复活”文化精髓。

至圣先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他却提倡“祭如在”。可见这是一个慎终怀远、继志述事的节日。但清明节的主体内容并不仅仅是祭祀,如果仅仅是祭祀,节日的传承力将会明显减弱,就会浮于表面化和简单化。目前即有专家指出,若是没有意识的陪衬和心情的铺垫,传统节日就会流于形式而丧失其文化内涵。在他们看来,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正是让人们有时间与精力好好享受这些节日,体会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顾问曹桂方告诉记者,在催新、促生、感恩、和谐的基点上,清明节把祭奠扫墓与踏青、农事这些不同的文化主题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成为世界上独有的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现象。

通俗来讲,清明节不但包括了民间和政府的祭祀行为(个人祭祀和公祭),与踏青有关的旅游、饮食和青年男女相亲等,还包括农村的农业生产,当然还有政府的“劝课农桑”等农业政策。因此,清明节是一个有着广泛内涵的节日,在提升节日的生命力方面,政府、民间和商业机构大有可为。

网络间亦有评论认为:清明应该有三重含义,一是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二是心灵境界的清明,人们通过祭扫,获得的是心灵的净化与“清明”。第三是“政治清明”。三者中,“政治清明”不为人所知,这就需要官员和相关学者挖掘“政治清明”的内涵。

“现代元素”应融入祭祀

专家观点:

“清明节是增进亲情、乡情和爱国之情的节日,是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节日。”

——刘绍本(河北师大教授)

在古代,人们的祭祀方式是单一的。河北师大教授刘绍本说,在祭奠方式上,过去一度曾把“烧包袱”当成祭祖的主要形式,即在临近清明之前的“单”日赶到坟茔之前和在街道上烧纸,所谓“包袱”也叫“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里边装有冥钱和金银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烧香秉烛,摆上供品,跪拜行礼之后方才焚烧。

在现行社会环境下,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科技发展超前人想象,人们的思想发生深刻巨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会文明办主任薛建廷认为,“应将‘现代元素’融入祭祀中”。他说,现代祭祀方式有很多:一是鲜花祭祀。在墓地献上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以鞠躬默哀代替焚烧纸钱;二是音乐祭祀。可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三是网上祭祀。在网上设立虚拟墓地或灵堂为逝者祭祀;四是家中祭祀。在家中故人像前,由长者追忆讲述先人的辛劳奋斗、勤俭持家的功业,缅怀先人;五是植树祭祀。以植树的方式祭奠故人。六是社区公祭。通过聘选专职礼仪师进社区,由社区组织逝者家属公祭,宣读祭文,敬献鲜花。七是擦扫墓地(碑)。将墓碑或骨灰盒进行擦扫,表示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

事实上,将“现代元素”融入清明祭祀的做法,我市早已经在着手做。例如,每年一次的赴天津和沧州的“骨灰撒海”;创办“石家庄文明祭奠网”,网友可以为逝者创建灵堂,用网络的方式祭奠;清明节当天,在烈士陵园公祭革命烈士……当然,还有更多的现代祭祀方式需要去挖掘和拓展。

刘绍本说,清明节是以增进亲情、乡情和爱国之情的节日,是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节日。因此,现代的祭奠方式是应该提倡的。

图③:每逢清明,让学生参加祭祀先烈的活动,应该加以制度化。

“爱家爱国”的文化载体

专家观点:

“清明祭祀分三个层次:即祭先人、祭先烈和祭先贤。”

——李汉秋(中国民协节会委员会主任)

中国民协节会委员会主任李汉秋教授认为,清明祭祀分三个层次:即祭先人、祭先烈和祭先贤。

在“祭先人”和“祭先贤”方面,全国各地做得较为突出。公祭黄帝、炎帝,还有祖先伏羲氏、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先贤都要公祭。今年清明节还未到,各地的准备工作早已经提上日程。如陕西在黄帝陵公祭黄帝,届时,陕西和北京卫视将采取联合直播的方式,关注这次公祭盛典。不可否认,各地的公祭行为多少存有功利性的目的,但是积极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上,清明节确是一次很好的“爱家爱国爱天下”的机会,可以利用这一很好的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所以在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有媒体呼吁,政府更应该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包括在抗日战争中的遇难同胞和地震中罹难的同胞等),而放眼世界,许多国家每年都会例行隆重纪念英雄、英烈和死难同胞。公祭革命先烈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能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借助清明节的契机,许多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清明节前夕,沿袭前例,省会支农路小学“王德恒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来到沉绿湖畔,在王德恒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缅忠魂,承先志,做传人”的主题中队会。一些学校还请来部队教官、老军人举办讲座,通过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让学生树立责任观念和感恩意识。

市民李强老家在郊县山区,他说:“在我们老家的山上,有许多无名坟墓,那都是革命战士的坟墓。在战争期间,革命战士受伤后留在村里,有的伤愈后就去找大部队了,有的伤重不幸去世,就直接葬在村庄的山坡上。我小时候,每年清明节,学校老师都会带领全体学生到他们的坟前献花圈,为塌下的坟头培土,并向他们默哀。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为这些革命烈士上坟了,坟头一年年在缩小。我觉得,祭祀无名烈士坟的做法应该再恢复起来。”

其实,李强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散落各地的烈士坟前祭祀应该制度化,当地基层乡镇政府和学校都要恢复这种祭祀行为。

“清明经济”需要逐步培养

专家观点:

“清明节是一个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节日,可以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来形容,承载了人生的各种滋味。可以挖掘其‘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内涵,为‘清明经济’的产业化做好准备。”

——袁学骏(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主席)

一个传统节日的“复兴”,不仅需要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底蕴挖掘,同时也需要经济方面的培养和支持。

今年清明节小长假临近,市民出行意愿也在逐渐攀升。据携程旅行网最新公布的一项清明出游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计划清明出游,其中短途游最受欢迎。

针对这个小长假,各地政府也高调举办了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与往年的活动相比,政府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经济意味明显。

4月3日至5日,北京怀柔区雁栖镇将举办第二届“不夜谷”风筝节,除了推出放风筝、赏歌舞、踏青、品虹鳟美食等一系列活动外,当地农民还准备了6000只自己扎制的风筝,免费赠送游客,助兴清明小长假。

重庆市清明节音乐会于4月2日举行,这是重庆市首次以“清明”为主题推出的音乐盛会。

开封举办了“2009清明文化节”,该文化节将于4月4日至13日在开封举行,主要活动确定为33项。活动主要包括:在开封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辛亥革命烈士仪式;在开封革命烈士陵园组织中小学生祭革命烈士;举办清明诗词书法展;举办清明文化民俗手工艺和旅游纪念品展;举行中国开封2009清明文化节名家论坛;举行清明赠柳活动等。

在旅游方面,省会各旅行社和景点宣传力度超过往年。各旅行社的“踏青摘莓看梨花”“寻根祭祖”广告比比皆是。赞皇棋盘山、行唐牛王寨的杏花,赵县的梨花节,都瞄准了“清明经济”这一主题。

在“清明产品”方面,最为明显的是饮食,但迄今为止,没有商家可以推出类似主题的食品。清明节不像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有统一的饮食品种,各地的清明饮食各有偏好,内涵也更加丰富。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明时节很多人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老北京人清明时喜欢吃馓子麻花、驴打滚和面茶;而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则有吃“寒食”的习惯。

关于“清明产品”,有人提出“精神商品”的概念。现在许多人的观念是:清明就是清明节当天。如果能将“传统清明”变成“清明周”或“清明月”,这种“精神产品”的消费将会带动“清明经济”。

河北省民俗学会主席袁学骏说:“清明节是一个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节日,可以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来形容,承载了人生的各种滋味。可以挖掘其‘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内涵,为‘清明经济’的产业化做好准备。”

清明节将至。

一篇《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津》的网帖,在清明节前夕,唤起了人们对烈士的思念。

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八百壮士”“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王铭章……这一个个浸染鲜血、耳熟能详的名字,曾激发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英雄豪气,挺立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图为医学院学生在陵园祭祀烈士。

 

 

清明时节缅怀忠烈:为中华民族牺牲的都是烈士 多少忠魂埋骨他乡

到底有多少中国军人的遗骸,还魂漂海外?到底有多少英雄,他们的名字连同坟冢,被岁月的封尘湮没?

仅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阵亡将士,就达150万人之巨。据民政部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约有2000万人。

但,有名可考、已收入到各级政府编撰的《烈士英名录》的烈士,仅有176万余人。

除此之外,在上个世纪的100年中,国共两党还各自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出国作战。与本土作战不一样的是,两次出国作战牺牲的将士,大多数都留在了异域他乡。

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抽调20万精锐官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印度战场。从1942年3月至8月初,远征军在缅甸、印度和中国云南西部屡挫敌锋,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阻敌于怒江,使日军从缅甸进攻我西南大后方的企图彻底破灭。

殉国的远征军将士中,除3000多人安葬在云南省腾冲县国殇墓园以外,大多数将士尸骨,散落在印度、缅甸北部的山野之中。

这还不包括在修建滇缅公路时,因为恶性痢疾而去世的那不计其数的民工。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段生奎介绍说:“在滇缅公路上,至今还能捡拾到锈蚀的钢盔和子弹。”

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包括毛泽东之子毛岸英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志愿军烈士,长眠在朝鲜半岛。欣慰的是,志愿军烈士遗骸得到了朝鲜政府的妥善照顾。每年,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或来自国内的代表团,都会前往凭吊。

除这两次出国作战外,还有那些以战俘身份被强送出国的军人。特别是抗战初期,大批被俘军人被送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成为所谓的劳工。

东北抗联在遭到日军“围剿”失利后,退入前苏联境内坚持斗争,也有不少将士牺牲在前苏联境内。据抗联老战士回忆,由于害怕敌人侮辱尸体,烈士在安葬后几乎不留痕迹,岁月流逝,现在想找都困难。

他们都是烈士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老战士们都收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赠予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包括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国民党军人。

事实上,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战英雄在壮烈牺牲后,一直都得到新中国政府的承认和褒奖。

由国民政府领导开展的淞沪会战、枣宜会战等,在中小学的历史和语文教科书中,得到了公正的介绍和评价。在北京,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等,以纪念在抗战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士。

在一部由中国大陆拍摄的《血战台儿庄》电影中,国民党将士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侧的国殇墓园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安葬着3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官兵,是目前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7年,这个国民政府军的烈士陵园成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抗战烈士的灵谷寺、灵谷塔一如当年,国民党抗战烈士的英名罗列其上,青天白日的徽章、“总理遗嘱”和“天下为公”的训言镌刻在牌坊上。每年的抗战胜利日,林荫道两侧放满了人们缅怀先烈敬献的花圈。

在成都南门外,矗立着一座脚穿草鞋、背着斗笠的川军战士雕塑。自1937年始,300万巴蜀男儿出川抗战,付出64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以绝对劣势死守滕县,全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留城伤兵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未有一人被俘。

1943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在四川紧急征调4.5万名学生和知识分子赴印缅补充远征军。不到一个月,四川4万多青年就奔赴前线。因为战局急转直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没能回来。

烈士,辞海中这样定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自1937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仅少将以上军官阵亡95人。

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都是烈士。

关注烈士身后事

虽然英雄的悲壮和战争的硝烟一同散去,但人们对烈士却不应淡忘。

2007年,洛阳市烈士陵园被部分拆除,让位商业开发,后经媒体披露后一片哗然。这个烈士陵园的商业开发已做了10多年,6个保护区只剩下两个,其余全转换成商业墓地。2009年,河南泌阳县人大、纪委占用县烈士陵园土地集资建豪华别墅的消息通过网络流传甚广。

在重庆,烈士陵园里被挤占、改造,变脸成了晒衣场、烧烤园、卡拉OK角或商贩集市。在南京,望江矶80多座烈士墓在没有通知烈士后代的情况下,全部按无主坟搬迁,烈士骨灰“暂存”在殡仪馆数年。在成都,红岩烈士车耀先的故居,也被强行拆迁。

在每年的清明节前,都会有这样的事情被披露出来。

据民政部统计,全国的烈士墓、烈士陵园、纪念堂、塑像等纪念设施共有14588处。为加强管理,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分级管理办法,即分为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全国的烈士纪念设施每年接待参观、瞻仰群众达到8000多万人次。

但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的主要难题。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烈士褒扬和优待处处长戴爱娇介绍,1992年,为解决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建设、发展经费不足的困难,民政部曾提出在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主题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经营创收活动、“以副补园”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有的地方利用烈士陵园荒僻地开办区别于烈士褒扬区的病故人员墓区,有的地方发展园艺苗圃等实业。

虽然各级民政部门都加大了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的力度,但是投入不够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地方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了当地的危房,想维修没经费,想拆建社会舆论压力又很大。全国还有7000多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上百万座烈士墓,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处境让人担忧。

在对烈属的优抚优待方面,尽管国家不断地建立健全烈士遗属抚恤优待体系,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民政部为设立烈士纪念日而进行了多年的论证。2008年人民网对设立烈士纪念日进行网上民意调查,70%的网友表示支持。在新华网进行的投票调查中,支持率则高达92.84%。各级民政部门也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在今年集中投入资金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进行保护性改造。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烈士纪念设施、设立烈士纪念日,而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弘扬尊重烈士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