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精灵真假 香水吧:老人频频上当 折射四大心态-青秀区公众服务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7:14
老人频频上当 折射四大心态
来源:南宁日报      时间:2010-09-02    保健品上当受骗案中老年人,不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老干部、老党员,也有从事高等教育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说他们觉悟是很高。但在一些保健品销售不法活动当中,他们依然没能幸免,同样沦落为不法分子“砧板上肉”。
    相关人士分析人为,保健品销售市场上老年人之所以频频上当受骗,这其中折射出老年人贪图、易信、失落和错觉四种心态,而这四种心态让保健品不法分子找到了老年“软肋”,并且屡屡得手。
    

    ●贪图心理

    在购买保健品上,不少老人豪掷万金,眼睛都不眨一下。他们都是从艰苦岁月走过来,虽然现在生活不再艰难,但多数人始终保持着朴素节俭习惯,不轻易大手大脚乱花钱。
    为何在保健品这件事情上,花钱方式却出现如此截然不同做法?相关人士认为,除了深信保健品能带来身体健康说法外,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节俭。既然老年人不愿意多花钱,那保健品就不要钱,但前提是先收钱再返还。这让老年人享受到了“不花钱也能健康”良好愿望。
    虽然事后老人们都否认不是因为贪图心理才去参加保健品公司销售活动,但如果保健品公司没有高额返利,没有免费旅游机会,没有不用任何付出就可以得到宣传奖励,那么这些老人还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曾经让他们“幸福”事业中去吗?答案也许是否定
    记者曾将此问题向一位老人采访,老人告诉记者,在没有体验到保健品功能前,不可能购买,体验后感觉到起作用,可能会买但不会一次性投入那么多钱,而且即使购买了,也不会做出把保健品交由公司先保管荒唐事情。
    另外例证是,有老人一次性投入近10万元购买,难道是担心如果不多买一些,以后就没有购买机会了吗?这显然不是问题真正答案。实际上按宣传合同规定,购买保健品套餐数量越多,每个月返利就会越多。一位老人曾私下向记者透露:“有人每个月可以拿到几千块钱。”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如果保健公司没有这些让老年人觉得有利可图“恩惠”,一分钱一分货,通过药店正常销售,也许就不会有人上当受骗了。
    

    ●失落心理

    之所以一些高素质老年人也上了不法分子当,反映出这部分老年一种心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从多年日日繁忙变成无所事事,一时适应不了退休生活环境,他们开始失落,心灵也许会感到空虚。必须寻找某种方式填补失落产生空白,让生活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在分析一起有数千受害者保健品纠纷案时,该人士认为,因为参与了保健品销售公司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老年人可以相聚一起,共同探讨大家关注话题,如彼此交流身体健康情况、购买保健品得到多少利润、聊聊家常等共同话题,老年人变得不再孤独。而且购买保健品会有参加免费旅游等,这更让老年人相信参与活动,不仅带来身体上健康,同时也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而参与了保健品销售公司宣传活动后,每天都有事情可以做,如该鼓动哪个老人去参加,完成公司交给任务。“他们在做这些事情时候,往往都带有一种神圣感,觉得这是自己一项事业,应该全副身心把其做好。”该人士认为,完成了公司交给任务,会让这些老人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余热,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在参与购买或向他人宣传保健品时,部分老年人是出于良好愿望,他们对经济利益考虑得并不多,而是觉得应该让自己熟悉亲人、朋友或同事也能够享受到“好产品好服务”。受害者之一苏阿姨花了近万元购买保健品,她自己根本不舍得用,她觉得儿子更需要,因为儿子从事脑力劳动,保健品对其失眠有帮助。
    能够帮助家人或者他人,这是老年良好心愿,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这总比无所事事,在孤独和无聊中打发时光更能得到心灵满足。
    

    ●易信心理

    相关人士曾经私下这样评价保健品功能,“虽然保健品功能没有像宣传中吹嘘那么神奇,但有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帮助,这让老年人看到了健康希望,也相信了保健品神奇功能。”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是他们最大追求。毕竟岁月不饶人,上了一定年纪老年人,身体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病症。对生命热爱和追求,让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保健品。
    方老先生患有脑中风病症。中风严重影响到他健康,走不了路,语言也不能表达。他曾几次住院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治疗过程中,有人建议他尝试保健品。而方老先生服用了保健品后,确对他身体帮助挺大。
    在和记者见面时,他一个人坐公交车从蒲庙赶来,言语清晰地把整个事件过程明白无误述说出来。他说一年前身体状况和目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他记得第一次从蒲庙来南宁参加保健品活动,是“在别人帮助下,一路爬过来”。即使后来深受保健品销售公司之害,他并没有否认保健品功效。
    而曾经购买了9万余元保健品套餐何老先生也有相同经历。他说自己是一个曾经被医院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人,也是在服用保健品后,身体得到逐步好转,所以他对这些保健品功能坚信不疑。
    以上人士认为,保健品可能会给患者病症带来一定缓解,但病症缓解“是保健品在起作用还是心理起作用,难以定论”。
    

    ●错觉心理

    起初老年人也担心钱到了保健品销售公司手里会打水漂,但公司服务却让担心消失得无影无踪。相关人士认为,老年防范能力较低下,对方一些小小举动,会让老年人产生“对方真是为自己着想”错觉,一旦错觉产生,对方所有要求,老人们都会相信和顺从。
    苏阿姨告诉记者,公司负责人总说大家是一家人,一家人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还把老年人称做父母,公司就是父母儿子。负责人还认了许多老年人做干爹干妈,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左一句干爹,右一句干妈,每天都把这些老年人哄得舒舒服服。公司员工对老年跟踪服务可谓周到细心,平时到家里陪老人一起拉拉家常,询问老人身体健康情况,甚至参与老人家庭红白事情,关心程度比老人自己亲生儿女都要周到,“哪里还想得到他日后会做出这样事情”。
    为什么老年人会产生这样错觉?苏阿姨形容公司做法就像是一个“温柔陷阱”。“在这个陷阱里面,之前充满了鲜花和阳光,充满了歌声和欢乐。而一旦所有人都陷了进去,公司就会撒开一张网,把陷阱里面人牢牢网住。大家都以为找到了幸福天堂,可一旦真相毕现,却是一个无尽痛苦地狱。”
    喇嘛经丹案中受害者之一赖阿姨每天都和一群固定老年人一起活动、锻炼身体,直到有一天其他老年人都去参加了活动,并劝她一起去时候,她觉得看看也无所谓。当她看到那么多老年人都购买,也看到了组织者“诚信”后,思想开始动摇,直至最后上当受骗。赖阿姨事后这样分析自己:朝夕相处老年人劝自己去参加活动是一番好意,如果是公司员工前来动员,也许她真不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