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立老婆是谁:像老板一样去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22:26
价值投资的一个主要视角就是以买企业的态度去购买股票,本文我主要想谈一下自己在投资选股方面的一种思维方式,也算抛砖引玉吧。

  巴老所倡导的“能力圈”经常被投资者提及,我对能力圈的个人理解是,它不是片面的要求对这个行业以及这个企业的专业知识必须要达到多么深入的程度,有当然更好,但其实只要能看的懂就够了,某些情况下从常识出发往往更有利于投资决策。

  当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或某些革新的时候,我的立足点不是去首先分析这种转型或革新对于企业未来的影响,我首先会假设自己是企业的老板,自己在目前的环境下是否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如果不是,自己的决定是怎样的,差异点在哪里,是否可以允许这些差异,等等。这应该是基于能力圈做出的判断。

  以此来延伸,在市场有新的需求、企业遇到困难或面临转折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假设为企业的老板来进行设想规划,同时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来支持自己的构想,一但与某些企业的后续决策不谋而合的时候,那可能就是你的心仪企业,当然这不表示你的投资结果是成功的,但起码这是基于你的能力圈的选择,是你能够坚守住的标的。

  我与金融业接触较多,好几年以前,我已经能强烈的感受到中国迅速崛起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财富管理的迫切要求,我为此写了一份计划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运营模式,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付诸实施,后来发现了诺亚财富这个企业,当时它的规模还不大,但刚刚获得了沈南鹏红杉中国的注资,我的一些构想和这个企业的运营模式有着相同的部分,所以就特别关注这个企业的发展,也看好它的前景。诺亚财富目前的运营还是以产品模式为主,我的构想中的理想模式是能建立起以思想模式为主、产品模式为辅的运营方式,那样可能客户的忠诚度会更高,企业盈利能力会更稳定,客户的口碑效应也会更好,而且还可以允许一定的容错率,当然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通过关注其CEO汪静波女士的言行,发现汪总也是一个巴菲特迷,诺亚财富也正在汪总的战略指引下向未来挺进。2010年底诺亚财富在纽交所上市,上市以后企业经营变得透明,更便于我去跟踪和了解,但是同时它的经营压力也会更大,如何协调好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的矛盾统一,也是诺亚财富面临的一种考验,我会不断的将它的发展变化与我的思考相印证。

  有时候,前瞻性的思考还不能局限于企业和行业的角度,需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就像刘益谦投资非流通法人股一样,他看到的就是国家必定会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虽然谁也不知道何时会解决,但这也正好创造了投资非流通法人股的机会,他投资非流通法人股的成功取决于他能够看得远而且愿意等得久。

  在这里,也想多说两句银行股,银行股的估值低基本上是共识了,但市场上谈论银行股的声音越来越低。我认为,意料之外的流动性放松将会引领银行股走上价值实现的道路。但什么时候流动性会放松,我不知道,我能确定的是现在的流动性已经快紧到极限了,正在酝酿着反向的动能。

  去年底的时候,我开始关注上海的一家高新园区类企业,一是因为它的平台模式很吸引我,更重要的是由于流动性持续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喊了好久了,银行信贷收紧不改变的前提下,我能想到的最直接途径就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丰富资本市场层次了,虽然什么时候实施不知道,但这种需求是迫切的。近一段时间风生水起的新三板概念就是一种释放,但这种概念里面的企业差异性很大。还是要看重企业本身的价值和盈利能力。

  自己的投资过程中,前瞻性不够所造成的遗憾也不少,印象比较深的当属2008年底的时候,我当时准备加仓资源类企业,因为当时那种情势下,认为资源股还是能进行“资源“估值的,包钢稀土是重点目标之一,但越研究越对稀土贱卖和国企管理层没有信心,最终放弃甚至完全清仓了这支后来的“大牛股”。后来自己总结,通过研究发现的问题不能就问题分析问题,而要换个角度站在更高层面上思考这些问题,包括这些存在的问题需不需要解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解决,什么时候能够解决,等等。存在问题且未来必定会解决,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实施的情况下,往往市场先生会在价格上会提供一些介入的机会。包钢稀土的遗憾简单来说是没有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上前瞻性的看问题。

  对于自己看不懂的企业也不是就意味着不能去投,只要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就可以投给这个行业自己最信任的企业家,以后只要关注企业家的言行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选企业简化成选企业家了,其实VC/PE投企业的核心就是选人选模式。美国最成功的典范当属当年投资给巴菲特的那些邻居们了,A股上市企业中也不乏优秀的企业家,我自己认为看不懂的医药业和软件业,所采用的就是信任投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