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幻听吉他谱:养生先养腿和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5:51:57
  (一)泻火安神法
    药物:生栀子30克,远志30克,丹参30克,黄芩30克。
    穴位:涌泉、申脉、照海。
    关于远志的功效,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古时候,某地有一秀才,娶了药铺主之女为妻,其妻颇通药理。
    一年仲夏,秀才将赴省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临行前,妻子将一节浅棕黄色的圆木交给他说:“相公,你带上此木,就能确保身体健康,考场不惊,从而一举夺魁。”秀才不解其意,笑着打趣道:“难道叫我恐吓考官不成?”妻子解释说:“不是。相公此次赶考,千里迢迢,天气酷热,日间赶路,夜来读书,加之蚊叮虫咬,岂不有害健康?此木名‘大胆’,内服有安神补益、强壮之效,可治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外用可治痛疸、肿毒、疔疮诸疾,难道不是可保相公一路安康吗?考前服之,镇静安神,临场不惊,尽情发挥,文艺、书法俱佳,能不夺魁?”
    秀才听了茅塞顿开,连连点头称是,依妻子之言,果然考中第一名解元。秀才中举之后,深感此木神效,可是厌其名字庸俗。他想:既然能益智强身,何不更名为“远志”?跟老丈人一说,丈人点头称妙,还加上一味平和、镇静、安神的良药——枣仁,组成“枣仁远志汤”,并以女婿做活广告,自然生意格外兴隆。
    这里讲一下申脉穴和照海穴的位置及操作方法。
    申脉在外踝下凹陷,照海在内踝下凹陷。两个穴位都是八脉交会穴,一个通阳跷,一个通阴跷。中医认为跷脉的运行与睡眠有密切关系,所以按揉申脉、照海两穴可以交通阴阳,改善睡眠。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以微感胀痛为宜,一天3次即可。
    再讲讲涌泉穴,它是人体足底的穴位,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涌泉穴每次按揉5分钟,早晚各一次。  (二)调补气血法
    药物:生枣仁30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丹参30克。
    穴位:三阴交、涌泉、足三里。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因为根部呈紫红色,所以取名为丹参。民间还有人将其称做“丹心”。这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阿明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有一年,阿明的母亲得了妇科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更是一筹莫展。
    这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名岛上生长着一种草,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用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阿明母亲的病。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为前往无名岛的路上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上岛者十有九死,犹如鬼门关。但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
    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草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为“丹心”。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了丹参。
    故事着实感人。里面所说的“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丹参具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凉血等作用,可治各种血证。该药又被制成注射剂、滴丸等,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穴位上这里我们先说说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前内侧面的下部,当内踝上缘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之凹陷中。三阴是三阴经,交是交会的意思。该穴名意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它有点像郑州扼据三条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线、陇海线、焦枝线,三条阴经气血也交会于此。按摩三阴交可以滋阴潜阳,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防治失眠的效果。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3次,以微感胀痛为宜。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涌泉穴可参考上面的操作。
    注意事项:
    1.水温不要太高,不要超过40℃,泡至背部微微出汗即可。
    2.腿浴时间不要离睡前太近,一般以睡前1小时泡洗为佳。
    【刘教授提醒】不可长期服用安眠药
    人睡不好觉是大事,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好多人一失眠就吃安眠药,当时是能睡个好觉,但药量却是越吃越大。我在这里不推荐服用安眠药,还要跟大家说说安眠药的副作用。
    1.容易药物成瘾,不吃药就没办法安睡。
    2.具有耐药性,使服药量越来越大。
    3.药物有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脏功能有影响。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引起肝脏肿大,肝功不正常,甚至出现肝脏浮肿。
    4.安眠药对胃肠功能有损害。长期服用将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引发恶心、腹胀、便秘等症状。
    教你一招
    今天教你一招防失眠的方法,就是剩茶泡腿法。
    大家都知道,茶叶有清热解毒、生津除烦、清心提神的作用,怎么冒出来一种防治失眠的功能呢?原来茶叶经几次浸泡后,提神作用大减,清热除烦之功能却仍然保存着。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大家每次喝完茶后,将剩茶攒在一起,晾干备用。用时抓一把开水一冲,凉温后泡脚。但要注意的是:
    1.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30℃~40℃为宜。
    2.泡脚时间不宜太长,最多是半个小时。老年人更是不能泡得太久。
    3.最好用有一定高度的平底木桶,使水深浸没至小腿。
    4.可在泡脚的同时按摩涌泉穴,也可以在泡后单独按摩。
    腿浴泡洗后按揉10个脚趾的趾腹,每个趾腹按揉1分钟,对于失眠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自我锻炼,预防失眠
    根据自己体质、体能、基础、兴趣爱好等,选择适量体育活动,如打拳、慢跑、快走、游泳等。锻炼时间最好选择下午4~5点或晚间9点前。锻炼后再用药物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50次左右。或者在锻炼后半小时洗热水澡,临睡前再喝小杯温牛奶(可适量加糖),对防治失眠很有好处。
  (一)补肝肾,强筋骨
    药物:续断30克,牛膝30克,刘寄奴30克,桑寄生30克,生黄芪30克。
    穴位:太溪、昆仑、足通谷、束骨。
    中医认为,正是由于肝肾亏虚,才使得筋骨失养。针对这个根本的原因,我们选用了上述方法。
    桑寄生是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后者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生用。
    桑寄生在旷野里,迎风而立,顶雨而长,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因其貌无惊人之处,又无诱人的气味,所以一直不被人们注意。相传它是被一个农夫无意中发现的,这里有一则小故事:
    这位农夫姓姬名生,世代在黄河流域耕作。因辛勤操劳,加之风寒所袭,晚年之后他腰腿疼痛,偏偏又家贫如洗,无钱医治,所以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
 一日姬生在田间劳作后,连回家的气力也没有了。他心一横,心说干脆死在荒野草算了,于是就栖身在藤条缠绕的桑树之间。他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只觉得周身汗出,肢节舒展,多年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了。以后,他每每劳作后,都要躺在这些乱藤上休息。久而久之,他的腰腿疼痛不仅完全痊愈,而且干活也有了力气。此事很快在乡邻里传开,不少腰腿疼痛者前来找他,有的如法套用,有的还灵活发挥,采回藤条煎汤饮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就把这种藤条称为“姬生”。又因这种藤条大多寄生于桑树上,后人干脆就把它称为“桑寄生”了。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研究发现,可以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另外我们介绍一下这几个穴位:
    太溪: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太阴肾经的输穴,原穴。我们可以用双手的拇指分别按揉双侧太溪穴。刺激时,要有酸胀感或者向上走的热感。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穴可用手指按住外踝后的凹陷处,向后面的大筋拨动1~2分钟,按起来都会觉得比较酸痛。
    足通谷:足小趾外侧,在足小趾本节前端,第5趾关节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通谷穴上,食指顶挟住脚底第5趾缝下方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束骨: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食指指压足小趾外束骨穴。每秒按一次,共按50~100次。
    (二)行气化瘀,通经活络
    药物:鸡血藤30克,红花30克,延胡索30克,白芍30克。
    穴位:飞扬、委中、承山、复溜。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我们要行气活血化瘀来疏通经脉。
    飞扬穴是膀胱经的要穴,在昆仑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飞扬即“飞扬跋扈”的飞扬,它有几层意思:其一,向上飘起,精神振奋。意思是说是到了这个穴位,人就可以疼痛立去,精神焕发,健步如飞。其二,我们在健步疾行或下蹲准备跳跃时,此穴绷起肉棱,以备发动弹力。其三,膀胱经的经气,经委阳、委中直下到达承山,就如瀑布之水一样。在飞流直下至承山后,在承山外下方的此穴蓄积,就有一种腾飞之势。本穴对腰腿痛的疗效较好。针刺或点揉飞扬穴,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有活血止痛之功。取穴:正坐垂足,在小腿后面,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操作时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揉双侧的飞扬穴,约1~2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委中穴在腘窝中央凹陷处,大家点一下,感觉十分明显。我们可以用双手中指分别点揉双侧委中。
    承山穴位于腓肠肌(俗称小腿肚)两肌腹分开的下端凹陷处,我们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须适当,一般以能忍受为佳,时间约3~5分钟。
    再说一下复溜穴:复溜穴为补肾益精的要穴。足少阴经病变所致的腰痛,虚证多而实证少,所以复溜可以疏导足少阴经之气逆,解除腰部的痛苦。它的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须适当,时间1分钟左右。
    (三)祛风散寒,化湿止痛
    药物:麻黄50克,桂枝50克,附子30克。
    穴位:承筋,承山,飞扬,阴陵泉。
    腰痛遇到阴雨天就会加重,就是风寒湿侵犯人体造成的。所以在补肝肾的基础上,还要祛除风寒湿邪气。
    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逐湿去寒,强调发汗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药浴里加了一些发散风寒的药,如附子、桂枝等。值得一说的是,附子有大毒,表现为:唇舌发麻、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附子可以散寒补阳、除湿,其性善走通行十二经,外达皮内及筋骨,除寒之力很大。现代药理研究,其消炎镇痛的作用很强。
    这几个穴位我们简单说一下。
    飞扬取穴方法:正坐垂足,在小腿后面,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操作时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揉双侧的飞扬穴,约1~2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承筋穴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我们可以用双手中指按揉,时间约1~3分钟。
    承山穴位于腓肠肌(俗称小腿肚)两肌腹分开的下端凹陷处,我们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须适当,一般以能忍受为佳,时间约1~3分钟。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可以用拇指来按揉,时间1~3分钟。
【刘教授提醒】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要点
    1.在腰突急性发作期,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
    2.在腰突慢性期,注意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保持关节平衡。
    3.在急性发作期,应配合牵引、手法复位等治疗手段。
    4.药浴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外感加重。
    教你一招
    我再说一说“腰背委中求”,意思是只要是腰背部的病痛,用委中穴都可取得良效。今天教大家一招,就是按揉委中穴和承筋穴。委中穴位置在我们腘窝中央凹陷处,大家点一下,感觉十分明显。承筋在我们小腿肚子的那个最高点,这里也是十分敏感的。我们在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最好能泡个热水脚,然后按揉委中和承筋各100次,对治疗腰腿痛非常有效。
    【刘教授提醒】保养腰椎,不妨做做腰肌操
    经过研究,中医专家设计出了一套自我锻炼腰肌的方法,无论有无腰部疾患,人们均可以进行锻炼,从而有效减少腰部疾病的发病危险。
    1.后仰:自然站立,两脚叉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深呼吸一次以后,腰部向前挺,同时头、胸部尽量向后仰。第一次做不要后仰幅度太大,以免腰部肌肉力量不足造成身体失去重心而摔倒,以眼睛能看到头顶正上方为宜。然后慢慢回到原位,休息30秒,再如前操作,共20次。练习一段时间后,腰部肌肉力量渐渐增强了,就可以加大后仰幅度。
    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力量越大,给予腰椎的保护也就越大,同时腰椎间的间隙也能慢慢地增加,促进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回纳。
    2.转身:站立位,双手叉腰,上身缓缓地左右旋转20次左右。转身时要以腰部主动用力为主,肩关节不要向前甩动用力,以免造成肩背牵拉腰肌受伤。
    旋转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锻炼腰背肌,另一方面是要松解椎管内的粘连和调整腰椎小关节。因此旋转时一定要缓慢,旋转角度不要超过45°,在肌肉和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和能承受的强度内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在保健治疗的同时避免损伤。
    3.四点支撑:所谓四点支撑,就是用两个胳膊肘和两只脚作为支点支在床面上,腰部用力向上抬臀部。抬起来坚持5秒,然后慢慢放下,然后再做。每次练习做10个即可。
    必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柔软的床上练习,一定要在硬板床上,以防止扭伤关节。这个动作练习强度虽然比较小,但是效果不错,主要是锻炼腰背肌。
   4.燕飞:这个动作很像小燕子在空中飞行。具体方法是:脸朝下趴在木板床上,双手放于身体的两侧,同时下肢伸直,头、胸和四肢同时向上抬,双手也同时向上背,双脚尽量绷直,腹部着床,停一会再慢慢放下。这样反复操作,5个为一组,争取每天做10组。
    如果力量不够,还可以脸朝下趴在一张单人床上,两手垂下来抱住床头,头部放松,耷拉在床上部用力,只将腿部尽量向上伸,脚尖尽量绷直。这样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只是强度小些。
    “燕飞”相对“后仰”和“四点支撑”,是一种比较费力的练习方法,但锻炼的作用更强。即使没有腰部疾患,如果常常练习同样可以减少扭腰的几率。
    5.弯腰:这个动作就是“够脚尖”。具体方法:站立位,弯腰,上肢自然下垂,双手尽量摸脚尖,或双手交叉,手心向下摸地。反复进行20次。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膝关节要尽量保持绷直不打弯儿。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拉伸椎管内外的脊神经和神经根,解除椎管内突出物与神经组织的粘连,以缓解下肢放射疼痛及感觉异常。一般弯腰练习都是在腰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再开始。如果腰痛比较剧烈,千万不要勉强练习,否则会“火上浇油”。
    6.抬下肢:平躺在床上,两条腿伸直,先抬一侧腿,直着抬起来不打弯儿,在能抬高的最大高度情况下努力抬一点再放下。然后再抬另一条腿,操作同前。这样反复进行,各抬20次。
    这个练习动作和弯腰练习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一个站着做,一个躺着做,都是拉伸椎管内外的脊神经和神经根,解除神经组织卡压或粘连。
    7.侧压腿:很多腰痛的患者都伴有下肢的症状,轻则麻木,重则疼痛过电样感觉,这大多是坐骨神经受刺激的症状。侧压腿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缓解坐骨神经卡压和刺激症状。具体方法:双腿下蹲,两下肢交替向外侧伸直,身体弹动2~4次。继压健腿,共交替4次。注意练习时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否则容易拉伤梨状肌。
    8.牵吊:双手抓住单杠,全身放松,用自身的体重对腰椎进行牵引。每天一次,每次坚持5分钟。这个动作对腰椎有一定好处。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两片面包之间抹些果酱,叠好放在盘子里,果酱会从面包间隙中渗出;此时稍微将两片面包拉开一点点,渗出的果酱就会被吸回去。牵吊动作就是这个道理。悬吊躯体时腰椎之间几乎不承受压力,却变成了反向的牵拉力,这样可以促进病变椎间盘的回纳,并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对于既往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慢性缓解期完全可以放心练习。
    9.踢毽子:站立时,用感觉不适的腿踢毽子,每次踢20~40个。如果没有毽子,可以空做动作。这个练习的作用与侧压腿相同。
    这套动作适用于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但绝不能用于假性和真性腰椎滑脱。因此,患者应先去医院就诊,待确诊后再考虑是否可以练习这些动作。