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安的好听的歌:李燕杰:教育要做到艺术化哲理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2:48:18

李燕杰:教育要做到艺术化哲理化

□ 本报记者 刘红雨/文图  
    “现在比不过李连杰了。可是想当年,李连杰他怎么能跟我比!”李燕杰这样说。
     不久前,李燕杰应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和“教育中国”演讲团之邀,在郑州市为我省教育界人士作了一场题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演讲。记者有幸聆听了此次演讲,并就近期教育和文化热点问题对李燕杰进行了独家专访。
    对于许多40岁以上的人来说,李燕杰这个名字是记忆犹新的。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时,李燕杰的演讲深入人心、闻名全国,其知名度大有超过电影明星李连杰之势,并被誉为轰动海内外的传奇人物、时代的“铸魂大师”、共和国演讲家。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许多青年人彷徨于人生路口时,李燕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他希望能像郭沫若那样用广博深邃的知识、澎湃激昂的情感给青年人以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鼓舞。他讲真善美、德才学,讲民族气节、人生意义……李燕杰的演讲常常是场场爆满,掌声一片。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李燕杰说:“父母亲告诉我,一个人没见过高山,不知此地是平原;没见过大海,不知此地是小河;没见过一些真正有学问的知名人士,不知自己是多么平凡和渺小。所以他们带我见了许多顶尖人物,如鲁迅、郭沫若、丁玲、叶圣陶、冰心、艾青、贺敬之……”
即使到今天,已经81岁的李燕杰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始终生活在热点中,感受着时代的呼吸。
    身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的李燕杰深感教育不仅要跟上时代,而且还应具有先导性,具有先见之明。教育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越历史。
    李燕杰说:“如今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次演讲会之后,我收到一批来信,其中一个小女孩儿写了这样一封信:‘尊敬的李老师,我听您的报告非常高兴,您真的是我们的大朋友。我非常渴望所有的老师都像您那样理解我们。您在大会上说: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这可是我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第一次听到这样美好的声音。我们的班主任却不是这样的,他就如同警察,天天盯着我们,老是让我们感到紧张。他说:我的耳朵特别灵,我的眼睛特别尖,你们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你们在我班上就得老实点儿,你们这帮学生别跟我玩猫腻儿,不信就试试。教与学不损害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上课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这样的老师比较少。’这么一个小女孩儿,听了我3个小时的报告,最后懂得了,一要形成教育的艺术,二不仅学知识而且赢得智慧。我说人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创造了全新意义的人,人创造了伟大的教育艺术,伟大教育智慧必将增进人的智慧又塑造人的灵魂。所以教育艺术太重要了。”
    李燕杰认为,一个教育家应当既要懂科学、更要懂艺术,既讲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更懂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二者如鸟之双翼才能起飞。一个没有真正的教育家的国家和民族,能有真正发达的教育事业吗?大凡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会把教育的着眼点首先放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上。为受教育者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懂教育艺术,那他的教育教学实践就不可能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是吸引力、感染力、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教育要做到诗化、美化、艺术化、哲理化,这是必然的趋势,没有这几个方面的转化,所谓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谈。
    所谓“高山仰止,仰之弥高”。对话李燕杰,记者感受到的是时代强劲的脉动,但却很难用准确的词汇去描摹他,难怪海外华人评价李燕杰为“六有”“三无”:有哲人的思辨、有学者的博识、有文豪的襟怀、有名士的风度、有游侠的忠义、有辩才的智慧,无政客之邪、无奸商之诡、无秀才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